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故事之佛的養母三則
佛經故事之佛的養母三則
在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而佛教就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作為流傳久遠的宗教,自然有獨特的教義和規則,佛教在傳承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了非常多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其實更像史書,你知道佛的養母是誰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析。
大愛道的印度話,叫做摩訶婆波提,但是她又叫做答彌,以中國話說,又叫做幻化與大世主。這都是翻譯的不同而有差別。她是佛陀的姨母,也是佛陀的養母,更是比丘尼的創始之祖。
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印度,有著很多的國家,由很多的國王分別統治著。當時的獅子頰王與善悟王,統治著兩個國家,他們一向很友好,並且早已有著姻親的關係。
獅子頰王生有四個王子,最大的一個叫做淨飯,故被立為王位的繼承人。在同一個年代之中,善悟王也生了兩個女兒,這兩個女兒,都是極其美麗的美女。因為生得太美了,當第一個女兒出世不久,便被宮裡所有的宮娥綵女,驚為天仙下凡,以為是神仙造作的,不是人間所生的,所以給她取名叫做幻化。但是,幻化雖已美得驚人,當她的妹妹出世的時候,卻比她更美,於是她的美名,被妹妹佔了上風,大家便給她妹妹取名叫做大幻化。年齡雖然姊姊大,名字卻是妹妹大了。
當時,有好多精於看相的婆羅門,多來為她姊妹兩人看相,大家都說,這兩位公主,不但豔麗絕世,尤其富貴殊勝,相師們都一致認定:幻化當生貴子,將來要做力輪王;大幻化所生貴子,則更貴於幻化所生,將來要做轉輪聖王。
善悟王聽了相師們的預言之後,心裡自是高興非常。漸漸地,幻化與大幻化,已經長大成人了,善悟王為他自己的兩個女兒的終身大事想來想去,最後還是想到了獅子頰王的淨飯太子,他想,自己的兩個女兒既然都有大富大貴的大好命運,並且可能生出力輪王與轉輪聖王來,如果把她們嫁給一向與自己友好的獅子頰王做太子妃,當然是最最理想的事了。因此,他把他的意思以及他兩個女兒的好命運,派遺使臣,告訴了獅子頰王。
這對獅子頰王而言,的確是一大喜訊。於是很快地,兩個國家的宮庭裡,著手籌備喜事了。
因為大幻化的年齡雖然較小,容貌卻比幻化更美,命運也比幻化更好,所以首先迎娶了妹妹大幻化立為淨飯太子的第一妃子,再娶姊姊幻化,成為淨飯太子的第二妃子。
沒有幾年,獅子頰王的年紀老了,終於崩了,所以,淨飯太子繼承了王位。
接著,最偉大的局面開始了,最神聖的時代來臨了。淨飯王的第一夫人大幻化──後來大家稱她摩耶夫人,在她孃家善悟王的王家花園──藍毗尼園中的無憂樹下,誕生了悉達多太子。這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由於悉達多太子的誕生,鼓舞了整個的印度社會,也為宇宙之間帶來了無限的幸運與無上的光輝,整個大千世界的天上與人間,從此便邁入了光明燦爛的境界。
很多有名的相師,皆來為悉達多太子看相,在他們的一生之中,從未見過像悉達多太子這樣殊勝的身相。自頭頂至腳底,具足三十二種大人之相,普通人能夠有了其中的一種,便可大富大貴,何況具足了三十二種。據他們的相法中說,凡是具足了三十二種大人之相的人,必定能做轉輪聖王;如果出家,便可證得無上的佛果。
淨飯王在興奮歡欣之中,又請了當時最最有名的五通仙人阿私陀,來為悉達多太子看相。沒想到阿私陀仙看了之後,竟然老淚縱橫地哭了起來。他這一哭,驚動了淨飯王,隨即問他:“難道說我這個孩子有著什麼不祥之相嗎?”
