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鬼城喪葬習俗

鬼城喪葬習俗

  豐都舊時的喪葬禮俗比較繁瑣。父母(或祖父母)彌留之際,子孫須守護床前“送終”。停止呼吸後,親人嚎啕,訴死者功德,並燒“落氣錢”、鳴鞭炮,用白紙覆蓋家神牌位;後給死者洗澡、理髮整容、更衣入棺、開靈誦經、點主家祭、擇備葬穴;“吉日”出殯送葬,葬後“燒七”(每逢七天喪家給死者燒一次紙錢,燒到第七個七結束)。孝子穿白布孝衣或頭纏白布孝帕。富家喪禮闊氣,對前來弔唁者,均發孝帕(舊稱“開普孝”)。出葬時,鑼鼓鞭炮不斷。貧家小戶辦喪事,禮儀較簡。建國後,邊遠農村葬禮,除無開靈誦經,點主家祭外,與舊時習俗無多大變化。縣城以佩戴青紗、贈花圈、念悼詞,表示對死者哀悼。1976年起,縣城及城周圍部分地區,實行屍體火化。

重慶豐都鬼城節日習俗

  一、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舊稱“過年”,子時過後,在院壩設香案,擺供果,焚香燭,家家朝天叩拜,放鞭炮,以示辭舊迎新(舊稱“出天行”)。送財神的人送來“財神圖”或“木柴”、“金銀水”、賀年帖,主人要給吉利錢。早晨起床,人們穿戴一新,小輩給長輩叩頭拜年,長輩給晚輩封贈吉利話,並給小孩“壓歲錢”。早餐吃湯圓,上午由家長帶領兒孫去祖墳前燒紙祭拜,放鞭炮,掛“墳飄”。是日,一般不串門,親友相遇,互道“恭喜發財”。初二開始,親友相互往來送禮賀年。建國後,政府規定春節放假,開展慰問烈軍屬活動。機關幹部、職工舉行“團拜”賀年。民間除不祭天敬神,不送財神外,其餘多沿舊俗。

  二、 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過大年)。

  豐都城鄉歷來有“鬧元宵”的習俗。是日晚,有踩高蹺、劃綵船、唱車燈、玩龍獅等活動專案。城鄉鬧元宵最熱門的是燒火龍,鑼鼓火炮,震耳欲聾,人潮似海,鬧到深夜才送龍(燒龍)入海。農村有用稻草扎船和紙錢一併燒化送年,以示春節結束。

  三、 清明

  舊時,一般都在清明節到祖墳前掛墳飄(掛青),燒紙放炮。有些還攜帶酒餚,邀同族子弟去先人墓前飲酒“踏青”,講述先人業績。有些合族聚一處做清明會,集體祭祖,共進一餐。建國後,城鄉人民仍有在清明節祭掃祖墳的習俗。機關、學校組織幹部、學生去烈士墓前植樹,敬獻花圈,並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四、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家家門上懸菖蒲艾蒿,中午吃粽子,喝雄黃酒,且放硫磺煙驅逐蛇蟲螞蟻。長江岸邊人民還在江上劃龍船。建國後,曾在舊縣城和高家鎮興辦過龍舟競渡長江的游泳比賽活動。

  五、 中秋

  農曆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大都吃餈粑。傳說“中秋不打粑,婆娘兒女不歸家”。入夜,家家聚於院壩中,或飲酒,或吃月餅賞月。舊時,一些年輕人常於中秋之夜去別人菜地裡“摸秋”。將摸來象枕頭一樣的南瓜(或冬瓜),送給想生兒子的人家(叫“送頭”),祝其早生貴子。建國後,不少人家仍在中秋節歡聚一堂,白天吃餈粑,晚上吃月餅。“摸秋”、“送頭”等習俗已基本絕跡。

  六、 除夕除夕

  (農曆臘月三十日)前,人們制新衣襪,殺年豬,辦年貨,貼門畫、對聯,徹底打掃房內外清潔。三十天中午,全家團聚吃一頓豐盛的年飯。入夜,家人圍爐坐至深夜(叫“守歲”),喝清茶、吃瓜子,總結舊歲話新年。

  舊時,臘月二十三日祭灶。吃飯前家家戶戶要在堂屋家神前擺酒飯、燒紙錢,先請祖先過年,之後,一家再圍桌吃年飯,深夜敬四官財神。其俗今多廢。

鬼城節日習俗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舊稱“過年”,子時過後,在院壩設香案,擺供果,焚香燭,家家朝天叩拜,放鞭炮,以示辭舊迎新。送財神的人送來“財神圖”或“木柴”、“金銀水”、賀年帖,主人要給吉利錢。早晨起床,人們穿戴一新,小輩給長輩叩頭拜年,長輩給晚輩封贈吉利話,並給小孩“壓歲錢”。早餐吃湯圓,上午由家長帶領兒孫去祖墳前燒紙祭拜,放鞭炮,掛“墳飄”。是日,一般不串門,親友相遇,互道“恭喜發財”。初二開始,親友相互往來送禮賀年。建國後,政府規定春節放假,開展慰問烈軍屬活動。機關幹部、職工舉行“團拜”賀年。民間除不祭天敬神,不送財神外,其餘多沿舊俗。

