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老的舞蹈:畲族粑糟舞

古老的舞蹈:畲族粑糟舞

  畲族文化歷史悠久,而畲族粑糟舞也有悠久的歷史及濃厚的民族文化。畲族粑糟舞是一種獨屬於畲族的舞蹈,它是一種祭祀與娛樂為一體的舞蹈。畲族粑糟舞在畲族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是畲族最古老的舞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畲族的粑糟舞。

  畲粑糟舞因舞者圍繞粑糟,邊敲邊舞而得名,是畲族人獨創的一種古老舞蹈。主要流傳於黔東南州麻江縣境內。相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原始的粑糟舞是在老人歸天、眾族人為老人送終守靈而跳,為老人在陰間驅邪驅鬼,後來漸漸演變成喜慶舞蹈。

  畲族粑糟舞源於一個悲壯的傳說。相傳畲族祖上有一位名叫代賴的人,能征善戰武藝高強,當時的朝廷因懼怕畲族人造反而設計將其誘殺。畲族人為了紀念這位英雄,在其葬禮上,族人義奮填鷹,將粑糟反樸在地,用木棍衝擊粑糟,喻義要將朝廷顛覆並進行衝擊(因“糟”與“朝”同音)。從此,衝擊反撲粑糟逐漸形成了一種喪葬舞蹈。

  畲族粑糟舞的相關器具有:粑糟,一種糟狀木器長約1.3米,寬約0.5米,高約0.3米;木鼓,用木鑿空濛上牛皮而成,長約1.3米,直徑約0.4米;銅鼓、鼓棒;木棍,多用硬木,長約1.5米,直徑0.07米。

  跳粑糟舞主要分三個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祭祖,先由一位巫師在跳舞的場壩邊上燃香三柱,燒紙三張,口中唸唸有詞。其大意是:“列祖列宗,某某人已去逝,即將跟隨你們而去,現在我們按傳統習俗為他(她)跳粑糟舞,把他(她)送到你們身邊……”。

  然後將一個生雞蛋放入粑糟內,由巫師執棍將其衝爛(當地人認為如不衝爛雞蛋,則對跳舞者不利),最後將粑糟翻撲於地,跳舞開始。

  第二部分:跳舞,也是粑糟舞的高潮部分,參加跳舞的人員僅限男子六名,跳舞者均可輪換上場。擊木鼓、銅鼓各一人(多為老人)。衝擊粑糟跳舞者四人,(多為青壯年)。

  跳舞者必須在木鼓的指揮下進行,打擊木鼓有套固定的節拍,大多以口決的形式代代相傳,時而擊鼓面,時而擊鼓身,擊鼓面時,跳舞者用木棍衝擊粑糟底部,擊鼓身時,跳舞者用木棍擊打自己左或右跳舞者的木棍。

  整個舞蹈分為上下各12小節,在每一節終了時,要按其節次繞粑糟轉圈。同時以棍相擊,舞到酣處,只見棍棒翻飛,鼓聲粑糟聲振天,舞者大汗淋漓,甚為壯觀。一般跳完一次需一個半小時,送亡人上山前還需再跳一次。

  第三部分:結束,最後一次跳完粑糟舞,舞者合力將粑糟翻回來,然後齊聲說到:公(太)得去了,意為死者已帶著祝願隨著祖先而去。這時,死者方可被抬去下葬。整個過程結束。

  粑糟舞的發展在某些畲族聚居地有所變異,粑糟舞逐漸被用到某些節日慶典和迎賓表演上,身著盛裝的婦女圍到舞場的四周跳舞,目前,跳粑糟舞的地區有麻江縣的巖鶯、營山、六保三個村的某些村寨,參加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

  畲族粑糟舞是畲族本民族土生土長的一種古老的舞蹈,是畲族人們代代相傳下來的一種文化形式,是畲族舞蹈中的一種,同時也是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黑龍江民族風情:鄂溫克族的篝火舞

  篝火舞又稱圈舞,是山上鄂溫克族的自娛性舞蹈。一般由七人至二十人手拉手圍成圓圈。隨著引唱者高吭的歌聲,大家共起舞。載歌載舞,男女均可參加。

  最初,篝火舞只是夜晚人們牽手成圈圍著燃燒的火堆轉跳,發展到後來,這種舞蹈已經不限於圍繞篝火跳了,也可以在晴朗的白天於林中空地上轉跳,或者圍繞一棵大樹轉跳等等,因此又叫圈舞。

