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宋志南的絕句的解釋

宋志南的絕句的解釋

  《絕句》譯文:

  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拄著柺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

  絲絲細雨,淋不溼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豔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

  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颺。

  《絕句》這首詩,描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詩人拄杖春遊,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彷彿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遊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使這位老和尚遊興大漲,欣欣然透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遊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 “東”,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 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絕句宋志南寫出了詩人什麼的愜意

  《絕句》宋志南寫出了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愜意。

  詩人拄杖春遊,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彷彿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遊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使這位老和尚遊興大漲,欣欣然透過小橋,一路向東。

  《絕句》宋志南原詩為: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詩的後兩句尤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於畫意。楊柳枝隨風盪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杏花雨”,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聯絡起來。“沾衣欲溼”,用衣裳似溼未溼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怎樣不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志南絕句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志南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詩寫的是二月天裡的真切感受,蒼拙古木林中,於岸邊樹陰之處停下小船,繫上纜繩,然後登上河岸。


南宋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賞析: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前兩句中,詩人將藜杖人格化,彷彿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遊伴,默默無言的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使詩人遊興大漲,欣欣然透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風景未必有很大區別,但對春遊的詩 ...

絕句寫出了詩人什麼的樂趣

  絕句志南寫出了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這首詩記述了作者一次遊覽的過程,運用了擬人手法表現了春風的柔和溫暖,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   志南這首詩,語語清淳,從容不迫,在寫景時充分注意了春天帶給人的勃勃生機,富有情趣,所以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讚賞。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 ...

絕句原文

  1、原文: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譯文:把小船停放拴在岸邊的古木樹蔭下;拄著柺杖走過橋的東邊恣意觀賞這春光。春雨像故意要沾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春風輕輕吹拂人面,帶著清新的楊柳氣息。   3、賞析:這首詩寫春天美景,沒有一般地描繪花開鳥鳴,主要寫了春天 ...

明扮演者

  1、《巡迴檢察組》宋志明的扮演者是吳剛。   2、吳剛,1962年12月9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男演員,國家一級演員,畢業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現任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演員工作委員會會長。1991年參加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搭檔郭達表演小品《換大米》,2000年,主演風格獨特的都市情感劇《堆積情感》。 ...

巡迴檢察組明扮演者

  1、《巡迴檢察組》宋志明的扮演者是吳剛。宋志明角色介紹:省委書記。   2、吳剛,國家一級演員,1962年12月9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   3、1991年參加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搭檔郭達表演小品《換大米》, 2000年,主演風格獨特的都市情感劇《堆積情感》 。2004年 ...

杜甫絕句解釋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兩個黃鸝在空中鳴叫,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視窗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東吳開來的萬里船。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 ...

文言文中的所有解釋

  1、志向,意志。   2、本意,心意。   3、立志,仰慕 。   4、標上記號。   5、記住,記憶 。   6、記述,記載。   7、記事的書或文章。   8、通“幟” 。   9、通“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