  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

  豐都城鄉歷來有“鬧元宵”的習俗。是日晚,有踩高蹺、劃綵船、唱車燈、玩龍獅等活動專案。城鄉鬧元宵最熱門的是燒火龍,鑼鼓火炮,震耳欲聾,人潮似海,鬧到深夜才送龍入海。農村有用稻草扎船和紙錢一併燒化送年,以示春節結束。

  清明

  舊時,一般都在清明節到祖墳前掛墳飄,燒紙放炮。有些還攜帶酒餚,邀同族子弟去先人墓前飲酒“踏青”,講述先人業績。有些合族聚一處做清明會,集體祭祖,共進一餐。建國後,城鄉人民仍有在清明節祭掃祖墳的習俗。機關、學校組織幹部、學生去烈士墓前植樹,敬獻花圈,並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嫁娶習俗

  舊時,豐都多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辦婚姻。其必經步驟是:經媒人往來撮合,雙方父母商量訂婚,書寫龍鳳庚帖,男女家交換各持一份表示憑證,並互贈禮物。之後,由媒人向男女雙方要來庚帖,請人擇定婚期。婚期當天,男方備花轎彩禮去女方迎親,女家派人送親,隨同將嫁奩送往男家。下轎後,“回車馬”(請人說吉利話), ...

生產習俗

  一、 拜師學藝舊時,學藝拜師,要辦酒席待客,寫投師約,並在供奉的祖師爺神像前點燭燃香,燒錢化紙,當眾給師傅磕頭,隨後跟著師傅出門做手藝。一般三年“出師”,出師時,除辦酒席相請外,還要買衣帽鞋襪等物謝師。師傅在謝師席上口含一塊肉,吐在徒弟的口中,徒弟要嚥下肚去,叫“入口傳肚”(肉口傳肚)。以後逢年過節,仍要 ...

初終薩喪葬習俗

  中國的喪禮富有濃重的倫理色彩、人情味,宗教信仰觀念也糅含在喪俗中。葬禮中基本信念是“不死其親”,表現在行動上就是“事死如事生”。因此,一個人去世隨之而來的是系列喪葬禮儀,成為一次特殊的離別,要裝點行程、話別餞行、依依不捨地惜別,於是就要裝礆、裝點行程等。   我國民間習俗認為,凡人享年五十歲以上的老或病而 ...

贛縣客家喪葬習俗

  客家人的喪葬觀念基本上繼承了中原漢民的傳統,如相信靈魂不死,重視福、壽、孝、喪禮講究排場,特別重視風水等。相信靈魂不死的觀念。繁縟的葬俗首先來源於靈魂不死的觀念,古人認為人活著是靈魂依附於肉體,而死後靈魂與肉體就分開,靈魂是能夠獨立於肉體之外的,具有超人的力量。因此把靈魂當作神秘的物件加以信奉。舊時人們對 ...

維吾爾族人的喪葬習俗

  維吾爾民間的喪葬儀式,雖說都按照伊蘭教的教規進行,但因各地教派的不同,歷史文化淵源的影響的相異,所處地理環境的區別等因素,在大同之中有許多小異呈現出形形色色的特點。   □驅鬼避邪   在維吾爾民間,當老人或就要被病魔奪去生命的病人處在彌留之際時,其親屬就請來一位阿訇到家裡唸經驅鬼避邪,同時,由阿訇用小木 ...

佤族的喪葬習俗

  佤族人死後,實行獨木棺土葬。過去佤族認為人死是由於已死去的家裡人把他(她)的靈魂叫走了, 他的靈魂永遠離開了他的肉體。在病垂危的時候,要殺豬、剽牛看卦。如卦不吉,就認為病人的靈魂已 去,要給其準備後事。人死後,拿幾塊半開放入死者口中,無半開可放茶葉、鹽塊或糖塊代替。換上壽 衣,用棉線將死者的雙腳拇指拴攏, ...

布朗族的喪葬習俗

     布朗族的喪葬習俗   布朗族實行土葬和火葬,以土葬為主。火葬多數是僧侶和高壽者,此外,一般都採用土葬。布朗族的每個寨子附近,亦有一塊墓地,布朗語稱墓地為 壩消 。布朗族的墓地,一般選擇在山坡上,山坡最高的地方是埋葬老年人,布朗語叫 壩朗木瓦 ;中間一段是埋葬青壯年的,布朗語叫 壩格登 ;最低一段是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