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冬至南北方飲食差異+不同地區飲食

冬至南北方飲食差異 不同地區飲食

  冬至是一個傳統節日,在冬至的時候,每個不同地方都會有屬於他們的飲食,那麼冬至南北飲食差異吃什麼呢?不同地區的飲食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南北飲食差異

  南方吃湯圓

  對於南方的很多地方來說冬至這一天有吃湯圓年的習俗而不是吃餃子,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北方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應該是最廣為人知的習俗了,現在在北方比較流行這一傳統。餃子,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蘇州吃米酒

  傳統的蘇州人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閩南吃薑母鴨

  薑母鴨具有非常好的驅寒、滋補效果,因此也十分適合冬季食用,在閩南地區,當地人會在冬至享用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

  臺灣吃糯糕

  對於臺灣地區的冬至習俗可能很多人都不瞭解,據悉我國臺灣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

  滕州吃羊肉湯

  羊肉是十分適合冬季的滋補食物,於是在滕州就有了吃羊肉的習慣,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

正月初九為什麼要吃素 不同地區飲食民俗

  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國人,要了解每個節日的不同的特點特性,正月初九這就是一個傳統的節日,需要充分的認識到這個節日的傳說來源,以及這個日子人們在生活中、飲食方面的影響,因為不同地區飲食民俗不同,正月初九人們有吃素的傳統。

  正月初九吃素原因

  正月初九,中國的民間一直以來都有吃素的原因,這是因為這一天是禁止殺生的,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謂的玉皇誕,閩南與臺灣俗稱天公生。是日道觀要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誦經禮拜。家家戶戶於此日都要望空叩拜,舉行最隆重的祭儀。此日待人處事皆講求和氣,不可冒犯上天。許多道教觀都有慶祝以對天公的感恩,尤其是福建人更重視天公誕這個日子,為了紀念其先人為避追殺,在新春期間躲進甘蔗園裡避難,而脫離險境。

  安太歲代表平平安安

  安太歲是人們在生活中,常常能夠用來轉換運勢的方法,在正月初九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儀式,當年生肖衝犯太歲的人便可以到廟中,寫上自己的姓名、年歲,再添一點香油錢,委由廟方負責供奉即可。另有一個安太歲的方法:年初時在家裡用平日盛米的米筒圍上紅色片作爐,寫上太歲星君到此,再每日供奉就可以了,但是一定不能傷害生命,否則就會功虧一簣了。這一天的傳統民俗,婦女多備清香花燭、齋碗。

  不同地區初九飲食民俗

  在不同的地區,正月初九的時候,飲食風俗都有較大的區別,需要根據特定的日子進行分析,客家人與閩南人大年初一吃一天素等於全年吃素,但這只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想法。有些地方的客家人與閩南人,則會在除夕晚上就開始吃素。水族在端午節有吃素的風俗。據傳水族的遠祖從江西遷到貴州三都地區,在此開荒種地、創家立業。某一年的秋後,遠祖的四個兒子來探望,遠祖上樓取肉款待他們時不慎失足墜樓而身亡。自此以後,水族從端午節的第一天開始,只准吃素,直至端午節結束後才能吃葷。

南北方飲食差異

  1、南方人的菜餚,多以精緻細微見長,並格外講究情致,最大的特點就是選料講究。也許是因為南方山水清秀、色彩豐富的緣故,南人的美學理念也多以柔和淡雅見長。南方的菜餚自然也打上這鮮明的地域烙印,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盛放的器具花色、菜盤的細節裝飾,當然也包括就餐的環境,格外講究,一切都讓人賞心悅目。如今國內各大城市內稍有檔次的中餐館,大多裝潢都是南方風格,便是明證。就烹飪方法來講,無論是烤、是燜、是蒸、是燉,還是炙、是熘、是炒、是拌,南人都有一套繁雜而講究的程式,追求的是個鮮、嫩、香、滑,以求滿足味蕾的各類微妙體驗。

