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長凳上留著歌隊的位置
2009年11月,侗族大歌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侗族大歌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音樂藝術,也是國際民間音樂藝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顆璀璨明珠。侗族大歌主要流行於侗語南部方言第二土語區,其中心區域在貴州省從江縣北部及與之接壤的黎平縣南部。從江縣一個叫小黃的村子則被譽為“侗族大歌的故鄉”。
小黃位於貴州省從江縣城東北面,離縣城20公里,由小黃、高黃、興黔三個行政村組成,共600多戶、3000餘人。小黃是個神奇而富有詩意的侗寨,一條小溪穿寨緩緩而過,四周青山環抱,數百座吊腳木樓依山傍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似一幅恬靜的田園風光圖。這裡彙集了侗族風情的精華,鼓樓、風雨橋、吹蘆笙、唱侗歌,侗族大歌享譽國內外。
小黃是極負盛名的“侗歌窩”,素有“歌的故鄉、歌的海洋”之稱,先後被貴州省文化廳命名為“侗歌之鄉”、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在小黃,不論是男女老少,人人都愛唱古老的多聲部侗族大歌。村裡現有歌隊20多支,隊員1000多人,不僅有姑娘隊、羅漢(男青年)隊,也有娃娃隊和老年隊。他們以唱歌為樂,以唱歌為榮。
小黃的小孩從呀呀學語起,父母就開始教他們唱歌,女童五歲開始穿裙子,也就開始與夥伴一起自由組成歌隊了,請公認的唱得好的歌師來教。歌師的教學是無償奉獻,而鄉親們卻視之為極神聖的職責。歌師對歌隊進行嚴格的訓練,她們除了田間耕作、家務勞動外,整日帶著歌隊,直到這群女孩子長到十七八歲出嫁為止。
在小黃,沒有一個兒童不進歌隊的,不論男女,婚前經過十幾年的訓練,婚後仍然加入歌隊,直到年邁歌不動為止。小黃的男女青年婚後仍然會繼續留在歌隊,不少家庭三代人都分別在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的歌隊裡唱歌,這些歌隊在鼓樓裡的長凳上都有位置。從1989年起,教育部門在小黃小學開辦了民族班,開設侗歌課,聘請歌師教學生侗歌,吸引兒童進校學文化,這是全縣開設侗歌課最早的學校。
侗家山寨中流淌的天籟之音
侗歌按曲調分為幾個派系,小黃侗歌在侗族地區稱為“嘎小黃”。至今,小黃流傳著大量的侗族民歌,豐富多彩,遠近聞名,如男女對唱情歌、大歌、琵琶歌、蟬歌、攔路歌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侗族大歌。它是一種無樂器伴奏、無人指揮的多聲部合唱,高、中、低音渾然一體,以其和聲的完美協調、風格的柔和委婉、旋律的典雅優美著稱於世。歌隊由一人領唱,然後合唱,時而高亢寬廣,時而低沉悠揚,不時聽到鳥叫蟬鳴、江河奔流、山谷迴響的聲音,如林澗潺潺,似蟲鳴啾啾,把聽眾帶入到如詩如畫的大自然中。
娃娃隊童聲單純嘹亮,天真活潑;姑娘隊的歌聲清純如水,慢慢注入在場的每個人的心田;羅漢隊的聲音渾厚如山,似穿過天地萬物,給人一種神奇的享受。不少到小黃考察的專家、學者聽了侗族大歌后,都為其完美的天然和聲拍案叫絕,認為這種合唱絕響是一般合唱演員難以練出來的。
在小黃,處處有歌,事事有歌,或描述生活場景,或模仿自然之聲,或傾訴相思之情,或回味生活甜蜜。喜慶節日,以歌相賀;男女相戀,以歌為媒;生產生活,以歌傳言。每逢節日慶典,人們身著節日盛裝,相聚在鼓樓對歌,用歌傳情,用歌謳頌盛世豐年;當夜色降臨,侗家姑娘、小夥三三兩兩相邀到村口、溪邊,一邊彈琵琶、一邊唱著悠美的情歌,傾訴著相互的愛慕之情和對幸福的憧憬。美麗的歌聲,讓侗家人在自豪中快樂,在快樂中自豪。
