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具民族特色的白族服飾文化
頗具民族特色的白族服飾文化
服飾是一個民族文化精粹的體現,他不止是讓我們有一件衣服遮體,更多的還是體現一個民族的文化積澱。如果一個民族沒有了自己的服飾,也將代表著這是一個沒有文化積澱的民族。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白族文化吧!
服飾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粹和外在呈現,它所代表的,除了衣服的概念之外,更多的還是這個民族千百年來在文明程序中的歷史文化積澱、民族特性和人文氣息。在某種程度上,一個沒有自我服飾文化的民族,是一個沒有歷史積澱的民族。白族的服飾文化深受南詔、大理國等文化的滋養,兼顧了實用和美觀,給人以得體、大方、端莊、個性、華麗等等舒服的感受,進而在歷史的積澱和發展中形成深厚的民族服飾文化,成為代表白族的顯著特徵之一,也成為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
白族服飾文化的精髓體現在服飾的基本色素之中。白族尚白,在服飾中,素以白色主基調的服飾為美。而白色,在色素中,所代表的主涵義為“尊敬、純淨、簡潔、和平、謙卑、精密”,由此給人的色感是“明快、純真、清潔、高雅”。白族與“白”有天緣,民族的命名用“白”,民族服飾的主要色彩基調也用“白”,這絕是一種巧合之中的必然。
而當我們將白族的歷史文化與服飾文化相結合起來的時候,我們更會驚奇地發現,他們無論是在審美方式上的唯美、思維方式上的簡潔、性格體現上的謙和、日常工作中的精密都是其“白”主色素下的生動呈現。透過深厚的白族服飾文化,我們可以看到白族先民在歷史的長河中,對白色的選擇,是一種對色彩的崇拜,更是一種對民族特性的規定,白族服飾呈現的既是一種歷史文化,更是一種民族本質和特性。
大理白族服飾文化的精髓體現在和諧元素濃郁的精美圖案中。白族手工技藝精湛,在服飾文化中,素以手法細膩、圖案精美的頭巾、飄帶等搭配服飾為美。在如今的大理地區,只要你走進,金花們便會自豪而嫻熟向你講白族頭巾“風花雪月”的故事,讓你覺得頭巾已不是服飾,而就是大理金花自己,就是大理“風花雪月”,就是大理本身。
回過來講,在白族服飾中用於搭配的飄帶、頭巾、束腰上所繡的圖案以及金花們腳下所穿的繡鞋,圖案都以花草、飛鳥、蝴蝶等為主。這些圖案進入視線的時候,首先感覺到的是精細做工之下的圖案美,然後就會使人不禁往圖案背後去聯想大理的“風花雪月”、“文獻名邦”、“萬蝶齊飛”、“洱海映月”等等。但當我們平靜下以後,我們只要將這些元素賦予生命,那麼就是一幅時下倡導的“和諧、和美、和順”圖。於是,我們不得不拋開以往對白族服飾刺繡做工精美、寓意豐富、祈子祈喜、消災祈福等的粗淺理解,而上升到體悟白族服飾文化所蘊涵的和諧、和順、和美中來。
誠然,白族服飾的文化並不是簡單的幾個分析、幾句話就能加以概括或是敘述的。要真正瞭解厚重的大理白族服飾文化,首先應該進入大理,來到承載她的這片天地,用時間和實踐,用真心和靈感,慢慢地去感受、感悟,也許就會得到讓你滿意的答案。
今天,白族服飾文化因其深深紮根於五千年的大理歷史文化之中,已成為了大理人民智慧的結晶和歷史文化生動呈現的載體,已隨著時代的發展成為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
您可能還喜歡:
瑤族新年,瑤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漢族信仰,漢族宗教信仰文化
精美絕倫的侗族銀飾文化
歷史悠久的侗族薩瑪節文化
頗具民族特色的基諾族大鼓舞文化
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舞蹈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基諾族是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在基諾族文化中,有一種舞蹈——大鼓舞,是基諾族人民在節慶時跳的舞蹈,頗具民族特色。那麼大鼓舞是一種怎樣的舞蹈呢?隨小編來了解下吧。
大鼓舞,基諾語稱“司土鍋”,“司土”為“大鼓”,“鍋”為“跳”,流傳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的基諾族村寨。基諾族跳大鼓舞是為了感謝傳說中用大鼓拯救了基諾人的創世女神阿嫫腰白。跳大鼓舞以過“特懋克節”時最為隆重,時間是在立春後三天。
基諾族大鼓舞蘊涵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有一定的藝術性和觀賞性,目前,只有3名年過七旬的老人尚能掌握大鼓舞儀式的全過程及全部舞蹈動作,已處於極度瀕危的境地,急需加以保護。