  篝火舞曾有過豐富的舞步,流傳至今僅剩下由三種獨具特色的舞蹈動作組成。第一是走步, 鄂溫克語稱作“伊堪”,是一種慢板節奏的動作。表演者手拉手圍成大圈,第一步先邁左腳,第二步右腳踏於左腳前,在身體向圈裡扭動的同時,左腳又準備邁出,如此反覆沿順時針方向走動。第二是跳行步。鄂溫克語稱“吐茹格”,從右腳開始向左跳踏步,同時左腿成“小掖腿”,然後左腳跳落地,右腿屈膝並自然前抬。跳這一動作時,手臂必須架起,男舞伴的手要托住女舞伴的手,在中板的節奏中順時針而行。第三是快跳步。鄂溫克語亦稱“吐茹格”,屬於強節奏的快板。其作法是眾舞者手形連臂下垂,舞步很象我們作遊戲時前後腳交換著踢毽的動作,但須在略低位置上連續換腳踢跳,屬快板高潮動作。要跳到前俯後仰縮小圓圈。每當右腳踏地身體前傾時,手臂略向後擺,頭部向圈內集中,形似一個“撮羅子”的形狀。當左腳踏地右腳離地時,上身又略向後仰,手臂也略向前擺。全體舞者按順時針方向移動,跳速逐漸加快把全舞推向高潮。

  篝火舞純樸自然,至今仍為鄂溫克人所喜愛。

畲族文化詳解:畲族雷姓的歷史淵源

  畲族,中國南方遊耕民族,現主要分佈在南方四省。在畲族的歷史中,關於畲族四大姓氏來源的說法也略有不同。那麼,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畲族的雷姓,關於這個姓氏的歷史有什麼樣的淵源呢?讓我們一起到畲族文化中瞭解一下吧。

  關於畲族雷姓的來源:

  鍾姓史話鍾姓雜談相傳從盤古開天到三皇五帝,炎帝神農氏再傳到帝嚳高辛氏的時候,高辛皇帝在位七十年,即西元前2435年至2366年。

  某次,高辛皇后耳痛三年,用盡山中百草治療未癒,後太醫從她的耳中挑出一條形似蠶的小蟲,育於盤上,竟變成龍麒,毫光顯現,遍體錦繡。

  高辛帝在位期間受番王欺侮,番兵入侵作亂。高辛皇帝出榜求賢,許諾誰能平番者願將三公主嫁他為妻,龍麒得知歡喜,卸榜書直奔番國,服侍番王三年。

  一日,龍麒乘番王酒醉之時,咬斷番王頭,渡海迴歸,將番王頭獻給高辛皇帝,帝大喜,但不願將三公主下嫁給龍麒,正在左右為難之時,龍麒忽然會說人話,曰:“將我放在金鐘內,七日七夜可變成人。”入鍾六日,皇后憂其餓死,開啟金鐘,果已成人形,惟獨頭未變。高辛皇帝無奈只好招為駙馬,讓他與三公主完婚,並封為忠勇王。

  婚後入居深山,開荒闢地,刀耕火種和以打獵為生。龍麒王與三公主生下三男一女,高辛皇帝賜姓並授封。長子用盤裝而姓盤名自能,後封武騎侯處南陽郡;次子用籃子裝而姓藍名光輝,後封護國侯處汝南郡;三子生來好身材,皇帝未表其名而天上雷先響,故姓雷名巨佑,後封立國侯處馮翊郡;女兒稱淑女配女婿鍾智深,後封敵國侯處穎川郡。

  這四個郡都在河南境內,均在高辛皇帝所管轄的地域內。因此,這四個郡望就是畲族的祖源地。至今畲族仍把這四個郡的名稱作為尋祖認親的緒頭。後長子盤姓下海去向未明,餘三姓流傳至今。

  雷姓入閩:

  畲族的歷史悠久,遷移活動頻繁,其遷移路線和住地錯綜複雜,沒有自己的書面文字,無法找到有關入閩的記載。

  雷姓、鍾姓是怎樣入閩的,查無記載。只有一些口頭傳承,應是自龍麒王過世後,兄弟們一齊離開潮州鳳凰山搬到福建山區的。

  華安雷姓畲民:

