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人的螃蟹宴

古人的螃蟹宴

  魯迅說:“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狀可怕,還要鉗人,開始吃蟹的人確實需要有些勇氣。但可以肯定地說,中華民族是較早懂得吃蟹的民族。《周禮》中載有“蟹胥”,據說就是一種螃蟹醬,可見早在二千多年前,螃蟹已作為食物出現在我們祖先的筵席上了。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介紹了醃製螃蟹的“藏蟹法”,把吃蟹的方法又提高了一步。後來陸龜蒙的《蟹志》,傅肱的《蟹譜》,高似孫的《蟹略》,都是有關蟹的專著,中國人對蟹的知識更豐富了。

  但吃蟹作為一種閒情逸致的文化享受,卻是從魏晉時期開始的。《世說新語.任誕》記載,晉畢卓(字茂世)嗜酒,間說:“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這種人生觀、飲食觀影響許多人。從此,人們把吃蟹、飲酒、賞菊、賦詩,作為金秋的風流韻事,而且漸漸發展為聚集親朋好友,有說有笑地一起吃蟹,這就是“螃蟹宴”了。

  說起“螃蟹宴”,一定會聯想到《紅樓夢》裡有趣熱鬧的一幕。小說先寫李紈和鳳姐伺候賈母、薛姨媽剝蟹肉,又吩咐丫頭取菊花葉兒桂花蕊兒燻的綠豆麵子來,準備洗手。這時,鴛鴦、琥珀、彩霞來替鳳姐。正在談笑戲謔之際,平兒要拿腥手去抹琥珀的臉,卻被琥珀躲過,結果正好抹在鳳姐臉上,引得眾人哈哈大笑。接下來,吃蟹的餘興節目開始,也有看花的,也有弄水看魚的,寶玉提議:“咱們作詩。”於是大家一邊吃喝,一邊選題,先賦菊花詩,最後又諷螃蟹詠,各呈才藻,佳作迭見。其中薛寶釵的詠蟹一律雲: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順姜。

  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這首詩小題目寓大意義,被認為“食螃蟹的絕唱”,也是螃蟹詠裡的壓卷之作。賈府裡的螃蟹宴生動活潑,雍容華貴,有書卷氣,也有詩禮之家的風範。至今讀來,還是饒有興味的。

  但是螃蟹宴的生動描寫,也並不是曹雪芹的獨創。在此以前,《金瓶梅》中就有螃蟹宴,不過筆調大不相同而已。該書第35回,寫李瓶兒和大姐來到,眾人圍繞吃螃蟹。月娘吩咐小玉:“屋裡還有些葡萄酒,篩來與你娘每(們)吃。”金蓮快嘴,說道:“吃螃蟹,得些金華酒吃才好。”又道:“只剛一味螃蟹吃”。雖然也熱鬧有趣,畢竟是市井俗物,沒有大觀園裡的風韻。《金瓶梅》寫螃蟹宴,其實也是現實生活的寫照。我們在明代人的著作中就看過有關螃蟹宴的敘述。

  劉若愚《明宮史》記載明代宮廷內的螃蟹宴,是另一種模式:“(八月)始造新酒,蟹始肥。凡宮眷內臣吃蟹,活洗淨,用蒲色蒸熟,五六成群,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細細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食畢,飲蘇葉湯,用蘇葉等件洗手,為盛會也。”《天啟宮詞一百首》之一,有詩記其事曰:“海棠花氣靜,此夜筵前紫蟹肥。玉筍蘇湯輕盥罷,笑看蝴蝶滿盤飛。”

