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基諾族藝術——音樂

基諾族藝術——音樂

  基諾族的音樂基諾族音樂主要是民間歌曲、歌舞曲等。

  民間歌曲:有山歌、風俗歌、獵歌、兒歌、催眠歌,以及宗教歌曲等。

  山歌:音樂具有抒情性質,內容廣泛,多為獨唱;情歌中有對唱。山歌的節奏較自由、曲調依字行腔,一曲多詞。反覆演唱時,詞曲略有變化,句尾常運用顫音唱法。常用五聲音階徵調式,調式支柱音為上方大二度和純五度。

  風俗歌:包括過年調、賀新房調、婚禮調、喪事調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只限於喪事調)、齊唱、領唱加伴唱(常伴隨一平行四度曲調)3種。

  獵歌:基諾族喜愛狩獵,獵獲後唱歌以示慶賀。演唱時多敲擊具有不同音高的竹筒為伴奏,又稱“竹筒調”。曲調有:走路調,在狩獵歸途中唱;回家調,在回到家中邀請鄰居共享野味時唱。

  兒歌:曲調活潑,節奏鮮明。多為齊唱,載歌載舞。

  催眠歌:除用以哄慰孩子入睡時唱外,多為父母遠出時囑咐在家孩子時唱。

  民間樂器:基諾族的打擊樂器還有大鼓、鋩、釵,絃樂有三絃、二胡,管樂有竹笛、口弦、簫竽。

  敲竹筒:基諾族的敲竹筒,是用長短不等的青竹七筒,一頭就竹節做底,另一頭削麵斜口,在筒身的一側開一條約五釐米的小槽。槽靠近筒底音高,離得遠音低,竹筒越短音越高,越長音越低。不削皮的音高,削皮後音低。七個竹筒能敲出三種調子。第一個敲得最急,其它根據調子的不同而依次緩之。

  敲竹筒這一風俗的歷史可以追索到很遠的古代,它跟先民們的狩獵有密切關係,當時,打到野豬、馬鹿等大野獸,敲直徑大的一套竹筒;打到麂子等小野獸,敲直徑小的一套竹筒,打到野牛兩套一起敲。所以人們能從竹筒聲中,分辨出是打到了什麼樣的野獸。

  底特:彈撥樂器,木製,圓鼓形音箱,蒙以蛇皮、蛤蟆皮,或竹筍外皮,張二絃,用以伴奏歌唱。

  畢吐嚕:吹奏樂器,竹製,管開2孔 ,直吹。此外還有口簧、大鼓、竹筒等。

基諾族藝術——舞蹈

  基諾族的舞蹈

  大鼓舞:又稱牛皮鼓舞,是基諾族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牛皮鼓是基諾族的傳統打擊樂器。鼓身高1米,用一段原木掏空而成,直徑0.5米,用未去毛的黃牛皮蒙面,兩端各有20個木柄環繞鼓身,牛皮鼓懸在木樁上,用木槌敲擊,聲音渾厚。敲鼓的必須都是好手,一人敲累了可輪換。過去是過年時跳,現在每逢喜慶節日都跳。在過年的盛會上,口嚼檳榔的老阿爹昂頭打鈸,頭戴三角形尖頂帽的老阿媽低頭鳴鑼,大鼓先由村寨長老敲響,然後由年青的姑娘們敲擊。她們手執一木錘立於鼓前,雙手上下飛舞,興致高時,手執雙錘,揮動四次敲兩次,其他的男女老少圍成一個圓圈,徒手起舞,合著鈸、鑼和大鼓的節奏,青年們旋轉腰身,腳跟起伏,時而左腳稍前,時而左腳銷後,歡樂的歌舞通宵達旦。

  姑娘舞:為基諾族姑娘們所獨有的舞蹈叫“竹谷能”,又稱“姑娘舞”。每當明朗的月光灑向基諾山寨,姑娘們便會相約著來到村寨空地一起歌舞。她們將雙手互搭在肩上,圍成圓圈,上身向前稍傾,雙腳後跟左右擰動的同時臀部也隨之左右擺動兩下,然後沿逆時針方向走兩步。動作淳樸健美,很有特色。

