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顯宗和密宗歷史聯絡與區別
大乘佛教顯宗和密宗歷史聯絡與區別
這期宗教文化帶來的是大乘佛教顯宗和密宗歷史聯絡與區別,顯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法。顯密要圓融,不能彼此排斥、誹謗。顯密宗都強調基礎的修法,都重視出離心、菩提心和證悟空性的修持,目的相同、方向一致。來看看吧!
顯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法。顯密要圓融,不能彼此排斥、誹謗。顯密宗都強調基礎的修法,都重視出離心、菩提心和證悟空性的修持,目的相同、方向一致。但是二者在修法上有區別,對此要有個正確的認識。
一說唸咒了就認為是修密宗了,一說唸佛了就認為是修淨土宗了,一說打坐了就認為是修禪宗了,不是的!唸咒不一定是修密宗。顯宗裡也有很多咒語,每一部經裡都有咒語,這是每一部經的精華。但是經裡講的是咒語的功德,沒有講具體的修法。密宗裡講的是具體的修法,透過什麼方式來修這個咒,怎樣才能實現這些功德。顯宗裡不講這些具體的方法。
不管什麼時候,一切都要觀為圓滿:住處圓滿、上師圓滿、眷屬圓滿、法圓滿、時間圓滿。以五種圓滿為基礎的修持才叫修密法。一切都能觀為清淨,不是把不清淨的觀為清淨,而是一切本來清淨,這個時候才算進入密法。你有五種圓滿的修法,在這個基礎上才能修兩個次第——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修持兩個次第以後才能修大圓滿法。明觀五種圓滿,你真正認識到了是最好的,如果你暫時沒有認識到,也要深深地相信。如果你不相信,還有懷疑的話,你就不是修密法的人。之前,雖然你念的都是密宗的儀軌,唸的都是大圓滿的修法,但實際上都是顯宗法而不是密宗法。
密宗與顯宗所採取的方法的差異,也在於在對境當中修持方法的多與少。密宗裡有眾多積累資糧的方便,特別強調在對境中修行,所以成就快。無對境修一百年,不如有對境修一剎那。顯宗裡,尤其是小乘佛法總是避免對境,很少有在對境中修行的方法,所以小乘修行者不能獲得徹底、永久的解脫。顯宗裡大乘佛法雖然有在對境當中的修法,但是很少,所以成就慢。
顯密一定要圓融,不能互相誹謗。謗法有罪過,有嚴重的後果。顯密宗都是正法,都能到達目的。但是人的根基不同,所以得到的方法不同,一個是坐飛機,一個是坐火車。要看自己的緣份在哪裡,自己的根基在哪裡。有條件坐飛機就坐飛機,沒有條件坐飛機就坐火車。坐飛機快,坐火車慢,但是最後都能到達同一個目的地,都是一樣的。顯密法門之間也沒有什麼衝突和矛盾,都是救度眾生脫離痛苦的方法,如果你認為有矛盾、有衝突、有懷疑,還是沒有精通佛法,那自己就要好好地學一學。這是你個人的問題,不是佛法的問題。
淨土宗和密宗的區別,淨土與密宗的比較
《做才是得到》:一個人信不信佛教,這個一點也不勉強。然而,每個人都難免生老病死,而佛教中,正好有面對這些問題的最好秘訣。佛教作為我國民間重要的信仰之一,本期佛教文化為你解析淨土宗和密宗的區別。
世人只知道世上有佛教,很少有人知道佛教有分若干分派,下面就佛教的禪宗、淨土宗和密宗之間的區別做下介紹:
佛教本無門派分別,但在度眾生中,因眾生根器不同,產生了教法的不同。不同的教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就形成了自己派別。我們常知道的佛教法門派別有:禪宗、淨土宗和密宗。三教本源,同歸一處。因教法不同,隨立三門。
禪宗和淨土中有何不同?禪宗度的是天上飛的,淨土宗度的是地上走的。所謂天上的,是根器大利的眾生,他們悟性較高,不著於有,不執於相,一點即通,立處空中。本性飛翔類,自由灑脫,不拘層次道路。因人指引,立時入道,迅速成佛。淨土宗接引的是地上走的眾生。地上走的眾生需要有道路,沒有路他們不知道如何回家。
他們不像天空中的鳥兒一樣,可以直接直走直線,以最快的速度走最短的路到家。他們必須有條路,有條確定的路,一步一步的回家。假如你不給他們路,甚至不教給他們走,他們都無法回家。他們必須持著“有”回家,不能頓入“空”到家。他們必須以有為修,不能直入空中。他們需要戒律、方法、道路,需要忍辱、精進、禪定等臺階,他們不能直接飛過去。在去佛的道路上,他們是行走類的動物,不是飛翔類的動物。這是淨土宗和禪宗所接人的不同。
那麼密宗和禪宗有何不同?本質相同。只是一個隱,一個顯;一個拆掉了所有的門,在廣闊的宇宙中教;一個卻拉起了帳篷,蓋起了房子,甚至拱起了密室教。誰是密室?心是密室;誰是天地宇宙?還是心。暗小如密,大顯如宇,所言皆心。因為都是講心的,所以密宗和禪宗完全一樣,沒有本質差別。即使沒有本質不同,為什麼密的卻要隱秘;而顯的卻要大顯呢?還是因人的根器不同,為“信”故而成隱顯。
三宗教人,都向心歸。禪為去相,去相到心;淨土去汙,去汙見心;密護心法,護而見心。三教別法,同說一心。三教如同三條河流,雖發源地不同,但入海時僅有一個入海口,這個“口”就是相和離相。要想成佛,必離相,必不能著。著相就像堵住了河流的入海口,那河流沒進入大海啊。所以不管哪門所教,要想成就佛道,最終必須來到相和離相之教上,否則,無道可教,無佛可成。見相離相,是佛;見相不離,是著。無論哪門之修,最後,請從相上離去,請從相上見佛。但記住,沒相佛不顯,沒佛相何在?相即是佛,佛即是相,相佛不二。
經濟政策和經濟手段的聯絡與區別
