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樵問答》配圖
《三國演義》開篇詞中的幾句“白髮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可做古曲《漁樵問答》的妙解。
《漁樵問答》是一首古琴曲。存譜最早見於明代蕭鸞撰寫的《杏莊太音續譜》(1560年)。蕭鸞解題為:“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近代《琴學初津》說此曲:“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聲之欸乃,隱隱現於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令人有山林之想”固然不假,但此話並非正解。雖然此曲有一定的隱逸色彩,能引起人們對漁樵生活的嚮往,但此曲的內中深意,應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及“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興亡得失這一千載厚重話題,被漁父、樵子的一席對話解購於無形,這才是樂曲的主旨所在。那麼,他們的對話中到底蘊藏了什麼玄理呢?說到這裡,不能不提北宋一部奇書《漁樵問對》。琴曲《漁樵問答》與《漁樵問對》也許有一定的內在關聯。前者透過漁樵對話來消解古今興亡等厚重話題,而後者則試圖透過簡潔的對話對世界做出根本性的哲學解釋。《漁樵問對》的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學貫易理,儒道兼通,他畢生致力於將天與人統一於一心,從而試圖把儒家的人本與道家的天道貫通起來。
《漁樵問對》著力論述天地萬物,陰陽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奧妙和哲理。這本書透過樵子問、漁父答的方式,將天地、萬物、人事、社會歸之於易理,並加以詮釋。目的是讓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備於人,萬物之道備於身,眾妙之道備於神,天下之能事畢矣”的道理。《漁樵問對》中的主角是漁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漁父之口。在書中,漁父已經成了“道”的化身。
漁父做為“聖者”與“道”的化身,由來已久。《莊子·雜篇·漁父》中曾記述了孔子和一個漁父的詳細對話,對話中漁父對孔子大段闡述了道家的無為之境,孔子歎服,尊稱漁父為“聖者”。
屈原所著《楚辭》中的《漁父》一章講了這麼一則故事,屈原被放逐後,遊於江邊,看起來“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問屈原為何流落於此。屈原回答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因而被放逐到這裡。漁父勸屈原該看破世人世事,不必“深思高舉“。屈原不聽,執意欲“葬於江魚之腹中”。漁父莞爾而笑,唱著“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歌子遠去。漁父在這裡已成為一個欲引屈原“悟道”的先知。
歷史上最有名的“漁”的代表是東漢的嚴子陵,早年他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同學,劉秀很賞識他。劉秀當了皇帝后多次請他做官,都被他拒絕。嚴子陵卻一生不仕,隱於浙江桐廬,垂釣終老。李太白曾有詩云“昭昭嚴子陵,垂釣滄波間”。清代王士禎《題秋江獨釣圖》:“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舉重若輕,輕描淡寫便繪就一幅漁人秋江獨釣的勝景。
歷史上“樵”的代表則是漢武帝時的大臣朱買臣。朱買臣早年出身貧寒,常常上山打柴,靠賣薪度日,後妻子因忍受不了貧困而離開了他。有人說“樵”有禪意,這種說法待考。
中國自古以來有漁樵耕讀的說法。民間的屏風上常畫有漁樵耕讀四幅圖。漁圖和樵圖畫的分別是嚴子陵和朱買臣的故事。耕圖和讀圖畫的分別是舜教民眾耕種的場景和戰國時蘇秦埋頭苦讀的情景漁樵耕讀是農耕社會的四業,代表了民間的基本生活方式。這四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不同價值取向。其中漁為首,樵次之。如果說耕讀面對的是現實,蘊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麼漁樵的深層意象是出世問玄,充滿了超脫的意味。
