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黎族+海南島最早的居民

黎族 海南島最早的居民

  據考證,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發展而來。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們就在海南島繁衍生息,成為該島最早的居民。

  黎族自稱“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稱的使用始於唐代未期,沿用至今。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東方、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縣和樂東、瓊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海南其它縣市與當地其他民族雜居。黎族有自己的語言,黎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由於長期與漢族交往,不少黎族人都能兼說漢語。過去黎族沒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1957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黎文。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獨特的魅力。現在,在海南“竹竿舞”已成為海南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併為內地其他許多民族所接受。黎族民能歌善舞,早在隋代就見有許多記錄描述黎族人能歌善舞、喜奏音樂的情景。如:“銅鼓壺盧笙,歌此迎送詩”,“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等記載。黎族民歌多以愛情為主,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達了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日常生活中,黎家青年男女感情的交往就是從對歌開始的。黎族姑娘長大成人後便獨自一人住在“隆閨”裡,每到夜晚就會有小夥子來到姑娘的房前唱山歌。姑娘也會以山歌對之。對山歌是談情說愛的方式,也是一種思想感情的交流。如雙方情投意合,新的生活就從這裡開始了。

  黎族舞蹈以表現日常勞動、生產的情景為多見。舂米是黎族婦女勞動的一種方式,也許是為了表達豐收的喜悅、或是有意地吸引小夥子的目光,姑娘們便把日常的辛苦勞動演繹成了優美而又富有節奏感的“舂米舞”。黎族小夥子血氣方剛,他們的舞蹈表演動作粗獷有力,豪華自由,節奏強烈,給人一種強健有力的感受。舞蹈“雙刀舞”、“鬥牛舞”是黎族男子漢堅強勇敢,不畏困難的生活寫真。

  在黎族民間很多人認為:鹿回頭山頂的吉祥平安樹是黎族的吉祥物。也有人認為:鹿在黎族人民的心目中為吉祥之物,在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中,鹿都是善良美好的象徵。

摩洛哥最早的居民是什麼人

  摩洛哥最早的居民是柏柏爾人。這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民族,尤以騎術而聞名非洲。至今每逢盛典,必有柏柏爾馬隊前往助興,數百名騎士揮舞長槍大刀劈天蓋地而來,煙塵滾滾,殺聲震天,別有一番情趣。公元647年,阿拉伯人進入摩洛哥,並於788年建立阿里王朝。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戰爭才平息了柏柏爾人的抵抗,迫使他們信奉伊斯蘭教。至12世紀,阿爾摩哈德王朝的哈里發阿布德·阿里·穆明又將11世紀進入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東部的阿拉伯部落希拉爾人移居到摩洛哥,使摩洛哥的柏柏爾人進一步與阿拉伯人發生融合。爾後又不斷吸收外來成分,逐漸形成後來的摩洛哥阿拉伯人。一些未被同化的柏柏爾人部落則逃入北部和中部山區以及撒哈拉大沙漠。

  摩洛哥:

  摩洛哥王國簡稱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個沿海阿拉伯國家,東部以及東南部與阿爾及利亞接壤,南部緊鄰西撒哈拉,西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摩洛哥最早的居民是柏柏爾人。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8世紀建立第一個阿拉伯王國。1660年阿拉維王朝建立並延續至今。從15世紀起,西方列強先後入侵。1912年3月30日,摩淪為法國的保護國。同年,法國同西班牙籤訂《馬德里條約》,摩北部地帶和南部伊夫尼等地劃為西班牙保護地。1956年獨立。1957年8月14日定國名為摩洛哥王國,蘇丹改稱國王。1979年摩洛哥佔領西撒哈拉,其在西撒哈拉的權利一直未被國際上任何國家所認可,但阿拉伯國家聯盟明確承認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領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及梅利利亞應為其領土,但實際上是由西班牙管轄。

世界最早的家族圖書館

  

  中國的文化人不能不知道天一閣。

  

  這處明代嘉靖年間的藏書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

  位於寧波市區的天一閣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85年),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建造。1982年3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又被公佈為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範欽既是讀書人,又是收藏家。宦遊各地時,就開始悉心收集各類典籍,尤重地方誌、科舉錄、政書,詩文集等明朝當代典籍。辭官歸裡後,又收得甬上故家之萬卷樓、靜思齋等藏書,存書達到了7萬多卷。