基諾族的大鼓長約1米左右,直徑在四、五十釐米之間,兩面蒙有牛皮,平時禁止敲擊,只有在過特懋克節和祭祀稱為“鐵羅嫫嫫”的神靈時,方能敲擊大鼓和跳大鼓舞。
跳大鼓舞有一套完整的儀式:舞前,寨老們要先殺一頭乳豬、一隻雞,供於鼓前,由七位長老磕頭拜祭,其中一人唸誦祭詞,祈禱大鼓給人們帶來吉祥平安。祭畢,由一人雙手執鼓槌邊擊邊舞,另有若干擊、擊鑔、伴舞伴歌者,跳大鼓舞時的唱詞稱“烏悠殼”,歌詞多為基諾人的歷史、道德和習慣等內容,舞蹈動作有“拜神靈”、“歡樂跳”、“過年調”等。大鼓是基諾族的禮器、重器和神物,只能掛在卓巴(寨老)家的神柱上,製造大鼓要遵循很嚴格的程式。
大鼓舞的動作主要是曲腿、舉手、轉身。跳舞者先是雙腳站自然步,雙手握鼓錘自然下垂,然後是左腳前伸腳跟著地,左膝彎曲,雙腿顫動,左手握錘舉至頭頂,右手握錘垂於右胯,再將左手放下,右手舉起,作過轉身動作後變換左右腳的姿勢。
解放以後,基諾族跳大鼓舞的場所從卓巴家搬到寨場。大鼓舞經文藝工作者加工以後走上了舞臺,成為具有基諾族民族特色的表演性舞蹈大鼓舞有專門的舞曲,經文化部門調查記錄的曲調有《特模阿咪》(即過年調)、《烏攸殼》(意為拜靈)、《厄扯鍋》。《特模阿咪》是最古老的大鼓舞歌調,由徵、宮、羽、商、角五音階組成,速度緩慢,歌者在大鼓前手持 或鑔邊歌邊舞,表現過年的喜慶氣氛。
頗具民族特色的仡佬族建築文化
我們都知道,仡佬族文化歷史悠久,仡佬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大部分的仡佬族人民都居住在貴州省。其實我們對於仡佬族的文化或許不是特別的瞭解,那麼,小編將會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頗具仡佬族特色的建築文化,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仡佬族人民的風采吧!
居住環境:
清末及民國初年,仡佬族人口急劇減少,居住區域迅速縮小,仡佬族聚居地多呈點狀分佈在其他各民族生活區域之間。仡佬人大多是本民族同住一村寨內。寨大小不等,多著百餘戶,少者七八戶。全寨同為一姓者很少,大部分是一姓為主,雜有其它姓氏。明清以來,隨著社會的動盪、民族的遷徙與流動,村寨結構漸為地域關係所取代。仡佬族一般依山傍水,高山無溪河處則鑿有水井、水塘。
家居建築:
根據文獻記載,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為幹欄式建築,貴州北部地區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住宅樣式。其他地區的仡佬族多住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屋,一般是一列三間,中間為堂屋,供有神臺,不住人,兩邊分別是一間臥室、一間廚房。
仡佬族多數住在山區,民諺說:“高山苗,水侗家,仡佬住在巖旮旯。”仡佬族因地制宜,以石建房。石頭奠基。石塊砌石板蓋頂。卡內部卻是木結構吊腳樓。居住在平壩、安順、普定、六枝一帶的仡佬族,其住房附近的布依族和漢族“屯堡人”大同小異。“屯堡人”喜歡修建石碉耬,這種易守難攻具有良好防禦功能的建築對當地仡佬族民居很有影響。
黔西、大方、畢節織金等地的仡佬族,房屋為木結構,但不是吊腳樓,過去多以茅草蓋頂,砂土夯牆,這與經濟條件和高寒山區保暖防雹的髹要有關,茅草房屋魚得特別厚實。屋脊和屋簷相當講究,簷下收篡處精心編織造型。這一帶。木材較少,通常只有朋間兩端木構架次間兩極為土牆。
在遵義、仁懷、道真、務川一帶的訖佬族,自然條件稍好。房屋後竹木蔥芳,屋尚覆蓋小表瓦,四壁豎裝木板壁。若是土坯牆、夯土牆或者簇條牆、籬笆牆,貝刷白灰,清爽明決。居住在石盯、思南、布鞏、施秉一帶的訖佬族酷愛修建幹闌式翹角樓,很有特點。石盯花橋一帶農村,棟棟小樓飛橡翹角,竹木掩映,秀麗迷人。這些訖佬民居的體量都不太大,但出簷很深,簷下空間成為開放式倉庫,秋收時節,家家戶戶,簷下挫漪金燦燦的包穀,紅豔豔的辣椒,派豐收景象。以此展示勞動成果,可能是該民族民居要追求的目標之一吧。民居平面呈曲尺形,正屋是四榀三間,明間有凵吞口。正屋一側力鷳廂房,飛簷翹角小巧玲瓏。廂房都是兩屋,而且多為吊腳。底屋關牲畜,堆柴草,放農具。樓上環以直欞欄於,擒下曬衣物簷翹角不僅美觀而且對增加室內採光和室外使用空間有重要作用。泫種翹角樓的封簷板刷上石灰,分外哮月。逢年過節,門窗、立柱遍貼對聯,氣氛更為熱烈。
建築變化
