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外骨骼的色素區內含有一種原蝦紅素,是屬於類胡蘿蔔素,該色素原為橙紅色,但可與不同種類的蛋白質相結合,而會變為紅、橙、黃、綠、藍紫等其他顏色。當蛋白質破壞、變性或與原蝦紅素分離時,顏色即變為原來的橙紅色,因此蝦煮熟後,外殼會變為紅色 。在一般狀況下,活生生的螃蟹、蝦子的外殼都是青綠色的。但是,當蝦下鍋以後,大部分的色素遇到高溫都分解掉了,只有蝦紅素不怕熱,遇到高溫不會分解,反而顯現出鮮豔的紅色,所以,煮熟的蝦就變成紅色了。
蝦外骨骼的色素區內含有一種原蝦紅素,是屬於類胡蘿蔔素,該色素原為橙紅色,但可與不同種類的蛋白質相結合,而會變為紅、橙、黃、綠、藍紫等其他顏色。當蛋白質破壞、變性或與原蝦紅素分離時,顏色即變為原來的橙紅色,因此蝦煮熟後,外殼會變為紅色 。在一般狀況下,活生生的螃蟹、蝦子的外殼都是青綠色的。但是,當蝦下鍋以後,大部分的色素遇到高溫都分解掉了,只有蝦紅素不怕熱,遇到高溫不會分解,反而顯現出鮮豔的紅色,所以,煮熟的蝦就變成紅色了。
原因可能是蝦不新鮮或者蝦的頭部在下鍋之前被擠壓。挑選蝦時一定要選鮮活的蝦。基圍蝦營養豐富,且其肉質鬆軟,易消化,白灼蝦是最常見的做法,保持其鮮、甜、嫩的原味,做法如下:
材料:基圍蝦500克、紅辣椒絲5克、生抽50克、芝麻油5克、精鹽5克、姜塊10塊、蔥條10克、花生油5克。
方法步驟:
基圍蝦洗淨,用剪刀把蝦鬚剪去;蔥去頭尾,切成蔥花,蒜拍扁剁碎;燒開半鍋水,把蝦放入煮1至2分鐘,這時蝦的顏色已變紅,立即將蝦撈起瀝乾水;倒3湯匙油入鍋,燒熱後放入蒜蓉、蔥花,大火炒1分鐘;往鍋裡灑四分之一湯匙雞精調味,撈起炒好的蒜蓉和蔥花,加2湯匙醬油拌勻蘸料即可。
基圍蝦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蝦,它的吃法比較多,可以煮著吃,可以炒著吃,還可以蒸著吃。煮基圍蝦一般不用太長時間,煮3-5分鐘就可以熟了,煮熟之後的基圍蝦會自然彎曲,並且蝦殼顏色也會變紅。
基圍蝦煮好了是彎的還是直的
一般都是彎曲的。
蝦的身體主要由肌肉蛋白組成,遇到高熱時會“變性”,其形狀或結構會發生變化。當加熱溫度超過50℃時,蝦殼一側會限制蛋白質的收縮,但另一側蛋白質可以自由收縮,因此蝦會自然彎曲。
基圍蝦煮熟後彎曲為什麼
烹飪活蝦時,生活會遇到高溫的自我保護。為了減少表面積,肌肉收緊。表面積的減少導致彎曲。
蝦煮死後,也會因高溫而收緊肌肉,蛋白質會凝固,也會造成彎曲,但不會像活蝦那樣緊繃。它也表明有汙點。
蝦煮熟後為什麼會變紅
蝦體含有多種不同顏色的色素細胞,其中有一種稱為蝦青素的紅色物質,當煮沸或暴露於酸中時,將不含蛋白質化合物。蝦青素的耐熱性非常強,在228-240℃時可被破壞,而其他色素細胞則被一般高溫加熱破壞。最後,蝦煮熟後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