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麗江納西族民俗風情

麗江納西族民俗風情

  納西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維西、中甸、寧蒗、德欽和四川鹽邊、鹽源、木裡及西藏的芝康等縣。納西族原是中國西北古羌人的一個支系,大約在公元三世紀遷徙到麗江地區定居下來。

  早在一千多年前,納西族創造了這個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東巴象形文字和用這種文字寫成的東巴經。東巴象形文字,納西語叫做“森究魯究”,被中外學者譽為“納西族古代的百科全書”。1957年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納西族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手工業也有發展,“麗江馬”聞名全國。現已有機修、採煤、發電、化肥、電機、輕工等中、小企業。金沙江兩岸出產多種藥材和特產。

  納西族普遍信奉“東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習俗

  納西族熱情好客,每當獵獲歸來,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獵物。貴客臨門,主人要做六樣或八樣菜進行款待。

  忌諱有:騎馬到寨前必須下馬,也不能把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腳架,也不能翻弄灶裡的灰;祭天堂、祖先、戰神時、忌外人觀看。忌在門檻上坐和用刀斧在門檻上砍東西。有的地方還忌在家裡唱山歌;不許殺耕牛、馱馬和報曉的雄雞;忌食狗肉。

  婚俗

  納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節日期間進行,男女青年相識後,透過媒人撮合,雙方家長合完八字,男方就請媒人送給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還要加上砣鹽兩個,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訂婚,訂婚時要擺定婚宴,婚禮要進行3-5天,屆時男、女雙方都要置辦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請客人入座,然後奏樂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時,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時,新郎、新娘向客人敬雙杯酒。宴畢主人及親屬要站在門外關客。

  食俗

  納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豐富,一般都有一兩樣炒菜和鹹菜、湯等,特別喜食當也回族的牛肉湯鍋和乾巴。 不論平壩或山區,蔬菜品種較多,四時應市,山區廣種洋芋、蔓菁和瓜豆,並以當地的土特產做成各種風味名菜。如:清蒸蟲草鴨、貝母雞、天麻雞等。其中納西族傳統名菜“釀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釀入肉泥,蒸熟後做為祭祀、特別是祭祖的一道專用菜餚。

  肉食以豬肉為主,大部分豬肉都做成醃肉,尤以麗江和永寧的琵琶豬最為有名,可以儲存數年至十餘年不變質。外出勞動攜帶麥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時圍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陽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麗江火腿粑粑、麻補、雪蓮花拼盤、麗春銅火鍋、麗江火烤粑粑等。

  節慶

  納西族以農曆記年。主要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火把節、“三月龍王廟會”、“七月騾馬會”等。不少節日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均與當地漢族大致相同,春節是最大的傳統節日,並且伴有許多祭祀活動。

  除年節外,納西族還有許多祭祀活動。其中最為隆重的是“納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選在正月上、中旬,屆時要選好祭天場,由東巴教掌教人任祭司,並宰殺輪流餵養的祭天豬,各家各戶都要捐大麥、小麥用來釀酒,做餌塊。祭時用全牲大祭,在場者均要洗手執香肅立。祭畢,用豬血灌腸、豬頭、內臟燒湯,熟後按戶分食。大祭後三天,還要進行以各家各戶為單位的小祭。還有“祭三朵(本族保護神)”,納西族認為三朵是屬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麗江地區的納西族祭三朵還要帶著火鍋到風景秀麗的地方野餐。

納西族婚俗,麗江獨一無二的風情

  舊時,納西族人的婚姻和中國其他很多地方一樣,講究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並盛行姑舅表優先婚配習俗,結婚一般要經過訂親、請酒、舉辦婚禮等程式。現在雖然講究自由戀愛,但根植於納西族文化中的一些結婚習俗還是沒有變,如果你到麗江去旅遊,如果有機會參加納西族的婚禮,那就千萬不要錯過。

  結婚前一天,新郎家也是一片忙碌,佈置沿房堂屋,扎搭綵棚,到處張燈結綵,寫貼婚聯等,同時要殺豬宰羊,掛一紅紙或紙綢裹紮的篩子,上插三枝柳箭,並寫“麟麟在此”四字。以阻白虎。新床由媒人和新郎佼母安置,並請一祖父母、父母健在的小男孩當晚陪新郎睡在新床上壓床。

