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蘆傳奇
冰糖葫蘆傳奇
冰糖葫蘆,酸甜適口,老少皆宜,它不僅好吃,而且還十分好看,紅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籤子上,外面裹著晶瑩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隻只糖葫蘆串插在特製的木棍上,像一顆結滿碩果的小樹,煞是誘人。
早些年在北京春節的廟會上,廠甸裡,還時常看到串得長長的糖葫蘆,最頂上貼著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來個山植果,被紅紅的果實壓彎了的竹籤子,拿在手中一顫一顫的,更增添了節日的熱鬧氣氛。提起冰糖葫蘆的來歷,還得說說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趙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趙慎的第三個兒子。公元11對年,孝宗立他為皇太子,任臨安府尹。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內禪而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紹熙”。
趙伸長期生活於深宮,不達世務。即位時,他43歲,卻已滿頭白髮了。臣下獻上何首烏,說服後能使頭髮轉黑,但他不肯服用,說:“我頭髮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即位後,他為李皇后所左右,罷免周必大、辛棄疾等主戰派大臣,起用留正為宰相,朝政為主和派所操縱。
趙倍和大上皇孝宗的關係長期不和,孝宗死後,他不去服喪,至使喪禮無法進行,滿朝大為騷動。知樞密院事趙汝愚和知閣門事韓化胄上奏,建議太皇太后下詔令趙停退位,傳位於其子趙擴,由趙擴主持孝宗喪禮。太皇太后同意趙停禪位,稱大上皇,閒居壽康宮。他每回憶在位時的事情,總要自言自語地咒罵,有時還會痛哭。
公元1200年春,皇帝趙擴從郊外祭禮回來,鼓樂之聲傳入深宮。趙停問是什麼事,左右回答說是街上百姓在奏樂遊戲。趙悼大怒道:“你們這些奴才也如此欺騙我!”一拳擊去,因收制不住而跌倒在地,從此不起,8月辛卯日,病死於;陽安壽康宮。葬於永崇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裡處寶山)。
那是紹熙年間,趙停最寵愛的黃貴妃有病了。她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用了許多貴重藥品,皆不見什麼效果。皇帝見愛妃日見誰淬,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後無奈只好張榜求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後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山植)煎熬,每頓飯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準見好。”開始大家還將信將疑,好在這種吃法還合貴妃口味,貴妃按此辦法服後,果然如期病癒了。皇帝自然大喜,展開了愁眉。
後來這種做法傳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串起來賣,就成了冰糖葫蘆。原來,山植的藥用功效很多,它能夠消食積、散淤血,驅絛蟲,止痢疾,特別是助消化,自古為消食積之要藥,尤長於消肉積。也許是黃貴妃所食山珍海味積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傑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也曾經說過:“煮老雞硬肉,入山植數顆即易爛,則其消向積之功,蓋可推矣。”
今人研究證明,山植還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山植食品也花樣翻新,品種繁多。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蘆直至今日仍是受人們喜愛的吃食。
仡佬人和牛王的傳奇
“仡家一頭牛,性命在裡頭。”在仡佬人心目中,牛與人生死相關。
在仡佬山鄉,流傳著一個感人的牛王故事。
傳說,以前仡佬人住的山坡又高又陡,山上怪石嶙峋,就算人們再怎麼勤快,日子都很難過。於是,大家一致推舉足智多謀的小夥子阿王帶領大家遷徙到水草豐茂之地。阿王也不推託,他牽著與自己朝夕相伴的一頭牛,領著族人向遠方走去。
許多個尋尋覓覓的日子過去了。乾糧所剩無幾,人也累,牛也倦,仡佬人依然沒有發現適合耕種的地方。一天,太陽落山了,大家找了個巖洞過夜。因為疲憊,人們倒頭便睡。阿王醒得早,處處尋不到牛的蹤影。大家找啊找啊,還是沒有結果。
阿王的哭聲令人心碎,神都被感動了。絕望之中,傳來牛的呼喚。阿王朝那聲音狂奔而去。此刻,奇蹟出現了。那頭牛,正站在一棵枝繁葉茂的樹下目光炯炯地看著他。
阿王笑了。牛抬頭,哞哞長叫,像在呼喚神靈助人一臂之力。恰在此時,追隨而來的眾人看見一幅難以置信的畫面——白過天上雲朵的大米,匯成一條銀光四射的米河,撲簌簌地從樹上落下來。在阿王面前,米花四濺,漸漸地堆成一座不大不小的米山。