  雷姓畲民從何處遷居華安有三說:

  一說,新圩鎮官畲村雷姓畲民的原住地是汰溪桃源洞,即今沙建鎮汰內。

  二說,雷姓畲民的原住地是九龍山畲峒(今仙都鎮九龍山上波際庵舊址)。

  三說,據官畲七十多歲的老人雷老貨說:“我姓雷,是從安溪縣湖頭街遷來的”。此種說法筆者曾在四十年前聽過上一輩的老人在閒談時說過。本人近年查過雷姓族譜,記載一世祖雷公不知本名,也未記載從何遷入,其墓葬龍仔湖(今官畲村),二世祖佛養公一脈傳衍至今已有十五代130多人。

  藍、雷、鍾姓的字輩用字:

  畲族的字輩排列主要用字為“大、念、小、百、千、萬”等字。每世(代)僅用一字,週而復始迴圈使用。雷姓只用五個字,自古有歌唱:“排行算來你細聽,雷姓缺‘念’鍾無‘千’,男人無‘一’女無‘二’,則雷姓排列少“念”字,在排行中男丁不排“一”女性不排“二”,即男丁排行序數從“二”字開始,而女性排行序數缺去“二”字。

  具體排法是,同輩人同屬一字,再加上按出生年月日時辰所排順序,如雷姓某女,同世用字為“百”字,她在同輩中排第16位,便為“百十六娘”。而獨缺“一郎”、“二孃”,是要留給未滿16歲而夭折的男、女亡靈。


特色與工藝技法編織工藝介紹

  畲族,我國南方遊耕民族,是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的少數民族。在畲族,他們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的風格獨特的工藝技術,雖是手藝但相比機器也毫不遜色。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畲族文化中看看畲族編織工藝吧。   畲族編織工藝是綵帶和竹編。   1、綵帶:   綵帶即花腰帶,又稱合手巾帶。綵帶是畲族文化“活”著的“ ...

文化詳解禁忌有哪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56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讓中華民族的文化越來越有內涵。對於每一個民族來說,都有其特有的習俗,同樣地,各個民族的禁忌也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那麼,今天就讓我們透過畲族文化去了解畲族的禁忌有哪些。   與圖騰崇拜和農事生產相關的禁忌:   一、忌打狗、罵狗,更忌諱殺狗,禁吃狗肉。他們幾乎家 ...

民族節日解說封龍節

  南北各地的民間中有一個叫封龍節的節日。此際多雨,傳說是龍分開到各地去行雨的日子。有趣的是,這個節日的內容與日期都不太統一。地區不同節日內容也有所不同,人們或祈雨、或儺舞、或唱戲拜龍王、或龍舟賽、或演習防火,但是,都與雨水有關。一起來看看畲族文化吧。   封龍節(也稱「分龍節」)是畲族的傳統節日。相傳這一天 ...

延續根脈的族譜

  族譜是記載以有血緣關係為主,家族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的載體。族譜是比較特殊的一種文獻,它記載著祖先的事蹟,傳承至今,供後人閱讀。而畲族對族譜更是重視,畲族族譜也是畲族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延續根脈的畲族族譜。   畲民本無編寫族譜傳統,明清以降受漢文化的影響,畲民效法漢人以修譜收族 ...

吉祥物綵帶

  畲族綵帶是傳統的手工藝品,它既能美化衣著,又能充當腰帶,在畲族還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時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綵帶還是畲族文化“活”著的文物。畲族綵帶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稱的畲族綵帶。   傳說: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報曉雞留給畲家小妹,讓 ...

民族醫學奇葩醫藥

  相信大家對於每個民族的一些醫術都有一定的瞭解。畲族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民族之一,人口眾多,一般都分佈在福建、浙江、廣東等地。畲族的醫藥是別具一格的。那麼,大家對於畲族醫藥有多少了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苦難中綻開的山花   我國畲族人口70餘萬,主要分佈於福 ...

仡佬傳統舞蹈仡佬酒禮

  走進仡佬族文化,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先民躍動的舞蹈靈魂,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充滿魅力的舞蹈藝術。仡佬族的傳統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下面一起來看看“踩堂舞”和“酒禮舞”吧!   仡佬族的傳統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踩堂舞》是喪葬儀式中舉行的舞蹈。流行於貴州遵義、仁懷一帶。古代是在墳前進行,近代改在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