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劃分的佛教派別,流傳於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等地,為北傳佛教中的一支,以大乘佛教為主。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1、在對待佛的問題上,大乘佛教把佛神化了,建立了法身佛與三世諸方佛的觀念。在《華嚴經》中描寫了一個莊嚴美麗的佛的世界。強調依靠佛的神恩和他力得救,而把佛視為超人的存在。奉其為全智全能的最高人格神,彼岸世界的統治者。十方三世有無量無數的諸佛。佛是各個世界和極樂國土的主宰者。大乘佛教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化身而不是實身,佛陀的實身是積累了極長時期修行而成的;佛陀的色身、壽命和威力都是無邊無際的;佛陀永遠化度眾生無有疲厭。而由上座部分離出的最大的一部——說一切有部則不承認自己是“小乘”,不承認釋迦牟尼是化身佛之說,認為釋迦牟尼佛是覺著、教主、傳教師,是一個普通的覺悟者。認為世界上的佛只有一個,那就是釋迦牟尼佛。
2、在追求的目的上:大乘佛教以成佛為目的,致力於一切眾生的解脫。以菩提(覺悟、智慧)為目標,指斥原始佛教(小乘)只求個人解脫。而原始佛教(小乘)以追求成就阿羅漢為目標。小乘所追求的積累功德,經過艱苦的努力,最後達到涅槃境界。這種自我解脫,偏重於斷除煩惱,滅絕生死。
密宗是佛教的支派之一,而不是與佛教並立的宗教。密宗原本是佛教真言宗,以修持“秘密真言”為主,故稱為密宗。是將佛我同一的直觀,藉著象徵的表現法,使全身體會到神秘經驗的大乘佛教。
佛教密宗認為世界是由地、水、火、風、空、識等六種力量構成的,也構成人類和大自然的現象世界,並把肉體和言辭無法體驗、以及不可思議之佛的氣息,稱為“身、口、意”三密,而把人和佛交流的情形,畫成“曼陀羅”圖畫。
“內心的寧靜,是最有力量的修行。佛說,人的痛苦,源於追求了錯誤的東西。常常,我們苦苦的追逐,又執著的放不下。殊不知,有些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爭取的,有些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宗教文化看看大乘佛教的乘是什麼意思吧!
大乘佛教的乘是什麼意思?
大乘的相應梵語是“ ...
這期宗教文化帶來的是大乘佛教顯宗和密宗歷史聯絡與區別,顯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法。顯密要圓融,不能彼此排斥、誹謗。顯密宗都強調基礎的修法,都重視出離心、菩提心和證悟空性的修持,目的相同、方向一致。來看看吧!
顯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法。顯密要圓融,不能彼此排斥、誹謗。顯密宗都強調基礎的修法,都重視 ...
本期宗教文化帶來的是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大乘佛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大乘的相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在佛教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 ...
“看的淡一點,傷的就會少一點,時間過了,愛情淡了,也就散了。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那麼,接下來隨小編來看看本期大乘佛教帶來的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區別。
大乘,梵文Mahayana,中文音譯為“摩訶衍那”。上座,梵文Sthavira,中文音譯為“悉提那”。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 ...
“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這樣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大乘佛教看看大乘佛教和印度教的起源差異何在?
佛教和印度教,同屬於古老的東方宗教,同源於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佛教起源於 ...
“真誠,是一個人的本性;善良,是一個人的天性。不管遇見任何人,真誠才能走進心裡;無論碰到任何事,善良永遠不過期。強勢的語氣也許會讓人口服,但善良的行動更會讓人心服。”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宗教文化看看大乘佛教果位是什麼?
果位
果位為佛教用語,在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中的內容有所差別,但有一點是相同的 ...
“煙火繚繞的夢境,只是因為愛情,因為刻骨銘心的愛戀;四大皆空不過過眼雲煙,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換回今生一次擦肩。”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大乘佛教了解了解大乘佛教的五時八教是什麼意思?
五時八教
乃天台宗智顗大師判解一大藏佛教。以五時定釋迦一代聖教說法之次第。以八教分別其說法之儀式(化儀之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