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優秀地方戲劇之一,滬劇的特點是什麼

優秀地方戲劇之一,滬劇的特點是什麼

  有著“東方巴黎”之美稱的上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謂是有著重要的地位,身為中國國家級中心城市使其曾經還被譽為世界四大魔都之一。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也擁有著出色的戲曲劇種。

  那麼,本期滬劇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滬劇的特點是什麼?

  漢族地方戲曲劇種。流行於上海和江浙地區。淵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清末形成上海灘簧,其間受蘇州灘簧的影響。後採用文明戲的演出形式,發展成為小型舞臺劇“申曲”。

  1927年以後,申曲開始演出文明戲和時事劇。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稱滬劇。主要有長腔長板、三角板、賦子板等。曲調優美,富有江南鄉土氣息,擅長表現現代生活。優秀劇目有《羅漢錢》、《蘆蕩火種》、《一個明星的遭遇》等。

  滬劇唱腔音樂來源於浦江兩岸的田頭山歌,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和廣採博取,逐漸形成了其豐富多彩的曲調以及獨特的風格。它既擅於敘事,也長於抒情。為了適應劇情和人物感情的需要,在演唱時巧妙地運用速度的放慢或加快,變化其節奏、節拍、調式與伴奏過門等,從而形成了一整套板式,曲調主要分為板腔體和曲牌體兩大類:

  板腔體唱腔包括以長腔長板為主的一些板式變化體唱腔,輔以〔迂迴〕、〔三送〕、〔懶畫眉〕等短曲和〔夜夜遊〕、〔寄生草〕、〔久聞調〕、〔四大景〕、〔紫竹調〕、〔月月紅〕等江南民間小調。

  長腔長板包括一系列不同速度的板式,因其代表了滬劇的風格,應用廣泛,所以一般稱為“基本調”。在其演變形成的過程中已男女分腔,採用同調異腔方式。女腔為商調式,男腔為羽調式。

  另一類板式唱腔,是在滬劇發展早期即吸收“蘇灘”的太平調、快板、流水等唱腔的音調、節奏,與滬劇曲調結合衍變形成的。

  曲牌體唱腔,多數是明清俗曲、民間說唱的曲牌和江浙俚曲,另有從其它劇種吸收的曲牌,也包括山歌和其它雜曲。如[夜夜遊]、[寄生草]、[四季相思]等。在傳統戲中,多數情況下只應景應時作插曲性質的運用,有的只在翻牌點唱或電臺廣播中演唱。

  滬劇是由“申灘”發展出來的地方戲。江南農村流傳著一種叫“小山歌”的民間小調,這種小調受到彈詞和其他民間說唱藝術的影響,漸漸成為江浙一帶的灘簧。灘簧在不同的地區形成了不同的特色,並都以地名冠之,蘇州的灘簧稱為“蘇灘”,寧波的灘簧稱為“甬灘”,無錫的灘簧稱為“錫灘”,上海的灘簧稱為“申灘”,“申灘”也就是滬劇的前身。

  【結束語】上海的發展以及經濟的發達使得這個不大的城市卻成為的中國的重要組成器官之一。上海的重要性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是盡人皆知的了,作為上海代表戲曲的滬劇更是擁有著獨特魅力。

安徽四大地方戲劇之一,廬劇的特點

  廬劇文化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從紮根於江淮大地起那就用它那深宅大院的地方韻味特色演遍大別山區唱遍皖地。薪火相傳,展示廬劇的魅力。那麼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安徽四大地方戲劇中廬劇的特點吧。

  舊時廬劇班社大都是半職業性的(即農忙時種田,農閒時唱戲),長期流動於鄉村集市。演出時一般不上舞臺,只打地攤子。一般演員都缺乏功底,只要有副好嗓子,會些“轍口”就行了,久而久之形成了重唱不重做的傾向。所演劇目,多以“二小”戲、“三小”戲為主。唱腔多是一唱眾和,鑼鼓伴奏,不用絲絃,三五人湊個班子即可演出,謂之“兩打三唱”。

