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7月16日舉辦的豆腐架民俗表演。洪德平攝
江灣是江西婺源旅遊的核心景區。近年來,婺源縣以良好生態環境、優美自然風光、豐富有 機農業為依託,挖掘江灣村旅遊文化內涵,提升農耕文化並與旅遊巧妙結合。在莊稼成熟季節,擇吉日舉行豆腐架慶豐收鄉風民俗表演,用“五穀”果蔬裝扮豆腐架,展示古老鄉風,重現活力勤耕,全方位打造江灣旅遊品牌。
圖為7月16日舉辦的豆腐架民俗表演。洪德平攝
江灣是江西婺源旅遊的核心景區。近年來,婺源縣以良好生態環境、優美自然風光、豐富有 機農業為依託,挖掘江灣村旅遊文化內涵,提升農耕文化並與旅遊巧妙結合。在莊稼成熟季節,擇吉日舉行豆腐架慶豐收鄉風民俗表演,用“五穀”果蔬裝扮豆腐架,展示古老鄉風,重現活力勤耕,全方位打造江灣旅遊品牌。
“好,好,再來一曲……”10月4日,在千古一村樂安縣流坑村古戲臺前座無虛席,熱鬧非凡,四五十名遊客正在這裡饒有興趣地觀看儺舞、鄉射遺樂表演,古樸神韻的民俗表演贏得了在場遊客的陣陣掌聲和喝彩聲。來自撫州的遊客黃先生觀看完表演後,興奮地說:“早就聽說流坑民俗文化獨具特色,今天親眼觀看儺舞、鄉射遺樂表演後,大開眼界,真是名不虛傳。” 流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儺舞、鄉射遺樂等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樂安縣十分注重傳承和保護流坑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該縣一方面組建了流坑儺舞劇團,添置了儺面具、古戲服、器樂、燈光、音響、道具等演出器材,維修了古戲臺,並組織專家和民間藝人對一些瀕臨失傳的劇目、樂曲等進行搶救性挖掘整理。另一方面,該縣還注重培養民俗文化後備人才,專門挑選一些有一定基礎、熱愛民間藝術的青年到省市專業劇團學習,同時還在流坑村小學開設了地方民俗文化課,創辦了民俗文化表演興趣小組,培養和發掘優秀民俗文化後備人才。透過一系列舉措,流坑古老民俗文化大放異彩。如今,古樸神韻的民俗文化正成為流坑一張獨具特色的旅遊名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看。據瞭解,國慶期間,流坑每天接待遊客近千人。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的藏族是一個遊牧民族,最早的藏族人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從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努力發展,形成了現在人們所看到的農耕文化。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藏族文化吧!
西藏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見證了西藏先民從“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的轉變。而雍布拉康山腳下的一塊良田——薩日索當,則在藏族開耕史上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塊良田就叫“薩日索當”。
雍布拉康在藏語中譯為母鹿腿上的宮殿,不僅是西藏曆史上第一座宮殿,更是西藏最早的建築之一。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修復過的雍布拉康二層壁畫中,生動描繪了關於吐蕃第一位藏王聶赤贊普的出現、第一座宮殿的修建、從天而降的佛經、佛塔等聖物以及開耕等等宗教歷史故事。根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世紀,幾位在雅礱河谷贊唐地方放牧的牧人偶遇一位英姿勃發的年輕人,由於言語不通,牧人請來十二位苯教徒問小夥子打哪兒來,小夥子將手指向了天……信奉天神的苯教徒們見他舉止端莊,相貌不俗,將他馱在肩上返回村寨,奉待為王,號令部落。
藏王的確立,讓雅礱河岸方圓幾百裡的部落民眾紛紛搬遷而來,為其修建雍布拉康,並以宮殿為中心聚攏起來,出現了第一座村落,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從“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的轉變。山南地區文物局副局長根堆加措說,在這個村落附近,吐蕃先民開墾農田,專供藏王,也為自身生活所需勞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有這樣一個民間傳說:國王莫早於聶赤贊普,宮殿莫早於雍布拉康,經書莫早於邦貢恰加,地方莫早於雅礱,農田莫早於薩日索當。
從第一代聶赤贊普,雅礱部落首領們一直世居於雍布拉康。雍布拉康一方面以它碉樓式的建築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以它險峻的地形為那個部落爭端頻繁的年代起著極好的防禦作用。直到真正統一吐蕃大業的藏王松贊干布出現,將王都從山南雍布拉康遷都拉薩。即便如此,松贊干布並未忘記本源之地,雍布拉康依然是松贊干布在山南的夏宮。
今天,山南地區澤當鎮貢布日山上的猴子洞卻提醒著我們一個更為古老、流傳至今的關於藏族起源的傳說:神猴與羅剎女結合生出六隻小獼猴,繁衍生息,從“獼猴變人”成為藏族先民的古老傳說,並至今廣泛流傳於西藏民間,更記錄在古老的藏文經書中。
您可能還喜歡:
布依族隆重的節日:布依族四月八
歡騰的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依山傍水的達斡爾族民居建築
達斡爾族傳統節日:昆米勒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