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習慣:
印度人吃飯有一個規矩是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一定要用右手吃飯,給別人遞食物,餐具,更得用右手。因為人們認為右手乾淨左手髒,這又與印度人的另一個習慣有關,印度人如廁以後,不用手紙擦,而是用水沖洗,沖洗時用左手不用右手。
見面禮儀:
印度人相見應遞英文名片,英語是印度的商業語言,主客見面時,都要用雙手合十在胸前致意,晚輩在行禮的時候彎腰摸長者的腳,表示對長輩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
飲食習慣:
印度人吃飯有一個規矩是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一定要用右手吃飯,給別人遞食物,餐具,更得用右手。因為人們認為右手乾淨左手髒,這又與印度人的另一個習慣有關,印度人如廁以後,不用手紙擦,而是用水沖洗,沖洗時用左手不用右手。
見面禮儀:
印度人相見應遞英文名片,英語是印度的商業語言,主客見面時,都要用雙手合十在胸前致意,晚輩在行禮的時候彎腰摸長者的腳,表示對長輩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
印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文化頗為悠久。印度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印度教視牛為聖物,伊斯蘭教則不吃豬肉,這就是印度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下面,和小編一起來探討下印度的飲食文化及口味吧。
印度人的主食是大米和麵食。北方以小麥、玉米、豆類等為主,東部和南方沿海地區以大米為主,中部德干高原則以小米和雜糧為主。由於各種宗教的不同禁忌,有些肉類在印度不能吃,漸漸地演化成了以素食為主的飲食體系。印度人除了牛肉不吃外,雞肉和羊肉都是主要食物,因為牛在印度被供奉為神。
印度人還常以一種被稱為“饢”的麵餅為主食。無論在高階餐館還是在街頭樹陰下,時常可以看見印度人席地盤腿而坐,用手撕下一塊饢,蘸上菜糊、湯汁以及用豌豆、綠豆等各類豆製品熬成的豆湯,津津有味地吃著。還有一些食物把餅與土豆結合起來。另外,手抓飯也是人們十分喜愛的食物。每個人吃飯時用右手將飯菜反覆攪拌和勻,然後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撮起送入口中。不過,手抓飯只限於自己家裡或非正式場合,在上檔次的餐館用餐或出席正式場合,印度人依然使用刀叉作為餐具。
印度人在口味上尤喜食咖哩,嗜好酸辣,重油重色。烹調方法以燒、煮、燴、炸、炒為常見。葷菜烹製,喜用掛糊,不善用漿,丁香、八角、小茴香、豆蔻、辣椒粉、黃姜粉、格拉瑪什拉粉用量驚人。紅茶為印度一大特產,飲用時需燒煮,並加入白糖和奶粉。在眾多的印度菜餚中,咖哩類菜為其最大特色。其烹製方法多樣,原料使用各異,口味各具特色。
在米飯、烤餅、咖哩之外,“辣”也可算是印度烹飪的特點之一。當然,並非所有的印度菜都是辣的。據說,“辣”在印度餐館被分成10個等級,一般人可以忍受的限度在5級左右,這也是一般印度餐館用辣的底線,少數的餐館則供應6級以上的“特辣”菜餚。
羌族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不但擁有著自己的文字、語言,而且還形成現在這樣有著自己特色的飲食習慣與飲食風俗。每當有節日的時候,全寨人都會聚在一起祭拜祖先和天神,當祭拜結束後大家都會一起分享這些祭祀食品。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羌族文化吧!
羌族現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餘散居在汶川、理縣、黑水、松潘等地。人口19.82萬多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羌族自稱“爾瑪”,意為“本地人”。其族源可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羌人的記載,他們主要活動在中國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區。秦漢以來,古代羌人中的冉、(馬+龍)部落居住在今川西北一帶。唐時,一部分羌人同化於藏族,另一部分同化於漢族。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來的一支。
羌族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但有自已的語言。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分南北兩大方言。
羌族居住的山區產有世界上稀有的熊貓、飛狐、金絲猴等。這個古老的民族現主要經營農業。工業從無到有,已興建起製革、造紙、木材、水泥、化肥等工業。刺繡、挑花、編織是羌族人民的傳統工藝。
羌族的禁忌有:婦女分娩時在門外掛枷單或背兜,忌外人入內,家有病人時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後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日常食俗
羌族民間大都一日兩餐,即吃早飯後出去勞動,要帶上饃饃(玉米麵饃),中午就在地裡吃,稱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離不開面蒸蒸。經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將玉米粉放在甑子內蒸成顆粒狀,即可當飯食用,有時將洗淨的大米拌到玉米粉裡,或將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稱為“金裹銀”或“銀裹金”。用小麥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饃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
您可能還喜歡:
獨具黎族特色的黎族陶瓷文化
苗族的宗教信仰是什麼?
動聽的苗族音樂文化
苗族巫文化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