  天一閣之名,取義於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寧波曾有多家藏書樓毀於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詔修四庫全書,向全國各地採訪遺書。範欽八世孫範懋柱進呈天一閣藏書638種,為乾隆所重。《四庫全書》修成,乾隆特命杭州織造寅著察看天一閣,勘明丈尺,繪圖呈覽。後為庋藏《四庫全書》而建的文淵、文源、文津、文溯、文匯、文宗、文瀾七閣,均仿天一閣形制。由此,天一閣名滿天下。

  天一閣藏書以明代地方誌和科舉錄最為珍貴,最多時,收藏的明代地方誌達435種,至今尚存271種,是當今全國各大藏書單位收藏明代方誌最多的一家。這些地方誌記錄了當時的天文地理、農政水利、礦產資源、政制貢賦、民情風俗等,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資料。


的年節活動就是祭祀

  關於春節的來歷,先來看一個字——“年”。   現在看“年”字,已經看不出它的最初來源。可是“年”在漢字歷史上出現得很早,甲骨文裡就有了。我們都知道,到目前為止可解讀的甲骨文並不多,也就幾千個字。可就在這幾千個字裡,已經有了“年”。那就表明,“年”與漢民族的歷史、與先民的生活史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出現在漢民族 ...

壓歲錢出現在漢代 本來是避邪物

  壓歲錢最原始的意義或稱它最早的作用是什麼呢?史載,最早的壓歲錢出現在漢代,但並不是用來流通的,而是一種避邪物。用來“壓歲”的錢,其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兇”等吉祥話語和龍鳳、龜蛇等吉祥圖案。關於壓歲錢的來歷,有多個版本的傳說。上網“百度”發現,大家比較認可的傳說是,一個叫“祟”的妖魔每年農曆三 ...

夔 史載的音樂家

  在我國的音樂史上,有不計其數優秀的音樂家。其中夔( kuí)稱得上是我國曆史上是有書可尋的最早的音樂家之一。   夔的活動時期在公元前2179年左右,相當於我國傳說中黃帝和堯舜禹時代的後期。夔生活在荒僻邊緣的地方,具有非凡的音樂才能,後受到舜的賞識提拔為樂官,主理樂舞之事。   《尚書》記載舜帝讓夔掌管樂 ...

青海的古橋和古渡

  漢代以前,青海無建橋記載可考,建橋之始在趙充國入河湟時,東漢時有護羌校尉鄧訓作“革船箄”,貫有造“大航船”,率先跨越黃河天險,開創了建橋設渡的歷史。   最早的橋渡   橋渡連線道路,一個地區最早出現的橋樑,總是和最早的道路相連的。青海修建橋樑始於西漢,建造在羌中河湟道上。據《後漢書·趙充國傳》記載,漢宣 ...

蔡李佛拳 走出國門的武術流派

  廣東武術源遠流長,但人們在談及廣東武術時,往往只提到“佛山黃飛鴻”,卻不聞“新會蔡李佛”。其實,作為聞名世界的蔡李佛拳發源地,江門的武術傳統更為悠久、流傳更廣,江門武術界近兩百年來湧現出眾多傳奇的武術宗師,也讓江門武術為中國近代史書寫了許多傳奇。   在中國武術發展史上,素有“北有太極,南有蔡李佛”之說法 ...

山西發現中國磚窯洞建築群

  經北京大學和蘭州大學共同測定,山西柳林縣鋤溝村200餘間古代磚窯洞距今1060年,為唐代建築,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磚窯洞建築群。   鋤溝村緊鄰柳林縣城,磚窯洞建築群位於村中央,呈階梯狀分佈在河谷東岸山坡上,200餘間中儲存完整者有30餘間,窯洞造型獨特,全國罕見。據瞭解,一般普通磚窯洞是先起直牆然後拱券合頂 ...

海南島長河流——南渡江

  南渡江,海南島最長河流。發源於昌江、白沙兩縣交界的壩王嶺(黃牛嶺附近),東北流經白沙、儋縣、瓊中、屯昌、澄邁、瓊山等縣,主流在瓊山縣與海口市邊境入海。長314公里,流域面積7176平方公里。河流入澄邁之前,穿行在山丘之中,比降大,河岸陡,河谷狹窄,多為石底河床,水力充足。從澄邁金江鎮後,南渡江主要在玄武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