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爾邦節的傳統習俗+古爾邦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古爾邦節的傳統習俗 古爾邦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古爾邦節的傳統習俗 古爾邦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古爾邦節是我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盛大節日。

  在過古爾邦節的時候每戶穆斯林都得至少宰殺一隻羊,有的還宰牛、駱駝、馬(薩克族與柯爾克孜族),家裡實在太窮的也得宰殺一隻雞。但是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現在的城市穆斯林只好在市場上購買宰殺好的牛羊肉了。

  臨近古爾邦節的時候,家家戶戶的主婦就忙碌起來了,她們要製作大量的油炸饊子和各種精美點心,為節日期間來家裡賀節的親朋好友和遠方的來客準備好充足的美食。盛大的節日也是主婦們的手藝與持家德行的大展示和大競賽。

  古爾邦節期間大家都要相互串門賀節,每到一戶,主人必會為客人端上來一盤清燉大塊羊肉,而客人即吃得再飽,也得嚐嚐主人家的羊肉。親朋好友相聚,視歌舞為飯食的新疆各民族人民,就會彈起琴,唱起歌,跳起舞,到處是一派歡樂的景象。

  大聚禮之後,各家各戶都要到墓地去祈禱,懷念並祝福死去的親人。

  古爾邦節這一天清晨的禮拜,是一年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禮拜,所有的成年男人都得去當地的禮拜寺參加聚禮,場面蔚為壯觀。最著名的有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禮,聚禮之後,樂師們登上艾提尕爾清真大寺的門頂,敲起納格拉(鐵殼鼓),吹起蘇奈依(嗩吶),大寺前廣場上的男子們就跳起了熱情奔放的薩滿舞。

  維族古爾邦節習俗

  古爾邦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宰牲"或"血祭"。

  古爾邦節前, 人們要做各種準備特別是作為"獻牲"的牲畜要預先買好。節日的早晨,人們進行沐浴全身的"大淨",然後盛裝到清真寺參加聚禮。聚禮之後,人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殺牲血祭。至於是宰牛殺羊還是殺雞殺鵝,這由各家的經濟實力來決定。通常人們把血祭的牲畜宰好、把大塊大塊的連骨肉燉到鍋裡之後男子們才開始互相拜節,婦女們則留在家裡燉肉和擺上節日食品,燒茶等,準備迎接客人。節日的第一天,首先給在近期內發生過喪葬等家難的鄉親拜節,表示慰問,其次是給夫妻雙方的長輩拜節,再次,就是給近鄰和長者拜節。在這種禮節性的拜節活動中,除了給夫妻雙方的老人拜節是夫妻同去之外,其他的拜節活動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開進行。在維吾爾民間禮俗中,一般是不允許男女混雜的。

  這之後,才是同輩的親朋好友之間的拜節。大家除了互相道賀,彼此問候之外,還要共餐痛飲,吹拉彈唱一起娛樂。維吾爾民間的拜節是維吾爾人增強社會聯絡,嚴守禮尚往來這一準則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族古爾邦節習俗

  “古爾邦”,阿拉伯語音譯“爾德?古爾邦”、“爾德?阿祖哈”,意為“犧牲”、“獻身”,故亦稱“宰牲節”、“獻牲節”、“忠孝節”、“爾德節”。寧夏南部山區等地的回族稱為“大爾德”,雲南等地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齋節過後七十天舉行。這個節日屬於穆斯林朝覲功課的儀式範圍。伊斯蘭教規定,教歷每年12月上旬,穆斯林去麥加朝聖,朝覲的最後一天,開始舉行慶祝活動。

  回族為什麼要宰牲過古爾邦節呢?相傳,伊斯蘭教的古代先知之一——易卜拉欣夜間夢見安拉命他宰殺愛子伊斯瑪儀獻祭,考驗他對安拉的虔誠。

  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閃閃發光,非常鋒利。當伊斯瑪儀側臥後,他把刀架在兒子的喉頭上。這時他傷心痛哭,淚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兒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個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點皮。

  伊斯瑪儀說:“我的父啊,你把我翻個身,讓我匍匐而臥,這樣你就下決心吧,順從真主的命令。”

  易卜拉欣聽了兒子的勸言,把他翻了個身,然後解下刀子使勁宰時,真主受感動,派天仙吉卜熱依勒背來一隻黑頭羝羊作為祭獻,代替了伊斯瑪儀。這時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頭一宰,羊便倒了。從那以後,穆罕默德就把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規定為宰牲節,這就是傳說的“古爾邦”的來歷。