  演員身兼數角,輪番替換,還要兼打鑼鼓。後來發展到“三打七唱”,“七忙八不忙”,亦還未形成固定的角色體制。廬劇從前無女藝人,旦角多由年輕稚嫩,嗓音甜脆的男少年扮演。到20世紀20年代後期,廬劇班社開始進入城市,演出劇目不斷豐富,角色行當也相應增多,分為花旦、小生、青衣、老旦、老生、小丑六行。

  在倒七戲興旺發達時期,每演出於各地,即吸收當地流行的戲曲或民間藝術來豐富自己。有的班社還時斷時續地與徽班、京戲班合作,先由徽班、京戲班演出正戲,然後續演廬劇小戲,這種做法叫“四平帶折”班或“亂彈班”。與徽、京戲的合班演出,使倒七戲演員在唱、做、唸的表演和鑼鼓伴奏上都有了新的不同的演變。而較有水平的倒七戲班不斷入城演出,由於要適應城市觀眾的欣賞習慣,藝術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廬劇在安徽因地域和唱腔不同而形成了上、中、下三路。上路以六安為中心的六安、霍山、肥西、舒城一帶,音樂粗獷高亢,跌宕起伏,帶有山區特色,稱為“山腔”。下路以蕪湖為中心的蕪湖、南陵、繁昌、馬鞍山、當塗、涇縣一帶,音樂清麗婉轉,細膩平和,顯出水鄉風味,稱為“水腔”。

  中路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定遠、肥東、巢湖、無為、和縣、含山、廬江一帶,音樂兼有上路、下路的特色,明快樸實,自然清新。廬劇唱腔分主調、花腔兩大類,主調是本戲和折戲的主要唱腔,既可敘事,也可抒情,適合表現複雜的情感。花腔多為民間小調,輕鬆活潑,常用於小戲。廬劇唱腔板式豐富,落板常有幫腔,滿臺齊唱,稱為“吆臺”。傳統的廬劇沒有管絃樂伴奏,只用鑼鼓進行起奏、間奏和伴奏,俗稱“滿臺鑼鼓半臺戲”。

  早期廬劇的表演比較簡單,基本上是地方小調與民間舞蹈相結合,動作一般不配合劇情。演出多為幕表制,基本沒有固定的臺詞,多采用臨時串詞、套詞的方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廬劇在表演藝術等方面作了較大的改革。

  廬劇,舊稱“倒七戲”,發源於皖西大別山區,是安徽省四大劇種之一。由於當時影響力遠勝於其他劇種,1955年經安徽省委批准,借省會合肥古稱將其更名為“廬劇”。2006年,經批准,廬劇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廬劇,以霍山、六安、金寨、壽縣為中心並向四周輻射,形成了廬劇中的兩個重要分支,即“西路”和“北路”。它從傳統的“二小戲”、“三小戲”,到摺子戲,再到現如今的大型連臺本戲,經歷了一個從小到大,從單一到豐富,從支離到系統的發展過程。其間,借鑑和吸收了鄂東花鼓、端公調、嗨子戲、採茶戲以及當地的大別山民歌、江淮之間的民間歌舞等姊妹藝術,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面貌。

  建國以來,通過幾代皖西廬劇人的不懈努力,推出了傳統戲《借羅衣》、《休丁香》,現代戲《程紅梅》、《媽媽》、《茶山新歌》等飲譽全國的經典劇目。湧現出孫自嬋、李玉蘭、武克英、汪鴻雲等一大批表演藝術家和李儒瑤、吳正明等皖西廬劇作曲家。相信,在文藝大發展大繁榮的春天裡,皖西廬劇這朵菊壇小花必會綻放得更加豔麗多姿。

