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保安族藝術——舞蹈

保安族藝術——舞蹈

  保安族的舞蹈

  保安族的舞蹈節奏明快,急促豪放,舞姿輕盈、剛健,既有蒙古族舞蹈的古老傳統,又巧妙地吸收和融合了漢、藏、回、撒拉、土等民族舞蹈的形式,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傳統舞蹈主要有《克依卡哈德》、《保安腰刀》等,表現了保安人的樂觀豪放。

基諾族藝術——舞蹈

  基諾族的舞蹈

  大鼓舞:又稱牛皮鼓舞,是基諾族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牛皮鼓是基諾族的傳統打擊樂器。鼓身高1米,用一段原木掏空而成,直徑0.5米,用未去毛的黃牛皮蒙面,兩端各有20個木柄環繞鼓身,牛皮鼓懸在木樁上,用木槌敲擊,聲音渾厚。敲鼓的必須都是好手,一人敲累了可輪換。過去是過年時跳,現在每逢喜慶節日都跳。在過年的盛會上,口嚼檳榔的老阿爹昂頭打鈸,頭戴三角形尖頂帽的老阿媽低頭鳴鑼,大鼓先由村寨長老敲響,然後由年青的姑娘們敲擊。她們手執一木錘立於鼓前,雙手上下飛舞,興致高時,手執雙錘,揮動四次敲兩次,其他的男女老少圍成一個圓圈,徒手起舞,合著鈸、鑼和大鼓的節奏,青年們旋轉腰身,腳跟起伏,時而左腳稍前,時而左腳銷後,歡樂的歌舞通宵達旦。

  姑娘舞:為基諾族姑娘們所獨有的舞蹈叫“竹谷能”,又稱“姑娘舞”。每當明朗的月光灑向基諾山寨,姑娘們便會相約著來到村寨空地一起歌舞。她們將雙手互搭在肩上,圍成圓圈,上身向前稍傾,雙腳後跟左右擰動的同時臀部也隨之左右擺動兩下,然後沿逆時針方向走兩步。動作淳樸健美,很有特色。

  兒童舞:七、八歲,十來歲的兒童天真活潑,常在寨中草坪上嬉戲歌舞,他們邊唱兒歌邊跳,跳的舞步是:有的手搭手轉圈;有的邊拍手邊甩腳;有的兩個人各出一隻腳,互相勾著邊跳邊唱;還有的是大家坐成一個圓圈,伸直腿,腳頂著腳,手搭著手,邊唱邊轉圓圈。

保安族藝術——音樂

  保安族的音樂

  保安族人民還擅長吹奏樂器,經常使用的樂器有:笛、簫、嗩吶、四頁瓦、二胡、四弦等。男子喜奏絲竹樂。


保安藝術——美術

  保安族的美術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的工藝品,遠在清同治年間,保安人從青海同仁遷往大河家,途經循化時就向塔撒坡的工匠學會了打刀技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早期的保安刀是為防身用的,式樣簡單。後來經過保安族工匠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改進,保安刀在設計、鍛打、淬火、鑲嵌、砸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發展,並在刀的刀鞘 ...

保安主要節日

    保安族因為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在保安族的節日中宗教節日較多。這些節日除有宗教色彩外,還有群眾性,原來是宗教的重要節日,由於歷史的演變,現在已形成為民族的傳統節日。     保安族的主要節日有:   爾德節。又稱爾開齋節、肉孜節。“爾德”是阿拉伯語的譯音,是迴歸及歡樂節日的意思,來源於宗教,是伊斯蘭教 ...

中華民族:保安

  保安族是由元明時期一支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帶駐軍墾牧,同周圍各民族融合而成。分佈:甘肅省保安族自治縣。   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通用漢文,以漢文為社會交往的工具。   保安族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手工業。所制傳統手工藝品腰刀(又稱保安刀)工藝高超,鋒利精製,譽滿甘青。   保安族人民能歌善 ...

保安--簡 介

       保安族,有人口12212人。主要聚居在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少數散居於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縣。   保安族地區位於甘肅西南部,東南與臨夏縣接壤,西與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毗鄰,北與青海民和縣隔河相望,東北部與永靖縣以黃河為界。在這巍峨的積石山下,黃河上游之濱,水草肥美, ...

保安的婚嫁及婚戀習俗

  保安族的婚禮一般選在禮拜五(伊斯蘭的主麻日)舉行。   婚禮當天由男方率親朋數十人(內有兩名美女)的迎親隊去迎娶新娘;到女方家裡後,會舉行祝福儀式,阿訇會從視窗向院中撒出一盤紅棗和核桃,由院內年輕人爭搶,表示吉祥如意、早生貴子、夫妻和睦之意,新娘村中的年輕人會向新郎索要羊羔肉,表示你娶走我們村裡的姑娘,是 ...

保安的婚俗

  過去,保安族主張早婚,認為“早生子女早得福”,一般是男17歲,女15歲即可成婚,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媒人說合,其主要過程是先由男方請媒人說親,接著是下聘禮、認親、結婚。   首先,由男方請媒人去徵詢女方父母的意見,如果女方父母同意結親,即由男方準備好茯茶一塊、“四色”禮1份、衣料1件,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去正 ...

保安喪葬習俗

  保安族實行土葬、速葬。   土葬,墳墓均為南北向,寬三尺、長六尺、深七尺左右,在墳底的兩壁挖一名叫“拉海堤”的偏洞,用以安放屍體(亦稱麥體)。洞口高二尺、深三尺、長六尺五寸。在墳底的北壁做一土枕,屍體面朝西,頭朝西北,腳向東南,以示永向麥加天房。   速葬,為使亡人早日“入土為安”,一般習慣是人無常(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