韶關的美食特產如下:
1、馬壩油粘米:馬壩油粘米是曲江縣傳統的優質水稻品種,以其米粒細小、質地硬韌、晶瑩透明、油脂量高而著稱;
2、新豐佛手瓜:種子僅一枚,果可煮食,嫩塊根食法同馬鈴薯;
3、長壩沙田柚:長壩沙田柚,廣東省仁化縣大橋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4、翁源三華李:三華李果大、肉厚、無渣、核小、具有清甜、爽脆並帶有特殊的芳香氣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適量的糖分;
5、南雄板鴨:南雄臘鴨又稱板鴨,造型美觀、鴨皮白中透黃。
韶關的美食特產如下:
1、馬壩油粘米:馬壩油粘米是曲江縣傳統的優質水稻品種,以其米粒細小、質地硬韌、晶瑩透明、油脂量高而著稱;
2、新豐佛手瓜:種子僅一枚,果可煮食,嫩塊根食法同馬鈴薯;
3、長壩沙田柚:長壩沙田柚,廣東省仁化縣大橋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4、翁源三華李:三華李果大、肉厚、無渣、核小、具有清甜、爽脆並帶有特殊的芳香氣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適量的糖分;
5、南雄板鴨:南雄臘鴨又稱板鴨,造型美觀、鴨皮白中透黃。
1、LCM澳門葡式辣魚店。
葡式辣魚罐頭,是澳門隨處可見的餐桌美食,從吐司,餅乾,麵包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這家葡式辣魚店位於新填巷9號,整體雖小,但內容豐富。店內出售20多個葡國牌子的魚罐頭,擺放的分別門類、整整齊齊。個人推薦檸檬味油沙丁魚,老人牌陳年版辣味橄欖油沙丁魚等,味道都很好。
2、咀香園餅家—杏仁粒杏仁餅。
杏仁餅是去澳門旅遊的遊客一般都會帶的特產,在澳門的店面也比較多,比如官也街、大三巴都有,氹仔威尼斯人酒店裡也有2家。咀香園餅家的杏仁餅吃起來是非常傳統的那種,和喝的杏仁露味道有點相似,裡面的杏仁比較碎,還夾雜了一些花生,湊近鼻子還能聞到一股淡淡的香甜。
3、鉅記—原塊牛柳。
鉅記,是在澳門很受遊客喜愛的特產店,可以說是跟咀香園齊名的特產店。在熱門景點附近,比如議事亭前地、官也街、威尼斯人酒店裡、金沙城中心的金沙廣場,都能找到,而且每家店都很火爆。鉅記的原塊牛柳,口感香軟又不失嚼勁,調味重鹽輕甜,黑胡椒味很濃郁,味道很棒。
4、肥仔記—花生糖。
在澳門無人不知的肥仔記就在新馬路福隆新街車仔檔,儘管它旁邊盡是裝修豪華的手信大店,但它仍然可以屹立不倒幾十年。花生糖裡烘烤過的花生很香,白芝麻包住一粒粒花生,一點都不沾手,裡面的糖膠清甜,完全不會有甜膩膩的感覺。
中國是一個多名族的國家,僅在中國就擁有多達56個民族。除了人口最多的漢族之外,其他的民族都稱為少數民族,這些民族分佈在全國各地,擁有著不同的語言不同的風俗習慣和不同的民族文化。那麼在仫佬族文化中有哪一些美食特產你知道嗎?
飲食習慣
以稻米為主食,麥類、薯類、玉米、豆類輔之。稻米有粘米和糯米,粘米作為日常的正餐,糯米作為節日的食品原料。
仫佬族大都習慣日食三餐,早餐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粥,晚餐吃米飯和比較豐富的菜餚。農忙季節一般都是早餐吃粥,午餐和晚餐為飯。紅薯是仫佬族主要輔助糧之一。有時把紅薯煮熟,除去外皮,搗成糊狀,與麥粉混合煮食,香甜可口。黃豆平時的都經炒、煮後吃,節日和婚喪大事時用來製作豆腐。每年秋天,家家都要做二十至三十斤的豆醬,用以佐粥。
仫佬族一向喜冷食,飯菜煮熟之後,晾涼了才吃,一餐吃不完,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熱。平時一般都喝生水。烹調肉類習慣於“白氽”,即把大塊豬肉或宰淨的整個雞鴨放入水中白煮,然後切成小塊,食用時再加鹽,或蘸鹽水。魚類多用油煎,牛肉常作單炒。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備有酸壇醃製各種醃菜,有醃豆角、蒜頭等。民間早、中兩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飯。蔬菜習慣先用水煮,再加油鹽。當地特產煤砂罐是仫佬族特有的燒飯、菜、燒茶的飲具。
重陽酒是仫佬山鄉農家最喜歡的傳統飲料。重陽酒醇香撲鼻,越喝越想喝,往往哪時醉了都不曉得,醒來頭不暈。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仫佬山鄉家家戶戶選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重陽酒的製作方法與漢、壯族地區的甜酒製法相似,封密窖藏一段時間後才開壇飲用。
狗舌餈粑
“狗舌餈粑”用糯米制成,後用桐葉包住,形狀似狗舌,其名由此得來。它鬆軟可口,味道甜美,再撒上香香的芝麻糖粉,那更令人回味無窮了。它還具有特殊的意義,要不然山歌怎麼將它與愛情唱在一起呢!原來八月十五和八月社日,正是仫佬族男女青年“走坡”時節。坡場上青年男女唱罷山歌后,便圍坐在一起相互交換各自帶來的“狗舌餈粑”,意味著愛情像芝麻糖那樣香甜。
枕頭粽
逢年過節,仫佬山鄉家家戶戶都包枕頭粽歡度佳節。傳說,枕頭粽是一群砍柴的壯家兒童傳教給放牛的仫佬族兒童的。枕頭粽每隻有五、六斤重,往往是一家人共吃一個就夠了。其做法是:先把糯米浸泡幾個小時,撈出晾乾後放些鹼水拌勻;然後把粽葉背面一層層地攤開約一尺多寬,放上糯米到一定高度再加葉子圍邊,疊上一層葉子,鋪放一層米,像谷圍圍穀子一樣。最後用繩子綁緊、牢,放進鍋裡邊去煮一個晝夜。包枕頭粽的季節在二月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