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關鍵?《楞嚴經》是諸經的骨髓
佛經中關鍵?《楞嚴經》是諸經的骨髓
研究佛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這需要我們每天堅持,再加上要理解佛經上的知識。
佛經有千千萬,佛也有成百上千,要每個都去了解去熟知,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也有捷徑可尋。那就是《楞嚴經》。
本期的佛經大全帶你去了解《楞嚴經》,據說是諸經的骨髓。
還想要了解》》楞嚴經中的名言
研究佛法要了解經中的義理。佛所說的經典,每一部經都有其真正的義理;並且所有的經典,互相都有連帶關係,其中的義理也都是有連貫性的。佛說小乘,說大乘,最後歸納到佛乘上。不論大乘、小乘、佛乘,首先都是教人去除習氣毛病,去無明煩惱,去貪嗔痴。你若能把毛病都去除,與經義自然會相合;如果毛病不除,總是不能明白經義的。
現在我們研究《楞嚴經》,已經把〈五十陰魔〉和〈四種清淨明誨〉都研究完了,究竟經的真正義理是什麼?為什麼佛要說這部經呢?你若找到真義,才是真正明白經法;若找不到真義,還算不上真正明白經法。就好像有一個人,你知道他的姓名,還要進一步認識這個人的相貌、思想、行為,才算對他有所認識;你若單單知道他的姓名,而不知道他的相貌、思想等等,這還不算認識。我們研究佛經,亦復如是。
《楞嚴經》的相貌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楞嚴經》的義理就好像人身上的骨頭,人若是沒有骨頭,只有皮肉筋血,就不像一個人,也無法站立了,所以《楞嚴經》是諸經之骨髓。《楞嚴經》的用途是破邪顯正,破一切邪,顯真正三昧。若沒有《楞嚴經》,就沒有佛法了;有《楞嚴經》,就有佛法。
我們為了護持佛法,首先要弘揚《楞嚴經》,要能背能講《楞嚴經》,並且要依照《楞嚴經》來修行。萬佛聖城就是楞嚴壇場,我們一定要放楞嚴大光,修楞嚴大定,成就楞嚴大智,圓滿楞嚴大慈!
經典佛經名句大搜羅:楞嚴經中的名言
佛教據記載早在先秦時就傳入中國,那時的前秦對於佛教的到來還是處於牴觸狀態,到了東漢末年開始盛行。在佛經大全中能保留到現在的經文甚是珍貴。那麼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講的是《楞嚴經》中都有哪些經典名句,希望大家喜歡。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
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
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
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豈唯亡指。亦復不
識明之與暗。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
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
當知如是精覺妙明,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不自然,無非不非,無是非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見明之時,見非是明。見暗之時,見非是暗。見空之時,見非是空。見塞之時,見非是塞。四義成就。汝復應知。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
知見立知,即無名本。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結束語】當然還有許多如。若能轉物,則同如來。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不妨多看看幾遍說不定其中的感悟自來。
楞嚴經的作用,楞嚴經在佛經中的地位
佛教據記載早在秦朝時就摻入中國,那時的秦朝對於佛教的到來還是處於牴觸狀態,到了東漢末年開始盛行。在佛經大全中能保留到現在的經文甚是珍貴。那麼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講的是《楞嚴經》在佛經中的地位,希望大家喜歡。
楞嚴經,眾所周知,是一部極重要的大經,可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亦不為過。因為此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淨密律”,均衡發揮,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則更是充實、圓滿:舉凡發心、解、行、證、悟,皆詳盡剖析開示──從教令正發心起,經循循善誘的破惑、見真(明心見性)、依性起修(設壇結界、於實際上起正修行),並詳細開示一切凡聖境界(二十五聖圓通、三界七趣眾生),令於聖境起企慕、而於凡外得知解,從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詳述六十位修證(三漸次、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令行者於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後更廣開示五陰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於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難,所修圓滿成就。
由於本經有這些稀有的特點,因此歷來皆被修行者奉為必修的無上圭臬,尤其是對習禪者而言,更是如此。
楞嚴法門三大主旨
1、悟本體(先行)
本性即是真如本性,即如來藏性。“悟”有三種:
