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傳統的青海建築文化特色

傳統的青海建築文化特色

  青海和幾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交匯的同時,與自己當地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這些因素形成了青海文化的多元性。這種多民族的表現之一就體現在住宅的方面,在建築風格各民族吸取其他的優點融合到自己的特點中來,最終形成青海特色建築。

  青海是個多民族地區,其中包括漢、藏、土、回、撒拉、蒙古、哈薩克、等名族,但是漢、藏、回族的傳統和文化藝術對她的文化藝術以及建築特色影響最深,在各民族間又經過相互學習、吸收、融合、創造出了具有本地區特點的文化藝術。這些文化藝術的成就,很重要的一部分體現在建築之中。

  牧區住居“帳房”

  青海有五分之四的土地是綠草叢生的廣闊牧場,自古以來多以牧為生。牧民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採取了一種容易搬遷、能避風雨、有一定保暖效能的住居形式“帳房”。

  “帳房”是藏族牧民一種古老的住居形式。帳房的平面多為方形,用木棍做支架,覆以用犛牛毛織成的氈毯。中間開口,用以採光和排氣,四角及腰部用牛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較矮帳內最重要部分是灶,位於帳中稍後的地方藏族人民的習俗是在灶正後方供佛像。帳房陳設簡樸,地上鋪羊皮或毛氈,以供坐臥。

  青南民居“碉房”、“碉院”

  在青海南部玉樹、果洛、黃南州的一些地區,藏胞的居住建築多為石砌二層或區域性三層樓房,大都建在背風向陽,能防禦侵襲的山坡地段。為石木作,外牆用塊石或片石砌築,外形堅實、穩重、粗獷,其形似碉樓,一般稱為“碉房”。碉房底層佈置牛、羊圈和雜用房,樓上住人,在屋面之上可作打麥場、晾曬柴草及作戶外活動之處。

  碉房按其形式可分為碉樓式碉房,碉塔式碉房,獨立式和院式碉房。碉樓式碉房一般為二、三層,個別有四層,四周高牆封閉,有的上層為凹型平面,利於採光和戶外活動,這是當地藏居的主要形式。

  農業區民居“莊窠”

  莊窠是青海農村農民居住的基本形式。它以一戶獨立一個莊窠為基本單位,平面為方形或長方形,用黃土牆或土坯砌築的莊牆,包圍著內部所有的房屋和庭院。除了唯一的大門之外,莊牆無其他開洞,莊牆內二面、三面或四面佈置各種用房,一般以一堂兩室的三間為一基本單元,佈置在正中,四角暗房多為廚房、倉庫、牲畜棚、雜用房及廁所等。

  莊窠“以平房居多,具有中國一般民居的特點,極少數是平樓結合的,平頂屋面,上施草泥用小磙碾壓光,屋面坡度平緩,不易被雨水沖刷,晴日可在屋頂上晾曬東西,也是戶外活動場所。但因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土牆面感到粗獷閉塞,外形簡單、樸實。

  藏傳佛教寺院建築

  青海的藏、土、蒙古等族人民信仰藏傳佛教,寺院遍及各地,歷史悠久,儲存時間也較長,是青海地方建築較廣泛,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並以獨特的風格,融合藏、漢建築藝術的特點而著名於世。在藏族建築發展過程中,既注意吸收漢地和其它民族的建築藝術和建築風格,又保持了本民族建築特色和風格的傳統性。

  伊斯蘭教建築

  西北地區是伊斯蘭教傳播的主要地區。青海回族、撒拉族聚居的地區,如西寧、化隆、民和、大通、門源、循化等地伊斯蘭教建築——清真寺很多,幾乎在信徒居住的每一個村鎮,都建有不同規模、不同式樣的清真寺。

哈尼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哈尼族民族有哪些文化特色

  哈尼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哈尼族的傳統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谷、姑娘節、敬老節、裡瑪主節、捉螞蚱節、吃新米節。

  六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節叫“庫扎扎”,時間為夏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

  六月年也是個歡樂的節日,紅河地區稱“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後,節期三至六天。節日裡,以村寨為單位殺牛祭“秋房”,牛肉各戶分回祭祖,青年們聚集在一起“盪鞦韆”、摔角、狩獵、唱山歌,盡情歡樂。

  內地紅河南岸的哈尼族,也過正月年、端午和中秋等節日。正月年過三至五天,有條件的人家殺豬祭祖,初一吃湯圓,親友之間互相宴請。端午和中秋節大體同漢俗。

  過節分三天進行,六月二十三日,全寨要殺一頭牛祭竜神,把祭竜的牛肉分給各戶。六月二十四日,人們都要在家休息一天,每人殺一隻雞,父母給子女們叫魂, 先由寨外叫進屋裡,叫魂的範圍很廣,日常生產勞動所到之處都要叫到。野獸嚇著,雷響驚著和跌倒過的地方都要叫到,不能讓魂在受驚處躲下。認為叫過,人的身 體會強壯起來,六月二十五日晚,用牛筋骨敲打著簸糞,用幹蘆葦或易燃的樹條紮成火把,點燃後從家裡往外攆,把災難和鬼怪邪魔攆出去。然後把火把綁在樹上, 求火把神護佐莊稼和牲畜成長得好,不遭災,不得病。

