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婺源民俗:燈綵

婺源民俗:燈綵

  燈綵,俗稱“迎燈”,是婺源民間流行最廣的一種傳統藝術。婺源方言中,燈同丁,迎燈有祝願人丁興旺和慶賀吉祥之意。婺源燈綵種類繁多,有花燈、龍燈、馬燈、獅子燈、塔燈、船燈、桂花燈等。

  龍燈又分為板龍燈、香龍燈、滾龍燈。

  板龍燈由幾十節或百餘節活楔相連的板橋組成,每節板橋上裝兩盞彩燈或燈籠形成龍身,龍頭龍尾皆用燈篾彩紙編飾。

  滾龍燈由竹骨紮成圓筒,罩之以布,畫或剪帖鱗甲為龍形。

  迎板龍燈、滾龍燈多在農曆正月舉行,十三起燈、十五鬧燈、十八圓燈。

  香火燈是用稻草捆紮編結的龍身上插滿香火,迎遊時如火龍翻滾,在芭蕉、南瓜、茄子插香製作成歷中神話人物形態的“人物香燈”更別有一種情趣。通常在中秋佳節舉行。

海口民俗:二月十二得勝沙祭拜冼夫人 吃長壽麵

  

  從2月27日開始,2012年第十一屆中國(海口)冼夫人文化節在海口拉開序幕。2月28日從海口市龍華區文體部門瞭解到,農曆二月十二那天,海口得勝沙社群的居民將舉辦祭拜冼夫人和裝軍儀式,居民還要在家裡祭拜以及吃長壽麵。

  得勝沙冼夫人廟的由來

  2月28日中午,南海網記者在海口得勝沙社群看到,幾乎所有的房子外面都插了一張三角形的“令旗”,據稱每年這個時候,這裡的居民都要以這樣的方式紀念冼夫人。得勝沙居民祭拜冼夫人來由已久。

  據海口市得勝沙冼夫人紀念館副館長張詩光介紹,冼夫人生於1400多年前南北朝齊、梁至隋初間,活了80多歲。當時廣東的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乃至嶺南多數都屬南越國,居住的是一個古代少數民族古駱越人,冼夫人就出生在這裡的高涼府(今天的高州)。梁朝大同年間,高涼太守漢人馮寶為了爭取地方勢力的支援,娶了嶺南部落的冼夫人。冼氏世為南越首領,部落有十餘萬家。少女時的冼夫人聰明伶俐極其能幹。馮寶體衰多病,冼夫人就成輔佐丈夫執政的得力助手。冼夫人有勇有謀,誠實守信,經略安邦,嶺南一帶歷經梁、陳、隋三代長達110年,秩序穩定,動亂緩減,百姓樂業。尤其是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冼夫人以南越部族首領的身份“請命於朝,置崖州”,在海南島建立崖州,下轄10個縣,從而結束了多年的“久亂不統,不能一日相聚以存”的歷史。冼夫人在轄治海南期間,平定叛兵匪賊,促進民族團結,移民開發海南,發展經濟文化,成為海南當時俚人(古駱越人的一支,宋朝以後稱“俚”的諧音為“黎”)的民族英雄和精神領袖。

  因為當時的得勝沙靠近海甸溪碼頭,而傳說當時冼夫人征戰海南的時候,就在海甸碼頭登岸,並且途徑得勝沙。因此,後人為了紀念冼夫人的豐功偉績,就在得勝沙搞了一個廟祭拜她。

  得勝沙獲名“得益”冼夫人

  據張詩光說,原本得勝沙就是一片沙灘,而且還是倭寇經常出沒的地方。特別是明末清初之時,倭寇都是從這裡登岸到海口搶奪。

  清朝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農曆二月十二,這一天早上原本天氣晴朗,可是數里之外的海上卻有很多艘船舶悠悠靠近海甸碼頭,這些船上全都是倭寇,他們此行準備在海口進行一次大“搶奪”。

  得悉倭寇準備搶奪的資訊後,當時的瓊州參贊立即帶兵到得勝沙阻攔倭寇。可是由於倭寇來勢兇猛,軍民阻攔不住倭寇的進攻,眼看倭寇上岸,無奈之下這位瓊州參贊只能跪在地上求拜冼夫人“幫助除魔”。

  此時,令人驚訝的情況出現了,原本晴朗的天氣突然變黑,海面上颳起大風,一下子就把倭寇的很多船舶颳倒,此時軍民見狀一鼓作氣擊退了倭寇,取得了反擊倭寇的第一次勝利。據悉從此往後,受此打擊,倭寇再也不敢到此來“擾亂”。

  為了紀念這場勝利,人們就把這裡取名為“得勝沙”——取得勝利的沙灘。而此後,人們就在這裡建起了這個冼夫人廟。每年農曆二月十二都來此祭拜,祈求冼夫人“顯靈”保佑國泰民安。

  祭拜冼夫人及吃長壽麵

  2月28日,雖然離農曆二月十二還有幾天時間,可是就在得勝沙這個冼夫人廟裡,此時已經是香菸嫋嫋,香火繁茂。

  據張詩光介紹,每年從農曆二月初五開始,就有很多居民到這裡來祭拜。可是最熱鬧的時候要在農曆二月十二。這一天早上,當地居民就組織隊伍,身著冼夫人當時出征的帥衣,帶領隊伍從得勝沙開始沿著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等路段巡遊。

  巡遊結束以後,在這個廟前還舉辦隆重的舞龍舞獅表演。而從當天晚上開始,就在廟前要連續5天表演瓊劇。

  除此之外,得勝沙社群居民在那天要在家裡祭拜冼夫人,祭拜的時候用一些雞鴨等肉類。在家裡祭拜結束之後,還要把這些祭品搬到廟裡來祭拜。據悉,當天來這裡祭拜的人不僅有本地居民,還有來自“香港、廣東等地方的香客”。