“不,他沒有絲毫的不祥之處,只是因為他的身相太好了,所以我為我自己感到悲哀。”
“這是什麼意思,請問大仙?”淨飯王非常懷疑。
“我是說:這個孩子,長大之後,必定會出家,必定會成佛;而我自己,卻沒有這分福氣親近佛陀了,我已是老得不久人世的人了。”阿私陀還在傷感地流著眼淚。
“我們不會讓他出家的,很多相師已說過,這個孩子,將會成為轉輪聖王。”淨飯王興致勃勃地說。
“唉!那是他們的無知,要知道,在此末劫的時代之中,是不會有輪王出世的,所以我知道他將來必定出家成佛。”阿私陀仙看完相說完話,便離開王宮,走出王城,又回到他的山上去了。
這一來,既使淨飯王高興,又使淨飯王擔憂。當然,他這絕不希望悉達多太子真的出家的;即使出家以後會成佛,在世俗親情的觀念之下,他也絕不希望。他所希望的,是能繼承他的王業,擴大他的王業範圍,乃至真如相師們所說的,成為轉輪聖王,以和平善聖的政治,統理四天下的世界與人民。
但是,不幸的事件發生了,大幻化摩耶夫人,誕生了悉達多太子的七天之後,便去世了,這對於悉達多來說,襁褓喪母,固然不幸,即使對於整個的王族而言,也是一大損失。
幸好,淨飯王的第二夫人幻化,她是摩耶夫人的姊姊,同時,幻化夫人也生了一個孩子,身相也很殊勝,他叫難陀,他有三十種大人之相,僅比悉達多太子少了兩種,如果不出家,也能做到銀輪王,能夠統治三天下的世界與人民。這樣一來,撫育悉達多太子的責任,便由幻化夫人承擔起來了。
她愛護自己所生的難陀王子,卻更愛護她妹妹所生的悉達多太子。她對悉達多太子的情感和用心,不像是姨母,更不像是後母,完全像一位親生的母親。雖然太子從小就很乖巧,就很聽話,就有過人的智慧,就有超人的體力,但是身為王子的母親,尤其是身為太子的保護人,其中的苦心,當可推想而知。
【佛經故事】佛子當言諸愛語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只有人才會這麼現實,並不是只有人聽到不好聽的話會對你反感,其實牲畜都有可能因為不好聽的話而背叛你,又更何況是人呢?本期佛經故事,帶你來看看佛子當言諸愛語。教你懂得大道理。
從前,釋迦佛陀在只園精舍說法時,六眾比丘在僧眾中作毀呰語,呼叫諸比丘「眇目」等偏名,佛陀以此因緣呵責六眾,而後告訴諸比丘說:「汝等當知:在旁生趣的眾生聞此毀呰語尚不悅意,何況是人?若人作此毀呰語,於現在世所作事業皆不能成就……」。
佛陀又告訴諸比丘:過去某村莊中住有一位長者,他以駕牛車為業,養了兩隻母牛,一隻名歡喜,另一隻名美味。後來,歡喜美味二母牛各生一子,毛色斑駁,逐漸長大。歡喜所生的牛子,有著廣長的角;而美味母牛所生的牛子卻頭禿無角。是時,長者為牠們立名,分別叫牠們為歡喜長角,美味禿頭。
長角禿頭二牛健壯有力,長者就用牠們來拉車。有一天,許多駕牛車的人聚集在一個地方,較量誰的牛力氣大。
長者說:「我的牛力氣極大。」。
大家問說:「何以證明你的牛力氣極大?」。
長者告訴他們說:「可以在險峻的斜坡上使牠們牽拉重車。」他們共立盟約,打賭五百兩金錢,契約立妥後,就把牛帶到山坡下,使牠拉重車。
這時,長者便喚牛說:「歡喜長角要盡力去拉,美味禿頭也要盡力。」禿頭牛因主人用輕薄的話來取牠的名而不高興,便停住不肯挽車。長者看見牛不肯為他拉車,大發雷霆,就用木棍打牛。
諸人笑著說:「算了吧!你要殺死這牛啊!既然牠不能拉就算了。」長者因此輸了五百兩金錢,一氣之下,就把二牛繫縛在枯樹下,準備痛打一番。
