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夏至節氣簡短的含義 夏至節氣的含義介紹
夏至節氣簡短的含義
它指的是我國傳統曆法的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於夏季的第四個時令,依次為: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太陽在黃道上經過90°至105°的時間段被認為是夏至。日期大約為每年6月21日或22日至7月7日或8日。進入該時節後,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害也迅速滋生蔓延,需加強田間管理。
夏至節氣的含義介紹
炎熱將至,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的意思。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這天,白天最長,夜間最短。代表的寓意是炎熱將至的意思,它的氣候特點就是暴雨、梅雨天氣,高溫桑拿等。
在公元前七世紀,先人們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夏至的名字,只是代表夏至這一天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的意思。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在北京地區,白晝的時長長達15個小時左右。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它是整個夏季中白天時間最長而黑夜時間最短的一天,一般是6月21-22日。
夏至後,每天白天的時間逐漸縮短。天文學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夏至之後北半球白晝時數逐漸減少,同時夏至到來之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古有“夏至大爛,梅雨當飯”一說,夏至時節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也正是江淮一帶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也是指夏至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也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夏至過後,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細水長流的“夏至面”。夏至面是漢族風俗,現在已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中有記載“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人們從夏至開始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於製作、清涼的食品為主要飲食,麵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膩,要多吃雜糧已寒其體,不可過吃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也要適量,不可過多,以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熱化生風,激發療瘡之疾。
夏至有什麼特殊的寓意
這個節氣狹義上其實是指太陽在天球上經過黃經90°的時刻,即6月21日或22日,例如今年就在2021年6月21日星期一,農曆的五月十二。其中黃道上經90°的點又稱“夏至點”。漢字中的“至”,也就是最、極端的意思,它屬於夏天裡天氣炎熱的標誌性節氣。此日太陽光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其後太陽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動,白晝漸短,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
夏至來歷典故
其實它由來已久,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這個節氣。根據古籍《恪遵憲度抄本》就有對它的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古時它的別稱為“夏節”、“夏至節”,人們會透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記錄:“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到了周代,夏至祭祀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史記·封禪書》寫道:“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從以上所述都可窺見該節氣的來歷。
夏至節氣的含義 介紹夏至節氣
夏至節氣的含義 介紹夏至節氣
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一年白晝最長。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氣之一。每年陽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度時,為夏至日。“至”是“極”的意思,夏至也叫“日長至”。過了夏至,太陽的直射點逐漸往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會一天比一天短,夜晚一天比一天長。
關於夏至節氣的由來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透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為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
夏至的特點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度左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夏至與立夏有什麼區別不同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夏至節氣的民間習俗
夏至是中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禮記》中也記載了自然界有關夏至節氣的明顯現象:“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說明這一時節可以開始割鹿角,蟬兒開始嗚叫,半夏、木槿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長”字。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這天,除食麵食外,中國有的地方要食涼粉、涼皮,有些地區還要喝涼茶,吃荔枝、吃茶葉蛋,一些地方還有食狗肉的習慣。
夏至節氣的介紹 夏至的由來和含義
夏至節氣的介紹 夏至的由來和含義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北迴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我國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寫到"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中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什麼是夏至日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日那天,整個地球上除南極點和南極圈內的極夜地區外,所有地點的日出方向都是從東北方開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以北京為例,夏至這一天凌晨2:42天就開始矇矇亮了,4:45日出;晚上19:46日落,21:49天才完全黑下來。完全的黑夜只持續了5個小時左右,太陽位於地平線以上的時間為15個小時。如果繼續往北旅行,黑夜會進一步縮短,在北歐的斯德哥爾摩、赫爾辛基、奧斯陸這樣的城市,子夜的天空還很明亮,可以在夜空下看書。當到達北緯66.4°以北的地區時就能見到我們認為是奇景的半夜的太陽,那裡的人們可以享受24小時的日光浴。
在夏至前後,地球位於遠日點附近,執行的速度稍慢,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在北半球的時間比在南半球長8天,因此北半球的夏天要稍稍漫長一些。
夏至的特點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度左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夏至補水有訣竅
在炎熱的夏季時節,汗液的大量排出會造成機體脫水,影響生理機能和運動狀態。研究表明,如果脫水量達到體重的2%,機體的耐熱能力就會受到影響;當脫水量達到4%時,會影響肌肉的耐力;而脫水達到10%時,則會影響協調能力,甚至使肌肉痙攣;脫水最嚴重的情況是使體溫攀升、迴圈衰竭,甚至造成死亡。在鍛鍊的過程中,補水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飲水的溫度要適宜。最好將水溫控制在8℃——14℃,因為這一溫度的水可以迅速地透過胃部。
第二,在運動之前先喝點水。可以在運動之前的10——15分鐘內喝150——200毫升水。
第三,補水要遵循少量多飲的原則。運動中最好保持20——30分鐘喝1次水,每次飲水150——200毫升。
第四,補充淡鹽水。如果運動後水分和鹽分損失較多,可以喝點淡鹽水,或者在吃飯時的湯中稍微多放點鹽。
夏至的食譜
酥豆空心菜
【材料】空心菜400克,青豆150克,青柿子椒50克。
【調料】鹽、味精、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1.空心菜洗淨,切丁;柿子椒去蒂、子,洗淨,切丁;青豆洗淨,瀝水。
2. 炒鍋放植物油大火燒至五成熟,下青豆,炸至浮出油麵且皮酥時,撈出備用。
3.原鍋留底油大火燒至七成熟,下空心菜、柿子椒、鹽,煸炒至空心菜斷生,下青豆、味精翻炒均勻即可。
夏至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 夏至節氣是什麼含義
夏至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
代表炎熱的夏天來臨。夏至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這天,白天最長,夜間最短。代表的寓意是炎熱將至的意思,它的氣候特點就是暴雨、梅雨天氣,高溫桑拿等。
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透過祭神 ...
夏至節氣的含義和特點 夏至節氣是什麼意思
夏至節氣的含義和特點 夏至節氣是什麼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 ...
夏至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 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夏至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 ...
夏至的至是什麼意思 夏至節氣的至含義是什麼
夏至的至是什麼意思 夏至節氣的至含義是什麼
夏至的至釋義:1.到。2.至於。3.極;最。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 ...
夏至的含義和諺語 關於夏至節氣的諺語
夏至的含義和諺語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這天,白天最長,夜間最短。代表的寓意是炎熱將至的意思,它的氣候特點就是暴雨、梅雨天氣,高溫桑拿等。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執行至黃經90°時為交節點,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 ...
夏至節氣的含義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從夏至節氣這天以後,白天的時間就開始不斷縮短,夜晚的時間越來越長。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夏至之後北半球白晝時數逐漸減少。
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 ...
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夏至節氣的含義: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至是一年裡太陽最偏北的一天,北半球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也是白晝時間超過黑夜時間最多的一天。但各地的晝長時間從北到南呈遞減趨勢,這是地球自轉軸傾斜造成的晝長夜短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