  老人節

  是哈尼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舉行。老人節節日當天,全寨的老人聚 集在青松下以象徵健康長壽。然後由寨裡的晚輩舉行敬老儀 式。即晚輩們在鞭炮鑼鼓聲中向老人們獻米酒、糯米飯和魚 肉雞蛋等。接著,老人們在歡歌笑語中跳起圓圈舞。跳過舞 之後,老人們聚在一起邊喝酒邊當眾講述兒女對待自己的情 況,孝敬老人的受到讚揚,不孝者則受到批評並當場向老人 道歉。

  捉螞蚱節

  六月二十四後的第一個屬雞日或屬猴日哈尼族最盛大的節日一一“昴瑪突”,“昂瑪突”是哈尼族每年春耕 開始前(一般在一月中旬)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祈求來 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平安。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活動已成為哈尼族最盛大的節日。“昂瑪突”一般舉行3—5天,活動中,熱情奔放能歌善舞的哈尼人不 分男女老少圍成圓圈兒盡情地跳舞,歌唱美好的生活。沿街舉行的宴會多達300多桌。長達幾百米,因此也稱作長龍宴。宴會上。寨中德高望眾的年長男子坐在龍 首,女子坐龍尾,其餘人坐中間。全村人一起喝著自釀的米酒,品嚐著各家主婦精心烹飪的食品。其情其景,既是一次烹飪技術比賽,又充滿了生活的溫馨,更展示 了哈尼人民團結一致的精神。如果此時您來到這裡,好客的哈尼人就熱情邀請您一起坐下,和他們共同分享這美好的生活。

  栽插結束後,綠春縣一帶的哈 尼 人都要過“苗愛拿”節。 “愛拿” 意思澤成漢語為“栽完秋後的休息天",時間一般在五 月上旬。節日當天,全寨子共同殺一頭豬、一頭羊,各家都分 一份。過了“苗愛拿”節,就可以吹牛角號。據說,吹牛角號是 對耕牛宣佈休息命令。這裡還有個民間故事:從前過“苗愛拿” 節時,一個牧童想把家裡的兩頭耕牛吆到山上去放,勞動成性 的耕牛怎麼也不願上山,總往田裡跑。牧童沒辦法,就吹起牛 角號向耕牛說:“可愛的老牛,前些日子你們辛苦了,現在秧已 栽完,請你們休息吧。“耕牛聽懂了,撒著歡上山了。按當地群 眾的規矩,在節日這天的早飯前,要把一碗茶水和一碗酒潑在 割來的青草上,然後把一碗肉和一碗飯同青草包起來喂耕牛。 另外,還要把栽秧期間用的犁耙、鋤頭洗乾淨擺在一定的地方。

  六月節

  哈尼語叫,"苦渣渣"節,一般於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前後舉行,為期三至六天。節日裡殺牛祭神,青年們聚集一起 盪鞦韆、摔跤,唱歌跳舞,盡情歡樂。有些地方在這天夜裡還 要在家裡點燃松明火把,打去什物。 每逢節日到來,哈尼族少不了備有三樣萊:溝邊的水芹菜,田埂上的魚腥菜、山上的柴花菜。此外還有涼伴生魚和苔要拌蚯蚓兩樣名菜。過節期間、家家都割來芭蕉 葉鋪 在桌子上,堆滿各種菜餚。除婦女外,全家大小和客人一起圍坐在一 起喝水酒、吃美味、唱哈巴。不同的節日,有著不同內容的哈 巴:過年,就唱過年的來歷;蓋房子、就唱房子怎麼蓋,最先在這裡蓋房子的老袒公是誰;結婚,哈巴歌手就淳淳告誡新郎 和新娘應當如何相愛,如何生兒育女。還要教人們年月如何推算、四季如何劃分以及農活如何安排等等。

  吃新谷

  紅河一帶哈尼族,農曆七月的第一個龍日,有“吃新谷”的習俗。吃新谷這一天,每戶人家按照老規矩,哈尼族的傳統節日應在東方剛露魚肚白時,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連根帶穗的稻子。拔稻時要選擇株數逢單的稻穴,揹回時無論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則以為不吉。到了下午,把早上揹回來的稻穗搓下穀粒,連殼放在鍋裡烘焙直至出米花。大家吃米花前,應先給狗吃一點。因為自古傳說,哈尼族在一場大洪水後重新得到的谷 種是狗叼來的,所以要感謝它。吃過米花,也要把當年栽種的瓜豆菜蔬統統拿出來嘗新,同時一定要吃一碗嫩竹筍,象徵來年的收成象新竹一樣節節高;還要殺吃閹 過的大肥雞,希冀來年的生活豐足美滿。

  哈尼族民族有哪些文化特色

  哈尼族特點:

  哈尼族,東南亞稱阿卡族,民族語言為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現代哈尼族使用新創制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佈於中國雲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於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和泰國、緬甸、寮國、越南的北部山區。