清代以來,由於受漢文化影響,仡佬族的住房一般改為平房。正房往往是三間並列,中為堂屋,左右二間各隔為前、後兩進,前進用作灶房、火塘,後進為臥室。房屋牆壁多用土板築成,屋頂蓋以茅草。務川仡佬族住房大多建在溪溝和河崖邊,也有在離山園林倚地形而建的。仡佬族一般聚族而居,有的村寨人口密集,可達50戶乃至100餘戶。住房構造形式及建築材料,則視其經濟條件、人口多少,地理環境而有所不同。住房修建格式,一般分用三間。中間為堂屋,不住人國,是供奉祖先、神靈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其餘兩間作臥室和廚房。中間堂屋比兩邊臥房和廚房要凹進,形成一個廳口,正中為大門,兩扇大門內開,另裝有兩扇半截籤子門(又叫柵欄門)外開。白天開大門時,將半截籤子門關上,防止雞、狗等牲畜進入堂屋。
“仡佬”漢語意思為竹子,這個以竹為名的民族同樣擁有竹子的品質。在漫長的歷史動盪中,這個民族並沒有泯滅在漫漫的時間洪流中。他們隨遇而安,像竹子一樣頑強的紮根在每一寸隙縫中。他們的建築簡潔方正,沒有多餘的繁複,方正實用,每個細節都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這個民俗建築極具特色的民族,讓我們默默的向他們致以祝福。願君繁榮,願君,繁衍不息!
頗具民族特色的瑤族茶文化
茶文化已經深入到瑤族人民生活當中去了,並且與當地的風俗形成了一些獨特的茶俗茶禮。熱情好客的瑤族人民每當有客人來的時候,他們都會為對方奉上小三碗的油茶。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瑤族文化吧!
茶為國飲,中華茶文化歷經千年的歷史在華夏大地上生根發芽、與當地風俗習慣水乳相融,形成了紛繁多樣的茶俗茶禮 ...
極具民族特色的德昂族服飾文化
服飾是最能直觀體現一個民族特色的,在中國的眾多少數民族中,他們都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飾。德昂族的服飾是最具有濃厚的名族色彩的,而他們的服飾也與民間流傳的故事緊密相連。想更瞭解德昂族的服飾文化嗎?下面的德昂族文化為你帶來更多內容。
德昂族的服飾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男子多穿藍、黑色大襟上衣和寬而短的褲 ...
具有民族特色的錫伯族服飾文化
服飾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服飾的外觀美和舒適度。作為少數民族之一的錫伯族,他們從古代開始就是以獸皮為服飾的材料製成一件件的衣服,從而形成自己獨有的文化。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錫伯族文化吧!
服飾作為人類生活的重要物質資料,由於它不可缺少的實用價值和日益增長的 ...
獨具民族特色的海南服飾文化
海南是個獨立的海島,而後經過不斷的有勇敢的開拓者來到這裡,海南文化也形成了多民族交匯的特點,深深的影響了海南這座城市文化。其中以黎族的腳步最早到來,他們也影響著其他後來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服飾最為突出。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 ...
關於歐洲的民族特色文化
說起英國人的性格,可以用保守、含蓄、幽默、好賭這幾個詞來形容。比如,在英國,汽車的方向盤在左邊,行車時也靠左,這種與其他國家大相徑庭的做法一直保留至今也沒有改掉,英國人的保守可見一斑。英國人同其他歐美國家的人相比,顯得格外沉默寡言。他們只有在熟人面前才會表現得無拘無束。但是,英國人的語言卻含蓄中不乏幽默。 ...
白族的民族特色是什麼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在麗江、碧江、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寧等地和貴州畢節、四川涼山、湖南桑植縣等地亦有分佈。白族使用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還有說法主張白語(即白族的語言)、土家語也屬於漢語族。絕大部分操本族語,通用漢語文。元明時使用過“僰文”(白文),即 ...
你所不知的白族飲食文化以及特色
每個民族的飲食都有自己的特色,那是因為每個民族所生活的地方不一樣,飲食習慣和傳承文化都不同的緣故。而白族幾乎每個節日都有著不同的應景食品。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白族文化吧!
白族注重節慶,幾乎每節都有一至數種應景食品。如春節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齋飯;三月街吃蒸糕和諒粉;清明節吃涼拌什錦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