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宋代人怎樣過年

宋代人怎樣過年

  

  過年習俗,是珍貴的民俗文化,宋朝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時代,中國人的春節習俗很多都始於宋朝,宋代的年有著濃郁的節日氣氛。

  宋代過年吃餃子,宋朝稱餃子為“角子”,“角子”為餃子一詞的詞源。餃子是寄託人們美好願望的吉祥物。古書記載,早在公元5世紀,已盛行吃餃子,文獻說餃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當時的餃子是連湯一塊兒吃的,叫做“餛飩”,至今仍有此種吃法。

  宋朝爆竹有百餘種

  宋人過年都要飲屠蘇酒,這種風俗在宋代很盛行。屠蘇是一種草名,有這種草釀造的酒,稱為屠蘇酒。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制的,其配方為大黃、白朮、桂枝、花椒等中藥入酒中浸製而成。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過年飲屠蘇酒正好相反,卻是從最年少的飲起的。

  宋代已普遍開始用紙包火藥做成爆竹。除夕、春節放爆竹之俗便逐漸盛行,宋代的除夕夜,爆竹之聲通宵不絕。《東京夢華錄》說:“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聞聲於外。”宮廷高院深牆內燃放爆竹的聲音,傳到了宮外。宮外大街小巷都有人競相燃放爆竹。據載,宋朝的爆竹品種不下百餘種,有單響、雙響、連響。其中,飛上天空才爆響的二踢腳爆竹,包含了現代火箭技術的基本原理,令人驚歎。王安石《元日》說:“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爆竹可以算是過年最具特色的民俗事象之一了。

  除夕之夜,人們要守歲,宋人席振起《守歲詩》寫道:“相邀守歲阿咸家,蠟炬傳紅映碧紗。三十六歲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宋代農曆正月初一,三更過後、五更來臨之時,爆竹便響徹天空,便開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動。同僚親朋之間拜年互賀新春更是免不了的,有趣的是,在宋代,一些達官貴人因為親戚朋友太多,時間不夠,本人不能親自前往,就讓僕人拿著自己的名片去往別人家,也算是拜年了,周煇《清波雜誌》載:“宋元祐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傭僕持名刺代往。”

  古人過年大抵與今天的人相似,全家團聚,飲酒,吃餃子,放鞭炮,拜年。只是宋代年的內容更豐富,民間表演、放煙火、賞燈等許多娛樂活動,熱鬧非凡。

紹興人過年的習俗

  

  在紹興,一跨入農曆十二月,人們就忙著準備過年:買酒、春糕、裹粽、撣塵、殺雞宰鵝、買魚買肉,準備新年穿戴的衣著鞋帽,購置饋贈親友的禮物等等,可謂忙得不可開交,唯恐籌措不周,鬧出笑話。 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種富有粘性的糖,藉此粘住灶神的牙齒,使他沒法向玉皇大帝陳說人們的過失。送灶神之後,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聖宗”四字,紹興人叫祝福菩薩、大菩薩,據說是宋代的皇帝。南宋滅亡後,遺臣們懾於元朝統治者的淫威,不敢公開設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靜時悄悄地進行。這種帶有民族意識的祭記,後來不僅廣為流傳,而且增添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的意義。照老年人的說法,天上的菩薩,不進不潔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憚掃、洗刷得乾乾淨淨。“五牲福禮”煮好後,盛放在木製的朱漆大盤裡。其擺法都有一定的規矩,如雞鵝要跪著,頭朝福神,表示歡迎;一尾活鯉魚用紅繩穿過其背刺吊在“龍門架”上,用紅紙貼住色眼睛,是取“鯉魚跳龍門”之意。祭典若在深夜舉行,氣氛更為莊嚴肅穆。男丁按輩份行三跪九叩大禮,婦女和個別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別說百身莫陵的寡婦祥林嫂,就是魯府的太太、小姐們也是被剝奪祝福資格的。

