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名軻,戰國時魯國鄒邑人。他受業於子思的門人,晚年與其弟子編成《孟子》一書。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認為教育的內向作用在於將心性中固有的善端存而養之,擴而充之,以成為賢人、聖人;其外向作用在於“善教得民心”,“得民心,斯得民矣”,“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認為“人皆可以為堯舜”。他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君子、聖賢或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重視道德教育,認為興辦庠、序、學、校等教育機構,“皆所以明人倫也”。 孟子的教育內容以倫理道德為主體。其德育原則與方法:一是養心寡慾。“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二是反求諸己。“親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知;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三是尚志養氣。尚志是要“居仁由義”,能如此則理直氣壯,否則理屈氣餒。養氣是“養吾浩然之氣”,其氣至大至剛,凜然豪邁。其氣由正義行為積累而生,一旦“行有不慊於心”,就“餒矣”而不復存。四是磨鍊意志。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教學思想有:其一,教書要虛心。“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羿之教人射,必志於彀;學者亦必志於彀。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告子上》 “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其二,深造自得。“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諸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其三,由博返約。“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其四,讀書要存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其五,專心有恆。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告子上》)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其六,盈科而後進。“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試比較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異同

  1、孟子和荀子的相同點為二人都繼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主張仁政,荀子主張仁義和王道。同時兩人都強調了百姓的作用。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亦則覆舟。

  2、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不同點為孟子提出了性善說,而荀子提出了性惡說,孟子的性善說從性善論出發,大大的深化了孔子的修己,按人學說,如存心養性,反身而成,養浩然之氣。荀子的性善說是站在儒家的立場上廣泛的吸收先秦道法名陰陽等學派的思想成果,為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自然的無為自然觀,天行有常,部位堯存,不為桀亡。

孔子孟子墨子荀子教育思想的比較

  一、孔子:有教無類,學思結合等教育主張。

  二、孟子:孟子的教育方法可分成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指導接受者學習時應有的基本態度兩方面。

  1、人須受教育,近於禽獸。

  2、教育內容在於明人倫。

  3、倘不注重教育,則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國家隨時都可能會喪亡。

  三、墨子:

  1、 十分重視因材施教。

  2、 特別強調言行的一致。認為學要落實到行,突出了墨子的實踐觀念。

  3、 持積極的教育方法,主張“強說人”。


法家的教育思想

     商鞅,是先秦法家思想的奠基人。韓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研究他們教育思想的材料主要是《商君書》二十四篇和《韓非子》五十五篇。商鞅認為趨利避害乃人之本性,韓非子依據荀子的性惡論,提出人性自私說。他們認為教育對個體的作用就在於用嚴刑懲罰使人改惡從善,教育對國家的作用就在於統一意識形態,使天下長治久 ...

道家的教育思想

  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與莊子。他們主張去掉一切人為的知識,認為取消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是“非以明民,將以愚之”,人人無知無慾,才能復歸於樸。道家提倡“不言之教”,反對一切道德文化,主張絕仁去義、絕聖棄智、絕學無憂。也反對法治,認為“法物滋彰,盜賊多有”。在教育目標問題上,老子主張培養具有無為 ...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名翟,戰國初期人。早年曾“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後自立為墨家學派。墨家學派紀律嚴明,是一種宗教團體式的特殊私學。墨子認為人性如素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因而很重視環境和教育的作用。他的社會教育主張是“上說王公大人,次說匹夫徒步之士”。墨子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兼士”,併力圖把缺乏兼愛精神的“ ...

荀子的教育思想

  荀子,名況,戰國末年趙人,著有《荀子》32篇。荀子認為“人之性惡”。教育的作用就在於“化性而起偽”,即改變本性之惡,興起人為之善。他對教育的作用作了極高的評價:“我欲賤而貴,愚而智,貧而富,可乎?曰:其唯學乎!…… 上為聖人,下為士君子,孰禁我哉!”荀子的基本培養目標是“法后王而重禮法”的“雅儒”,最高目 ...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研究孔子的主要材料是《論語》,其次是散見於《左傳》、《禮記》、《孟子》、《荀子》等書中的言行記載。孔子的辦學方針是“有教無類”,即不分貴族與平民,不分華夏與蠻夷,都有享受教育的權力。這就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格局,使教育普及於平民。   孔子重視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

昆體良的教育思想

  一、反對體罰,昆體良早在公元一世紀就明確提出反對體罰,理由是:   體罰是殘忍行為,是一種凌辱;如果申斥還不足以矯正孩子的過失,他就會對體罰習以為常,使體罰失去作用;如果經常正面告誡,在課業上嚴加督促,體罰就沒有必要;幼年時使用體罰,一旦長大以後,恐怖失去作用,就更難以駕馭;體罰造成兒童心情壓抑、沮喪、消 ...

墨家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有什麼特點

  1、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翟,生卒年代難以確知(約公元前468~前376)。據司馬遷《史記》載“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從墨翟的生平事蹟推斷,他年壽相當長,大約是公元前第五世紀,即春秋戰國之際的人物。他生於魯(具體地點有爭議),能製造車轄,長於軍事工程和守禦,大概是工匠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