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燈舞
鳳凰燈舞
鄖陽鳳凰燈是全國獨一無二的鳳凰燈舞表演形式,又稱"玩鳳凰"、"鳳凰舞",起源於鄂西北十堰市,鄖陽是十堰市的古稱。鳳凰燈的表演按照“百花擁鳳出巢――鳳凰遊園-鳳鳴――鳳凰尋花――鳳凰戲牡丹――鳳舞――鳳凰理羽――鳳凰打盹――鳳凰展翅——鳳凰朝陽――鳳凰點頭――鳳凰回巢”等程式依次進行,古樸典雅,舞姿優美,翩翩起舞,栩栩如生,出神入化,熱烈豪放,並配以獨特風格的鳳凰燈曲調,激越歡快,凸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
專家介紹,鄖陽鳳凰燈是楚人崇鳳的活化石,具有多種類本土文化綜合特性和漢民族文化特徵,是中國民間舞蹈中唯一的燈舞藝術形式,有著重要的研究和藝術價值,被列為湖北省第一批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鳳凰燈用竹篾扎骨架,用細布、彩紙裱糊剪巾,從頭到尾長約8米左右,兩翼展開寬約2米左右,表演時雙翅能扇動,鳳尾可翹動。舞蹈表演由男性青壯年五人執掌,一人掌鳳頭,一人掌鳳身。另有四盞鮮花燈,一盞牡丹花燈,一盞太陽燈,由六人分別舉著立於表演場地四周,音樂伴奏古樸典雅,曲牌大都來自戲曲音樂和民間吹打樂,鳳凰燈民間舞僅流行鄖縣,每年春節,元霄節在街頭、宅前、場院演出,尤以正月十五,十六最盛。
鳳凰燈舞
精彩鳳凰燈舞表演
橫縣壯族民間鳳凰舞
鳳凰舞(壯語為舞鳳凰)是橫縣壯族民間舞蹈的一種,流行於靈竹、陶圩、六景一帶的壯族地區。它的表演方式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單一的鳳凰舞,如“花鳳舞”、“鳳凰舞”、“舞鳳”等,即由一或二人穿鳳凰道具、服飾進行表演。鳳冠用珠子串成,晶亮閃光,長垂的鳳尾色澤豔麗,腳上還穿帶有羽毛的鞋襪,表演中,時而停立啼鳴,抖翅、舔羽,時而又沐浴、飲水,展翅飛翔,形象逗人喜愛。另一種形式是與其他獸類合舞,如與獅子、麒麟合舞的“三穿花”,與仙馬合舞的“彩馬綵鳳舞”等,表演者均著鳥獸服飾,互相穿插對舞、這類舞蹈均在春節期間挨家挨戶上門拜年表演,或在廣場演出。
現在流傳於靖西、德保縣的“幹各舞”,表演時由一人扮演幹各鳥,穿上插氛有羽毛的服飾,一手操縱鳥的兩個翅膀,使之上下舞動,猶如展翅飛翔,一手操縱鳥頭,使之答答作響,示意向人們恭賀新禧。還有一人扮老頭,在一旁揮舞馬鞭伴唱,烘托節日氣,祝願人們吉祥如意。是以一雌一雄為表演隊。雌者為鳳,雄者為凰,均用竹子結紮而成,用宣紙裝補裱,繪以五彩顏色,還加上羽毛裝飾,形態似雞,栩栩如生。鳳凰舞由一男一女擔當,女的舞鳳,男的舞凰。鳳凰平展的雙翅,套於演員胯部,用綵帶掛於演員肩上。鳳凰的前面,也由一男一女手捧彩扇擔任引鳳凰角色,後面由兩支嗩吶及鑼鼓,配以傳統簡單的樂曲伴奏,演員均穿上具有壯族特色的彩服,紮上頭巾,以行進十字舞步為主,邊舞邊行,甚是好看。鳳凰舞是壯族人民吉祥喜慶的象徵,故當地壯族人民每逢喜慶佳節如春節、歌圩,婚嫁、豐收皆請鳳凰舞之,以禱求吉祥。
獨具特色的民間鄉土文化奇葩——“鯉魚燈舞”
萬古鯉魚燈舞,是大足獨具特色的民間鄉土文化奇葩。 燈光雪亮,音樂緩緩,環境輕柔,天光水色之中,一群“鯉魚”追逐搶寶、跳龍門、覓食、啄草、遊弋、
產卵每個動作,每個情節,每個造型,無不清楚明白,既優美酣暢,又輕盈快捷;既充滿濃郁生活氣息,又映照出一個魚的世界。這便是萬古鎮已演了近半個世紀的鯉魚燈舞——一支地地道道的從編導到演員都是由農民民間文藝隊伍創演的傑作。 遠在解放前,萬古地區的群眾就用竹子、綿紙製作各種不同形態的動物,作為民族民間文化的載體,逢年過節在街上耍弄。此地人團年席上必得布魚,以示“年年有餘”;因年末歲尾玩魚,寄希望於“鯉魚跳龍門”,便構成了節日民間文化活動的一個主題。 1956年,正值壯年的民間藝術家周樹人師傅和其他幾個愛好者嚴密構思、精心市制出第一條能夠舞動的鯉魚,縣文化館發現後立即重點支援,進一步改善道具和製作,並根據魚的特性編排成“鯉魚搶寶”、“鯉魚啄草產卵”等故事情節和動作,做成兩條魚,由5個人演出,首次搬上舞臺,競一炮打響,由縣裡演到地區,從地區演到省裡。