  祝福後便祭祖(俗稱“請回堂羹飯”)。祝福時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紋橫擺的,祭祖時則改為直襬;祝福時祭掃者朝外行禮,祭祖時則朝內跪拜。祭祖後,便用煮福禮的汁湯燒年糕或面吃,名日“散福”,表示神所賜之“福”放給了一家人。 過年的習俗,紹興和外地大同小異。“除夕吃喝,尤已穿著”,這是過年的高潮。在新年舊歲交替的一個月裡,人們就是這麼忙碌著的。 然而,在吃人的舊社會里,對勞動人民來說,過年如過關,祈神祭祖是得不到什麼“福”的。像管四老爺家裡那種闊綽的祝福排場,令人只有在電影《祥林嫂》裡,作為歷史的陳跡而重現。

  紹興人則更“神奇”,他們每一個大年都要“闖”年關,過春節。

  “闖”年關,首先是備足年貨,年糕是最早準備也是最實用的年貨,從冬至到元宵節,幾乎是每一天都用得上的食物。此外,像其它的蛋卷、米糕……應有盡有。

  紹興過年最大的特色要數祭祀和社戲了。祭祀在當地也稱“祭福”,每逢臘月二十四,家家設食供奉灶神2天。在當地,人們認為灶神除執掌灶火外,還考察人間太平並告知天帝。每年的供奉就是為了“賄賂”灶神,求他在天帝面前多說兩句好話,以保佑來年的風調雨順。雖然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這些都已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但是,人們祈求和平與幸福的願望卻不因歷史的進步而改變。

  “稽山鑑水社戲熱”,紹興人自古有看社戲的習慣。每逢廟會和大年,社戲成為水鄉紹興最“露臉”的演出。光緒《金華縣誌》載:“一會之興,有煙火、有戲班,且多至十頂。”戲臺搭在湖中央,戲臺前的湖面上擠滿了小划船、出畈船、烏蓬船。隨著“鏘鏘”的鑼聲,船上的男女老少個個伸長了脖子,宛如魯迅筆下的紹興風情圖。社戲深深地植根於紹興人的心中,凡是有個喜慶之事,無論是知名的紹興小百花越劇團,還是民間的戲班子,個個炙手可熱。“水鄉觀戲”成為紹興人一道必不可少的新春“大餐”。

  在小時候讀過的課本里,我們從魯迅先生的筆下知道了社戲,可以說,那時候他老人家就為家鄉紹興做了一個生動的“廣告”,只是,這是否是他老人家的本意就不得而知了。

溫州人過年的習俗

  撣新

  一般都在年底二十日或祭灶前後,家家選吉利日子,打掃門庭,上至椽瓦,下迄溝瀆,所有屋角、棟邊,都要用長竿紮上掃把,處處刷過,並洗滌所以用具,準備乾乾淨淨過新年,也叫“撣新”。舊時,在蒼南,長工回家過年,故有“長年不吃二十四飯”之說。現在,每年農曆二十四前後,仍沿襲臘月“撣新”風俗,全城開展以掃塵迎新為中心的清潔衛生運動。

  吃分歲酒

  除夕夜,閤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至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飲,稱“分歲酒”。因為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吃分歲酒,意即新舊歲由此夜而分。因此,這餐飯不論貧富,都要儘量辦得豐盛些。溫州人很講究吃“分歲酒”,又稱“年夜飯”。吃時最講究吉祥。一般席上用十隻硃砂高腳紅碗,盛著十樣冷菜,叫“十全”。其中除雞、肉外,要有落花生(謂結子)、柑桔(謂大吉)、鯉魚(謂跳龍門)、豆腐(謂家門清潔)等,而且每碗必須要有一塊切成薄片的圓形的紅蘿蔔頭蓋在頂端,以示討彩。此外,中間上的大菜中,決不能少了“芋”和“魚”。溫州方言,芋的諧音為“餘”和“裕”,意思是說,吃了芋頭,會使人明年家庭收支有餘,逐步富裕。吃魚,也是象徵“年年有餘”之意。席上第一個菜一定要是年糕,表示“年年高”(現在也有用“麵條”,表示“長壽”),而最後一道菜必是“八寶飯”,象徵“發財進寶”。

  開啟門炮、關門炮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洪亮清脆,最為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有些地方在開啟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裡皮均一色通紅,燃放後紙花滿地,燦如雲錦,行程了滿堂瑞色,喜氣洋洋。