  【結束語】廬劇具有很強的吸收性、包容性和普及性,它在唱腔上吸收了地方民歌小調、山歌、情歌、麻城“高腔”等的音樂,表演上吸收了鄂東的“花鼓戲”、“端公戲”、“嗨子戲”等的手法,不少劇目中融匯進了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觀念和內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廬劇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認識價值和藝術價值。

優秀地方戲劇劇目,河北梆子轅門斬子詞

  說起河北相信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紅色革命狼牙山五壯士。巍巍太行作為全國知名的革命聖地大家又對他了解多少呢?河北長城沿線風光更是美不勝收,不過今天小編要講的不是風景那是什麼呢?是河北最具特色的河北梆子代表性劇目轅門斬子希望大家喜歡。

  宋朝時期,遼南下入侵,幾番交戰未果,遼邦擺下“天門陣”以賭輸贏,楊延昭之子楊宗保去穆家寨取降龍木,被穆桂英所擒,穆桂英因愛慕楊宗保的人品武藝,私自招親。楊宗保回營後,楊延昭大怒,將親生兒子宗保綁在轅門欲將其斬首。眾將保本,楊不允,言道再有保本者斬。

  眾將無奈,請出八賢王趙德芳,趙求情仍不允,以官壓之,楊辭官,趙亦無奈。佘太君求情,楊還是不準,佘太君相逼,楊要自殺,佘太君也無法。此時穆桂英為救自己所愛的人,攜帶降龍木投宋,帳前保本,楊仍不允,穆大怒,楊懼,赦免宗寶,穆桂英獻上降龍木,與楊宗寶夫妻合作大破天門陣。

  在膾炙人口的唱段“忽聽得老孃親來到帳外”中,楊延昭面對母親的求情,先是委婉拒絕,繼而耐心解釋,最後慷慨陳詞。第一句,表現了因母親突然到來的驚詫。接下來的“迎娘、見娘、拜娘,行腔徐緩逶迤,唱出對老母的一片敬愛之情。“秦甘羅十二歲身為太宰,石敬瑭十三歲拜將登臺。

  三國中周公瑾名揚四海,十歲上學兵法頗有將才,十二歲掌東吳水軍元帥,他看著曹孟德缺少英才,在赤壁用火攻神鬼難解,燒曹兵八十萬無處葬埋。這都是父母生非神下界,難道說小奴才是禽獸投胎?”以上十句向母親申訴斬子根由,噴吐有力,言之鑿鑿,理直氣壯。“叫焦贊——”一聲“嘎調”拔地而起,直衝雲天,尖銳凌厲,勢不可擋。表現了自己執法如山、不殉私情的堅定意志。

  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他的唱詞

  楊延昭唱:忽聽得老孃親來到帳外,

  楊延昭下位去迎接娘來。

  見老孃施一禮躬身下拜,

  問老孃駕到此所為何來?

  老孃親怒衝衝愁眉難解,

  莫不是為宗保這不孝的奴才?

  兒命他領人馬巡查邊界,

  誰叫他穆柯寨私配裙釵?

  因此上兒將他捆綁帳外,

  問老孃兒斬他該是不該?

  娘道他年紀小孩童氣概,

  講幾個年幼人娘且聽來:

  秦甘羅十二歲身為太宰,

  石敬瑭十三歲拜將登臺。

  三國中小周郎名揚四海,

  十歲上學道法人稱將才。

  十二歲掌東吳水軍元帥,

  他看那曹孟德如同嬰孩。

  在赤壁用火攻神鬼難解,

  燒曹兵八十萬無處葬埋。

  這也是父母生非神下界,

  難道說小奴才是禽獸投胎?