  哈尼族內部支系繁多,有多種自稱,其中哈尼、卡墮、雅尼、豪尼、碧約、白宏等六個自稱單位人數較多,另還有哦怒、阿木、多泥、卡別、海尼等自稱單位。

  哈尼族習俗:

  西雙版納哈尼人的傳統節日, 從6月農曆新年的第一個尼烏斯開始,也就是3-5天的節日期間, 在節日期間,人們停止上山生產勞動、在家吃飯、喝酒或出去散步的親戚朋友。

  節日期間,還有賽馬、陀螺儀、竹舞等活動。生活沙沙作響:漢族稱為 "黃稻節" 或 "二月年"。

  哈尼節犧牲了摩卡布谷鳥和 "筆苦" 鳥的使者, 所以節日是聽到布穀鳥和 "筆苦" 鳥的第一個電話,選擇乾草的一天舉行,節日的結束。

  扎拉特:這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為它是在農曆十月舉行的,所以它也被稱為 "翻譯與現實",即10月年,六天前後。元旦那天,每個柵欄都要殺一頭豬。豬,無論大小,都按家庭均勻分佈。

哪些動畫片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1、《小蝌蚪找媽媽》: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水墨動畫片,於1960年面世,這部作品取材於畫家齊白石創作的魚蝦等形象,筆調細緻的水墨畫和細膩的動作設計,使其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並一舉獲得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和法國第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2、《西遊記》:描述了孫悟空和他的兩個師弟豬八戒和沙僧共同保護師傅唐僧,由東土大唐去西天取經的過程。師徒四人沿途歷盡千辛萬苦、鬥妖降魔、劈荊斬棘,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於修成正果。

  3、《花木蘭》:由迪斯尼公司出品的電腦動畫電影,由託尼·班克羅夫特和巴里·庫克聯合執導,溫明娜、艾迪·墨菲、黃榮亮、米蓋爾·弗爾等主要配音,該片於1998年6月19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中國民間樂府詩《木蘭辭》,講述了替父從軍抗擊匈奴的隋朝女將花木蘭的戰爭愛情故事。


客家文化特色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圖片

  客家文化中,不僅僅是飲食文化聞名天下,客家圍屋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據說客家圍屋是用來抵抗外敵的一種建築風格,也反映了客家人團結互助的美德。本期的客家文化帶你去欣賞客家圍龍屋圖片。體會客家圍龍屋的魅力。   客家圍壟屋所隱含的文化精神: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團結互助、敬老尊賢、禮貌文明、知書達理的傳統美德。 ...

獨具民族特色的門巴族建築文化

  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都分佈在不同的地域,而每個地區都有著不同氣候溫差,以及各民族不同的民族特色,很多少數民族的居住條件也都大大不同,在建築房屋時他們也將帶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帶入到建築當中,那麼,你知道門巴族的建築文化是怎樣的嗎?下面的門巴族文化為您解答。   門巴族建築在過去的時候,門巴族的村子是比較分散的, ...

過年最熱鬧的活動:廟會有哪些傳統文化特色

  中國地方廟會是一種具有多民族文化的民俗活動,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不少地方過年時節莫過於逛廟會,熱鬧非凡。一起來看看地方廟會的特色文化吧。   在廟會上,有不少民俗活動,諸如:摸石猴、窩風橋打金錢眼等。在白雲觀廟門內的弧形石雕下方,有一石猴浮雕,老百姓認為摸一下石猴可 ...

頗具民族特色的仡佬族建築文化

  我們都知道,仡佬族文化歷史悠久,仡佬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大部分的仡佬族人民都居住在貴州省。其實我們對於仡佬族的文化或許不是特別的瞭解,那麼,小編將會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頗具仡佬族特色的建築文化,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仡佬族人民的風采吧!   居住環境:   清末及民國初年,仡佬族人口急劇減少,居住區域迅速縮小 ...

各具特色的海南傳統建築文化

  地方民居的建築特點和一個地方的地理位置還有氣候條件有著莫大的關係,當然,對其影響最大的還是地方習俗。正是由於如此,我國形成了合適各樣的地方建築。海南文化中的建築傳統民居也是海南的一大特色。下面就一起來來了解一下吧。   海南傳統住宅的型制格局一般為獨立院落式磚瓦房,堂屋是其主體,也是家族的中心。挨著堂屋的 ...

極具特色青海風俗文化

  由於生活中“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的青海人民,受到氣候,地域的影響,加上青海那悠久的歷史歲月的沉澱,逐步形成了特色的青海民風民俗。同時交織著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更是為青海文化增添一抹風情。   生活在青海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歲月中形成了各自的風俗和風土人情。其中藏族分佈最廣,土族和撒拉族只分布在青海省 ...

廣西傳統建築民居特色

  一個地方的建築文化能從側面反映出當地的地方文化和風俗習慣。不論是在哪裡,地方建築都是因地制宜,材料和結構與地方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息息相關。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廣西擁有著許多風格各異的建築文化。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廣西文化去探秘廣西的民居特色吧。   幹欄   壯、瑤、侗等民族傳統建築形式。又稱麻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