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糧食類:大米:味甘,性平,健脾和胃,壯氣力,強肌肉之功。用於脾虛煩悶,洩瀉,消瘦,下痢。玉米:味甘,性平。有補中健脾,除溼利尿之功。可用於洩瀉,痢疾等病。
2、肉蛋類:豬肉:味甘鹹,性平。有滋養臟腑,補中益氣,滑潤肌膚之功。用於氣血不足,病後體弱消瘦,血少津枯之便秘等。豬肚:味甘,性溫。有補虛損,健脾胃之效。用於虛勞瘦弱,胃疼痛,胃下垂,小兒疳積等
3、水產類:草魚:味甘,性溫。有補脾暖胃之功。用於脾胃虛弱,少氣乏力,飲食減少之症。
1、糧食類:大米:味甘,性平,健脾和胃,壯氣力,強肌肉之功。用於脾虛煩悶,洩瀉,消瘦,下痢。玉米:味甘,性平。有補中健脾,除溼利尿之功。可用於洩瀉,痢疾等病。
2、肉蛋類:豬肉:味甘鹹,性平。有滋養臟腑,補中益氣,滑潤肌膚之功。用於氣血不足,病後體弱消瘦,血少津枯之便秘等。豬肚:味甘,性溫。有補虛損,健脾胃之效。用於虛勞瘦弱,胃疼痛,胃下垂,小兒疳積等
3、水產類:草魚:味甘,性溫。有補脾暖胃之功。用於脾胃虛弱,少氣乏力,飲食減少之症。
儘管眼下已進入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進入秋天。由於“秋老虎”的存在,天氣依然悶熱,雷雨天氣仍然比較多,故而民間有“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的說法。所以,這個時期人們還是需要注意防暑祛溼,但是要少吃冷飲及過涼的飲食,多吃一些能夠健脾祛溼養胃的食物。
脾虛溼氣重的人,別錯過這6種食物
1、茯苓
茯苓是藥食同源的佳品,常用於輔助治療小便不利、水腫、嘔逆、腹瀉等病症,經常被製作茯苓餅,或熬湯製作藥膳,比如茯苓粥、茯苓薏米湯、茯苓藥酒等。
《神農本草經》主要記載了茯苓的兩個作用,一是可以安神,二是可以祛溼。它的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中醫認為,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溼、寧心安神等功效,被稱為四時神藥,列為八珍之一,既可驅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傷正。
2、芡實
芡實也叫雞頭米,是一種藥食同源之品,享有“水中人參”的美譽。芡實分生用和炒用兩種,生芡實以補腎為主,而炒芡實以健脾開胃為主。
《本草求真》中記載:“芡實如何補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實如何固腎,以其味澀之故。惟其味甘補脾,故能利溼,而洩瀉腹痛可治;惟其味澀固腎,故能閉氣,而使遺、帶、小便不禁皆愈。功與山藥相似,然山藥之陰,本有過於芡實,而芡實之澀,更有甚於山藥;且山藥兼補肺陰,而芡實則止於脾腎而不及於肺。”
需要注意的是,芡實性質較固澀收斂,便秘及大便硬化者不宜食用。
3、薏米
古書記載“薏米最善利水,不至耗損真陰之氣,凡溼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如果體內有溼氣,如積液、水腫、溼疹、膿瘍等與體內濁水有關的問題,用薏米效果是不錯的。不過,生薏米性涼,長期單獨煮來吃,會傷脾。而炒薏米是用小火把薏米炒至金黃色,帶有微微焦香味道。所謂“焦香入脾”,經過炒制的薏米與生薏米相比,少了一分寒利,多了一分溫澀,溫脾、健脾的功效變得明顯。
4、蓮子
《玉楸藥解》中記載:“蓮子甘平,甚益脾胃”。蓮子也屬於藥食同源的一種食物,可以健脾益胃、止瀉、安神、固精等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還容易失眠的人群來說是非常好的一種食材。
不過蓮子芯性寒涼,所以吃蓮子時最好將蓮子芯去掉,尤其是具有胃寒的患者。
5、赤小豆
赤小豆,又叫紅小豆、赤豆等,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溼、消腫解毒等功效,適於脾虛溼盛引起身體浮腫的人。現代醫學認為,赤小豆中所含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能夠清除體內毒素和排出多餘的水分,從而起到利尿、消水腫作用。除此之外,常食赤小豆還能夠輔助祛脂降壓、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和預防骨質疏鬆。
6、冬瓜
冬瓜利水,能夠幫助我們加速身體的水迴圈,排出身體的廢水和毒素,改善溼氣過重的情況,尤是對於容易水腫的人,是比較有幫助的。它可以搭配其他食物來燉湯喝,比如搭配紅豆、海帶熬成湯不僅味道不錯,祛溼的效果更加顯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煮湯時不能放太多的鹽和油,最好清淡一些,清淡的湯最能除溼,切記不要口味太重。
另外,冬瓜的鉀元素含量豐富,並且含鈉量少,能夠幫助我們穩定血壓,還能清熱解毒,是比較適合現在吃的一種食物。
隨著天氣變冷,很多人會選擇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來進補,以此達到增強體質、防病養生的目的。不過呢,進補也不能一蹴而就。中醫認為,在冬季進補前,趁著秋季,先調養好脾胃功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霜降”這個節氣,日常飲食的要點,在於健脾開胃。那麼,哪些食物對脾胃好呢?