  昨日裡斬八將頭掛營外,

  老孃親你不把軍令放開。

  今日裡斬宗保娘把兒怪,

  坐帳前哭啼啼珠淚滿腮。

  將寶劍懸掛帳外,

  老孃親再講情兒自刎頭來。

  【結束語】為破陣,八賢王、佘太君隨大軍駐守邊關抵抗。元帥楊延昭派其子楊宗保出營巡哨,宗保在穆柯寨與穆桂英交戰,被綁赴穆柯寨。宗保、桂英一見鍾情,遂結為夫妻。宗保返營後,楊延昭大怒,要將宗保在轅門斬首示眾。佘太君、八賢王兩次求情未果,穆桂英得知訊息後,救夫心切,向六郎獻上破陣急需的“降龍木”,並允宗保戴罪立功。


閩南地方戲劇劇中歌仔戲的由來

  歌仔戲是閩南傳統中,非常受歡迎的一種戲曲,特別是在閩南地區的各個城市,都會有不一樣的版本的歌仔戲,但是最傳統的還是屬臺灣本土。不管是從妝容,唱詞和佈景上來看,都非常自然,深受人們喜愛。   可能感興趣》》臺灣土生土長的劇中“歌仔戲”   歌仔戲是唯一發源於臺灣本土的漢族傳統戲曲之一,根據《臺灣省通志》及《 ...

經典地方戲劇介紹呂劇小姑賢歌詞

  中華上下五千年,戲劇更是伴隨著到現在,都知道中國五大戲劇是京、評、豫、越劇還有就是黃梅戲,那麼對於其他的地方戲劇和代表人物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了的是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呂劇文化中小姑賢的歌詞,希望大家喜歡。   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山東最具 ...

來自魔都的戲劇藝術滬劇碧落黃泉歌詞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這首詩來自於白居易的詩《長恨歌》,而在上海的滬劇中也有著一個唱段叫作《碧落黃泉》。   那麼,本期滬劇文化一起了解滬劇碧落黃泉歌詞。   抗戰時期,青年學生汪志超和李玉茹同在杭州某大學讀書,互相愛戀。畢業之後,彼此相約,一旦找到職業便將結 ...

經典滬劇劇目之一滬劇辦喜事歌詞

  戲劇是古代紅白事都已經要有的一部分,紅事自然就是結婚週歲宴等喜事,白事自然就是家中出現了不好的事情才會請來的。辦喜事都是很熱鬧的時候,請來戲班子更是小孩子們也喜歡的。   那麼,本期滬劇文化一起了解滬劇辦喜事歌詞。   《辦喜事》唱段:   你春風得意喜訊高照,刁教官說合做媒人,   喜上加喜重重喜,辦喜 ...

經典地方戲劇呂劇的特點都有哪些

  呂劇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流行於東北三省山東,江蘇和安徽的傳統地方戲劇。從最早的山東琴書演變而來,豈止至今已經有了百年的歷史,這麼經典的地方戲劇,都會有什麼樣的特點呢?讓我們一起到呂劇文化看看!   呂劇音樂是在從民間俗曲演變而來的“坐腔洋琴”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而成。其最為突出的特點是:既是“戲曲”又 ...

魔都的地方戲劇滬劇金絲鳥歌詞

  在世界上有個被眾人評為四大魔都的城市,分別是倫敦、上海、東京、紐約。其中中國的城市上海能夠佔有一席之地也是代表了其出眾的能力。滬劇也是上海的代表戲曲劇種,其中有著很多的代表曲。   那麼,本期滬劇文化一起了解滬劇金絲鳥歌詞。   漢族地方戲曲劇種。流行於上海和江浙地區。淵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清末形成 ...

滬劇的起源何在滬劇是哪裡的地方戲劇

  滬劇是如今的上海代表戲曲劇種,滬劇剛開始也並非是一種大型的戲劇。中國如今的大多數代表戲劇都是從小開始慢慢隨著時代變大的,滬劇的起源同樣是上海,上海一帶都流傳著滬劇。   那麼,本期滬劇文化帶你去了解一下滬劇的起源。   滬劇是上海地方戲曲劇種,它形成於上海,主要流佈於上海、蘇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區,屬灘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