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一種說法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在當今社會,幾乎沒幾個人會苟同這句話了,很多女同胞比男同胞優秀得多,臉蛋美不是全部,有內在有才華的女性更受人尊崇。那麼大家知道我國近代都有哪些才女嗎?就讓民間故事來為大家揭曉吧!
蕭紅
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廼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援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她的一生是反封建的勇士的一生,但在個人生活卻是一個弱者。“我是一個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蕭紅去了,她的一生留下了無數閃光的文字,也留下了無數個謎,正是“何人繪得蕭紅影,望斷青天一縷霞。
文體特徵
蕭紅的小說具有鮮明的文體特徵,創造出場景性的小說結構。系列散文《商市街》在發表時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議論,因為蕭紅使用了不少小說的技巧,這樣的寫作形式在20世紀30年代異常新穎,從文體上看,它更接近小說,不過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記錄”。
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從《商市街》、《生死場》到《呼蘭河傳》,蕭紅打破了傳統小說單一的敘事模式,創造了一種介於小說、散文和詩之間的邊緣文體,並以其獨特的超常規語言、自傳式敘事方法、非情節化的結構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這種小說文體的發展道路就是中國現代小說的散文化,從一個方面實現了文學史的銜接、承續,在審美意識上溝通了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學。更準確地說,是把傳統文學中高雅的部分——詩和散文,與現代文學中已經代替了詩而成為主體的部分——小說,實現了新的對接。正是這一對接造就了現代文學中最具生命力的內容。
蕭紅以自己悲劇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體驗,觀照她所熟悉的鄉土社會的生命形態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國民性弱點,抒寫著人的悲劇、女性的悲劇和普泛的人類生命的悲劇,從而使其小說獲得一種濃烈而深沉的悲劇意蘊和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內涵。
語言特點
蕭紅的小說有超常規的文體語言,詩化、直率而自然。蕭紅的創作多有自敘傳的色彩,她並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維循規蹈矩地寫作,而是以一種極自然的陌生語言去描寫她所熟悉的一切。蕭紅對語言的超常規運用,既表現為新鮮、生疏,同時又表現為直率、自然。蕭紅語言的直率首先表現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觀照世界時對這個詩意世界不加雕飾的語言描繪。這種超常規語言的運用在蕭紅後期的創作中越來越成熟。
《牛車上》中的三月春陽、《後花園》中的六月鮮花、《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都是一個個兒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人物風景並不受舊的形式束縛。同時,這種直率的語言又表現出自然的特點,她寫的人物是從生活裡提煉出來的、活生生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讀者產生共鳴。因為直率,不用偽飾、矯情,就更顯得自然質樸,直率和自然這兩種特性自然成為一體。這種語言沒有著意雕琢的痕跡,自然而然,蘊含著一種稚拙渾樸的美、一種獨特而醇厚的情調,從而成為“蕭紅體”小說敘述風格的重要特徵。
思想特質
蕭紅認為作家的首要任務是“對著人類的愚昧”,她認為作家是超階級的,作家應該為人類而寫作。即便是在抗戰救亡時期,她也拒絕使小說直通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的宏大主題。 蕭紅的創作擺脫了狹隘的階級論,具有自己成熟的文學主張,這也是蕭紅能成為優秀作家的重要前提。蕭紅創作之初確實接受了左翼文學的影響,有著些許左翼文學激進的色彩,對底層的民眾,尤其是底層的被階級和男性雙層壓迫的女性給予了深刻的同情,其作品人物多以女性、兒童、老人為主,而女性更為常見,女權主義思想日漸成熟。但是,蕭紅的創作與流行的現實主義左翼文學又有著很大差異,她的階級觀念不但是政治的、經濟的,而且是文化的,是強勢與弱勢的對立。拋開“抗日”的政治內容, 她的《生死場》依然有直逼人心的驚心動魄的力量。從直接面對人的生存層面說話這個角度來說,蕭紅或許比魯迅走得更遠、體驗得更深、離信仰更近。
