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黑龍江民族風情:赫哲人的抓鼓

黑龍江民族風情:赫哲人的抓鼓

  抓鼓是赫哲人跳宗教祭祀舞薩滿時所用的伴奏樂器,流行於黑龍江省同江縣街津口、八岔和饒河縣四排等赫哲族人民居住地區及東北的達斡爾、鄂倫春和滿等族居住地區。

  抓鼓鼓框高5釐米,採用樺木板條彎成鴨蛋形。單面蒙以鹿皮或犴皮,鼓面大小各不相同,一般長徑為 60釐米左右。鼓框以交叉成十字形或米字形的皮條繃緊,有的鼓還將皮條控系在一個位於鼓背中心的圓形鐵環上,鼓框一側置有一條彩穗為飾。

  演奏時左手抓提鼓中心的皮條或鐵環,右手執木棰敲擊。鼓棰可以分別敲擊在鼓皮中心、邊沿或鼓框上,也可用左手撞擊鼓皮背面,以獲得不同的音響效果。

黑龍江民族風情:杜爾伯特的“那達慕”

  八月的黑龍江杜爾伯特草原,金風秋爽,牛羊肥壯,牧民們喜慶豐收的季節到了。這時候他們便開始釀製馬奶酒, 屠宰牛羊,縫製新衣,準備各種美味的食品,舉辦 不同規模的“那達慕”(蒙古語“娛樂”、“遊藝” 的意思),進行被稱為“男兒三藝”的射箭、摔跤、 賽馬等傳統體育比賽。

  “那達慕”,一般進行五至七天。每逢此時, 牧民們穿著嶄新的民族服裝,騎著馬、趕著勒勒車,從四面八方彙集而來。在綠茵草地上搭起氈帳,熬 茶煮肉。整個草原炊煙裊裊,人歡馬叫,一片歡騰。

  “那達慕”起源於十三世紀初,在蒙古族人民 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那時候,蒙古族的頭領們每 當舉行大“忽力勒臺”(大聚會)時,除了制定法 規,任免官員,進行獎懲外,還要舉行規模較大的 “那達慕”。當時,“那達慕”的主要專案就是進 行射箭、摔跤、賽馬比賽。如今的“那達慕”已增 加了物資交流、文藝演出等許多新內容。使這一傳 統的民族盛會,更加喜慶、吉祥、歡樂而富於實效!

  摔跤是那達慕的主要內容,沒有摔跤不能稱為 那達慕。摔跤手可多可少,最多達1000餘人,且不 受地區和體重的限制。摔跤手進行編排配對後,採 取單淘汰式,失敗者不允許再上場。摔跤手上身著 牛皮或帆布製成的緊身半袖背心,裸臂蓋背,邊沿 鑲有銅釘。下身穿肥大摔跤褲,腳登蒙古靴,頸上 套五色綢緞製成的彩條“景嘎”,標誌著獲得過多 少名次。大部分地區摔跤手出場比賽前唱摔跤歌。出場、收場雙方摔跤手都要跳躍。裁判員發令,雙 方握手後開始交鋒,不限時間,不許抱腿和跪腿摔, 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著地都為失敗。參加那達慕的摔 跤手都有獎品,前三名的獎品較貴重。

  蒙古族歷史器重“達爾罕摔跤手”,這是終身 的榮譽。在授予光榮稱號的儀式上,獲“達爾罕” 稱號的摔跤手,穿上比賽的全套服裝,三唱摔跤歌 後跳躍進場進行表演。由主持那達慕的領導人發給 證章、證書和紀念品,並按民族習慣請他喝一碗奶 酒和鮮奶。此時,獲“達爾罕”者挑選一名最有前 途的摔跤手,把自己的摔跤服脫下來贈給他,自願 擔任業餘教練,然後互相擁抱, 一齊跳躍出場。

黑龍江民族風情:鄂溫克族的篝火舞

  篝火舞又稱圈舞,是山上鄂溫克族的自娛性舞蹈。一般由七人至二十人手拉手圍成圓圈。隨著引唱者高吭的歌聲,大家共起舞。載歌載舞,男女均可參加。

  最初,篝火舞只是夜晚人們牽手成圈圍著燃燒的火堆轉跳,發展到後來,這種舞蹈已經不限於圍繞篝火跳了,也可以在晴朗的白天於林中空地上轉跳,或者圍繞一棵大樹轉跳等等,因此又叫圈舞。