  第二天,新郎由媒人、親友等陪同,前去女方家接親,並備一空轎或馬匹,在歸來時讓新娘乘、騎,同時帶去酒席兩桌和其他部份禮品。到達女方有門口時,接親的隊伍高奏喜樂,連奏三次後,女方的大門敞開,接親者才得以進入,隨後受到熱情的接待。一般在午時前後,男方接親的女伴把新娘抱入轎中。這時,新娘使勁掙扎,一副不願去的樣子。經安慰和勸說,才告別父母和親友,由舅舅、叔叔、妹妹等陪同乘轎或騎馬上路。

  新娘來到男方家門口,可男方家的門是關閉的。這時,送親的人們在門口譏唱納西調子,讓男方家開門,金駝子來不來?銀駝子來不來?女方家的人在門外唱道:“金駝子來了,銀駝子來了,快快開門。”一番對唱後,大門開了,新娘新郎要雙雙從紅紙糊的馬鞍上跨過去,才能進入大門。這時,東巴要念經,同時在新娘的腦門上點幾滴酥油或潑點清水,表示新娘已是男方家的人了。

  新娘進屋後,要送公婆各一雙鞋。這時,送親者故意把新娘送給新郎的鞋丟到新床底下的深處,讓新郎彎腰將芏撿出穿上,這種習俗稱為換腳鞋。接著舉行拜堂儀式。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祖先和公婆,再拜見家族中的長輩,接著夫妻互拜。拜堂時,新娘手握鹽巴,新郎手持一個茶水罐。拜畢,新娘要象徵性地看一下陪嫁的紅櫃,鎖上後把鑰匙隨便在紅櫃一丟,孩子們頓時爭搶起來,因為夜班搶到角匙,誰就可以向新娘贖喜糖。

  傍晚晚時分,在新房裡擺上由女方家帶來的酒席,新娘新郎由幾個孩子陪同共進晚餐,其餘賓客則由男方家盛情宴請。晚上,青年男女可以去鬧房,可以歡聚在一起跳納西舞,納西東巴們則一刻不停地唱(結婚調),充滿了熱烈、歡騰的氣氛。這一天,女方家也同時宴請親友,請東巴唱(嫁女調)。

  第二天,婆婆要親自端來並喂新媳婦一碗蓮子粥,一碗麵條,以示對新娘的關心。這一天,還要舉行認親儀式,即把男主家族中的人全部請來,按長幼順序,讓新娘一拜見。長輩們也向新娘致以祝福,並送新娘見面禮物。

  第三天為回門。新郎新娘要帶禮物回到女方家。一一拜見女方的父母、舅舅、叔叔、伯伯等長輩,並同他們共同進餐。按習俗,不管路途多遠,新婚夫婦要當天返回男方家。

  第四天,新娘由小姑等陪同,上街買魚、蔥和松明等東西,分別表示魚水之情、照亮前程和孩子聰明等含義。婚禮結束後,還要舉行送喜神的儀式。

福建寧化縣客家人“七月半鬼節”的民俗風情

  七月十五中元節,在寧化客家地區民間又稱為:“七月半”,“月半節”,“鬼節”等。對它的考察有助於我們瞭解客家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同時可以使我們更深的體會客家民俗中中原文化與地方文化的交叉和融合。此外,還有利於海峽兩岸的彼此瞭解和文化上的認同。這是因為臺灣客屬同胞與寧化石壁有著密切的關係,今日臺灣的客家人的衣著,飲食,住房建築,婚喪民俗等,均與寧化居民有著許多共同或相似之處。同時透過對“鬼節”的調查,有助於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更好的引導人們開展風俗活動,建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和諧社會。

  寧化在海內外遐邇聞名。有詩人曾經唱到;“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客家民系是漢民族一支系統分明,富有特性的支系。客家先民主要是中原漢人,他們歷經戰亂,輾轉遷徙不斷在新的環境中求生存,圖發展,從而既承襲了中原文化,又接受當地居民的影響。久而久之便逐漸形成了一種較為獨特的風俗習慣。寧化純屬客縣,寧化石壁地處閩西,與江西省石城縣毗鄰,被公認為世界客家祖地。