在當時「劫初」的時候,動物瞭解人的意思。這時二牛就問長者說:「您養我們就像是我們的父母一樣,我們有什麼過錯,為何要遭受這種處罰?」。
長者說:「因為你們害我輸了五百兩金錢。」。
歡喜長角報告長者說:「主人!那是因為您的口過,而使自己輸了金錢,怎能責怪我們呢?」。
長者不以為然,便問牛說:「我有什麼過失?」。
禿頭牛告訴長者說:「主人!您何故在眾人面前羞辱我?為什麼不用好的名稱來叫我,而喚作禿頭?主人若用好名而不羞辱我,可以再次和他們共立盟約,在斜坡上牽拉載重加倍的車子,賭金也加倍成一千兩。」。
長者問牛說:「你現在還要加倍罰我啊?」。
牛說:「主人如果不再羞辱我,我定當盡力效勞。」。
後來長者便選一個時間,找當初與他打賭的那些人再做較量,長者又對他們說:「我的牛真的力氣極大!」。
大家問他說:「你想求重罰嗎?」。
長者回答說:「如果再罰我,對你們來說,有什麼損失?再讓牠們在斜坡上拉載加重一倍的車,並且賭金增為一千兩。」那些人上次贏得五百兩金錢,以為這次可以獲得加倍金錢,於是就和他共立契約,然後把牛帶到坡下,以重倍載物,令牛拉車上斜坡。
這次,長者改口對牛說:「歡喜,美味,要盡力拉喔!」二牛聽後心生喜悅,便盡力牽車到達平地。主人於是獲金錢一千兩。
此時有天神於虛空中說偈雲:「雖有極過載,居在峻坡下,二牛心若喜,能牽出此車。若陳順意語,二牛聞慶悅,牽車出不難,主獲千金賞。是故常愛語,勿作逆耳言,若出愛語時,無罪常安樂。」。
佛陀告訴諸比丘說:「那些旁生類聽到羞辱的話時,都會背叛主人,何況人呢?因此比丘(居士同此)不應對他人說羞辱的話。」。
佛經故事之慧眼觀六道的佛法修行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道苦樂參半最適合修行。”佛法的修行除了一些對於身體上有著很多要求的苦行僧之外,對於心理的承受以及修行也是很重要的。
那麼,本期佛經故事看看慧眼觀六道的佛法修行。
還想了解》》佛陀對難陀的開示
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於最後一天夜裡悟道成佛,此時佛陀以無礙的慧眼,觀看這娑婆世界裡六道眾生的情形,想要了解眾生的根機,以及度化的因緣。
天人們住在黃金、瑪瑙等七寶建構而成的宮殿中,終日遊樂嬉戲、衣食無虞;人道眾生飽受生老病死苦,地位較貧賤者還要受人訶斥,即便病苦逼迫,仍須四處為人做工,以求得溫飽。
餓鬼道眾生則多是住於糞廁、林邊,咽喉細如針孔,飢渴難忍卻無法進食;動物道的飛禽走獸,矇昧愚痴,常遭受追捕宰殺,終日惶恐不安;而地獄道的眾生更是長久處於大火燒煮、骨肉焦爛等極苦中,無法出離。
佛陀如此一一從天道一直觀看到最悲慘的地獄道,見到有的眾生從地獄受苦完後升到天上或人間享樂,有的從動物道脫離後又淪為餓鬼眾生,或是從人間往生,轉投到天上享天福等,無始劫來上上下下在六道當中輪轉不已,卻始終無法脫離輪迴之苦。
於是佛陀入於甚深禪定中,再度觀察眾生不斷生死輪迴受苦的原因。發現這一切都是由於眾生的心念無常,有時起佈施助人、恭敬師長的善心;有時又耽溺享樂、瞋暴不仁。貪瞋痴三毒熾燃,善惡業夾雜,因此在天道享完一期福報後,惡業成熟現前,便墮到三塗惡道受苦;或惡報受盡、善業成熟後,便昇天享天福,不斷因業力的繫縛受生,而得種種苦樂境界。
洞悉了輪迴實相的佛陀隨即說道:“眾生造業,在五濁惡世中常受苦果,若能瞭解到一切的執著都是苦的根源,願意捨棄一切,出家修無慾梵行,觀察事物生、住、異、滅的無常真相,便能捨離執著、降伏煩惱魔軍,得離六道輪迴之苦!”