《漁樵問答》一曲是幾千年文化的沉澱。“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塵世間萬般滯重,在《漁樵問答》飄逸瀟灑的旋律中煙消雲散。這種境界令人歎服,然古往今來幾人能夠?雖嚮往之,實不能也。
琴曲《華胥引》古琴曲《華胥引》是根據《列子》寓言故事而作。相傳黃帝在位十五年,憂國家不治,一日,夢遊華胥之國,發現該國一切順乎自然,國治民安。黃帝並以此來管理其國家,二十八年,天下大治,作者以此來歌頌“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琴曲《華胥引》樂曲莊嚴,音韻暢達,琴聲旋律肅穆,音調鏗鏘。
《華胥引》全曲大體分為三段,開始平和中帶有一些小跳躍感的小段,中間一大段中音樂結構和旋律的和絃都非常的豐富,主要是從單一到複合。最後又慢慢轉為平靜,但又和開始的平靜完全不同。
人們說音樂是藝術,更是三度創作的藝術,即作曲、表演、欣賞。欣賞音樂作品,可以靠“通感”和“比擬”兩座橋樑把人的感覺心靈和大千世界緊密聯絡在一起,使人在聽音樂時,調動非聽覺領域,從而完成音樂形象的整體感覺。
古琴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筆珍貴遺產。《流水》流傳至今已成為我們熟悉的名曲之一。作品透過對涓涓山泉的描繪和對奔騰江河的刻畫,表達了人們對富於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熱愛,同時寄寓了人類一種百折不回、開拓進取的精神。
欣賞作品時,展開聯想與想象之翼,能使聽覺轉化為視覺、嗅覺及其他感覺。聽輕巧凝重之音,可觀其明暗、感其薄厚、知其冷暖、品其甘苦。下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表演者是如何運用高低、快慢、強弱、穩定與不穩定、協和與不和諧等有組織的音樂運動來表情達意、概括自然、反映生活的。
《流水》這部作品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引子,段落節拍較為自由,旋律不甚明顯。幾個八度大跳,隱約奏出樂曲的主題,這部分展示了水的整體影象。第二部分運用語音和同音裝飾的手法,讓音樂跳躍的個性創作出流水自由流轉的場面。第三部分則是全曲高潮,演奏者精湛的演技可讓聽眾明顯感受到切分節奏和模進帶來的水的生氣,滾拂疏落有序,使音色華麗而層次清晰,出色描繪了水石相撞、漩渦急轉的景象。不協和音響更是增添了水的衝擊力,而短小的泛音則讓人聯想到流水一路碰撞,繼而匯流成河,最終自由流淌的那份不同尋常的歡躍和釋然。本部分與第一節形成呼應,音調沉著自信,加深了歌唱旋律,滾拂的再度使用,強調了流水的特徵。收尾處富有透明色彩的泛音,生動描繪了流水由動轉靜,從穿越急流險灘到自由流淌,氣氛由緊張過渡到安穩,人的神情也隨之放鬆下來,油然生出春光明媚、風和日麗、山清水秀的愜意。
《流水》的結構是非常精密的。音色漂亮而富於動感,藝術表現手段也有著獨到的魅力。但是,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是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的結合體,從而產生一種美的意境,最終才能完成感動作者內心的目的。這樣的作品才會如開放的鮮花、流淌的小溪具有生命力。千年名曲《流水》的另一個閃光點即是具有強烈概括性的情思美,即內容美。“五音紛兮繁會”,讓我們隨著琴聲的闡釋來感受一下流水的具體意境。
樂曲開始即給聽眾展示一幅重色畫面:一汪泛著灰色的潭水,四周圍著濃密的樹林,隱約間看到遠處青灰色的山巒和山頂上棕色的古色古香的茶亭。薄霧籠罩其上,水面有輕微的波動。鏡頭拉近,出現一片光潔的青石,石板上覆蓋的晶瑩透綠的潭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點點亮光。水打著小卷漫過石板,岸邊是青草、蝴蝶,幾點黃色和粉色的小花點綴其中。水一直向前流著,河床並不平坦,水面上殘留著遊春者遺落的花瓣。隨著音樂的推進,水的流動性逐漸加大,如涓涓細流,似汩汩山泉,轉而彙集成滔滔江河,於是水流跌宕起伏,頗具氣勢。突然,前面出現障礙,亂枝、石塊、積草交織在一起,水速減慢,道路被阻。一個漩渦“咕咚”,又一個漩渦“咕咚”,有小部分水流過去了。上游的水增加而來,“譁”一個猛衝,水傾瀉而下,水道暢通,在陽光的照耀下,流水奏出勝利的音符。水繼續流走,前面出現一片廣闊的水面,放眼望去青山隱隱,碧水迢迢,側耳傾聽,流水叮咚作響。似乎還能聞到淡淡的草香,感受到春泥溼潤的氣息。水依舊前行。這是一處近似山洞的深水區,陰冷之感油然而生,片刻之後峰迴路轉,前面豁然開朗。一片明淨秀麗的湖光山色,像雨後西湖,似初春灕江,清麗、明淨、悠然、舒暢,渾然一體。自生一種“難與君說”的妙處,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造化。
