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四大徽班是指什麼,它們的歷史由來

四大徽班是指什麼,它們的歷史由來

  如果我不想現在這麼容易戲劇化,我的生活該會是一場絢爛的戲劇吧。戲劇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傳承久遠,更是古代的娛樂節目之一,你知道在戲劇中的四大徽班嗎?也知道他們的歷史由來嗎?本期戲曲大全為你解析。

  四大徽班,即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多以安徽籍藝人為主,故名。

  中國清代乾隆年間北京劇壇4個戲班。即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多以安徽籍藝人為主,故名。乾隆五十五年(1790),為給乾隆帝弘曆祝壽,從揚州徵召了以戲曲藝人高朗亭為臺柱的三慶班入京,以唱“二黃”聲腔為主,是為徽班進京演出之始。之後又有四喜、啟秀、霓翠、和春、春臺等安徽戲班相繼進京。

  在演出過程中,6個戲班逐漸合併為四大徽班。時值京腔(高腔)、秦腔已先行流入北京,徽班在演唱二簧、崑曲、梆子、囉囉諸腔的基礎上,相容幷蓄,出現了“四徽班各擅勝場”的局面。由於其聲腔及劇目都很豐富,逐漸壓倒了當時盛行於北京的秦腔與崑劇。許多秦腔班演員轉入徽班,形成徽秦兩腔的融合。崑劇演員也多轉入徽班。

  嘉慶、道光年間,漢調(又稱楚調,西皮調)進京,參加徽班演出,徽班又兼習楚調之長,為匯合二簧、西皮、昆、秦諸腔向京劇衍變奠定了基礎,在京師與徽班造成了西皮與二黃合流,形成所謂的“皮黃戲”。此時在京師裡形成的皮黃戲,受到北京語音與腔調的影響,有了“京音”的特色。這種帶有北京特點的皮黃戲叫做“京戲”,也叫“京劇”。因此,四大徽班進京,被視為京劇誕生的前奏,在京劇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清末,四大徽班已相繼散落。

  徽班是中國清朝中期興起於安徽、江蘇等地的戲曲班社,以唱“二黃”聲腔為主,兼唱崑曲、梆子等,以揚州一帶為最盛,因藝人多來自安慶等地,而得名徽班。徽指的是徽調或徽戲,“徽班”是指演徽調的戲班。清代(公元1644——公元1911)徽調在南方非常受歡迎,有許多著名的徽班。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慶班、四喜班、春臺班、和春班,當時被稱為“四大徽班”。四大徽班在表演上各有所長、各具特色。當時有這樣的讚譽:三慶班的軸子、四喜班的曲子、春臺班的孩子、和春班的把子。“軸子”(讀“咒”),意思是說三慶班擅長演有頭有尾的整本大戲。“曲子”是指崑曲,意思是說四喜班擅長演崑腔的劇目。“孩子”指的是童伶,意思是說春臺班的演員以青少年為主,生氣勃勃。“把子”是指武戲,意思是說和春班的武戲火爆,最受歡迎。

廣西四大古鎮都是哪些,它們的歷史淵源

  廣西同樣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更是中國的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在中國地圖上也是佔有著一個不小的位置,更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本期廣西文化一起了解一下廣西四大古鎮都是哪些。

  大圩古鎮:

  廣西古代“四大圩鎮”之一。古鎮始建於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順著灕江綿延2公里長,不寬的街道上鋪著青石板,石板路兩邊是儲存完好的老房子。古鎮現在還保留著許多竹編作坊、草鞋作坊、傳統的喪葬用品店、草醫診室、老理髮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閒著無事的老人們或是在街邊看些發黃的書,或是聚集在一起喝茶打牌,平靜地生活著,守望著這最後的古老。

  蘆圩古鎮:

  蘆圩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南部,距離南寧市67.5公里,地處賓陽縣城,是廣西四大古鎮之一,是賓陽縣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全鎮面積188.04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積73446畝,畚地面積31393畝。

  黃姚古鎮:

  黃姚古鎮位於廣西昭平縣,地處桂林灕江下游,距桂林200公里,素有“夢境家園”之稱。古鎮發祥於宋朝開寶年間,全鎮方圓3.6平方公里,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鎮內山水巖洞多,亭臺樓閣多,寺觀多,祠堂多,古樹多,楹聯匾額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有橋必有亭,有亭必有聯,有聯必有匾,構成古鎮獨特的風景。

  所有古街道全部用青色石板鑲嵌而成,路面平滑如鏡。鎮內的建築按九宮八卦陣勢佈局,屬嶺南風格建築,與周圍環境形成一體,被稱為“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藝術殿堂”,是一個天然的山水園林古鎮。抗戰期間,國內許多著名的愛國人士在此居住。

  揚美古鎮:

