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糯米越泡會越泡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換句話說,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確,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個小時左右。
2、正確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沒糯米,每天換2~3次水,浸泡幾天後再包粽子,由於細胞吸水將細胞壁脹破,黏性成分釋放出來,可使粽子異常黏軟。只要每天堅持換水,糯米是不會變質的,但水量要足,否則米吸足水後暴露於空氣中,米粒就會粉化。
3、如果選擇蒸的方法,約需1小時左右;若選擇煮的方法,用電飯鍋按煮飯鍵煮便可,亦可用電高壓鍋按煮飯鍵煮,時間大約需30分鐘左右。
1、糯米越泡會越泡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換句話說,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確,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個小時左右。
2、正確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沒糯米,每天換2~3次水,浸泡幾天後再包粽子,由於細胞吸水將細胞壁脹破,黏性成分釋放出來,可使粽子異常黏軟。只要每天堅持換水,糯米是不會變質的,但水量要足,否則米吸足水後暴露於空氣中,米粒就會粉化。
3、如果選擇蒸的方法,約需1小時左右;若選擇煮的方法,用電飯鍋按煮飯鍵煮便可,亦可用電高壓鍋按煮飯鍵煮,時間大約需30分鐘左右。
1、泡糯米最佳的時間是3個小時,味道會最好。
2、原因:如果泡糯米的時間太短,糯米會很硬,雖然製作的過程不受影響,可煮熟之後,會發現這樣的粽子會比較硬,影響口感不說,還不利於消化。如果泡糯米的時間太長,糯米就會很軟,製作起來就不太好操作了,而且還不容易成形,總是軟軟的,口感也不好。
5小時。1斤糯米對應2斤水,糯米泡脹的時間不要低於5小時也不要高於5小時,因為5小時足夠將糯米完全泡脹,如果糯米泡的時間太短,糯米吸收的水比較少,這樣就會導致粽子夾生漏米,而糯米泡的時間太長,糯米會泡的非常軟,煮熟的粽子吃著就不軟糯了。
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和箬葉(或柊葉)等。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