蕭紅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雜的情感基調、剛柔並濟的語言風格以及獨特的寫作視角的運用和對行文結構的處理,在文學史中獨樹一幟。蕭紅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愛折騰,不願守本分,她的一生泛泛而言是很慘的、短命、窮困、奔波,她從十九歲離家出走,這一走便再沒回頭,中間只輾轉回去過一次。
蕭紅天真,莽撞,熱情,這個是她的優點,不過也造就了她的不幸。蕭紅的一生是被家庭、愛情和社會所放逐的一生,她短暫的生命之旅,飽嘗了太多的愛的幻滅和悲哀,每一次的愛情都讓她傷痕累累,不堪重負。因而在其內心深處,始終深藏著難以排解的無家和無愛的悲涼感。
蕭紅在追求愛情,追求自由,她只想做自己,卻又永遠做不好自己。在每一段感情的起初,蕭紅似乎都是以自己的身體作為資本,得以依傍一個男人。她所依賴的愛人——陸振舜、汪恩甲、蕭軍、端木蕻良,還是她所敬重的魯迅,都沒有也不可能成為她永遠的救星。
用蕭紅本人的話說:“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所謂的紅顏薄命、情路坎坷,原因全在於此。
悲劇的根源,也許是在那個男權社會里,男人的大男子主義與玩弄女性的心態。而且他們是懦弱而自私的。蕭紅她要自由平等,可又把希望寄託在男人身上,最終導致了幻想的破滅。
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9月30日,逝世於1995年9月8日,原名張煐,中國現代作家,她的一生則是一部傳奇,是她告訴歷史,20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個遠年的上海風韻永存。而隨著這部傳奇的悄然落幕,40年代的舊上海也沉入了歷史,這是一個人的死亡是一個城市的隕落,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型別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代表作有《沉香屑·第一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金鎖記》等等。
在古代,有一種說法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在當今社會,幾乎沒幾個人會苟同這句話了,很多女同胞比男同胞優秀得多,臉蛋美不是全部,有內在有才華的女性更受人尊崇。那麼大家知道我國近代都有哪些才女嗎?就讓民間故事來為大家揭曉吧!
廬隱
廬隱,原名黃淑儀,又名黃英,福建閩侯人,1898年5月4日生於福建閩侯縣。父親是舉人,母親是傳統女性。
悲苦童年
廬隱出生時,恰逢外祖母去世。母親視她為“不祥的小生物”,並且不願親自喂她,便僱一位奶媽餵養。兩歲時的小廬隱模樣不俊,身上長滿瘡疥,脾氣倔強不討喜,不愛說話卻愛哭鬧,家人都厭惡她。奶媽看她可憐,就把她帶到鄉下,她在缺失親情的村野里長大。廬隱三歲時,父親鴻運高照,放任長沙知縣,廬隱才被接回。父親赴長沙任知縣時,帶著廬隱一同前往。乘船途中,廬隱因想念奶媽而終日哭鬧,父親心中的怒火冒起,竟將廬隱拋入江中,幸好被一位聽差搭救,才免於一死。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5月4日,廬隱生於福建閩侯縣。廬隱降生的當天,外祖母去世了,母親因此認定她是一顆災星,把她交給一個奶媽去餵養。三歲時因為得了極重的熱病,被奶媽帶到鄉下撫養並很快痊癒。父親當了湖南長沙知縣時,她回到了父母的身邊。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六歲),父親在長沙去世,母親帶著她來到北京外祖父家生活。到北京的第二年,她因母親厭惡,不得入學,但卻拜了沒有進過學校的姨母為師,開始啟蒙教育。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廬隱九歲,被送到一所美國人辦的教會學校——慕貞學院去讀小學,信仰基督。她在那裡時腳長了瘡,幾乎使她成了殘廢;後來肺管破裂,又吐血不止。病好了,她同大夥去作禮拜,並在美國人朱太太的引導下皈依了宗教。
清王朝被推翻以後,廬隱在大哥的幫助下,第一次開始練習作短文,並在她的拼命用功下考上了高小,不久之後又考取了師範預科,走上了求學之路。
大學時期的廬隱,剛好經歷社會大變革的“五四”運動,這對她影響頗深。這個時期的廬隱開始把大量的目光放在女性身上。她提倡男女平等、婦女解放,並且試圖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達出來。1921年,廬隱的《一個著作家》經鄭振鐸推薦,在全國最有影響的茅盾主編的《小說月報》上發表。這大大鼓舞了廬隱創作的自信,她由此正式踏上文學生涯。
藝術特性
廬隱的抒情性敘述不事雕飾,激切直露,同時也嫌單調,少含蓄。嘆句的大量運用增強了敘事的情感容量,相對削弱了小說語言的雕塑功能。她喜穿插日記、書信,重視哀切動人的環境氣氛烘托,甚於對人物性格的刻鏤,結構上往往失於散漫拖沓。她的作品離開了產生的歷史環境,就失去了一部分光彩。廬隱比任何別人都更具有"五四"性質,她的小說是純"五四"式的。
李大釗說:“她那頑強的反抗精神是可貴的,如果用於革命多好啊!”