芡實
芡實健脾,補腎,兼有止瀉之功,補而不峻,潤而不膩,是藥食兩用之品,符合深秋既補脾,又補腎的中醫養生理念。芡實的吃法很簡單,可煮,可炒,可做粥。《本草綱目》稱:“糯米和芡實做粥食,益精強志,聰耳明目,通五臟,好顏色。”此粥味道甚美,人人喜歡。
白蘿蔔
霜降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冬季將要到來,養生首先推薦白蘿蔔。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要醫生開藥方”中說的就是蘿蔔所具有的功效。
中醫認為,白蘿蔔性涼、味甘,具有清熱生津、下氣寬中、開胃健脾、順氣化痰之功效。
白蘿蔔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增強免疫力,促進腸胃蠕動,以增加食慾等。
蘿蔔性清涼,有一定的潤肺止咳功效,尤其是在冬天,人們常常會出現燥熱痰多,肺部不適等症狀,得法地吃一些蘿蔔,就可得到輔助治療。
蘿蔔生吃是一種方法,不但清涼而且水分多,可以利尿,有益健康。同時做一些冰糖蘿蔔也格外有效。
山藥
山藥,又名淮山,是營養豐富的常見食材,具有清熱解毒、治溫病發熱和降血糖等養生作用,有“神仙之食”的美名。從養生方面講,秋冬季人體容易氣血兩虛,正是食用滋補山藥的最佳時節,另外山藥在健脾益胃、益肺止咳、降低血糖等方面有極佳的效果。
南瓜
秋天正是南瓜成熟的季節。秋天的南瓜,水分雖然相對少一點,但是甜度較高,口感也很好。南瓜性溫,利脾胃。而且,南瓜中含有豐富的果膠,它進入胃內以後,能夠保護胃部不受刺激,同時,它還能將體內的細菌和毒素以及其他有害物質一起排出體外。南瓜的吃法非常簡單,什麼都不放,清煮也非常好吃。
板栗
板栗是一種非常美味的果子,也是秋天當季的食物。板栗的營養非常豐富,但它最主要的功效還是調理脾胃,對脾胃虛弱、疲勞乏力都有非常好的作用。板栗的吃法非常多,不論是生吃還是蒸、炒、煮等,味道都非常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板栗不能一次吃太多,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蓮子
秋季進補可適當多吃些蓮子來健脾胃。蓮子營養十分豐富,除含有大量澱粉外,還含有β-谷甾醇,生物鹼及豐富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和維生素。有抗衰老、降壓、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抑制心肌收縮力等多種作用。而挑選蓮子時不要選那種很白的,有點微黃的口感更好。
猴頭菇
猴頭菇味甘、性平,入脾、胃、心經,具有養胃健脾、補虛、抗癌、益腎精的功效。對食慾不振、腹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神經衰弱、眩暈等病症,均有很好的食療效果。老年人、體質虛弱的病人食用猴頭菇,還有滋補強身作用。
小米
小米是五穀最利於脾胃的食物。小米有清熱、消渴的功效,特別是可以緩解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還能益氣、補虛。此外小米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可以治療口臭,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腳氣,美容功效也非常突出。
蓮藕
中醫認為,蓮藕味甘性涼,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補益十二經脈血氣,平體內陽熱過盛、火旺,熟食蓮藕能補益脾胃、止瀉、益血、生肌。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