  篝火舞曾有過豐富的舞步,流傳至今僅剩下由三種獨具特色的舞蹈動作組成。第一是走步, 鄂溫克語稱作“伊堪”,是一種慢板節奏的動作。表演者手拉手圍成大圈,第一步先邁左腳,第二步右腳踏於左腳前,在身體向圈裡扭動的同時,左腳又準備邁出,如此反覆沿順時針方向走動。第二是跳行步。鄂溫克語稱“吐茹格”,從右腳開始向左跳踏步,同時左腿成“小掖腿”,然後左腳跳落地,右腿屈膝並自然前抬。跳這一動作時,手臂必須架起,男舞伴的手要托住女舞伴的手,在中板的節奏中順時針而行。第三是快跳步。鄂溫克語亦稱“吐茹格”,屬於強節奏的快板。其作法是眾舞者手形連臂下垂,舞步很象我們作遊戲時前後腳交換著踢毽的動作,但須在略低位置上連續換腳踢跳,屬快板高潮動作。要跳到前俯後仰縮小圓圈。每當右腳踏地身體前傾時,手臂略向後擺,頭部向圈內集中,形似一個“撮羅子”的形狀。當左腳踏地右腳離地時,上身又略向後仰,手臂也略向前擺。全體舞者按順時針方向移動,跳速逐漸加快把全舞推向高潮。

  篝火舞純樸自然,至今仍為鄂溫克人所喜愛。


黑龍江民族風情“玩”在朝鮮族

  跳蹺蹺板   跳蹺蹺板,是朝鮮族婦女所喜愛的一種運動。年輕的婦女們,在每年的春秋,或是大型集會上,總要進行跳蹺蹺板的比賽。屆時,年輕的朝鮮族婦女們,身穿鮮豔的民族服裝,拿著扇子、手絹、綢帶和花環等物品,隨著歡快的民族音樂、在蹺蹺板上身輕如燕、騰空而起,一對對興高彩烈地跳著,彼此一起一落,把對方彈到空中,有 ...

黑龍江民族風情柯爾克孜“追姑娘”

  在新疆的畜牧業民族中,哈薩克族流行一種男騎手在前面跑,女騎手在後面追的草原遊戲“姑娘追”,而柯爾克孜族有一種遊戲卻與之相反。叫“追姑娘”。它主要流行於阿合奇和特克斯縣等部分地區。通常是在喜慶節日和牧民集會時舉行。人們說,這是對小夥子是否有男子漢的本事,稱得上男子漢的檢驗。當然,它也是柯爾克孜族青年男女尋找 ...

民族風情毛南族服飾圖片

  在世界上有很多的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才能激發出炫麗的火花,促進的動力,毛南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你對毛南族的服飾有了解嗎?本期中國傳統服飾為你揭秘。   男女衣服顏色喜歡藍青定自染的青色和藍色,很少穿黃色和白色,只有孝服用白布縫製,忌穿白 ...

玉樹奇異的民族風情

  玉樹藏族同胞千百年來居住和生活在高原,廣袤的青藏高原上,在與艱苦的自然環境的鬥爭中,形成了豪放、彪悍、粗礦爽朗的民族性格。他們長期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因而在衣、食、住、行,以及在心裡素質、語言風俗、生活方式和傳統習慣等方面有著與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民族風情。   第一、從姓名上講,一般都帶有極其濃厚的 ...

哲人的樹葬習俗

  各種葬俗,無論是樹葬、獸葬、水葬、火葬、天葬,還是土葬,都有著獨特的民族印記。喪葬的習俗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原始思維,祖先崇拜和靈魂崇拜,是他們喪葬文化的歷史積澱。   早年,赫哲族人死後,有樹葬的習俗。據凌純聲《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書記載:“赫哲人以為人死是人的靈魂被妖魔鬼使所攝去,倘使請通神鬼的薩滿把靈 ...

傣族的民族節日採花節和潑水節

  採花節   ??每逢傣歷"潑水節"前〈公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採來嬌嫩欲滴的鮮花到緬寺敬獻給佛,祈佛多多降福給百姓。這一傳統的活動當地人稱之為"採花節"。   ??採花節前,人們要沐浴淨身,換上最漂亮的衣裳。節日一大早,男女老幼成群結隊來到寨子外的青山上、小河 ...

民族失憶症1942

     電影《1942》海報   這是一個幾乎被遺忘的故事。   1942年,河南大旱,轉眼下一年,緊接著又是一場特大的蝗災,連番的自然災害導致了一場幾乎遍及整個河南的大饑荒。飢餓如魔咒一般降臨到3000萬人身上,吞噬了至少300萬人的生命,迫使300萬人流落他鄉。   一批批面黃肌瘦的人們,或數十口成群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