(1)、解悟——即是始覺。於此覺中,了妄達真。“了妄”者,如了七處皆妄,一切世間幻化虛妄。“達真”者,如十番顯見,通達本有[真見之性]。此[始覺智]即見道位,於是悟中,行者之觀念(知見)改變、行為轉變,且此等轉變皆是決定,非如突然心血來潮,曇花一現,此即如圓覺經所云:“即已成金,不復為礦”。是故非如一般之文字知解,乍現即逝。即如小乘之見道位,一切邪見、惡知見悉斷。亦如大乘見道位,決定一佛乘,不再履於凡外權小之徑,並於一切法,聞即信受、諦解。
(2)、行悟——即明心見性。“明心”者,明心相也。心相者,即如大乘五位百法中所示之心王、心所、心不相應行等法,包括心所的善惡(煩惱)等法自相、及相互間的關係,如何生起、如何修滅等。至於“心王”,則了八識之體,諸識各自之體、相、用如何,以及其間互動之條件及本源。如是一一法皆明瞭者,乃得稱為真“明心”者,故六祖惠能大師說:“明心號菩薩。”“見性”者,即是見自本性,亦是見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此見性,常修道位,亦即“分證覺”,即於六十位修證過程中,分分斷無明,即得分分見。是故大般涅盤經中說:“十住菩薩猶見不了了。”意謂:十住菩薩雖有見性,但仍不能了了全見,是故,於此位中,尚非現量境界,而仍屬比量智。
(3)、證悟——此即“究竟覺”,亦是證道位,即為現量智。是故當知,所謂“悟”者,絕非“神秘”、籠統的概念,而是有具體之悟境、物件、及內容的。且悟前與悟後,其人之三業,必然轉變,有所不同。其轉變即:越加清淨、壯嚴、不貪染、有智慧。而且當然不會因為悟了,而言行乖異、反常、狂妄、貪愛世間、恣行雜染(若如此者,則決非悟了,而是著魔—然末世眾生愚妄不知,常以著魔為大悟!)
2、持心戒(初行)
持心戒者,即是持佛戒。如佛在本經中說:“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一般的戒,都是指身口戒,不是心戒。而[佛戒]是心戒,故說:“攝心為戒”,以攝心、攝念,令噁心、惡念不起,名為心戒,是為如來戒。因為既要修“佛定”,而不能光持凡夫、小乘“身、口”之戒——持此戒者,於其持犯,即不能說要具多少緣,且其事成就——如“前人命斷”(殺生)、(離本處)、(偷盜)、(入胡麻許)、(邪淫)、(前人領解)、(妄語)、(咽咽得罪)、(飲酒)等——方結罪,只要起心動念有惡念,噁心生起,即是有犯,是故名為心戒。故欲修佛定者,須持佛心戒,持心令無殺心、無盜心、無淫心、無妄語心,才有資格修習佛定。
修大定(正行)
此即所謂“全體起修”。所言[體]者,真如本體也,以悟得本體故,故得依此本體為“本修因”(即[如來密因]),而進修首楞嚴大定。
【結束語】由於《楞嚴經》內容助人智解宇宙真相,古人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由此可見《楞嚴經》在修行道路上其重要的地位。
楞嚴經中無有是處是什麼意思
楞嚴經中無有是處的意思是沒有對的地方,這件事是錯的。《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
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 ...
佛經大全:《楞嚴經》裡的能知與被知
佛經都共有一個作用,就是淨化人的心靈,使得心靈沉澱下來,這就是佛經的作用以及魅力,而《楞嚴經》其中講述的能知和被知,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經文中的能知和被知可能太過深奧與複雜,本期的佛經大全就為你解析《楞嚴經》裡的能知與被知。
還想要了解》》佛經裡的經典愛情名句
經文講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歸還,像光明 ...
楞嚴經到底講什麼
《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淨明誨、 ...
楞嚴經為什麼是偽經
楞嚴經不是偽經,《楞嚴經》是真經。《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
《楞嚴經》,著名佛教經典。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 ...
楞嚴經經典句子
1、狂性頓歇,歇即菩提。
2、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3、使汝流轉,心目為咎。
4、未證言證,未得言得,是大妄語。
5、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6、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7、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8、雖有多聞,若 ...
楞嚴經講的是什麼內容
楞嚴經可以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因為此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的深刻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淨密律,均衡發揮,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則更是充實、圓滿。
《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 ...
佛經賞析:楞伽經裡的名言名句合集
楞伽經,是震旦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傳燈印心的無上寶典,是歷來禪者修習如來禪、明心見性最主要的依據之一。那麼,在這佛經中都有哪些經典名句呢?你瞭解過了嗎?接下來,就透過佛經名句一起了解一下吧。
1、寧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懷增上慢。
2、我常說空法,遠離於斷常。生死如幻夢,而業亦不壞。虛空及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