  我國回族人民的古爾邦節,就是根據這一宗教來歷內容,長期發展演變的一種傳統的民族節日:有多重複合的內容,已與單純的宗教節日有了很大的區別,而且主要內容已不再是宗教內容。現在我國回族人民不論信教與不信教,都按照各地不同的習慣,歡度古爾邦節。規模一般較大,多以村、鄉、鎮、巷等為單位進行,有的地方按照傳統習慣要過三天,有的地方只過一天。

  節前打掃室內外衛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東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戶戶在節前都要炸油香、饊子、花花等。孩子們換上節日的服裝,歡樂地奔跳。

  節日拂曉,沐浴淨身,燃香,換上整潔的衣服赴清真寺參加會禮。

  回族當中流傳著一句俗語叫做:“當不了月回回,總得當個年回回。”這話的意思是,無論多忙,這一年一度的會禮和慶祝活動要參加。即使你不懂回族的風俗習慣,那麼,你也得隨俗。

  古爾邦節的會禮和開齋節一樣,非常隆重。大家歡聚一堂,由阿訇帶領全體回民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個大的鄉鎮舉行,可謂人山人海,多而不亂。在聚禮中,大家要回憶這一年當中做過哪些錯事,犯過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講“瓦爾茲”,即教義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後大家互道“色倆目”問好。

  會禮結束後,還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這就是節日裡,除了炸油香、饊子、會禮外,還要宰牛、羊、駱駝。一般經濟條件較好的,每人要宰一隻羊,七人合宰一頭牛或一峰駱駝。宰牲時還有許多講究,不允許宰不滿兩歲的小羊羔和不滿三歲的小牛犢、駱駝,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選體壯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親友鄰居,一份濟貧施捨。

  我國穆斯林在齋月吃肉、在古爾邦節宰牲的這種習俗,過去是普通中國人所詫異的,而對伊斯蘭教義有正確認識的唐人杜環在《經行記》中,特別點出這兩件事,說是“食肉作齋,以殺牲為功德”。

  宰牲典禮舉行後,家家戶戶又開始熱鬧起來,老人們一邊煮肉,一邊給孩子吩咐:吃完肉,骨頭不能扔給狗嚼,要用黃土覆蓋。這在古爾邦節是一種講究。肉煮熟後,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燴成菜。而後訪親問友,饋贈油香、菜,相互登門賀節。有的還要請阿訇到家唸經,吃油香,同時,還要去遊墳,緬懷先人。

  這種慶賀節日的形式多種多樣,各地互有異同。有些地方除了參加聚禮和訪親問友外,還組織各種文娛體育活動。新疆地區的回民在古爾邦節,無論男女,喜歡組織各種遊藝活動,歡天喜地,格外熱鬧。新疆農村一般還舉行叼羊、對唱等活動,對唱時,觸景生情,即興創作,特別愛唱《花兒與少年》等歌曲。甘肅、

  寧夏、青海等地的回族青年,在節日裡唱“花兒”。

  各地伊斯蘭教協會在古爾邦節,一般都要舉行招待會,邀請回族知名人士、阿訇等人參加。我國人民政府還明文規定,古爾邦節給回民放假一天,並給城鎮戶增供羊肉、香油、優粉等,予以特殊照顧。黨和政府的各級領導人還和回族群眾一起參加節日慶祝活動,暢敘情誼,祝賀回族節日幸福、快樂,增進了民族團結,給回族的傳統節日增添了新的內容,賦予了新的意義。

古爾邦節的傳統習俗 古爾邦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古爾邦節的傳統習俗 古爾邦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串門賀節

  古爾邦節期間大家都要相互串門賀節,每到一戶,主人必會為客人端上來一盤清燉大塊羊肉,而客人即吃得再飽,也得嚐嚐主人家的羊肉。親朋好友相聚,視歌舞為飯食的新疆各民族人民,就會彈起琴,唱起歌,跳起舞,到處是一派歡樂的景象。

  大聚禮之後,各家各戶都要到墓地去祈禱,懷念並祝福死去的親人。

  禮拜

  古爾邦節這一天清晨的禮拜,是一年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禮拜,所有的成年男人都得去當地的禮拜寺參加聚禮,場面蔚為壯觀。最著名的有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禮,聚禮之後,樂師們登上艾提尕爾清真大寺的門頂,敲起納格拉(鐵殼鼓),吹起蘇奈依(嗩吶),大寺前廣場上的男子們就跳起了熱情奔放的薩滿舞。

  沙烏地阿拉伯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沙烏地阿拉伯人的“宰牲節”,也叫“古爾邦節”。