  宮廷生活是最寂寞無聊的。那些嬪妃宮女靠吃螃蟹和剔蟹胸骨像蝴蝶形者鋪置盤中,以分巧拙,足見她們閒得發慌的心態,這種歡樂,實際上是有苦味的。

  清張岱《陶庵夢憶》中有一篇《蟹會》,是專談美味甘旨的。文章不長,抄錄於後:食品不加鹽醋而五味全者,為蚶,為河蟹。河蟹至十月與稻粱俱肥,殼如盤大,中墳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腳肉出,油油如。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一到十月,餘與友人兄弟立蟹會,期於午後至,煮蟹食之,人六隻,恐冷腥,迭番煮之,從以肥臘鴨、牛乳酷、醉蚶如琥珀,以鴨汁煮白菜,如玉版;果瓜以謝橘、以風慄、以風菱,飲以“玉壺冰”,蔬以兵坑筍,飯以新餘杭白,漱以蘭雪茶。繇今思之,真如天廚仙供,酒醉飯飽,慚愧慚愧。

  張岱年輕時候是一個豪貴公子。後來國破家亡,窮途末路,弄到披髮入山,甚至想自殺。可是螃蟹宴仍舊縈迴在他心中,念念不忘,津津樂道,成為甜蜜的回憶。可惜,近幾年蟹價驟貴,正如劉姥姥所說:“一頓螃蟹宴夠我們莊稼人過一年!”螃蟹宴睽違已久,連蟹文化也衰微了。如之奈何!

螃蟹宴與蟹文化

  魯迅說:“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狀可怕,還要鉗人,開始吃蟹的人確實需要有些勇氣。但可以肯定地說,中華民族是較早懂得吃蟹的民族。《周禮》中載有“蟹胥”,據說就是一種螃蟹醬,可見早在二千多年前,螃蟹已作為食物出現在我們祖先的筵席上了。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介紹了醃製螃蟹的“藏蟹法”,把吃蟹的方法又提高了一步。後來陸龜蒙的《蟹志》,傅肱的《蟹譜》,高似孫的《蟹略》,都是有關蟹的專著,中國人對蟹的知識更豐富了。

  但吃蟹作為一種閒情逸致的文化享受,卻是從魏晉時期開始的。《世說新語.任誕》記載,晉畢卓(字茂世)嗜酒,間說:“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這種人生觀、飲食觀影響許多人。從此,人們把吃蟹、飲酒、賞菊、賦詩,作為金秋的風流韻事,而且漸漸發展為聚集親朋好友,有說有笑地一起吃蟹,這就是“螃蟹宴”了。

  說起“螃蟹宴”,一定會聯想到《紅樓夢》裡有趣熱鬧的一幕。小說先寫李紈和鳳姐伺候賈母、薛姨媽剝蟹肉,又吩咐丫頭取菊花葉兒桂花蕊兒燻的綠豆麵子來,準備洗手。這時,鴛鴦、琥珀、彩霞來替鳳姐。正在談笑戲謔之際,平兒要拿腥手去抹琥珀的臉,卻被琥珀躲過,結果正好抹在鳳姐臉上,引得眾人哈哈大笑。接下來,吃蟹的餘興節目開始,也有看花的,也有弄水看魚的,寶玉提議:“咱們作詩。”於是大家一邊吃喝,一邊選題,先賦菊花詩,最後又諷螃蟹詠,各呈才藻,佳作迭見。其中薛寶釵的詠蟹一律雲:

  藝術中國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古人吃螃蟹

  在古人的眼裡,螃蟹是一種怪模怪樣的東西,因為他的樣子太怪了,所以,在北宋的時候,有人就用螃蟹來嚇唬世間所謂的鬼怪。

  北宋的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就記載說:“關中人不識螃蟹。有人收得一隻幹螃蟹,人家病瘧,就借去掛在門上。”由於古人掌握的科學知識很有限,所以,他們就認為人患了瘧疾這種病是由於瘧鬼在作祟,於是,就在門上掛一隻怪模怪樣的螃蟹,瘧鬼看到螃蟹的怪樣子,不知是什麼玩意,就不敢進門了。