  兒童舞:七、八歲,十來歲的兒童天真活潑,常在寨中草坪上嬉戲歌舞,他們邊唱兒歌邊跳,跳的舞步是:有的手搭手轉圈;有的邊拍手邊甩腳;有的兩個人各出一隻腳,互相勾著邊跳邊唱;還有的是大家坐成一個圓圈,伸直腿,腳頂著腳,手搭著手,邊唱邊轉圓圈。

基諾族藝術——美術

  基諾族的美術

  基諾族婦女從小學挑花,常用彩色絲線在胸兜上、筒帕上挑出各種植物、雲彩、江河的圖案。男子喜歡雕刻,常在耳環木上、鐮刀柄上、背東西的背板上、三絃柄上、口弦上雕出各種植物葉子和房屋的形象。他們還善於做篾活,能把蔑削得又薄又滑,編成精美的檳榔盒、煙盒、針線盒、手飾盒、錢盒、酒杯盒等,家庭中用的篾桌也是自己編的。

  孔明印:基諾族的一種刺繡工藝。基諾族喜歡在衣服邊、胸圍、帽尾、綁腿等服飾上刺繡各種裝飾花紋,在筒帕上繡上各種幾何圖案。男子喜穿無領對襟黑白花格小褂的背部,有一塊六寸見方的各色線繡成之花紋,有的象太陽,有的象月亮,有的象獸形,基諾族把這些花紋圖案稱之為“孔明印”。他們認為,孔明是基諾族的祖先,於是,就把基諾族的族源和族稱,以及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與孔明連在一起。


山上的音樂音樂文化

  在神奇美麗的雲南西雙版納,寬闊蜿蜒的瀾滄江畔,有一片茫茫群山,這就是基諾人民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這裡山清水秀、氣候溫和,這裡孕育了基諾族文化,這裡有著動聽的歌聲,一起來聆聽來自這山上的音樂。   民間歌曲有山歌、風俗歌、獵歌、兒歌、催眠歌,以及宗教歌曲等。較為出名的有基諾族民歌:夜深人靜。   山歌    ...

你所不知道文字與藝術文化

  基諾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最為古老的一個民族,他們有著屬於自己地方的特的傳統文化,他們沒有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使用基諾語言。對於基諾族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基諾族文化為您帶來基諾族的文字與藝術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分攸樂和補遠兩個方言,方言間詞彙差別較大。基諾語聲母 ...

中華民族:

  基諾族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及其附近地區。新中國誕生時,基諾族人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向階級社會過渡的農村公社階段。   基諾族有自已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族支。無本民族文字。相信萬物有靈,崇拜祖先,尊奉諸葛孔明。基諾族主要從事農業,種茶歷史悠久,有著名的普洱茶。   習俗   基諾 ...

--簡 介

       基諾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的基諾民族鄉,少部分散居在景洪縣的勐旺、勐養、橄欖壩、大渡崗和勐臘縣的象明、勐侖等地。基諾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基諾”是民族自稱,過去漢語多音譯為“攸樂”,意為“跟在舅舅後邊”,加以引申即為“尊崇舅舅的民族”。   基諾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 ...

的喪葬習俗

  喪葬習俗   在喪葬方面,基諾族每個村寨都有一個公共墓地。這個墓地是固定的,不分等級,墳墓的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死者的腳一定要正對著傑卓山那方,意為讓死者爬起來就可往祖先住過的地方去。從墓地通往正路上的一段,基諾族從不刈草修路。說路好走死的人就會更多。   在基諾族中,一般死了人,除老人外,均為當天埋 ...

的婚戀習俗

  婚戀習俗   1. 尼高卓 階段 尼高卓 是一個供青年聚集玩耍的場所地。在這裡,規定不可公開地談情說愛,男女青年只能用眼傳情,或藉助於口弦、三絃等樂器,悄悄傳遞資訊。基諾人的初戀都是從這裡開始的,這時還處於秘密談情幽會階段。愛情的進一步發展,就到了男女雙方互送信物的階段。以花為媒、以 樹葉信 相會是基諾男 ...

喪葬習俗

  1.獨木棺。是基諾族的傳統葬俗。基諾族一般實行土葬,較早時用篾笆編棺,後來,通常用獨木棺。製作獨木棺時,全村男女出動,將一大樹砍倒,取其一段,劈成兩半,挖空中間,將死者置於其中,在自己氏族墓地內埋葬。棺木深埋一米多,以死者生前所用的生產生活用品,如刀、鋤、鐮和火藥槍等殉葬。若村中老人死去,全寨要停耕三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