  據說,先知易卜拉欣夜夢安拉,安拉命他獻祭自己的兒子伊斯瑪儀。當易卜拉欣遵命執行時,安拉又命以羊代替。所以,每逢這一天,沙烏地阿拉伯的家家戶戶都要宰牲,以示紀念。宰羊是最普遍的,幾乎每家都宰,宰牛的要少一些,宰駱駝的則更少了。由於駱駝昂貴,只有富裕的或達官貴族人家才有可能宰駱駝。

  汶萊宰牲節

  宰牲節又稱古爾邦節,或爾德節。古爾邦節與開齋節、聖紀節並列為伊斯蘭教三大節日。 “爾德” 意即節日, “古爾邦” 意為獻身,故通常漢釋為 “宰牲節” 。

  古爾邦節在開齋節後70天舉行,在伊斯蘭曆每年12月10日。這一天,是到麥加朝覲的最後一天 (朝覲為期二週) ,故此,此節日又名哈支節 (朝聖節) 。每年上萬以上的穆民前往麥加朝聖,這是穆斯林所需遵守的五功之一,人一生至少要到麥加朝聖一次。

  葛摩宰牲節

  葛摩全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所以,每逢穆斯林的重大節日,葛摩人也都要舉行紀念和慶祝活動。如既稱“忠孝節”又稱“宰牲節”的節日到來時j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節日的當天匯聚到附近的清真寺誦經、祈禱、做禮拜,傍晚時全家者小圍坐在一起吃手抓肉,邊吃邊談;親朋好友之間互致祝福,互贈禮品;青年男女會聚在一起,燃起算火,伴著鼓樂的節奏歌舞到深夜。

  “開齋節”和“聖紀節”等節日和紀念日,葛摩全國的穆斯林也要歡慶。

  尼日宰牲節

  每年的10月20日是尼日穆斯林的“宰牲節”,也叫“宰羊節”。尼日首都尼亞美到了每年的這一天,更是盛況空前,十分隆重。節日的上午,在首都新建的大清真寺舉行隆重的禮拜儀式。

  穆斯林身穿節日服裝,雲集在清真寺門口。參加這種儀式的多為男子(未婚女子不得參加),已婚女子只能在寺外做禮拜。國家元首、政府要員們每年都要定時赴會。·大約9點多鐘,朝拜儀式開始後,清真寺內外的朝拜者們面向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聖地,舉起上臂,然後跪下叩頭。為了表示虔誠之意,叩頭時都要把前額貼在地面上。

  朝拜結束後,是各家各戶的宰羊活動。宰羊前,先挖一個焙坑,坑內備有柴火和鐵架;同時在烤坑旁邊挖一條小溝。宰羊時,四個人分別抓住羊腳,由一人按住羊頭宰殺,讓羊的鮮血流在小溝裡。羊宰殺後,剝去羊皮,取出內臟,綁在支架上讓烈日暴曬,等羊身上的水分蒸發幹後,塗上配製好的香料,架火烤熟。這時,全家老少團團圍在烤坑周圍,以手抓食羊肉,邊吃邊飲,暢敘家常,歡樂的節日達到了高潮。

感恩節習俗 感恩節風俗習慣有哪些

  感恩節習俗 感恩節風俗習慣有哪些

  1、吃火雞

  感恩節的食品極富傳統色彩。每逢感恩節,美國和加拿大人必有肥嫩的火雞可吃。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歐洲移民到美洲後,覺得火雞的外觀與土耳其“身黑頭紅”的服裝特色很相像,於是叫它們為“Turkey”(土耳其)。1947年杜魯門總統當政時期增加了一項總統放生火雞的儀式。實際上這個傳統儀式可以追溯到林肯總統當政時期。

  1863年的一天,林肯的兒子泰德突然闖入內閣會議廳,請求赦免一隻名叫傑克的寵物火雞。因為這隻被送進白宮的火雞,即將成為人們的感恩節大餐。2007年11月20日,布什總統在一年一度放生火雞的儀式上,放生的兩隻火雞分別叫“May”和“Flower”。它們的名字連在一起就是當年清教徒來到新大陸所搭乘的“五月花號”的意思。

  2、送食物

  從18世紀起,美國就開始出現一種給貧窮人家送一籃子食物的風俗。當時有一群年輕婦女想在一年中選一天專門做善事,認為選定感恩節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感恩節一到,她們就裝上滿滿一籃食物親自送到窮人家。這件事遠近傳聞,不久就有許多人學著她們的樣子做起來。

  3、置餐桌

  感恩節餐桌的佈置也很有特色。主婦們不是照往常一樣擺放鮮花,而是擺放水果和蔬菜。中間還常常放上一個大南瓜,周圍堆放些蘋果、玉米和乾果。

  有時人們還把蘋果或南瓜掏空,中間放滿去殼的乾果或者點燃蠟燭。平時,女主人可以在飯後把客人讓到客廳裡,但在感恩節卻不這樣做。感恩節的聚餐是甜美的,每個人都願意在飯桌旁多呆一會兒,他們一邊吃一邊愉快地回憶往事,直到最後一根蠟燭燃盡。

