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

  孔子觀於魯恆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扶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譯文:孔子在魯桓公廟裡參觀,看到有一隻傾斜的器皿在那裡。孔子問守廟的人說:這是什麼器皿?守廟的人說:這大概是放

孔子觀於周廟譯文給我們的啟示

  1、首先要使自己成為正直之士,才能成為飽學之士;

  2、世間的知識有許多,不必事事躬親,要學會提高效率,利用現成的經驗成果;

  3、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狂妄自大;

  4、不能一味道聽途說,要親自去驗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5、人絕不可驕傲自滿,凡是驕傲自滿的人,總有一天會跌倒。

孔子觀於周廟原文及翻譯啟示

  1、原文

  孔子觀於周廟,有敧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對曰:“此蓋為宥座之器。”孔子曰:“聞宥座器,滿則覆,虛則敧,中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敧。孔子喟然而嘆曰:“嗚呼!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2、翻譯

  孔子參觀周廟,看到傾斜的器皿。孔子問守廟的人說:“這是什麼東西呢?”守廟的人回答說:“這是座位右邊的器皿。”孔子說:“我聽說右座之器盛滿水就會傾覆,空了就會斜著,水裝到一半時就會垂直,是這樣的嗎?”守廟人回答說:“是這樣的。”孔子讓子路取水來試,果然水滿便傾覆,裝到一半時就垂直而立,空了就會斜著。孔子長嘆道:“哎呀,哪裡會有滿而不傾覆的呢!”子路問:“請問持滿有方法嗎?”“持滿的方法,壓抑然後使之減損。”子路說:“減損有方法嗎?”孔子說:“德行寬裕的人,守之以謙恭;土地廣大的人,守之以勤儉;祿位尊盛者,守之以卑弱;人眾兵強的人,守之以敬畏;聰明睿智的人,守之以愚笨;博聞強記的人,守之以膚淺。這就是抑損的方法啊。”

  3、啟示

  人絕不可驕傲自滿,凡是驕傲自滿的人,總有一天會跌倒。此為孔子藉助教育他的弟子們,人不能自滿、自驕;這就是他主張的“損之又損”之道:“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提倡“仁、義、禮、智、信”。我們要學習孔子的實踐精神,不能一味道聽途說,要親自去驗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孔子啟示是

  啟示:   1、人絕不可驕傲自滿,凡是驕傲自滿的人,總有一天會跌倒。此為孔子藉助教育他的弟子們,人不能自滿、自驕;這就是他主張的"損之又損"之道:"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提倡"仁、義、禮、智、信"。   2、我們要學習孔子的實踐精神,不能一味道聽途說,要 ...

事寫篇作文

  1、在葵丘寺的會盟殿中,記者仰望著殿內齊桓公邀集八國諸侯的彩塑,聽著吳傳坤先生的講解,彷彿歷史就在眼前。 在那個王室衰落、群雄紛爭的年代,齊桓公脫穎而出,率領諸侯“尊王攘夷”,匡扶天下,可謂是一代英雄。   2、齊桓公坐了42年的“寡頭政治”,召集過26次“國際和平峰會”,28次出動軍隊。不僅幫助那些被外 ...

用管仲主要內容

  齊恆公小白原想命鮑叔牙為相, 鮑叔牙向齊恆公推薦了管仲, 但管仲人在魯國,齊恆公就以向魯國討要罪人為由, 向魯國要回管仲。魯國的施伯瞭解管仲是有才之人, 想殺掉管仲, 幸虧齊國使者向魯莊公請求活捉管仲回國並得到應允, 管仲方能安全回到齊國。 ...

孔子者曰的意思

  1、孔子問於守廟者曰釋義:孔子問守廟的人說。   2、原文: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籲!惡有滿而不覆 ...

管仲隰朋從而伐孤竹文言文翻譯

  1、翻譯:   春秋時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隨齊桓公出徵孤竹國,春天去,冬天回,歸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讓老馬發揮作用了。”於是讓幾匹老馬在前面走,隊伍跟在後面,終於找到了道路。走在山裡,隊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順著螞蟻窩向下挖就會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 ...

古人天地的什麼意思

  在本句中,“於”是連詞,無意義。   本句出自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古代的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收穫,是因為他們探索思考問題很深入而且又很全面。   在本句中,“於”是連詞,無意義。而“之” ...

乘馬虎望見而伏

  桓公乘馬,虎望見之而伏的意思:桓公騎馬,虎看見而躲藏起來。   出自《管子小問篇》,這則寓言說明,老虎被像駁之馬的外表所迷惑,因而作出了錯誤的判斷,於是將自己給嚇住了。聰明的人類則應學會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使自己的認識一步步地接近於客觀的實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