仡佬人笑了。他們美美地吃了一頓白米飯,晚上睡覺也安穩了。可是天亮的時候,牛又不見了。細心的阿王發現,陽光下,有一行清晰可辨的牛蹄印,一直伸向遠方。阿王領著眾人,循著牛蹄印找到了他那頭神牛。神牛所在的地方,是一個無人居住的林壩子,周邊有山,山上有樹,山下有河,河岸有田。
“這樣就最好啦!”人們歡呼著圍住神牛,從袋子中掏出剩下的一點粑粑,掛在牛角上,感謝牛勞苦功高。
在那裡,仡佬人安居樂業。牛救了他們,所以仡佬人敬牛如神。不過,牛從來都沒有生出居功自傲之心,一年到頭依舊任勞任怨。牛吃的也依然簡單,有青草吃青草,沒青草吃乾草,反正只要肚子不餓就行了。
仡佬人為了表達對牛的敬與愛,每年農曆十月初一這天,都要專門給牛過節,叫“牛王節”,也稱“牛神節”、“敬牛王菩薩節”、“祭牛王節”。這一日,牛放假,不耕不作,安心休息,開心度假。
節日頭天,仡佬人就把牛廄的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女人牽牛去坡地上曬太陽,啃草葉;男人則把牛糞清空,然後從草房裡抱幾捆乾草來,重新墊上厚厚的一層,這樣,牛一回來,就可以舒服地躺在上面歇息了。
過節這天,家家戶戶為牛忙。寨子裡一大早就洋溢著既忙碌又喜慶的氣氛。男人做的第一件事是殺雞,第二件事是備酒,第三件事是把雞和酒一起拿到牛廄前面供著,然後焚香、燃燭、燒紙錢,祈求牛神保佑自家耕牛身強體壯。神色溫柔的女人,則端著最好的牧草和飼料,像呼喚親人一樣喊牛起來慢慢吃。
當然,精彩節目還在後頭。陸陸續續,各家各戶都牽著牛出來了。牛都是一副喜笑顏開的模樣,月亮船一樣的牛角上,一左一右懸掛著用上等糯米做成的餈粑。牛氣定神閒地隨主人出了寨子,往水邊走去。到河邊,主人牽著牛,站在水邊,讓牛從如鏡的水面上,欣賞自己樸實憨厚的面相,以及壯實如牆的身子。牛自我感覺良好地哞哞叫喚了幾聲,似乎是與它的同伴互相讚美著:“呵呵,都健壯著呢!不算老,還能夠過好多個仡家人的牛王節呢!”主人取下餈粑送到它的嘴邊,牛就樂滋滋地用舌頭把美食捲進嘴巴里,美美地享受了。
沒有養牛的人家,平時借別人家的耕牛使用。節日這天,他們也會準備酒肉香燭,到自家田地邊祭祀,祈求牛王菩薩保佑自家早日買上耕牛。
"客家祖地"出了建築之鄉 才溪小鎮書寫新傳奇
才溪,是“客家祖地”閩西上杭縣的一個小鎮,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被毛澤東稱讚為“全蘇區第一個光榮的模範”。這個中國紅色革命鬥爭時期的蘇區模範鄉,已從昔日的“紅軍故鄉”、“將軍之鄉”變成了今天遠近聞名的“建築之鄉”。
毛澤東在此寫下《才溪鄉調查》
沿著小路,來到毛澤東才溪鄉調查會址之一的“列寧堂”,門外牆上“打土豪分田地”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這間具有典型客家建築風格的民居,1929年9月被用作才溪區工會的辦公地點,1930年為紀念列寧誕辰60週年改稱為“列寧堂”,是當年毛澤東住宿和開調查會的地方。
在“列寧堂”裡,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館長陳春連向記者講述了當地人津津樂道的那個老故事:1933年,寒意襲人的冬日裡,毛澤東在這裡先後召開了區委書記、區蘇主席、各部部長、工人代表、貧農代表、婦女代表、耕田隊長等各種型別的調查會。每次調查會,毛澤東親自口問手寫,對聽不懂的客家話,就請人翻譯。
“列寧堂”東側一間小小的廂房裡,擺放著書桌、木椅和一張床,桌上有一盞鏽跡斑斑的煤油燈,桌邊一把油紙傘靜靜地靠在牆角……當年,每次開完調查會,毛澤東就會回到這個簡陋的住處。
1933年11月底,一本《鄉蘇工作的模範——才溪鄉》誕生了,這便是著名的《才溪鄉調查》。陳春連說,《才溪鄉調查》這篇著作回答了要不要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蘇區建設有沒有必要和可能,以及中國應該走什麼道路等事關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對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及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戰爭時期出將軍
離“列寧堂”不遠處,就是2009年新落成的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偌大的紀念館前廣場邊上,於此誕生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幾個紅色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紀念館的陳列展示了才溪過往的輝煌與榮耀:此地素有“紅軍故鄉”、“將軍之鄉”、“烈士之鄉”等美譽。當年這裡有80%的青年男子參加紅軍,1955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中,湧現了將名顯赫的“九軍十八師”。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1192名才溪兒女為國捐軀,其中留下姓名的僅有962位,平均每15個才溪人中就有一位烈士;才溪鄉也從原本的30個姓氏,變為如今的29個。才溪英烈事蹟館中,黑色“烈士牆”三面環繞,一個個英烈的名字赫然入目。
