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上海火車站在哪個區

上海火車南站到外灘怎麼走

  上海火車南站到外灘的不同路線如下:

  1、線路1: 從上海南站出發,乘坐地鐵1號線到人民廣場下車,九江路西藏中路換乘37路,抵達南京東路中山東一路即外灘,約13、28公里 ;

  2、線路2: 從上海南站出發,乘坐地鐵1號線到人民廣場下車,九江路西藏中路換乘20路下車,抵達九江路中山東一路即外灘,約13、33公里;

  3、線路3: 從上海南站出發,乘坐地鐵1號線到人民廣場,換乘地鐵2號線到南京東路下車,南京東路江西中路換乘921路抵達外灘,約13、11公里;

  4、線路4:從上海南站出發,乘坐地鐵1號線到人民廣場,換乘地鐵8號線到大世界下車,在淮海東路換乘42路,抵達外灘,約14、52公里。

各地春節習俗——上海

  老上海過年習俗

  春節在中國延續已有數千年。但長期以來,“春節”之稱是指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孫中山下令全國改行陽曆,隨之,新年也應換在陽曆元旦了。然而農曆新年畢竟已成全民皆慶的傳統大節,堅固、深厚的風土習俗和民族文化,是難以改變的。農曆新年之慶,仍是年年不息、年年強勁。由於新出現了一個陽曆元旦,為示區別,自民國以後,農曆新年就移用了節氣中的“春節”之稱。

  舊時從農曆12月23日起就進入“過年”了,一直要延續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始告終,還形成了一套固定程式。下面讓我們來看上海城舊時是如何“過年”的。

  農曆臘月廿四,即十二月廿四日,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戶戶要“送灶”、“祭灶”,慶新年由此拉開序幕。是夜每戶或祀灶神於堂,更多的是在貼著灶神像的廚房灶頭上,供酒、果,還必供荸薺、茨菰以及好魚、好肉,有竹枝詞這麼說:“名利亨通少是非,全叼神佑默相依。今朝酌獻無他物,魚買新鮮肉買肥。”

  灶神上天是要向玉帝彙報一年中人間的好壞、人之過失,為避免他言之過分,故“送灶”時人們還供上用飴糖所做的糖元寶等,據說為讓他吃了粘上牙齒,說話不清,以至可少說、不說人間壞話。“送灶”時各家要點上香燭,是夜,屋內香菸繚繞,各色供品耀眼,過新年的氣氛一下子到來了。

  臘月廿五,是諸神下界之日。按傳統,各家各戶裡裡外外撣塵掃除,清除一年的積灰,清理平時亂堆的雜物等。此舉頗為認真,用現在的話來說,稱得上是一次積極的、有規有模的群眾性衛生運動了。經這一天的工作,每家每戶齷齪大去,用品比前井然,裡裡外外展露出清新之貌,是像一個換年的樣子了。

  也就從此日起,家家戶戶開始忙著過年的各方面的緊張張羅。首先是要購買、備足新年所用的各色食品。每戶還必磨粉,為包湯圓,有些家庭又摶粉自制年糕。前者是取“團團圓圓”之意,後者吃了可“高高興興”、“年年高”。其次是準備新衣、新帽、新鞋。人們一般也許一年中都穿舊物,但在新年中是一定要翻翻“行頭”的;再次是開始買春聯、買年畫、買“門神”,以張貼於門上戶首、樓上樓下。這一時期,為供應大眾所需,市上售賣這些東西的品種很為豐富。各家也是各取所需,如買春聯,店家多選“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一般住家則多選“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園”等。

  這一時期也是店家在年中最忙碌的時候,一方面逢生意紅火、銷售最旺之季,另一方面,年尾正是各家清理一年來往帳目,向欠戶索取積欠之期。於是各家派出專人辦理此事,城中便出現了一支頗有規模的“討帳”隊伍:“帳條布袋手中攜,行過街東到巷西。踏進重門忙叫應,先生該欠要歸齊。”還帳有很爽快的,但更有許多出於各種原因而不能按期還帳者。討帳者身負重任,窮追不捨,往往是日夜行動,夜間不顧五更之寒。

  在不能按期還帳者中,實際有不少屬完全無力還帳者。這些人除了欠店家之帳外,很可能還欠著私人之債。年底也是大多數欠債償還之時,這樣,這些人就面對著兩個方面的討錢重壓。不過按慣例,討帳、討債只討到除夕為止,新年裡是不能討的,否責自討“晦氣”,於已不吉利。因此對躲帳、躲債者來說,除夕是最後一關,如逃過此關,明年又當別論。於是他們一直與討帳、討債者周旋,千方百計度過這除夕之關:“百孔千瘡債主來,毫無打算又難回。我今只好登臺避,躲過今曉就甩開。”

  不過除了上述那樣的貧困者之外,從總體來說,新年來臨,大家不免都異常的喜氣洋洋、興高采烈。在經過前述的種種準備以後,天天盼望的除夕終於來到眼前,新年的慶祝也就進入了高潮。

上海--“東方明珠”

  上海簡稱滬,位於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地處長江三角洲前沿,倚東海之濱,向東是浩瀚無垠的太平洋、與美國的西海岸隔海相望,南臨杭州灣,西與富庶的江蘇、浙江兩省毗鄰,北界黃金水道長江入海口,正當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裹,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世界第三大港和中國最大的港口。