  沈括還在《夢溪筆談》中說:“不但人不識(螃蟹),鬼亦不識(螃蟹)也。”沈括的這話說得很有趣。沈括是浙江杭州錢塘人,是地地道道的江南人,他在關中地區的陝北延安當過官,把螃蟹掛在門上嚇唬所謂的瘧鬼這種事,他應該是親眼見過的,不是耳聞。

  古代的關中人不識螃蟹為何物,想來只是當地那些窮鄉僻壤的百姓沒見過螃蟹,繁華都市的富貴人家應該是不至如此的。不過,不忍把螃蟹視為怪模怪樣之物,倒是真的。

  東漢的著名經學家鄭玄曾經考證過螃蟹,說是西周時期祭祀時便有了青州的蟹胥,也就是螃蟹醬。可見,在北宋之前的西周時期,就有人不但識得螃蟹為何物,而且還把螃蟹當成一種美食,悅而食之了。不過,吃螃蟹之風的廣為流行,是西周以後的事情。

  東晉時期,有一箇中層官員名叫畢卓,他雖然不是大官,但是喜歡喝酒,而且酒量很大。畢卓除了好飲酒,還喜歡吃螃蟹。糟糕的是,畢卓經常因為酒而耽誤工作。畢卓在當時的吏部當官時,看到鄰居家釀成了好酒,很想喝,他便趁著夜色去鄰居家偷這種好酒來暢飲,不料卻被鄰居家新去的傭人當場拿住。直到天明,鄰居家的主人從外面回來時,才發現拿住的偷酒賊是畢卓。鄰居忙拿出新釀的好酒與畢卓對飲,大醉方休。畢卓說過這樣的喝酒、吃螃蟹的豪言壯語:“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瞧瞧,畢卓只要能右手持酒,左手拿螃蟹,盡情吃喝,便一生足矣。這樣的一個畢卓,竟然把喝酒和吃螃蟹作為自己一生的最高追求,是典型的酒痴和螃蟹痴。但是,在《晉書》中,畢卓居然有傳。可能是寫《晉書》的史官覺得,畢卓這種懂得品嚐酒香和螃蟹美味的人,畢竟是性情中人,很有些可愛之處,而且,畢卓只不過是自己花錢喝點酒、吃吃螃蟹而已,沒有為此而依仗自己手裡的權力去巧取豪奪,比那些為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倚仗權勢去橫徵暴斂的人要強得多。

  古代的北方人對於有食蟹之風的江南人是深以為怪的。《洛陽伽藍記》中曾記載,北魏的楊元慎曾經嘲笑來自江南的南梁將軍陳慶之:“吳人(指江南)之鬼,住居建康。小做冠帽,短製衣裳。自呼阿儂,語則阿傍。菰稗為飯,茗飲作漿,呷啜蓴羹,唼嗍蟹黃。手把豆蔻,口嚼檳榔。乍至中土,思憶本鄉。急急速去,還爾丹陽。”這番記載中的“嗍”是吮吸的意思,“唼”是吧唧嘴的聲音,是用來形容吃蟹黃的情景,很是傳神。從《洛陽伽藍記》中的這段記載可見,當時的北方人對江南人吃大米、喝茶、食螃蟹的習俗的確是頗以為怪的。

  唐宋之後,北方人也開始吃螃蟹。宋朝的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說,北宋時期,皇宮中已經把吃螃蟹當成了日常之事:“(汴梁城)東華門外市井最盛,蓋禁中買賣在此。凡飲食、時新花果、魚、蝦、鱉、蟹、鶉、兔、脯、臘、金、玉、珍玩、衣著,無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數十份,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隨索,目下便有之。”這裡說的“禁中”就是皇宮,皇宮裡的買賣中就有螃蟹,而宋朝的皇帝是北方人,京城汴梁也在北方,當時的皇帝在皇宮中也要吃螃蟹,可見吃螃蟹之風已經流傳到了北方。