  據說,在二月十二當天,從早上到晚上,這家廟裡都很熱鬧,擁擠不堪。而這一天,廟裡也很忙,從早上開始就要煮麵條給香客們吃。據說,只要在這一天吃了這裡的麵條,“就可以保佑全家長壽和平安”,所以這一天的麵條也叫長壽麵。張詩光說,每年這一天在廟裡都要煮上將近一千斤的麵條,光放在麵條裡的紅糖就要300斤。因為,這一天,祭拜的人們都想到這裡來“吃上一碗長壽麵”。

識節氣話民俗:“大雪”天氣寒 醃肉正當時

  識節氣話民俗:“大雪”天氣寒 醃肉正當時 http://www.tech-food.com 2012-12-7 10:32: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今日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據市氣象臺預報,今天白天到夜裡,我市全區晴天間多雲,氣溫-2℃~10℃,偏北風3級左右。大雪節氣後天氣愈寒,您要注意防寒保暖。

  細心的人會發現,今年大雪日期有兩種說法,一說是12月6日,一說是12月7日,那麼到底哪天才是大雪節氣呢?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日梭萬年曆(標準版)”顯示,今年的大雪節氣不是6日,而是在7日凌晨1時19分正式進入大雪節氣。

  大雪節氣後天氣更冷,以“雪”的形態降水的可能性比小雪節氣時更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

  “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天氣寒冷,在不易保鮮的古代,人們發現此時醃製肉類食品不易變質,於是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就忙著醃製鹹肉,以迎接新年。受此習俗影響,大雪節氣前後,肉類食品價格常會有小幅上漲。魯北民間還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

  大雪過後是“進補”的好時候。在民間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此時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

  中醫認為冬屬陰,大雪時節是一年中陰氣較盛的時候,這時如果藉助天氣的優勢養陰,則可以調整體內的陰陽平衡,陰虛的人更不要錯過此時。傳統中醫認為,水是陰中至陰,早晨起來喝一杯水,可潤腸燥;下午喝一杯水,可滋腎陰;晚上睡前1小時喝一杯水,可養心陰。

  除此之外,還可以多吃梨、蘿蔔、藕、蘑菇等,這些都是養陰的食物。


天水民俗女媧祭典

  《補本紀·三皇本紀》雲:“女媧氏亦風姓,蛇身人首,有神聖之德,代宓犧立,號日希女”。《說文》十二說:“女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女媧,亦稱媧皇、女皇、陰帝、神媒,風姓,與伏羲同母,史書記載女媧的主要事蹟有補天立極、摶土造人、化生孕育人類、制笙簧,幫助伏羲氏正姓氏、通媒妁,是華夏古代人類和古代文明的偉 ...

四川民俗哭嫁

  哭嫁的風俗,不知道起源於什麼時候。戰國時期,趙國的公主嫁到燕國去作王后,她的母親趙太后在臨別時“持其踵,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大約就是後來長盛不衰的哭嫁風俗的濫觴了。這種風俗,直至清末還盛行於四川農村中,隨地區變化而大同小異。解放前,聽老人們說,早些時候,沒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現嫁而不哭的姑娘,也 ...

婺源風俗婚姻嫁娶篇

  在傳統的人生風俗中,當事人體會最深的恐怕要算婚禮了。生子固然是大事,男婚女嫁也不可輕視,生子是延續世系的標誌,結婚則是延續世系的手段。1200多年來,我縣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風俗禮儀。婺源人聯姻,除少數豪門鉅富外,通行一夫一妻、白頭偕老。重門當戶對、輕嫁妝聘禮,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所謂明媒正娶。嫁娶 ...

趣味民俗8月15日“摸 秋”

  到別家園田裡偷瓜。到了這天晚上,無論哪家的冬瓜都可以無憂無慮地偷。偷得了冬瓜,在瓜蒂處摳個洞,插上一隻紅辣椒,再裹好衣物送給不孕或無後人家,祝他們早得貴子。這時主人會將火坑邊燒好烤好的粉耙遞給偷瓜者吃。吃粉耙不得拍打上面的灰塵,否則便是對主人的不敬重.   所以,偷瓜者常常是喜滋滋吃下沾有灰塵的粉耙。其實 ...

秦皇島民俗望海大會

  望海大會俗稱逛碼頭,於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在秦皇島求仙入海處舉行。這個古老的民俗活動起源於於何時呢?   據傳,2200年前,秦始皇為了求得長生不老藥,特命道士徐福攜五百童男童女前往東海求得長生不老藥。這一去便再無音訊,不見歸來了。據說是徐福求不到長生不老藥,便偷偷的轉去了一個孤島,率五百童男童女在島上繁衍 ...

安徽蕪湖民俗婚事“六禮”

  《爾雅·釋親》稱“婦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謂為婚姻。”古代稱舉辦婚禮為結縭、合巹。俗稱結親、成親、成婚、完婚、合婚、圓房等。《禮記·昏義》規定婚姻必履行六道程式:“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證、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後演變的主要過程如下:   託媒提親。俗稱“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 ...

保康民俗皮影戲

  皮影戲是山區農民為了祈神還願和慶賀豐年而產生的一種民間文化.皮影是用大張驢皮塗繪勾金、著色雕制而成, 是一種圖案藝術。所表現的人物、景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皮影戲的表演者點上機油燈,手持皮影在幕布後上場。舞臺形象便靠強烈的燈光將皮影投射到白布上。表演者邊舞邊唱, 題材主要以歷史故事為主。伴奏的樂器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