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有非常多的佛經故事,作為我國非常重要的宗教之一,佛教在民間的信仰是非常廣泛的,而且佛家也是透過故事來感化眾人的,非常的具有哲理性,其中貧苦老太的一盞油燈這個故事就非常經典,你知道這個故事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析。
王舍城旁,住有一位非常窮苦,名叫南陀的老太太。在一個每百年才能見到一次佛祖的日子裡,南陀雖很想供奉一盞燈火,但用她僅有的錢卻只能買到一點點燈油。南陀就帶著那盞小燈,跟著其他富有的信徒來到佛祖處,點燃燈火後誠心參拜。說也奇怪,那天晚上城中無故颳了一陣強風,將所有供奉佛祖的燈火都熄滅,唯有南陀的那盞小燈火,依然在那裡燃燒,大放光明。由此可見,供奉神佛,重要的並不在於供物的大小,而是在於是否虔誠。
所謂佈施一般而言就是指散發自己的財物來救濟窮苦的人之意。但在《雜寶藏經》中,所勸於世人的卻是“無財之七施”:
第一的“眼施”,以慈祥而明亮的眼睛待人之意;
第二的“顏施”,以笑容待人之意;
第三的“身施”,以清潔而端正的儀容待人之意;
第四的“言施”,以溫和的語氣待人之意;
第五的“心施”,以真心待人之意;
第六的“床座施”,把坐位、地位或名譽等讓給別人之意;
第七的“房舍施”,以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房子接待訪客之意。
如果遇到條件艱鉅的人,自身又無有可以幫助的條件,如果是這樣的話,在別人有能力佈施的時候隨即跟著生起清淨的歡喜心,也同樣的具有功德。
小時候的我們都有著許多的善心,當看到他人過著悽慘的日子時總是不自覺想要幫助卻無能為力。可當我們長大後能夠幫助他人的時候,我們的心卻已經沒有當初那麼純真。
那麼,本期佛經故事帶你瞭解一次微不足道的救助。
還想了解》》佛經小故事:福報的轉變
一次微不足道的救助,這是一件真實的小事。
那是在廣州東站的候車的時候,一位穿著極不講究的少婦突然跑到我身邊,說自己從湖南來的,準備在廣州打工。不想老鄉沒找著,錢和東西讓人給偷了。希望我“借”她幾十塊錢買車票回去。
現在社會上騙子太多了。你根本分不清哪種人是騙子,哪種人是需要幫助的。但憑直覺,這個女人不像撒謊。為了防止被騙,我還沒答應直接給她錢,寧願排隊幫她買一張去株洲的火車票。給她票後,她非要我掏出級和筆記下我的聯絡地址。臨走前,我把自己進站時買的包泡麵也給了她。女人接過面,淚水滾滾而下。
一回南昌,我已將這事給忘了。一個星期後,卻意外地收到從湖南一個農村寄來的一張匯款單和一封長達五六頁的感謝信。信內還夾寄了一張三口之家的全家福。
信是我曾幫助過的那個女人寄來的,字雖然歪歪扭扭,大部分內容還是能看明白。她說她向我開口借錢之前,已在火車站轉悠了兩天,那兩天裡沒一個人相信她並借給她一分錢。還有幾個居心叵測的男人厚顏無恥要帶她去開房。她說如果不是遇到我,現在也許淪為娼妓或乞丐了。
最後這句話讓我陷入深深的沉思:原來,一次微不足道的救助,竟然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既然這樣,我有何理由不伸一伸這雙微不足道的手而挽救一個人呢?哪怕是被騙一次!
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不用總是怨天尤人,其實哪裡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覺得不適合確實是應該適當的改變,而在本期的佛經故事能忍的自在的故事中,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道理。
佛經上述:我們此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譯為“堪忍”就是說此世界的人堪忍受種種的痛苦的意思,堪忍受什麼痛苦呢?