  古代吃螃蟹之風最盛的江南地區大多種植水稻,螃蟹卻是一種食稻傷農的東西,而且在古代的時候,螃蟹曾經對江南種植的水稻為害相當嚴重。直到元朝的時候,江南一帶的螃蟹對水稻的損害還被稱為“蟹厄”,《元史》中記載說:“吳中(江南地區)蟹厄如蝗,平田皆滿,稻穀蕩盡,吳諺有蟹荒蟹亂之說,正謂此也。”水稻田裡的螃蟹多的時候,它們就會像蝗蟲一樣,給水稻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古代的江南農民對為害水稻的螃蟹非常痛恨,恨到了極點,就去吃螃蟹。在《紅樓夢》中,薛寶釵的《螃蟹詠》中寫道:“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寫的就是吃掉螃蟹才能保住莊稼的道理。

  古人竟然是因為痛恨螃蟹才去吃螃蟹的,沒想到,古人的這種痛恨卻引出了螃蟹這樣的美食,實在是有趣得很。


中秋節習俗---中秋

  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嚐,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清宮多在某一院內向東放一架屏風,屏風兩側擱置雞冠花、毛豆技、芋頭、花生、蘿蔔、鮮藕。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上置一個特大的月 ...

查詢黃曆定吉凶,中國古人的自然觀

  我們今天所用的日曆的功能只是標註時間:大字是通用的公曆,小字是傳統的農曆,再用紅字標出節假日,看上去簡潔明瞭。但是,古代日曆的內容卻遠比今天要蘊含更多奧妙。   北京東城區雍和宮附近的一條小街上,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門臉兒,門口不像其他小商鋪那樣擺掛著色彩炫爛的商品以招徠顧客,只在門楣上掛著個簡單的牌匾,白 ...

時尚前沿《夜》人物星座分析(組圖)

     粉言粉語:儘管在上映前,馮小剛的《夜宴》被網友惡搞成“晚飯”,馮導的熱情依舊不減。《夜宴》的首映式上,他的喜悅之情露於顏表,票友們也紛紛捧場,持票觀看。畢竟這是馮導的轉型之作,票房是否叫座,影片是否合觀眾胃口,都成了媒體普遍關注的焦點。而糾纏錯綜的人物關係,也讓媒體為馮小剛捏一把汗,究竟《夜宴》會成 ...

內蒙古烏蘭木倫遺址:發現7萬年前古人所用古泉

  考古人員日前認定,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烏蘭木倫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活動遺址發現的古泉至少已流淌7萬多年,這潭優質泉水極有可能是古人類選擇生活在此的主因。   考古人員透過對遺址所在地及周邊地區地質、地貌的綜合考察初步確定,烏蘭木倫遺址“1號地點”地處一條河流入湖處的三角洲地帶。但考古工作者分析後認為,古人類 ...

侗家合攏

   合攏宴的來歷   侗族是一個民風古樸、熱情好客的民族,一直以來就流傳著“搶客”的習俗。所謂“搶客”,據當地人介紹就是在節慶日,一個寨子的侗民到另一個寨子做客,客人入寨,作為主人的寨民就會蜂擁而至,盡其所能哄搶客人,場面熱鬧非凡。當然,也有搶不到的,那麼就只好到客人多的家裡去商量,要求分客人,客人多的家裡 ...

中國古人的花饌習俗

     鮮花,餐風飲露,汲日月精華,除觀賞之外,還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珍饈佳餚。自古以來,食用鮮花的記載史不絕書,代不乏人。   以花為美食,在我國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屈原《離騷》中“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在說明詩人品性高潔之外,也間接反映戰國末期已見食用花卉的端倪。漢武帝時,宮中每 ...

宗教禮禮儀

  我國分為五種:   一、佛教宴席,又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有“靈隱寺素席”;小乘佛教有布朗族的“賧什拉宴席”;   二、道教宴席。如全真派的“武當山混元大席”;   三、喇嘛教的祭神席。如珞巴族的“燒希日枝祭酒”;   四、道教正一派的養生席。如“青城山道菜宴”;   五、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清真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