  每年除夕入夜,家家戶戶也要放鞭炮,這叫“打關門炮”。

  拜年的紙蓬包

  按舊習,溫州人正月初一不走親戚。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親戚家裡去,都要帶禮品。50年代以前,禮品比較簡單,大都是桂圓、荔枝、紅棗、元棗、紅糖、柿餅等,用特種草紙包上,上面封有紅紙(有的印有祝賀新年的花邊字樣),故稱“紙蓬包”,又名“高包”、“紅包”。沒包裝禮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則根據所走的親戚情況所定,舊時的南貨店,每逢春節,買紅包的人特多。從十二月二十起,沒晚9時後,店員們就忙著包紅包到深夜,每人還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當夜餐。生意好的話,要包到元宵節之後。有的店在一個紅包內只裝二十多個紅棗。說來可笑,經過東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後,包破了,包中紅棗被孩子們挖個洞摸著吃了,有時只剩一個,還在送來送去。


福州過年有哪些習俗?

  掃除、清潔、好過年。舊顏換新貌,歲尾迎歲首,窮富都一樣!這年前的大掃除,福州人稱為“筅xian雪堂”,在福州是家家戶戶都少不了的。每年十二月中,先擇晴日、把家庭內部、天花板、廳堂、雜特間等打掃乾淨,清理垃圾,疏通水溝,而後洗劇門庭,有的還將大柱,門楣等洗得乾乾淨淨。至於傢俱、廚具等,也分日一一清拭。 舊 ...

老福州過年有哪些習俗?要備什麼年貨

  2014-1-24 16:15: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灶糖灶餅、米齊、年糕必不可少,還要準備甘蔗、燈等特色年貨   過年,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年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依據老福州的傳統,從臘月十九(尾牙)一直到正月二十九(拗九節)都算過年,歷時45天,這在全國各地都比較罕見。過年的頭等大事就是置辦年貨,老 ...

閩南過年的祭拜習俗盤點

  過去,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與城市完全不同,不僅習俗多,食物多,而且年味也足。傳統習俗裡,“年”是從臘月十六開始,到新年的正月十五才屆尾聲,長達一個月之久。這期間迎來送往,繁忙、喜慶、回顧、憧憬交織一起,構成了閩南農村濃郁的“年味”。雖然,如今的農村已經逐漸城市化,老的習俗保留下來的越來越少,但是其濃厚的年 ...

上海過年吃湯圓的習俗

  http://www.tech-food.com 2010-4-23 中國食品科技網 吃湯圓是國人的過年習俗,不過嚴格地說,過年吃湯圓主要在南方比較盛行,北方還是習慣過年吃水餃。   同樣吃湯圓,南北各地也不盡同,上海人習慣大年初一早晨第一頓飯一定要吃湯圓,意味新年圓圓滿滿,而且要有湯水,寓意有財有勢 ...

天津過年禮品

  從50年代到前幾年,天津人在春節時對親戚朋友大都送點必(糕點)。大年初二,姑爺送媳婦孃家,那時因無“的”可打,幾乎人人的腳踏車後衣架上,都是點心盒子。這才發生“點心盒子大旅行”現象,親友間以致發生“禮品還家”的趣聞。這兩年變成了西點,但仍不出糕佔的範圍。可是,從前天津人送年禮卻不只集中於點心、鮮貨。    ...

天津過年送什麼?

  從50年代到前幾年,天津人在春節時對親戚朋友大都送點必(糕點)。大年初二,姑爺送媳婦孃家,那時因無“的”可打,幾乎人人的腳踏車後衣架上,都是點心盒子。這才發生“點心盒子大旅行”現象,親友間以致發生“禮品還家”的趣聞。這兩年變成了西點,但仍不出糕點的範圍。可是,從前天津人送年禮卻不只集中於點心、鮮貨。    ...

廣東過年吃什麼

  廣州人“吃”文化是相當豐富多彩的,人經常說“廣東人什麼都吃”可是他們春節的食俗可是相當傳統的哦,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廣東人過年吃什麼吧。   油角   小小的油角長得就像一隻餃子,不同的是油角比餃子多了一條好看的花邊,就像漂亮的荷葉形荷包。同樣是油炸食品,油角里面的內涵就豐富多了:芝麻、花生白砂糖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