在“五四”女作家中,廬隱是創作小說最多的一位。而且她的創作速度非常快,從不打底稿。所以在她短暫的創作生涯中,她以旺盛的熱情筆耕不輟,留下了大量小品文、遊記和雜文等等。
雖然廬隱主觀上是要求前進的,雖然她具有男人的氣質,但她畢竟是一個女人,她對現實的認識是模糊的,因此她找不到希望,最終帶著對人世間的失望而魂歸天國,去尋找她理想中的廬山隱。
在古代,有一種說法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在當今社會,幾乎沒幾個人會苟同這句話了,很多女同胞比男同胞優秀得多,臉蛋美不是全部,有內在有才華的女性更受人尊崇。那麼大家知道我國近代都有哪些才女嗎?就讓民間故事來為大家揭曉吧!
石評梅(1902-1928),中國近現代女作家、革命活動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
在古代,有一種說法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在當今社會,幾乎沒幾個人會苟同這句話了,很多女同胞比男同胞優秀得多,臉蛋美不是全部,有內在有才華的女性更受人尊崇。那麼大家知道我國近代都有哪些才女嗎?就讓民間故事來為大家揭曉吧!
張愛玲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 ...
在古代,有一種說法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在當今社會,幾乎沒幾個人會苟同這句話了,很多女同胞比男同胞優秀得多,臉蛋美不是全部,有內在有才華的女性更受人尊崇。那麼大家知道我國近代都有哪些才女嗎?就讓民間故事來為大家揭曉吧!
林徽因簡介
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進士出身,歷官浙江金華、孝豐等地。父親林長 ...
在古代,有一種說法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在當今社會,幾乎沒幾個人會苟同這句話了,很多女同胞比男同胞優秀得多,臉蛋美不是全部,有內在有才華的女性更受人尊崇。那麼大家知道我國近代都有哪些才女嗎?就讓民間故事來為大家揭曉吧!
三毛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陳懋(mào)平 ...
在古代,有一種說法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在當今社會,幾乎沒幾個人會苟同這句話了,很多女同胞比男同胞優秀得多,臉蛋美不是全部,有內在有才華的女性更受人尊崇。那麼大家知道我國近代都有哪些才女嗎?就讓民間故事來為大家揭曉吧!
冰心相關簡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 ...
在古代,有一種說法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在當今社會,幾乎沒幾個人會苟同這句話了,很多女同胞比男同胞優秀得多,臉蛋美不是全部,有內在有才華的女性更受人尊崇。那麼大家知道我國近代都有哪些才女嗎?就讓民間故事來為大家揭曉吧!
丁玲相關簡介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女,原名蔣 ...
在古代,有一種說法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在當今社會,幾乎沒幾個人會苟同這句話了,很多女同胞比男同胞優秀得多,臉蛋美不是全部,有內在有才華的女性更受人尊崇。那麼大家知道我國近代都有哪些才女嗎?就讓民間故事來為大家揭曉吧!
1903年陸小曼出生於上海,是家中獨女,備受寵愛。父親陸定是國民財政部司長,還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