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回族的過“乜貼”習俗

回族的過“乜貼”習俗

  “乜貼”是波斯語Niyyh(尼耶)的音意,意為“心願”、“決心”、“意念”、“動機”,也就是舉意。指透過內心或口頭表達的意願,旨在發自內心祈禱真主佑助、讚頌真主恩典。“乜貼”在回族人中有大致有三種表現形式:舉乜貼:大意是在做一些事情之前透過內心或口頭表達意願。

  散乜貼:一種有意念的施捨行為。施捨物可為錢財、食物、生活用品等。

  過乜貼:也稱做乜貼、做事兒,指在亡人的忌日、出行歸來、娶妻嫁女或僑遷新居等舉行的祈禱紀念活動。過乜貼一般都要請阿訇誦經、宴請親友,向阿訇或到場的人施散數額不等的財物。過乜貼是回族人中常見的風俗習慣之一。

少數民族過中秋節的習俗

  少數民族過中秋節的習俗

  苗族的跳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團聚後,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載歌載舞,舉行“跳月”活動。

  苗族的古老傳說,月亮是個忠誠憨厚、勤勞勇敢的青年。有個年輕美麗的水清姑娘,她拒絕了來自九十九州九十九個向她求婚的小夥子,深深愛上了月亮。最後,她還經歷了太陽製造的種種磨難,終於和月亮幸福地結合一起。

  苗族父老為對他們幸福愛情的懷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著月亮的光輝,跳起苗家歌舞,並把這一風俗稱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尋找心上人,傾吐愛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白頭之好。

  傣族的拜月

  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

  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巖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後來,他不幸死後,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

  每逢中秋節這天,小夥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藥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節日野味。姑娘、媳婦們忙著到湖邊、池塘裡抓魚。他們都忙著準備節日的晚餐。老阿媽則忙著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隻桌角上各放一個糯米圓餅,每個餅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從山林上空一升起來,就點燃冷香,全家大小開始“拜月”。然後,對空鳴放火藥槍,以示對英雄巖尖的敬意。最後,全家老小歡樂地圍坐在小方桌旁,品嚐食物,談笑賞月,盡興方散。

  侗族的偷月亮菜

  湖南侗鄉的中秋之夜,流行著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風俗。

  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裡的仙女要降臨下界,她們把甘露灑遍人間。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因此,人們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給這種風俗,取名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著花傘,選取自己心愛後生的園圃,去採摘瓜菜,而不會被人看成是“偷盜”。她們還要有意地高聲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來,她們這是藉助月宮仙女傳遞紅線呢。如果能摘到一個並蒂的瓜果,這表示她們能有幸福的愛情。因此,成雙生長的豆角便成了她們採摘的物件。嫂子們這夜也同樣到別家園圃裡去“偷月亮菜”,不過,她們希望能採到一個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鮮青翠的毛豆,因為,這象徵著小孩的肥壯,毛頭的健康(毛豆的諧音,指小孩)。小夥子們也有“偷月亮菜”的習俗,因為他們也希望月宮仙女賜給他們幸福。不過,他們只能在野地裡煮了吃,不能帶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無限歡樂和神奇異彩。

小孩過滿月的習俗

  當小孩生下足一個月的時候,往往要舉家慶賀。過滿月就是這種慶賀的方式 。過滿月,是在慶祝“ 家有後人”、“ 添丁之喜”、“ 足月之喜”。

  山西境內、從南到北過滿月的作法比較普遍。一般情況,是由親朋好友給孩子帶上禮品,到家裡作客,吃一頓“滿月宴”,然後離去。給孩子所帶禮品,有小兒衣物、食品,或是小銀鎖和留點零花錢,但飯是一定要吃。

  在山西晉南農村,像聞喜縣等地,在過滿月時,頗有講究,要有許多家互相有親戚關係的人聯合起來,給過滿月的主家買好三百尺的布料,再把各家買好的小孩衣服:上衣、褲子用別針或是用線簡單地縫在上面,這三百尺的布料,可以容納多少件衣服是可想而知的。

  到過滿月時,把這塊別好的布料連同上面的衣服帶到過滿月的人家,作為禮物,掛在院子上方,表示慶祝。然後,客人中的婦女,往往要到房中看望一下過滿月的孩子及其母親,還要把事先準備好的紅線掛在孩子的脖子上,紅線上拴著送給孩子的零花線,並問長問短,以示祝賀。

  過滿月,在晉南是比較隆重的。要親朋會聚,吃頓席,始終洋溢著喜慶氣氛。

  如今,隨著開放改革,農村過滿月也有新變化,有一些人改變了過去的做法,帶些裝飾品,或是給孩子帶上玩具,這些情況已經逐漸多起來。

  過滿月,既是添丁之喜,同時也是希望孩子長壽。


浠水人中秋節的習俗

  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秋高氣爽,此時的月亮特別圓滿特別明亮,人們以此作為團圓的象徵。月光下,人們品酒飲茶,邊食月餅邊賞月,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暢談秋收豐收的經驗,表達家人團聚的喜悅心情。   端午節、中秋節時,分家的兒子及出嫁的女兒均要向父母送禮問安。   上述三個主要傳統節 ...

了臘八就是年,那麼年前的習俗都有哪些?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八節,每年農曆的十二月初八。臘八節一到,意味著春節越來越近了。那你知道從臘八這天開始到大年三十,都有哪些習俗嗎?   春節前的習俗   臘月初八:臘八節   喝臘八粥是臘八節的傳統習俗之一,古代每到臘八這一天,朝廷、官府、寺院都要做臘八粥 ...

除夕的習俗 各地除夕的習俗

  除夕的習俗   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 ...

寧夏回族古爾邦節吃什麼 寧夏回族古爾邦節的特色美食

  寧夏回族古爾邦節吃什麼   我國回族人民過古爾邦節主要吃炸油香、饊子、牛羊肉等。在節前,回族人民就要將家庭院落、大街小巷打掃乾淨。節日當天,人們要沐浴,淨身,燃香,換上整潔的衣服到清真寺參加會禮。會禮結束後,最重要的一個專案就是宰牲,一般選擇牛、羊獻牲。宰牲典禮完成後,大人們開始製作各種美食,小孩們負責玩 ...

寧夏回族古爾邦節吃什麼 油香是回族古爾邦節的特色美食

  寧夏回族古爾邦節吃什麼 油香是回族過古爾邦節的特色美食   油香   油香是開齋節和古爾邦節的主角。在回族的宗教習俗裡,吉慶的開齋節,忠孝的古爾邦節,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生命中最切近的時刻度,都要炸油香。   油香,對降生在回族家庭的每一位成員來說,幾乎是以“先入為主”的姿態,佔據了一個人從誕生、起名、滿 ...

回族古爾邦節由來 為什麼回族古爾邦節要宰牲

  回族古爾邦節由來 為什麼回族過古爾邦節要宰牲   古爾邦節起源於伊斯蘭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故事。易卜拉欣獨尊安拉並無比忠誠,他常以大量牛、羊、駱駝作為犧牲獻禮,作為敬拜安拉的一種方式,人們對他無私的虔誠行為大惑不解。而且當時易卜拉欣老來無子,甚是煩惱,即向安拉祈禱:倘若安拉給他一子半女,即使以愛子做為犧牲, ...

小年要做什麼 小年的習俗

  在中國有很多的節日,節日裡面比較隆重的就是傳統節日了,因為有很多的習俗和講究,比如過年的時候要掃塵、貼春聯。說到掃塵、貼春聯,這是過小年的習俗,也是春節的前戲,下面一起了解下小年吧!   1、祭灶王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