  4、吃紅莓苔子果醬

  Cranberry小紅莓是感恩節的一個象徵性的食品,小小的紅色果實口味略酸,但做成果醬非常的爽口,酸甜怡人。在感恩節前後,家家戶戶都熱衷於做口味各異的紅莓苔子果醬,那酸甜的味道最適合出現在一家團聚的感恩晚餐上了。

  結語:以上是萬年曆小編整理的“感恩節的習俗,感恩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內容,大家快快收藏起來吧。

  5、吃南瓜餡餅

  它基本上已成為美國的國菜了,是除了火雞之外感恩晚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用黃油和蜂蜜烤制的南瓜餡餅口味酥脆,香味濃郁。很多小孩子也都很喜歡。根據口味的不同,也可加加入臻仁、堅果、乳酪等。

  此外還有甜山芋、蔬菜沙拉、南瓜布丁、布朗尼糕點等。

  感恩節歷史起源

  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曆史的發端。1620xx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xx年和1620xx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飢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於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並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在第一個感恩節的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歡聚一堂,他們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後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將獵獲的火雞製成美味佳餚盛情款待印第安人。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跤、賽跑、唱歌、跳舞等活動。第一個感恩節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移居美國的歐洲人基本上沿襲了北美大陸上的第一次感恩節慶祝活動的形式。1789年,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正式規定,11月26日為第一個全國統一慶祝的感恩節。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各州都視自己的情況規定節日日期。直到1863年,林肯總統再次宣佈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

  1941年,美國國會經羅斯福總統批准透過一項法案,宣佈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全國的感恩節。感恩節假期一般會從星期四持續到星期天。


春節哪些習俗 春節的風俗習慣哪些

  春節有哪些習俗 春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會給人們帶來壞運氣的猛獸。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暱?據說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放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祭全神   這裡所說的祭全神,既指院 ...

浴佛節哪些習俗 浴佛節風俗習慣是什麼

  浴佛節有哪些習俗   浴佛節這天,眾僧尼將香花燈燭佈置好,將銅佛放於水中,進行浴佛。在浴佛節期間還有齋會,由僧家召集,請善男信女在農曆四月八日赴會,唸佛經、吃齋。在浴佛節中還有一種結緣習俗,是以施捨的形式,祈求結來世之緣,這天民間舍豆結緣,寺院也不例外。除此之外,還有放生、求子、討要浴佛水、吃烏飯和欒茜餅 ...

古爾邦節習俗活動哪些

  古爾邦節的習俗活動有穆斯林在清晨到清真寺去參加會禮;舉行盛大的麥西來甫歌舞集會;叼羊、賽馬、摔跤等比賽活動。   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庫爾班節、爾德節等,是我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節日。古爾邦節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也稱“爾德 ...

小年的習俗 小年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小年的習俗 小年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祭灶王   “灶王”也就是廚房之神,“祭灶王”的習俗源自一個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於是小年這天,人們會擺一些甜瓜、灶糖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誠祭拜灶王爺,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也是圖個吉利。 ...

清明傳統習俗 清明節哪些習俗

  清明傳統習俗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1、掃墓   在中國歷史上,冷食禁火,向祖先致敬,清明節掃墓的祖先成了風俗習俗。在今天的社會中,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然有清掃墳墓的習俗來祭祀祖先:剷除雜草,提供祭品,在墳墓上祈禱,燒紙幣,或者簡單地把一束鮮花放到固定祖先的記憶。   2、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 ...

古爾邦節習俗 古爾邦節要怎麼過

  古爾邦節的習俗 古爾邦節要怎麼過   節日的早晨,穆斯林沐浴全身(大淨),然後盛裝到清真寺參加聚禮。聚禮之後,人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宰牲。至於是宰牛宰羊宰駱駝還是宰馬,由各家經濟實力決定。通常人們把獻祭的牲畜宰好,大塊連骨肉燉到鍋裡後,男子們才開始互相串門拜賀節日。婦女們則留在家裡擺上節日食品,燒茶備水, ...

小寒節的其他名稱是什麼 小寒吃傳統習俗食物哪些

  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作為冬天的第五個季節,其實寒冷度小寒明顯比大寒要冷,民間有云,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這也意味著從小寒開始我國就開始進入了寒冬季節。   小寒節的其他名稱   “每逢小寒節氣,飲食上“小寒”節氣中有一重要的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