歌聲飛出山寨傳得越來越遠
小黃侗族大歌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就多次參加全國匯演,走向全國。近幾年來,還衝出山門,走向世界。每年八月十五,小黃都要舉辦“賽歌節”,當地的老、中、青、少兒歌隊分別進行比賽,並邀請周邊侗寨共同參與。2003年,在從江縣舉辦的首屆侗族大歌節上,小黃一千多名男女老少一齊聚集在鼓樓前,同唱侗族大歌,其中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5歲,歌隊由5個方隊組成,聲勢浩大,將侗族大歌的風韻表現得淋漓盡致。
2009年10月21日,在中國上海國際演出交易會上,小黃侗族大歌與挪威、比利時、立陶宛三國簽訂了意向性演出協議,這是從江有史以來第一次與國外簽訂的民族文化演出意向性協議。小黃人從未想過,茶餘飯後唱的侗歌,卻能唱得如此響亮。小黃人制定發展規劃,形成了“旅遊富村”的發展思路,憑藉侗族大歌唱響全國、蜚聲國際的效應,著力打造中國侗族大歌第一村的“金字招牌”。
小黃村黨支部組織20多名黨員和群眾到旅遊業發展較好的周邊村寨考察學習,請來專家實地考察、規劃;召集村裡的歌師、戲師等民間藝人,將其所編歌曲、戲曲進行整理記載;成立侗研學會,組建藝術團,建立侗族文化室,組建了56個歌隊,讓侗族大歌進入課堂,並加快了村裡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短短兩年先後修建了“德高”風雨橋和獨具特色的寨門,新建了3座侗族鼓樓,維修了4座風雨橋,修建了侗族大歌傳承陳列室……
同時,村裡建立了侗族風情培訓基地,對村裡有表演才能的青年男女加強培訓,將村裡100多名兒童送到外地藝校學習。村裡鼓勵青年男女走出大山從事侗族大歌演出,潘婢愛等幾個姑娘組建的表演隊為北京一家藝術團表演,潘婢花等人組建的表演隊巡迴全國各大中城市表演,幾乎場場爆滿。如今,全村在外從事侗族大歌和侗鄉風情表演的青年男女多達400多人,村裡不少人家從事“歌堂旅館”經營、旅遊紀念品銷售和蘆笙、侗笛、牛腿琴等民族樂器加工等。小黃侗族大歌的動人歌聲不僅在家鄉唱得越來越響,也傳得越來越遠,讓更多的人親身感受到侗族大歌的無窮魅力。
藕斷絲連的愛情現象現在普遍存在著,就算分了手還是有往日的情分在!對於往日的感情還是難以割捨,依舊保有一絲曖昧情愫!隨傳隨到是在乎的一種表現,十二星座中誰是會隨傳隨到對前任餘情未了的曖昧前男友星座呢?
TOP1:雙魚座
雙魚座的博愛精神時常說是發揮的淋漓盡致,不過是前任、現任只要是漂亮的MM都是你博愛精神的目標!雙魚座的男人本身對於愛情就是很膜拜的,不管是怎麼樣的一個愛情對於雙魚來說都是美好的記憶!雙魚座的男生相對的都比較紳士,對於女性的要求從來都不會拒絕,對於前女友可是隨傳隨到。每一段愛情都是值得被懷念的,雙魚對於往日情都會在心裡留有位置,對於前任都會存在一絲的曖昧情愫維繫~
TOP2:金牛座
雖然金牛座的專一是出了名的,但是專一的緣由是金牛的愛情大多都是經歷過時間的考驗,有一定的歲月痕跡!相對了就是因為有了歲月累積的感情要放下也是很困難的,就算是分手了還是對前任留有幻想的空間。金牛男的思想很簡單,沒有嚴重傷害過的都會牽絆,金牛們每開展一段感情都是要會付出許多,想要收回那些付出的感情是比較艱難的!對於前任的隨傳隨到只是對往日情的希望,金牛的心對於前任還是會留有位置,即便他們不會吃回頭草,但保持曖昧的關係也是必要的,畢竟金牛還是比較念舊的!
TOP3:處女座
處女座在愛情中老是會迷失理智,平時的處女就算再精明可是投入到愛情中就會變得盲目!處女座每譜寫每一段戀曲都是真心真意去面對的,當愛已成為了過往可是心中還是難以放下的!處女並不會瀟灑的抽離這份情感,更多的是不斷回味往日的甜蜜時光!分手後處女還是會和前任保持著聯絡,比較是最親密的人就算分手曖昧情愫還是會殘留,處女對對方還是留有念想的,隨傳隨到就是對往日的戀曲還留有期盼!