  2、北方人的菜餚,則以色豔味重取勝,最大特點就是就地取材,講究火候。北方作菜的原料沒有南方的種類豐富,也沒有太多花樣,可便是極其普通的東西,北方的廚師也能做出與眾不同的味道來。烹飪菜餚,北人在用料、刀工和花色上,很難與南人相抗衡,但唯獨火候,北人方有資本和信心一爭高下。譬如北京全聚德的烤鴨、東來順的涮肉等,就非常講究烤燒的用料和烤工。便是北方民間,也常有令人叫絕的“烤方”,譬如選尺餘見方的細皮嫩肉的豬臂一整塊,用鐵鉤掛在架上,以炭火燔炙,時而武火,時而文火,烤數小時而皮焦肉熟。


南北方飲食差異有哪些

  1、整體差異   首先,南方和北方的飲食習慣就有所不同,從平常主食上看,南方人愛米飯,北方人愛麵條。東北雖然是是大米生產基地,但是有趣的是東北大米,他們自己不喜歡吃,反而賣到外地,這種程度上已經有了影響南北方的飲食差距了。對面條而言,米飯可以和很多菜餚搭配,有興趣的可以看我主頁基本介紹的就是米飯相關的。因 ...

冬至吃什麼 各地不同飲食文化

  冬至是我國的祭祀的節日之一,也是我國的節氣之一,而在冬至為了迎接冬至的到來,各個地方會有不同的飲食,那麼在冬至吃什麼呢?各地又有哪些不同的飲食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吃什麼   北方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 ...

中國南北方飲食差異,你知道嗎?

  中國的幅員遼闊,從南到北橫跨多個溫度帶,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地理自然環境,中國人又講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所以中國飲食文化以南北為界限有著不小的差距。今天就要帶大家探究這些差異主要都在哪?   我們必須承認,南北飲食文化雖各有千秋,但兩者之間卻是嚴重不對等的。從某種程度上講,飲食領域是“南風”壓到了“北風” ...

不同地區的夏至飲食習俗

  餛飩和麵,都是我國廣受歡迎的小吃之一,不同的節氣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在民間有一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意思是冬至要吃餛飩,到了夏至就要吃麵。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飲食習俗,在紹興,夏至要吃餅,嶺南地區夏至則是吃狗肉和荔枝。   冬至餛飩夏至面   不同的節氣有著不同的飲食習俗。自古以來,中國一些地方有“ ...

日喀則地區飲食特色

  “把盛裝穿在自己身上,把佳餚留給尊貴的客人”是日喀則人飲食觀的最好寫照。這裡民風淳樸,這裡酥油飄香,這裡的青稞美酒醇正香甜。當您來到這裡,熱情好客的日喀則人會為你奉上香濃的酥油茶,為你斟上醇香的青稞酒,你會品嚐到手抓牛羊肉的美味,讓您充分領略日喀則飲食文化的精髓。   由於氣候寒冷、空氣稀薄、風速大、日照 ...

昌都地區飲食特色

  昌都飲食及餐具風格迥異,常見的有核桃玉米九寶粥、五香青稞粘粑,生肉醬、淹生肝、乾肉粉(塊、條),蜂蜜酥油湯,各色辣醬等豐富而有特色。   符合現代人的綠色消費時尚,集漢族、蒙族、藏族飲食文化於一體的手抓羊肉、骨髓膠子湯、包子、藏式火鍋、面片及酥油奶茶、甜茶、還有清爽可口的青稞酒,自產自釀的葡萄酒,飲後餘香 ...

那曲地區飲食特色

  藏北牧人的各種食品都經過煮、燒、炒、烤、蒸等烹飪過程,烹飪方法達二百多種。其原料大都產自牧人自家,牧人言:主糧有三樣:青稞、小麥、豌豆;主營養有三樣:肉、酥油、奶製品;主飲品三樣:青稞酒、茶、奶;主甜食有三樣:紅糖、白糖、蜂蜜。野生的的最佳食品有人生果、黃蘑菇。   日常人們根據季節變化及各家生活規律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