於是在大梵天王的勸請下,佛陀開始說法度眾,所說的真理如同不斷前行的車輪,承載著眾生由苦難的六道輪迴中,到達清淨解脫的彼岸。四十九年行化期間,以無上佛智,開演種種微妙法理,為眾生揭示了一條光明大道,使無量無邊的眾生皆能永脫長夜黑暗、離苦得樂。
省思: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道苦樂參半最適合修行。修行人應把握得遇佛法的因緣,生起珍重之心,精進受持佛陀的教法,發願自利利他,不但使自己解脫安樂,更使得正法得以久住在世,利潤群生。
佛經故事:石頭向佛問情五則
在生活中,雖然佛教是提倡六根清淨的,無慾無求,但是在一些感情方面的事情,還是可以給你一些指點的。大家都直達: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而在佛教的故事中,石頭像佛問情的故事你知道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篇一
石頭問:我究竟該找個我愛的人做我的妻子呢?還是該找個愛我的人做我的妻子呢?
佛笑 ...
重陽節的來歷之傳說三則
較早有關重陽節的傳說,見於梁朝吳均的《續齊諧記》民間故事繼承了《續齊諧記》的故事梗概,再添上民間藝人想像創造的情節,又產生了很多重陽節傳說的異文。這裡選擇了三則異文展示給大家。
重陽節的來歷之傳說一:採自河南
很久以前,汝南縣有個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幾片地,安分守己的過日 ...
求三則關於自卑失敗的故事
一、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年輕時曾非常自卑。他從一個北方小鎮考進北京的大學,上學的第一天,鄰桌的女同學問他:“你從哪裡來?”而這個問題正是他最忌諱的,因為在他的邏輯裡,出生於小城鎮,就意味著沒見過世面。就因為這個女同學的問話,他一個學期都不敢和女同學說話,很長一段時間,自卑的陰影占據著他的心靈。
...
【佛經故事】慳貪則結苦輪根
想要認識佛教文化,就必須要對佛經有一定的瞭解,其實對於佛經故事,看看原文並不是都能懂得其中道理,所以在看一個故事之前,一定要靜下心,仔細的去了解這個故事,接下來一起看看慳貪則結苦輪根是什麼意思。
釋迦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說法時,城中有一位名叫若達多的長者,財富無量。有一天,長者出城遊行,漸次來到只 ...
【佛經故事】欠債還情三世也難
一個人願意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你的話,這個人一定要記住他一輩子,做人要懂得感恩,才會在以後的日子裡一帆風順,那麼在佛經故事中告訴你,欠債還情三世也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吧。
從前,有一位信佛又發菩提心的居士,時常以財物借給人週轉,而不取利息。凡是經濟困苦的人去求居士援助,他都以濟助的方式,把財物 ...
【佛經故事】不是所有的事皆心誠則靈
想要認識佛教文化,就必須要對佛經有一定的瞭解,其實對於佛經故事,看看原文並不是都能懂得其中道理,但是久而久之,一定可以理解通透。接下來這個故事,將告訴你,並不是所有的事都只要誠心就有用的。
從前,釋迦佛陀在憍閃毗(憍賞彌)國說法時,僧眾中有一位名叫闡陀的比丘,他自恃豪勢,凌辱他人,堅執不捨。於是,諸比 ...
希臘神話故事之復仇三女神的故事
什麼樣的神話故事沒有出現過,但似乎神話故事裡的女性都是很美的,而本期外國神話故事中講述的,是希臘神話故事中,復仇三女神的故事,而這三個女神為三個身材非常高大的婦女,會有怎樣的故事發展,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
厄裡倪厄斯,「怨鬼」):她們的名字來自於希臘神話,復仇三女神,是天神烏剌諾斯(Uranus)的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