《水滸傳》是一部鉅作,講述一群天星下凡的英雄傳奇。景面波瀾壯闊,人物性格鮮明,情節跌宕起伏,最終以悲劇收場。
宋江綽號“呼保義”,是梁山108星之首、絕對的老大。
他的性格極為複雜,略偏陰柔。城府極深,更擅籠絡人心,又常常得意忘形(潯陽樓醉酒題反詩)、不知道進退,時而軟弱(江州遇張橫)、卻又常常不要命。為人大孝,卻又揮金如土。都具有B型的特徵。
宋江待人真誠,只靠小恩小惠又怎會贏得眾好漢一致愛戴?更兼信仰堅定,百折不撓,屢屢受挫卻依然固執。所以宋江是B型。若是AB,則不會有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撅勁~。
晁蓋,攻打曾家前是梁山名義上的老大,外表豪爽大氣,內心比較小心眼,最終被宋江架空,成為光桿司令,O型。
軍師吳用,詭計多端,最是能言善辯,AB型。
法師公孫勝,最反對招安的人,第一個看破結局、離開團隊的人,最終成仙,AB型。
林沖綽號“豹子頭”。林沖最能忍,最細心,最“熬得住、抓的牢”,被奸人連連算計,逼入絕路時絕地反擊!老婆被高衙內調戲,高太尉護著高衙內,利用小人屢屢害林沖與絕境,林沖一忍再忍,最終不再忍。上梁山後,本就內向的林沖更加內向,從不多說一句話。戰場殺敵,總是暴喝一聲刺對方於馬下,可見心裡壓抑了多少苦楚。
每每提到林沖,總是想到那漫天風雪中,用花槍挑著酒葫蘆低頭行走的孤獨背影,走向那沒有盡頭的盡頭……林沖A型無疑!
林沖妻子,A型。
高太尉(高俅),AB型。
高衙內,A型。
武松,為報大哥被殺之仇,殺了西門慶與嫂子潘金蓮。B型。
武大郎,因為矮小丑陋又為人老實,被老婆潘金蓮與西門慶聯手殺死,B型。
潘金蓮,一個因對婚姻不滿而寂寞出軌的女人,還曾勾搭過自己的小叔子武松,AB女。
西門慶,典型的放蕩浪子,到處勾引女人,卻也有點真功夫,從勾搭潘金蓮的過程看,其人內心謹慎,喜歡步步為營,且不張揚,A男。
兇猛的好漢魯智深 O
可愛又可惡的殺人狂魔李逵 O
大帥哥小李廣花榮 A
個性十足浪裡白條張順 A
浪子燕青 B
合攏宴的來歷
侗族是一個民風古樸、熱情好客的民族,一直以來就流傳著“搶客”的習俗。所謂“搶客”,據當地人介紹就是在節慶日,一個寨子的侗民到另一個寨子做客,客人入寨,作為主人的寨民就會蜂擁而至,盡其所能哄搶客人,場面熱鬧非凡。當然,也有搶不到的,那麼就只好到客人多的家裡去商量,要求分客人,客人多的家裡 ...
北京話是普通話的基礎,被稱為“國音”,但事實上,北京話本身並不統一,男女之間語音不同,有所謂“女國音”。
“女國音”的現象是1920年語言學家黎錦熙先生髮現的。黎先生是最早提出“漢字羅馬拼音方案”的學者之一,此為漢語拼音的前身,他在推動中小學白話文教學方面,做出過巨大貢獻,是制定簡化字方案的七專家之一 ...
氐族,是我國一個有著5000多年曆史的少數民族,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氐族的發展史不論是對中國歷史,還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明、民俗文化乃至人類文明均有著深遠影響。
在甘肅文縣,生活著一群氐族後裔,他們堅守“氐文明”傳承的重任,敬畏大自然,認為萬物有靈,儲存著千百年前先人們祭祖、歡慶 ...
每年農曆三月的“么妹節”,人們都會自覺從四面八方趕來四川華鎣山,爭睹漂亮的華鎣么妹和年輕勇敢的華鎣漢子。
自唐朝以來,華鎣山是川陝入川的重要驛道。“華鎣滑竿抬么妹”是四川省華鎣山區以紅巖鄉為主的傳統習俗。古代華鎣人以人行石板路為主,交錯縱橫,崎嶇蜿蜒。以人力為支撐的滑竿因其簡單、經濟適用應運而生,並得 ...
在傣族的傳統意識中,男人需要出家一段時間(哪怕只有幾天)才算得上有文化的上等人,而奘房(即寺廟)不過是他們暫時的學校,奘房附近必有大青樹,大青樹下也不乏美麗動人的傣家小樸哨(姑娘):傣族小和尚是可以串樸哨(談戀愛)的!
在傣家山寨,你常會看到披紅掛綠的小男孩在喜氣洋洋的家人和一大幫花枝招展的小樸 ...
中國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中有一則“孝傳五世”的故事。故事是說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縣,有個姓陳、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親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雙親,溫順孝敬,從來不讓父母心中有憂慮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則衣不解帶,日夜陪床服侍,親自做湯熬藥。二老逝去後,陳侃悲痛欲絕,真正做到了“事生盡力,事死盡思”的聖人垂訓 ...
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的風尚。從宋太祖起歷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宗還親自作《大觀茶論》。這時茶文化已成為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官員,很自然地將之用於朝儀,因此,茶在國家禮儀中被納入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黃庭堅《謝送壑源揀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