經濟政策是經濟手段的一種。經濟手段包括了政策手段、法律手段、計劃手段等 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分為: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計劃手段包含在行政手段中,經濟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 法律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法規, 行政手段則是政府釋出的經濟命令。 宏觀經濟手段,這是指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藉助於經濟槓桿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槓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 宏觀經濟政策概念 指國家或政府為了增進整個社會經濟福利、改進國民經濟的執行狀況、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而有意識和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和措施。總之政策是宏觀上的指導,手段是在政策的指導下具體使用的途徑與方式。
什麼是大乘佛教密宗
密宗是佛教的支派之一,而不是與佛教並立的宗教。密宗原本是佛教真言宗,以修持“秘密真言”為主,故稱為密宗。是將佛我同一的直觀,藉著象徵的表現法,使全身體會到神秘經驗的大乘佛教。
佛教密宗認為世界是由地、水、火、風、空、識等六種力量構成的,也構成人類和大自然的現象世界,並把肉體和言辭無法體驗、以及不可思議 ...
大乘佛教淨宗介紹,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
淨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的唸佛法門,故名。該法門以信願唸佛為正行,淨業三福、五戒十善為輔助資糧。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宗教文化了解了解大乘佛教淨宗吧!
淨土宗,漢傳佛教十宗之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之法門而得名的一個宗派。中國淨土宗祖庭是江西廬山東林 ...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到底有何區別
1、在對待佛的問題上,大乘佛教把佛神化了,建立了法身佛與三世諸方佛的觀念。在《華嚴經》中描寫了一個莊嚴美麗的佛的世界。強調依靠佛的神恩和他力得救,而把佛視為超人的存在。奉其為全智全能的最高人格神,彼岸世界的統治者。十方三世有無量無數的諸佛。佛是各個世界和極樂國土的主宰者。大乘佛教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化身而不 ...
淺談: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區別
“看的淡一點,傷的就會少一點,時間過了,愛情淡了,也就散了。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那麼,接下來隨小編來看看本期大乘佛教帶來的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區別。
大乘,梵文Mahayana,中文音譯為“摩訶衍那”。上座,梵文Sthavira,中文音譯為“悉提那”。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 ...
大乘佛教和印度教的起源差異何在
“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這樣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大乘佛教看看大乘佛教和印度教的起源差異何在?
佛教和印度教,同屬於古老的東方宗教,同源於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佛教起源於 ...
佛教法器解說:密宗七寶之輪寶是什麼
轉輪王感得之寶器,王遊行之處,必自前進,而制伏四方者也。有金銀銅鐵四種,故分金輪王乃至鐵輪王之四等。俱舍論十二曰:“此王由旋轉應導威伏一切,名轉輪王。那麼,我們一起來佛教法器看看密宗七寶之輪寶是什麼?
輪寶
轉輪王感得之寶器,為古代印度帝王之標幟,亦為佛教經典之理想君王,所感得七寶之一。
簡介 ...
漢傳佛教是大乘佛教嗎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劃分的佛教派別,流傳於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等地,為北傳佛教中的一支,以大乘佛教為主。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