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什麼是大乘佛教密宗

什麼是大乘佛教密宗

  密宗是佛教的支派之一,而不是與佛教並立的宗教。密宗原本是佛教真言宗,以修持“秘密真言”為主,故稱為密宗。是將佛我同一的直觀,藉著象徵的表現法,使全身體會到神秘經驗的大乘佛教。

  佛教密宗認為世界是由地、水、火、風、空、識等六種力量構成的,也構成人類和大自然的現象世界,並把肉體和言辭無法體驗、以及不可思議之佛的氣息,稱為“身、口、意”三密,而把人和佛交流的情形,畫成“曼陀羅”圖畫。

大乘佛教顯宗和密宗歷史聯絡與區別

  這期宗教文化帶來的是大乘佛教顯宗和密宗歷史聯絡與區別,顯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法。顯密要圓融,不能彼此排斥、誹謗。顯密宗都強調基礎的修法,都重視出離心、菩提心和證悟空性的修持,目的相同、方向一致。來看看吧!

  顯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法。顯密要圓融,不能彼此排斥、誹謗。顯密宗都強調基礎的修法,都重視出離心、菩提心和證悟空性的修持,目的相同、方向一致。但是二者在修法上有區別,對此要有個正確的認識。

  一說唸咒了就認為是修密宗了,一說唸佛了就認為是修淨土宗了,一說打坐了就認為是修禪宗了,不是的!唸咒不一定是修密宗。顯宗裡也有很多咒語,每一部經裡都有咒語,這是每一部經的精華。但是經裡講的是咒語的功德,沒有講具體的修法。密宗裡講的是具體的修法,透過什麼方式來修這個咒,怎樣才能實現這些功德。顯宗裡不講這些具體的方法。

  不管什麼時候,一切都要觀為圓滿:住處圓滿、上師圓滿、眷屬圓滿、法圓滿、時間圓滿。以五種圓滿為基礎的修持才叫修密法。一切都能觀為清淨,不是把不清淨的觀為清淨,而是一切本來清淨,這個時候才算進入密法。你有五種圓滿的修法,在這個基礎上才能修兩個次第——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修持兩個次第以後才能修大圓滿法。明觀五種圓滿,你真正認識到了是最好的,如果你暫時沒有認識到,也要深深地相信。如果你不相信,還有懷疑的話,你就不是修密法的人。之前,雖然你念的都是密宗的儀軌,唸的都是大圓滿的修法,但實際上都是顯宗法而不是密宗法。

  密宗與顯宗所採取的方法的差異,也在於在對境當中修持方法的多與少。密宗裡有眾多積累資糧的方便,特別強調在對境中修行,所以成就快。無對境修一百年,不如有對境修一剎那。顯宗裡,尤其是小乘佛法總是避免對境,很少有在對境中修行的方法,所以小乘修行者不能獲得徹底、永久的解脫。顯宗裡大乘佛法雖然有在對境當中的修法,但是很少,所以成就慢。

  顯密一定要圓融,不能互相誹謗。謗法有罪過,有嚴重的後果。顯密宗都是正法,都能到達目的。但是人的根基不同,所以得到的方法不同,一個是坐飛機,一個是坐火車。要看自己的緣份在哪裡,自己的根基在哪裡。有條件坐飛機就坐飛機,沒有條件坐飛機就坐火車。坐飛機快,坐火車慢,但是最後都能到達同一個目的地,都是一樣的。顯密法門之間也沒有什麼衝突和矛盾,都是救度眾生脫離痛苦的方法,如果你認為有矛盾、有衝突、有懷疑,還是沒有精通佛法,那自己就要好好地學一學。這是你個人的問題,不是佛法的問題。

大乘佛教淨宗介紹,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

  淨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的唸佛法門,故名。該法門以信願唸佛為正行,淨業三福、五戒十善為輔助資糧。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宗教文化了解了解大乘佛教淨宗吧!