  揚美古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的西南部,距離南寧市區僅36公里,公路、水路、鐵路俱透過這裡,其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自建鎮到民國年間,一直是近百公里範圍的商品集散地,繁榮一時,素有“小南寧”之稱。

  揚美是南寧市明清古建築保留得最為完整的地方,保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遍佈全鎮,至今依然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古街、古巷、古祠、古廟、古宅、古樹、古閘門、古碼頭、文武塔、烽火臺,古色古香,韻味無窮;現有二百多處,大多分佈在古鎮內的各街巷裡,特色鮮明的明清民居有的還完好無損,因此今天又得名“揚美古鎮”。

江西四大書院有哪些,它們在歷史上的地位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於江西文化的文章,內容是什麼呢?江西四大書院,其實在接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小編一開始是不願意的,不過後來想想其實這篇文章倒是挺適合我來做的,倒不是因為我讀過這四大學院其中的一所,恰恰相反。好了閒話不多說,我們迴歸正題。

  提及江西的書院,還得從唐代桂巖書院說起。書院之名,始於唐代,唐玄宗在長安設麗正書院、集賢書院,用於校刊,收藏經籍。從事教學活動的書院大約始於中唐時期,唐代桂巖書院大致創於此時,它不但是江西書院史上最早的書院,也是中國最早的聚徒講學書院之一。

  因此,江西是講學書院起源的搖籃。兩宋、元、明時期,江西書院數量在全國獨佔鰲頭,清代,沿海一些發達省份的書院發展迅速,但江西仍位居第二。與全國其他地方相比,江西有名的書院比比皆是,如聞名全國的白鹿洞、濂溪、白鷺洲、象山、鵝湖、豫章、懷玉、東湖書院等,其中,又以白鹿洞書院名氣最大,歷經千年,享有“天下書院之首”的美譽。

  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於九江廬山東北玉屏山南,虎溪巖背後。是北宋六大書院之一。有六合洞、朝天洞、宛在洞等洞景。原有三寶殿和僧舍,相傳為朱熹在廬山白鹿洞書院講學時,曾來過此地,後人紀念他亦在此起名“白鹿洞”。

  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5年),曾任太子賓客的洛陽人李渤,與其仲兄李涉來到了廬山五老峰下,開始築草堂隱居讀書,當地文人雅士時常慕其名上山與之交談,談詩論學。白鹿洞原是唐代洛陽人李渤年青時隱居求學之地。李渤養有一頭白鹿自娛,白鹿十分馴服,常隨主人外出走訪遊玩,還能幫主人傳遞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稱李渤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稱此處為白鹿洞。

  唐朝末年,兵荒馬亂,各處學校毀壞,到廬山隱居、避難的讀書人,常到白鹿洞研討學問,交流心得。南唐在此處“建學置田”,正式稱之為“廬山國學”,任命國子監九經李善道為白鹿洞洞主,掌管教育和學習。這就是白鹿洞開辦學校之始,比濂溪書院約早30餘年,成為廬山的第一所學校。

  白鹿洞書院雖為宋初所建,但不久即廢。直到著名理學家朱熹重修書院之後,白鹿洞書 院才揚名國內。南宋淳熙六年,朱熹知南康軍。朱烹到任時,白鹿洞書院已經毀於兵燹,棟 宇消落,林園荒蕪,觸目皆是塵封書海,網結門廊。經過朱熹的一再請求,宋孝宗終於同意 重建白鹿洞書院。

  修葺後的白鹿洞書院,以聖禮殿為中心,組成一個錯落有致、相得益彰的 龐大建築群。書院共有殿宇書堂三百六十餘間,其中包括御書閣、 明倫堂、宗儒詞、 先賢祠、 忠節祠等。聖禮殿是用於學生拜謁孔子的殿堂,門上方兩塊匾額寫有“學達性天”、“萬世 師表”的字樣。 在文會堂有朱熹親書“鹿豕與遊, 物我相忘之地。 峰泉交映, 知仁獨得之天” 的對聯。朱熹不僅重修了白鹿洞書院,而且還建立了嚴格的書院規章制度。

  白鷺洲書院

  創建於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在江西古郡吉安市區東部,於贛江中雙水夾流之處,有一座如中流砥石的綠洲,這就是著名的鷺洲。東南洲頭的綠樹叢中,有兩座重簷傑閣、巋然聳立的古樓,這便是聞名遐邇的白鷺洲書院主體建築之一的風月樓和雲章閣。

  據文獻記載,白鴛洲的得名,淵源於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詩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之名句。由於白鷺洲屹立於浩闊的贛江之中,雙水夾流,情景正與李白之詩句相合,所以被用作洲名書院建於南宋淳佑元年(1241),吉州太守江萬里為來此講學的程大中、邵雍、周敦頤、張載、程頤、朱熹等6位儒學大師立祠建書院。