  上海面積6341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925平方公里),佔我國總面積的0.06%,南北長約120公里,東西寬約100公里。境內的崇明島,面積1041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三大島。上海有人口1674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640人。全市共轄16個區(中心城區10個:黃浦、盧灣、徐匯、長寧、靜安、普陀、閘北、虹口、楊浦和浦東新區,近郊區3個:寶山、嘉定、閔行,遠郊區3個:松江、青浦、金山),3個縣(南匯、奉賢、崇明)。

  上海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上海青浦縣崧澤、福泉山出土的大量史前文物屬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遺存。上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春秋時,上海屬吳國。吳王壽夢在今松江縣建造一座館舍。命名“華亭”。戰國時為楚春申君的領地。

  早在宋代有了“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1271年)置上海縣,建城已有710年的歷史。1843年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與租界。當然,上海還是一座具有優秀文化傳統與人文歷史的城市。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許多歷史名人的活動足跡,現在的市區內,還保留有徐光啟、黃道婆、孫中山、宋慶齡、魯迅等人的故居或紀念地。中國近現代史上許多重大的事件均與上海有關,如小刀會起義、上海三次工人武裝起義、五卅慘案、八一三淞滬抗戰等等。外灘長堤,沿江而築的那一幢幢被稱作“萬國建築博覽”、具有濃郁歐洲風格的古老建築,名聞遐邇!她們嚮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訴說著上海的過去,也為都市增添了一份浪漫神秘秘的韻致。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作為黨的誕生地,更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獨特的光彩。

  黃浦江——上海的母親河,她哺育了浦江兩岸一代又一代的上海人,同樣也包容五湖四海的賓客好友。鴉片戰爭後上海闢為商埠,從此開始了她走向世界的旅程。在走過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後,上海逐漸形成了五方雜處、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色,並因此成為中國與世界交往的一個視窗。

  上海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徵是: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陰冷,全年雨量適中,季節分配比較均勻。總的說來就是溫和溼潤,四季分明。

  上海氣溫最高的是七、八兩月,這些年上海的夏天越來越熱,超過35℃的高溫天數10天左右;冬季一月下旬到二月初(通常是春節期間)最冷,爆冷的天數雖然不多(一般持續3天),但江南的溼冷連北方人都喊吃不銷,常刮刺骨的偏北風,不穿一些厚實保暖的衣物不行,手套、圍巾、帽子也要全副武裝。降雪的日子不多,有時終年無雪。需要特別提醒的是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梅雨季節,忽晴忽雨,20多天的雨量約佔全年的1/4,8月底到9月上中旬是颱風多發季節,常有瓢潑大雨。這兩個時段游上海一定要帶好晴雨傘,好在此時氣候炎熱,晴天也可用作遮陽避日。


上海中秋習俗

  農曆八月十五日,上海人很重視這個秋節。由於這一天正好處於秋季當中,所以叫中秋節,又叫仲秋,團圓節、八月節等。   中秋賞月吃月餅,是上海人風俗中很有傳統意義的食俗之一。蘇東坡有詩句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說明北宋時候已經出現這種圓形似月、內含美餡的食品。相傳元朝末年,人民無法忍受統治者的殘酷剝削 ...

春節習俗——上海

  老上海過年習俗   春節在中國延續已有數千年。但長期以來,“春節”之稱是指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孫中山下令全國改行陽曆,隨之,新年也應換在陽曆元旦了。然而農曆新年畢竟已成全民皆慶的傳統大節,堅固、深厚的風土習俗和民族文化,是難以改變的。農曆新年之慶,仍是 ...

上海民居文化

  說到上海的民居,自然就想到石庫門。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我國的普通郵票第23組《中國民居》中的上海民居圖案採用的就是石庫門建築。中國共產黨也誕生在望志路(今興業路76號)一幢典型的石庫門建築中。   上海素享“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美譽。外灘的馬路一側,一幢幢哥特式、羅馬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等中 ...

上海傳統年俗

  傳統裡的年有哪些儀式?上海人的年又是怎麼過的?2月5日,記者請上海檔案館編研部主任邢建榕、上海民俗學家薛理勇、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仲富蘭共同進行了一次簡要梳理,其中大多是現代社會里已看不到的一些風俗和場景。   祭灶   蘇浙滬一帶的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女人備好粽子糖、麥芽糖等糖果,男人對 ...

上海松江的社交往來習俗

  親戚往來   親戚間往來一般保持到血親第三代,即堂兄弟、表姐妹間還有走動。逢年過節,對方有婚、喪、生病、喬遷等事,需備禮前去探望、祝賀、相助。接到邀請後無故不去,又不打招呼;家中有婚禮、喪事等要事,故意不邀請對方,表示彼此斷絕往來。過後,雙方關係好轉,有意恢復往來,可在家中有事時邀請對方,對方應邀,即恢復 ...

上海過春節習俗

  春節在中國延續已有數千年。但長期以來,“春節”之稱是指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孫中山下令全國改行陽曆,隨之,新年也應換在陽曆元旦了。然而農曆新年畢竟已成全民皆慶的傳統大節,堅固、深厚的風土習俗和民族文化,是難以改變的。農曆新年之慶,仍是年年不息、年年強勁。 ...

上海人過年吃湯圓的習俗

  http://www.tech-food.com 2010-4-23 中國食品科技網 吃湯圓是國人的過年習俗,不過嚴格地說,過年吃湯圓主要在南方比較盛行,北方還是習慣過年吃水餃。   同樣吃湯圓,南北各地也不盡同,上海人習慣大年初一早晨第一頓飯一定要吃湯圓,意味新年圓圓滿滿,而且要有湯水,寓意有財有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