  淨土宗,漢傳佛教十宗之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之法門而得名的一個宗派。中國淨土宗祖庭是江西廬山東林寺和陝西西安香積寺。

  眾多佛經記載,佛在很多法會中均無問自說,宣講了淨土法門。在大藏經中,專談淨土以及帶說淨土的經論,有數百種之多。印度著名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天親菩薩等均有淨土論著,解釋與弘揚淨土法門。

  簡介

  淨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的唸佛法門,故名。該法門以信願唸佛為正行,淨業三福、五戒十善為輔助資糧。淨土宗由東晉慧遠大師(334年—416年)創立,奉《無量壽經》、《觀經》、《阿彌陀經》為正依經典,依龍樹菩薩《易行品》、天親菩薩《往生論》、曇鸞大師《往生論注》、《贊阿彌陀佛偈》、道綽大師《安樂集》、善導大師《觀經疏》、《觀念法門》、《法事贊》、《往生禮讚》、《般舟贊》為相承祖師論釋;尤尊善導大師《觀經疏》為開宗立教之根本祖典。淨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多以淨土為歸。

  在淨土宗十三位祖師中,初祖東晉慧遠(334-416)依據的是《般舟三昧經》,側重於禪觀念佛,無論是依據的經典還是念佛的方式,實際上都與後世的淨土宗不同;從北魏曇鸞(476-542)開始提倡口稱念佛,經隋朝道綽(562-645),至二祖唐朝善導(613-681),以“三經一論”為教材,以“持名唸佛”為方式的淨土宗宗義和行儀得以完備地組成,所以善導為公認的淨土宗實際創立者。

  唐朝中期之前,學習佛教的多是社會上流人士,而曇鸞、道綽和善導開創出的持名唸佛,以其簡便易行的修持方法,打開了通往民間的大門,奠定了民間佛教的信仰格局,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劃時代和里程碑的重要意義。唐武宗滅佛後,不少宗派一蹶不振甚至消亡,但淨土宗卻呈現出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強大生命力,宋代開始的禪淨合流,帶動了天台、華嚴、法相和律宗同歸淨土。

  明清以後,淨土宗更是一枝獨秀,成為中國民眾宗教信仰的中心,一句“阿彌陀佛”,不僅是中國佛教的名片,也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摘自中國佛教協會《法音》2015年第7期“淨土宗持名唸佛的理論與修持探析”。


佛教和小佛教到底有何區別

  1、在對待佛的問題上,大乘佛教把佛神化了,建立了法身佛與三世諸方佛的觀念。在《華嚴經》中描寫了一個莊嚴美麗的佛的世界。強調依靠佛的神恩和他力得救,而把佛視為超人的存在。奉其為全智全能的最高人格神,彼岸世界的統治者。十方三世有無量無數的諸佛。佛是各個世界和極樂國土的主宰者。大乘佛教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化身而不 ...

佛教講的三輪體空是什麼意思

  1、三輪體空就是《金剛經》上講的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能佈施的我,也沒有所佈施的人,並佈施之物亦無,是之謂三輪體空。   2、沒有能佈施的我是離我相,沒有所佈施的人是離人相,佈施之物也沒有是離眾生相。前三即無,佈施的時間也沒有,是離壽者相。 ...

漢傳佛教佛教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劃分的佛教派別,流傳於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等地,為北傳佛教中的一支,以大乘佛教為主。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

佛教講的三輪體空是什麼意思

  三輪體空是《金剛經》講的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能佈施的我,也沒有所佈施的人,並佈施之物亦無,是之謂三輪體空。沒有能佈施的我是離我相,沒有所佈施的人是離人相,佈施之物也沒有是離眾生相。前三即無,佈施的時間也沒有,是離壽者相。   三輪體空指佈施時之應有態度。又稱三事皆空、三輪清淨。指佈施時 ...

佛教是什麼意思?怎麼讀

  “內心的寧靜,是最有力量的修行。佛說,人的痛苦,源於追求了錯誤的東西。常常,我們苦苦的追逐,又執著的放不下。殊不知,有些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爭取的,有些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宗教文化看看大乘佛教的乘是什麼意思吧!   大乘佛教的乘是什麼意思?   大乘的相應梵語是“ ...

佛教的慈悲精神的理解與釋義

  本期宗教文化帶來的是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大乘佛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大乘的相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在佛教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 ...

淺談: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區別

  “看的淡一點,傷的就會少一點,時間過了,愛情淡了,也就散了。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那麼,接下來隨小編來看看本期大乘佛教帶來的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區別。   大乘,梵文Mahayana,中文音譯為“摩訶衍那”。上座,梵文Sthavira,中文音譯為“悉提那”。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