和平時期出老闆
“戰爭時期出將軍,和平時期出老闆。”在當地流傳的這句順口溜,十分貼切地道出今昔才溪的老故事與新傳奇。才溪鎮黨委書記陳華告訴記者,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才溪人秉承著“艱苦奮鬥,敢創第一”的精神,“拿起榔頭奔富裕,走出山門闖特區”,多業並舉,在建築、礦冶、機械製造業中成績不凡。
如今,僅2.5萬人口的才溪,就有8000多人在外從事建築業,並創辦了30幾家建築企業,而博得了“建築之鄉”的新美名。中國龍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新炎是今日才溪籍企業家中的傑出代表,他創辦的中國龍工已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知名企業。
更讓陳華稱道的是,這些才溪走出的老闆們致富不忘家鄉,捐助和支援家鄉教育、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如李新炎先生捐資成立了李新炎慈善基金會,本月初還資助上杭縣才溪中學1000萬元人民幣,用於修建教學辦公大樓和校園改造工程專案。
岜沙 中國最後槍手部落裡的鬼師傳奇
岜沙,中國最後一個槍手部落,那裡的男人們自稱蚩尤後裔,他們敬天畏神,相信祖先的靈魂就隱身在月亮山的茫茫林海中。岜沙苗族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他們的文化主要體現為巫文化和口承文化。岜沙的巫文化主要是由鬼師來主宰和傳承的…
最誘人的風景 禾晾與斧頭砍出的木屋
木製的吊腳樓依山而建,高低錯落,靜謐迷人。杉 ...
傳奇神話
http://www.tech-food.com 2005-8-5 11:03: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有關中秋,民間一直流傳許多傳說和神話故事 ...
冰糖葫蘆的傳說
冰糖葫蘆,酸甜適口,老少皆宜,它不僅好吃,而且還十分好看,紅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籤子上,外面裹著晶瑩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隻只糖葫蘆串插在特製的木棍上,像一顆結滿碩果的小樹,煞是誘人。
早些年在北京春節的廟會上,廠甸裡,還時常看到串得長長的糖葫蘆,最頂上貼著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來 ...
翠雲廊 蜀道上的傳奇
唐代著名的詩人李白在其代表作《蜀道難》中寫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這崎嶇險峻的劍門蜀道上走上一遭,雖然不似古詩上描述的那般艱難險阻,但也需處處小心,時有提心吊膽之感。然而,就在這條以險惡聞名於世的古蜀道上,卻有著數百里旖旎絕倫、綺麗多姿的古道風光,令古往今來的行人商旅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就是川北蜀道 ...
周老嘴古鎮 細數戰亂傳奇
湖北的監利縣周老嘴鎮,從外表上看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小鎮,在地圖上恐怕也無法找到它的名字。它安靜祥和,甚至稍顯沒落。但卻是飽經滄桑的紅色革命區,也是極富傳奇色彩的美國飛虎隊戰機墜落地,又因歷史悠久且獨具魅力的古建築群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我們抵制不了好奇心的誘惑,終於踏上了尋訪的旅程 ...
冰糖葫蘆是怎麼發明的
冰糖葫蘆,酸甜適口,老少皆宜,它不僅好吃,而且還十分好看,紅彤彤的山楂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籤子上,外面裹著晶瑩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隻只糖葫蘆串插在特製的木棍上,像一棵結滿碩果的小樹,煞是誘人。
提起冰糖葫蘆的來歷,還得說說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趙停,是宋孝宗趙慎的第三個兒子。公元1 ...
鄭和——人類航海史上的傳奇
三寶太監鄭和鄭和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在1405-1433年的28年間,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打通並拓展了中國與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上交通,為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和各國人民的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鄭和七下西洋,最多時率船200多隻,人員達兩萬七千多人,主要航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