  由於長途的遷徙,共同的生活經歷,客家人有強烈的血源意識,對自己的祖先充滿了無限的尊敬和崇拜。寧化客家人把列祖列宗統稱為“公太”,“婆太”。認為沒有祖先就沒有自己,因此把祖先看作最可靠的,最有力的精神寄託所在,在寧化的每一個家庭都把祖宗與天、地、各類菩薩等供奉在一起,享受常年的祭祀香火。在日常生活中,寧化人每天早上飯蒸熟後,要用木製的小飯杓盛一杓熱飯,倒扣在碗中,放置在祖宗的神位前已敬列祖列宗。而農曆七月十五更是專門祭祀祖先的節日,意義十分重大,家庭成員中的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齊心協力過好這個節。

  橫鎖村位於寧化縣的南部,距縣城8公里,距石壁鎮20公里。全村以吳姓居多,大多是客家人。臨近5公里的山裡有一村子,叫青洲亢,全村均為少數民族——畲族。從地理方位來說,橫鎖村是漢族和畲族相交的地方,使其地方風俗更具交融性和代表性。


納西族民俗

  中華民俗 - 納西族   納西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維西、中甸、寧蒗、德欽和四川鹽邊、鹽源、木裡及西藏的芝康等縣。納西族原是中國西北古羌人的一個支系,大約在公元三世紀遷徙到麗江地區定居下來。   早在一千多年前,納西族創造了這個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東巴象形文字和用這種文字寫成的東巴 ...

香港特有的民俗風情

  香港是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不過,細心的觀眾可能會從很多電視劇裡發現一些很傳統的習俗,比如漁民出海時的祭拜儀式、婚嫁儀式中的 上頭 、古老宗族中的點燈儀式等等,這些與香港及華南地區四個主要族群多采多姿的生活習俗有著密切的關係。流傳到今天,有的已經消失,有些簡化後仍然儲存下來。今天就帶您去體驗一下香港本地民間 ...

回族民俗風情

  回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雲南、山東也有不少聚居區。回族在元代開始進入雲南,全省有回族人口55.9萬餘人,佔中國回族人口的6.31%。分佈廣泛,各市縣都有回族居住。主要聚居在交通沿線的城鎮和附近村寨,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   ...

衛氏大宗祠外擬建嶺南民俗風情

     恢弘又滄桑的“紅祠堂”心和衛公祠。      衛氏大宗祠裡的燕子斗拱是皇親國戚才能建造的,廣州僅一座。   瀝滘四座古祠新定為“文保” 原改造方案有望調整   海珠區瀝滘村“城中村”改造中,規劃的回遷房擬主要分佈在地鐵3號線以西和南洲水廠東側兩個區域,共計數十座高層樓宇,而衛氏大宗祠外擬建嶺南民俗風 ...

民俗風情自芬芳

  近年來,黎川縣在“一村一品”文化建設中,因勢利導,充分利用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注重保持農村歷史文脈和地方建築文化特色,突出人與自然的和諧,打造一批有特色的農村文化,滿足了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精神文化需求,有效促進農村整體的和諧發展,使黎川農村——      圖為湖坊村“坐戲盤”民俗文化活 ...

雲南瑤族民俗風情

     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勞勇敢的瑤族共有213.4萬多人,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國南方的廣西、湖南、雲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 這裡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得天獨厚的植物、動物、礦藏等資源。如有“綠色寶庫”之稱的江華瑤山,號稱 ...

麗江納西族的喪葬(一)

  麗江納西族的喪葬,是由火葬逐漸改變為土葬的,它在很多方面儲存著民族特點。人將死時,至親們圍優在病者身旁守護。把米(男丸枚,女七粒),茶葉和碎銀少許,用紅紙包好,放人奄奄一息的病人口中,並諸東巴或族中長者誦開 路經,指引死者靈魂前往祖先住地。人一斷氣,全家即嚎陶大哭,派人向親友報喪,孝子需執香和幾枚銅錢到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