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只能賦閒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也。
《書憤》為陸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所寫,此時他已是61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在家鄉山陰賦閒了5年,直到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為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這首七律即寫於此時。
創作背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只能賦閒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也。
《書憤》為陸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所寫,此時他已是61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在家鄉山陰賦閒了5年,直到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為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這首七律即寫於此時。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這詩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二,這是時不待我的年齡,詩人被黜,只能賦閒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也。國仇未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鐵馬金戈的記憶裡去的。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
作品主旨由兩個側面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萬里從戎、以身報國的豪壯理想,另一方面則是他壯志難酬、無路請纓的悲憤心情。這兩者相互激揚:愈是悲憤,他對理想愈是執著;對理想愈是執著,他的悲憤也愈是強烈。
《書憤》寫於淳熙十三年,是南宋前期的作品,此時南宋政權建立已有六十年的歷史。南宋文臣武將中的主戰派們仍然懷有收復中原、迴歸故土的強烈願望。然而南宋皇帝主張妥協退讓,投降派在朝廷中佔上風,從國勢和兵力看,南宋沒有收復中原的絕對優勢。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南宋有志之士們的內心世界都相當壓抑和激憤,作為愛國詩人的陸游,他的內心自然是十分壓抑和激憤的,《書憤》一詩便是這種壓抑和激憤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