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魯迅先生的資料和社會背景

魯迅先生的資料和社會背景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社會背景:

  1、中日關係惡劣,19世紀末70年代,日本侵犯臺灣,後勒索中國白銀50萬兩作為撤兵條件,1894年到895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戰後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1900年日本參加八國聯國侵華;

  2、 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民族解放運動風暴,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1905年8月,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成立,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

急需珍珠鳥作者資料和寫作背景

  作者:馮驥才,男,1942年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寧波慈溪縣,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民間文藝家,畫家。早年在天津從事繪畫工作,後專職文學創作和民間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動了很多民間文化保護宣傳工作。

  《珍珠鳥》的寫作背景在當他與鳥和睦相處後,打破了鳥怕人與人無法友好相處的魔咒下,感慨萬分,寫下了此文。

圓明園的資料和歷史背景

  1、資料:圓明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後改名萬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圓明園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2、背景:

  (1)歷史上的圓明園,最初是由康熙賜給其四子胤禎的一座賜園,面積約為30公頃左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時,園內就已是“林皋清淑,波澱停泓”。1723年,雍正即位後,大規模擴建圓明園。至雍正末年,已建成30餘處園林風景建築群,遍佈200公頃範圍。

  (2)乾隆朝時,正值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繁榮時期,乾隆集全國的能工巧匠,以空前規模擴建和修造圓明園,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區域性增、改建並完善了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之外,還在東鄰新建了長春等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圓明、長春和綺春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園東西寬2620米,南北長1880米,周邊外圍總長約11000米,共佔地350公頃(5200畝),其中水面約140公頃(2100畝)。

  (3)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館,它是當時世界上極為罕見的文化藝術寶庫,展示了我國古代封建文化的精萃,同時收藏了各種極為豐富的圖書文物和藝術珍品。

  (4)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闖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10月18日、19日,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為掩蓋搶劫擄掠罪行,下令米啟爾騎兵團3500人在園內四處點燃罪惡的大火,全園頓時化為一片火海,所有廟宇、宮殿、歷代收藏都付之一炬。


魯迅先生逝世後的社會背景

  魯迅逝世所處的時代,正是中華民族災難深重、面臨生死存亡嚴重威脅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1905年8月,孫中山領導的中 國同盟會成立,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 綱領。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1913年,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從而揭開侵華序幕。 ...

關於魯迅先生資料

  魯迅是浙江紹興人,生於1881年9月25日,卒於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他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 ...

魯迅先生的野草名人名言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創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而忽而這些都空虛了,但有時故意地填以沒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虛中的暗夜的襲來,雖然盾後面也依然是空虛中的暗夜。   希望是什麼?是娼妓,她對誰都蠱惑,將一切都獻給,待你犧牲了極多的寶貝——你的青春,她就拋棄你。   假使一個人的 ...

魯迅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

  魯迅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   魯迅在1881年到1936年所處的時代,正是中華民族災難深重、面臨生死存亡嚴重威脅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具體社會背景是∶   1、中日關係19世紀末70年代,日本侵犯臺灣,後勒索中國白銀50萬兩作為撤兵條件;   2、1894年到1895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 ...

觀念社會的關係魯迅的故鄉

  在《故鄉》中,“我”與“故鄉”的精神聯絡首先是由於有了少年“我”與少年閏土的友好和諧的關係,在這時,“故鄉”在他的觀念中是美好的、親切的.但當他再次回到“故鄉”,這種精神聯絡淡漠了,“故鄉”的觀念就變化了,在這時,他對“故鄉”的現實是厭惡的、反感的。   他的精神中的“祖國”失落了,物質“祖國”雖然存在著 ...

魯迅寫文字是什麼社會背景

  魯迅所處的社會背景,正是中華民族災難深重、面臨生死存亡嚴重威脅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魯迅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學校(肄業)。   社會,即是由人與人形成的關係總和。人類的生產、消費娛樂、政治、教育等,都屬於社會活動範疇。社會指在特定環境下共同生活的人群,能夠長久維持的 ...

魯迅簡介生活背景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魯迅原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是其投身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