  宋理宗御賜“白鷺洲書院”五字,與廬山白鹿洞書院、鉛山鵝湖書院、南昌豫章書院並稱江西四大書院。寶礻右四年(1256年)臨安開考,吉州生員中進士40名,佔該年"高考"全國錄取進士總數的九分之一,其中文天祥以他的文才、志向,或許還因他的大號“宋瑞”被欽點為狀元,宋理宗御筆親題“白鷺洲書院”的匾額以示褒獎。

  元代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書院被洪水沖毀,吉安路總管李珏修復。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紅巾起義軍與元兵戰于吉安,書院大部被燒燬。時過二年,又遭大水,書院毀壞殆盡。至正十五年重建,恢復舊觀。明代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吉安知府黃宗明又重修。到嘉靖二一年,曾將書院從白鷺洲遷離,在城南仁壽寺址另建新院舍。

  至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太平軍與清兵激戰于吉安,書院又被焚燬,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經知府曾省三倡修恢復。洲頭現存的風月樓、雲章閣以及一排排的齋舍,就是同治二年最後一次修建時所遺留下來的建築。而洲中心現存的鷺池,則是明代萬曆二十年重修書院所開闢。

  白鷺洲書院自宋代建立,迄於清代,數百年來,造就了大批人才,尤其是培養了象文天祥這樣出類拔萃的世代楷模,的確是這所書院的驕傲。清代曾在白鷺洲書院主持講席的著名學者施閏章有詩讚道:“鵝湖鹿洞尋常事,不信風流限古今。” 760多年來,這塊對廬陵文化發揮過重要作用的教育聖地、培養人才的搖籃一直文風鼎盛,桃李滿天下。


四大徽班中的三慶是哪裡

  四大徽班中的三慶是指三慶班,三慶班前身由三個安慶的戲班組成。三慶班,是中國清朝中後期活躍於北京的徽班之一,與四喜班、春臺班、和春班並稱為“四大徽班”。三慶班原成立於揚州,由江春、夏文洀、餘老四等撮合,前身為三個安慶戲班組成。   乾隆55年,在閩浙總督伍拉納推薦下三慶班入京為乾隆帝慶祝80大壽。由於其以二 ...

美人做美食小喬燉白鴨的歷史由來

  “美人做美食,美景配才子。”這是在眾人眼中看來最般配的一幅畫面。大喬小喬是三國時期有名的一對姐妹花,其出眾的外貌是上天給她們最好的禮物,如此貌美的小喬做出的食物也是色香味俱全。   那麼,本期飲食文化一起了解小喬燉白鴨的歷史由來。   小喬燉白鴨,是江西的傳統名菜,歷史悠久。據傳,始於三國時期。東吳都督周 ...

中國四大名雞都是哪些它們都是什麼菜系的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人們在飲食的道路上已經探索了有一段時間了。中國四大名雞分別有:遼寧的溝幫子燻雞,山東的德州扒雞,河南的道口燒雞,還有安徽的符離集燒雞。本期飲食文化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   安徽燒雞   符離集燒雞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的漢族傳統名菜,因原產於符離鎮而得名。中國地理標誌產品,也是中華歷 ...

承德外八廟都是哪些它們歷史來源

  從國家寺廟到許多城鎮上的小寺廟,無論是哪一個寺廟,無論大小。只要能夠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並且虔誠地誦讀以及聆聽就是對佛祖得尊敬,在歷史上也有著有名的承德外八廟。   那麼,本期宗教文化一起了解承德外八廟都是哪些。   清朝初年,中國藏傳佛教在中國蒙、藏地區(包括青海、新疆)勢力強大,教徒信仰虔誠,佛經教 ...

泗州戲的歷史由來來源各有說法

  泗州戲,是與徽劇、黃梅戲、廬劇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在2006年5月20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對於泗州戲的歷史由來和來源卻各有說法。那麼,到底由來和來源是什麼呢?一起去了解吧。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於安徽淮河兩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

拉祜族米酒的歷史由來米酒的製作步驟

  酒的品種很多,有白酒、紅酒、啤酒等等。相信大家喝過的酒也不少,但是你對各種酒的歷史瞭解多少呢?有去了解過它們的製造過程嗎?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拉祜族文化看看拉祜族米酒的歷史由來,米酒的製作步驟。   拉祜族米酒:   拉祜族喜飲米酒。糯米為其首選原料,大米、玉米亦可用於釀製。製作方法與佤族“布來隆”等水 ...

山西四大梆子是什麼它們的藝術特點

  梆子是在中國戲曲文化中各個民族樂隊中的一種碰奏體鳴樂器。更多的梆子是以棗木或者紅木來製作。但是梆子在每個戲劇中又能起到不一樣的作用。那麼它們的藝術特點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戲曲大全,看看山西四大梆子是什麼。   蒲劇:   蒲劇又稱蒲州梆子,也稱“亂彈”、“晉腔”、“山陝梆子腔”等,與中路梆子、北路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