颱風地震啦,天災地變啦,氣候有春夏秋冬、寒冷啦、炎熱啦種種的痛苦。人的身體有生老病死啦,精神有喜怒哀樂啦,愛別離啦,怨憎會啦,求不得啦種種的痛苦都堪得忍受叫娑婆世界。若不能忍受呢?即自我毀滅(自殺),怨天尤人或殺盜淫妄,造諸惡業來逃避痛苦,反而苦上加苦。
從前有一隻野狐和一隻野鹿,同住在一顆大樹下。樹因風吹嫩枝被折斷而打在野狐和野鹿的背上。野鹿沒有感覺到什麼,因為風吹而樹枝折斷乃是平常的事。可是野狐就忍耐不住了,打算遷到別處去。臨走的時候野鹿說:“這顆大樹能為我們擋風遮雨,更供給我們甜美的果實,你為什麼要到別處呢?”“不,我忍耐不住了,你認為好那你就住在這裡好了。”野狐頭也不回就走了。
野狐到了一個曠野,白天氣候很熱,到了晚上氣候又變冷,它感覺到忽冷忽熱很難受,住了幾天便挨不下去了。當它要走的時候,另一隻野鹿說:“狐兄,你為什麼要走?這裡雖氣候差些,但沒有虎狼出沒不是很安全麼?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到什麼地方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你還是安心的住下來罷。”
“不,這種忽冷忽熱我已經忍受不了,我還是到別的地方去。”
野狐又到了一處翠綠的山坡上,這裡氣候好,環境優美就決定住在這裡,住了沒有幾天,又想這裡又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了,因為這裡有兇猛的獅子,也有陰險的豺狼,時時都聽到他們吼叫的聲音,使它心驚肉跳,可是貪著這裡環境優美,勉強的住下來,有一天出去覓食時,給野狼抓住了才懊悔為什麼不聽朋友的勸告,才有今天的下場。
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環境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地方,這就叫娑婆世界。世界有寒帶與熱帶,出生在那裡,自然適應在那裡的氣候與生活。各個民族有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習慣即生自然,應受多少苦,多少快樂皆有過去的業因。
人人都有貪嗔痴,種種惡習氣。也有慈悲喜捨種種的善良習慣,何者為多,即成何者的習性。六祖雲: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性清淨何時去惹著塵埃呢?皆因慢慢習染而來,已然染習抑不是自性,不是實在的,人人都可以改變不良的習性,只是肯不肯而已。
各人有各人的個性,智識好欲和生活習慣不同,互相忍讓即可以同住。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和嗜好,必須順從來順從去,才能夠相處下去,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希望,而將來也有每個人的成就不同。每個人都希望他人事事皆順從我,所以才有相爭之事,若是人人都順從他人即沒有是非和鬥爭了。
古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因為習重的關係而不是不可改。若是有智慧,有用功什麼習性都可以化消。不良的習性統統修完了才能超六道了生死。是故習性不是固定的也不是不可改,須靠智慧去照破,須靠用功把它消滅,即天下就太平超出輪迴得大自在了。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各個宗教百花齊放,教義也是非常的不同,而佛經作為東方的主要宗教之一,是非常重要的,教義也是善惡因果與修行和非常多的方面,是一個學問非常深的宗教,你知道袁母往生的故事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靈巖山,遇一位陳太太者,湖北人也。近年皈依本寺妙公和尚,現住上海,因厭家居繁雜,有礙修行 ...
我國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國度,有非常多的歷史故事,都是非常的傳奇有趣,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非常多的前輩留下了足跡,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的,而你知道韓愈墮餓鬼道的緣由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世界如何變要看大眾是什麼想法。於是我們恍然大悟,影響別人思 ...
佛教一直認為輪迴轉世是跟前世的積善積德有關,如果作惡下輩子的命運就會特別悲慘,在地獄也是不得安生,積善到一定的程度甚至可以昇天,佛教是一個以故事來感化民眾的宗教,你有聽說過修善積福得昇天的故事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過去,忉利天王帝釋與大梵天王親近友好。一日,大梵天王至忉利天宮,發現帝釋憂愁不樂, ...
在生活中,雖然佛教是提倡六根清淨的,無慾無求,但是在一些感情方面的事情,還是可以給你一些指點的。大家都直達: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而在佛教的故事中,石頭像佛問情的故事你知道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篇一
石頭問:我究竟該找個我愛的人做我的妻子呢?還是該找個愛我的人做我的妻子呢?
佛笑 ...
聰明的一休是大家童年的記憶,對一休的故事大家也是耳熟能詳,一休以其聰明機敏讓大家喜愛,一休是日本室町時代禪宗臨濟宗的著名奇僧,他小時候的故事也是想豐富而富有哲理,在故事中可以看出因緣一散,自然滅壞,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析。
日本高僧一休從小出家,在他九歲時,有一天他的師父出門,他在大殿裡坐不住,就找師兄 ...
孔子曾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佛家在這方面也是一樣的,畢竟做人要有同理心,不能因為一己之私而去傷害他人,以故事來感化民眾是佛教的一個重要手段,你有沒有聽說過鬼子母的故事?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鬼子母是老鬼神王般闍迦的妻子。
她有一萬個兒子,個個都身強體壯,力大無比,最小的兒子名叫嬪伽羅,聰明 ...
人世間是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的,完美的事物總是稀有而又脆弱,追求完美只是讓自己更加的沒有缺點而已,而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然有非常多博大精深的道理,佛家透過故事來讓人悟出道理,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再美麗的人也有些地方缺憾,若是十全十美就變成了天仙仙女了。心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