在省獲一等獎後,又選送參加全國第一屆民間舞蹈匯演,又獲一等獎,並進入懷仁堂向中央領導作彙報演出,受到周恩來、朱德等老一代革命領袖的親切接見。 由於歷史的原因,六、七十年代,鯉魚燈舞成為了一個被塵封的故事。80年代中期重獲新生,赴重慶劇場演出,受到文藝界專家高度評價。之後,在縣裡組織的“獅燈”、“龍燈”、“魚燈”的三燈比賽中獲一等獎;赴重慶市街頭表演,令山城人民大飽眼福。進入90年代,邊疆兩所兩次被邀赴京參加“龍潭盃賽”的廟會表演。慶重慶直轄晚會,作為開幕節目;此後又參加慶香港迴歸文藝匯演,並被作為重慶市的代表節目在中央電視臺多次播出。四川電視臺、香港衛視臺、重慶電視臺等,皆作過映播或報道。它還被編入《重慶民族民間舞蹈整合》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整合》(四川卷)。1998年,萬古鎮被重慶市命名為“鯉魚燈舞之鄉”。 “盛世興文化,辛勞育奇葩”。鯉魚燈舞作為民族民間文化之一枝,萬古鎮和大足縣是沒負盛世的。
廣東畲族婦女的鳳凰裝
畲族婦女服裝,各地略有差別,其共同特點是上衣多刺繡。尤其是福建福鼎和霞浦的女上裝,在衣領、大襟、服鬥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繡花紋圖案和花鳥龍鳳圖案。畲族婦女最主要的裝束,那就是“鳳凰裝”。紅頭繩扎的長辮高盤於頭頂,象徵著鳳頭;衣裳、圍裙(合手巾)上用大紅、桃紅、杏黃及金銀絲線鑲繡出五彩繽紛的花邊圖案, ...
畲族:鳳凰的傳人 婚禮伴郎是大花臉
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但是我國東南部的畲族,卻以鳳凰為圖騰,他們自認為是鳳凰的傳人,婦女仍把鳳冠帶在頭上。畲族的婚禮也是別具一格,十分有趣,伴郎在婚禮中,一定會被折騰成個大花臉…
鳳凰為傳說中的百鳥之王,象徵幸福祥瑞,直至今日,仍舊把鳳型頭冠作為婦女標誌性裝束的民族只有一支,這就是生活在我國東南部的少數 ...
湘西鳳凰 揮之不去的吊腳樓情節
據說許多來鳳凰古城旅遊的人都有吊腳樓情結,千里迢迢到鳳凰古城一遊,為的是吊腳樓,鳳凰情節就是吊腳樓情節。
我相信,苗族人有吊腳樓情結,鳳凰人有吊腳樓情結……而吊腳樓情結最為突出最為嚴重最為張揚的,則莫過於名人作家沈從文,畫家黃永玉叔侄。
沈從文幾乎是湘西文章每每都寫吊腳樓,吊腳樓在沈從文的文章中被 ...
鄖陽鳳凰燈將參加2009年澳門內地春節習俗展
民俗文化網12月12日訊(吳文平):連日來,鄖縣文化館按照省文化廳的要求,積極組織館內職工及民間藝人,抓緊扎制鄖陽鳳凰燈,以參加文化部與澳門特區共同舉辦的2009年澳門“內地春節習俗展”。這是十堰市唯一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參加這次展出,也是鄖陽鳳凰燈繼參加第三屆世界傳統武術節文化宣傳活動之後,又一次大型 ...
鯉魚燈舞
[鯉魚燈的來源]大埔鯉魚燈舞最早的活動地為百侯鎮的侯南村,是族人楊纘緒從陝西帶回。楊纘緒,清康熙辛丑進士,乾隆二十二年任陝西按察使。依此計算,大埔侯南村的鯉魚燈舞始於240多年前。[鯉魚燈舞]鯉魚燈舞屬花鳥魚蟲一類的抒情民間舞蹈。它寄物寓言,藉助舞蹈藝術形象思維的比興手法,透過擬人化的舞蹈動作和語言,反映 ...
鳳凰三江苗寨
湖南鳳凰,聽到這個地名許多人的頭腦中最先出現的就是古城建築與苗家風情,作為國內較大的苗族聚居地,鳳凰有著鮮明的苗族味道。山江苗寨又名總兵營,苗語稱叭固,位於鳳凰古城西北20公里處的一個峽谷之中,是一個具有濃郁苗族生活氣息的小山寨。苗語稱山江為叭固,意為蛤蟆洞,因寨邊有個山洞,蛤蟆甚多,故而得名。
稱山 ...
湖南迴應55億元複製鳳凰古城:建新鎮保老城
湖南的鳳凰古城風景迷人,天下皆知。但近日網上一則新聞仍舊引發了人們的強烈關注:一個擬投資55億元,完全模仿湖南湘西自治州鳳凰古城而建的新鎮“煙雨鳳凰”將於年內動工。
對此,一些網友質疑:55億元打造“山寨古城”有何意義?能否促進當地民生與社會經濟的發展?
資料顯示,鳳凰旅遊開發10餘年來,遊客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