精湛的技巧,動聽的琴聲,豐富的內涵,優美的意境,這就是古琴曲《流水》。聽流水之音,觀自然之美,嘆自然之力,贊開拓精神,反覆回味,那動人的音樂之流,依然在心靈空間飄蕩迴旋……
《流水》試聽地址http://music.huain.com/html/69777.html
古琴名曲《平沙落雁》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懷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傳有唐代陳子昂、宋代毛遜、明代朱權等,眾說不一。曲譜最早載於公元1634年(明末崇禎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此曲原為四段,在流傳的過程中發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原曲大體可分三個部 ...
1、瀟湘水雲
2、廣陵散
3、高山流水
4、4 漁樵問答
5、平沙落雁
6、陽春白雪
7、胡笳十八拍
8、陽關三疊
9、梅花三弄
10、醉漁唱晚 ...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古琴名曲也是其中的經典之一。透過樂曲描寫出自然景象,藉此來抒發創作者的情感和某些愛國熱情的寄託。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民族文化中瞭解看看古琴十大名曲都有哪些吧。
瀟湘水雲:
《瀟湘水雲》:古琴曲,是宋代浙派琴家創始人郭沔(字楚望,約公元1190—1260年)的代表作。當時元兵南侵 ...
《賽馬》這首樂曲是根據中國北方少數民族蒙古族音樂創作而成。樂曲將蒙古風格的音階和節奏同漢族音樂中常用的裝飾音巧妙地結合使用,使樂曲即有歡快奔騰的場景,又有抒情般地歌唱景象。同時,撥奏和連奏的技巧運用,使樂曲顯得更加生動活潑。
膾炙人口的二胡曲《賽馬》,是由著名作曲家黃懷海在1959年創作的,1964年 ...
《雪山春曉》是範上娥女士和格桑達吉先生一起創作的一首描寫藏民歡歌的古箏獨奏曲,又名《拉薩河畔》。是一首優美動聽的經典作品,創作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此曲旋律優美,風格獨特,內容豐富,感染力強,是一首深受箏家和廣大群眾喜愛的古箏曲目,在音樂界和廣大群眾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分佈著許多 ...
《雲裳訴》是由著名作曲家周煜國在其創作樂曲《鄉韻》的基礎上改編而成。
樂曲名是以名詩《長恨歌》為素材創作而成,曲名取自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描寫了楊貴妃與唐玄宗之間的流傳百世的愛情故事。形象地描述了“安史之亂”馬嵬坡前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千般痛苦與萬般悔恨。全曲共分四個段落:“歌頌愛情”、“兵亂事發 ...
在中國歷史上,琴人的成分十分多樣,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琴人的成分又各有不同,這是和當時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政策等多種因素相聯絡的。僧人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音樂生活中有著一定的影響,首要原因是佛門中存在著一大批“左琴右書”的僧人。翻開慧皎《高僧傳》,善樂者比比皆是。而其中多數,皆博通經史,飽覽群書,是有著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