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曲藝之鼓
山東曲藝之鼓
山東大鼓(網路)
山東曲藝歷史悠久,遺產豐富,享有書山曲海之美譽,為全國民間說唱藝術較為興盛發達的省份之一。在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曲藝中的鼓就有山東大鼓、膠東大鼓、山東八角鼓、山東漁鼓、東路大鼓、西河大鼓(含陽信木板大鼓)等。
山東大鼓是北方大鼓之鼻祖, 相傳形成於明代末期,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流傳於以菏澤為中心的廣大魯、蘇、豫地區。原稱犁鏵大鼓,因其伴奏樂器為犁鏵碎片而得名,自《老殘遊記》之後,始諧音美其稱為“梨花大鼓”。後逐漸發展為有板式變化的成套唱腔、敲擊矮腳鼓和特製的半月形梨花片並有三絃伴奏的說唱表演形式。梨花大鼓風格樸實,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曲調高昂,說、唱、道、白兼備;敘事山東大鼓抒情交融。
膠東大鼓是流行於膠東半島上的一種鼓曲形式,該曲種產生已有250年左右的歷史。開始時為盲人所創,早年的演唱者都是說書兼算卦,到了清嘉慶之後,才結合“靠山調”慢慢發展成早期大鼓的曲調,後吸收東路大鼓、萊陽彈詞、茂腔等唱腔曲調,得到新的發展。膠東大鼓在膠東民間民俗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是豐富多彩的膠東民間民俗文化的一個縮影。
山東漁鼓系源於唐代道曲的一種民間說唱藝術形式。南宋始用漁鼓簡板伴奏,元明以來流傳很廣,與各流行地區民間俗曲相結合形成各自不同的曲調。演唱內容以歷史傳統與民間故事為主,宗教色彩日漸淡薄。因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漁鼓”,流行於山東境內的統稱“山東漁鼓”。漁鼓演出形式簡單,用漁鼓、簡板伴奏,唱白自由,語言通俗,曲調適於述說,幾近吟誦。
東路大鼓亦名“老東口”,在山東東部農村小唱基礎上,受茂腔等地方戲曲影響,逐漸演化而成。清末,因其久已流行的梨花大鼓相對稱,而叫做“東路大鼓”。其演唱形式一般採用大鼓和鋼板伴奏,演唱者邊擊鼓、板,邊說唱,唱詞為韻文,兼以散文唸白,繪聲繪色,引人入勝。東路大鼓的曲調剛健有力、活潑流暢,語言通俗質樸,深受群眾喜愛,故當時以說書為業的民間藝人數不勝數。
西河大鼓的前身,是清代中葉流行於河北、山東等地的弦子書和木板大鼓。以說唱中、長篇書目為主,也有少數演員專工短篇唱段。西河大鼓有弦子書和木板大鼓兩種演出形式。弦子書以小三絃伴奏,演員自彈自唱;木板大鼓演員自擊木板和書鼓說唱。後來,這兩種曲藝藝人拼檔演出,形成以鼓、 板、小三絃伴奏的形式。
山東“奇葩”曲藝之山東梆子文化
山東梆子是山東文化發展當中,一種非常古老的劇種。至今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具有非常強的山東地域特徵。近年來,山東梆子也得到了很大的收穫與傳承。那麼,大家對於山東梆子文化到底有多少了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山東梆子唱腔優美,激昂高亢,其不同於其他兄弟梆子劇的突出特點是花腔多、甩腔多,且甩腔最後多落在“啊”音上。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山東梆子對周邊的兄弟劇種,如山東境內的萊蕪梆子、兩夾弦、四平調以及山東的另一個古老劇種——柳子戲的發展,均產生過較大的影響。繼承、發揚和開拓創新山東梆子傳統藝術,體現了古老傳統和現代文化的融合,也體現了發展文化和弘揚戲曲藝術的完美結合。
摺子戲,是歷代眾多藝術家們不斷探索和完善發展起來的戲曲藝術珍品,是最能體現戲曲藝術(包括山東梆子和各地方劇種在內)優秀傳統和藝術精華的形式之一。在山東梆子“十大名演”的評比中,觀眾們欣喜地發現,幾乎每一臺摺子戲,都顯示出演員們不俗的藝術功力,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唱、念、做、打,把戲曲傳統表演藝術演繹得淋漓盡致。而細心的觀眾則發現在熟悉的劇情和唱段中,演員們又增添了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增添了對人物情感發展脈絡和變化層次的把握,使傳統的摺子戲在基本功紮實、表演規範中又平添了幾分現代的感情資訊。
戲曲程式是現實生活的戲曲化表現,是從生活中提煉和舞臺實踐中積累起來的藝術化的創造。濟寧山東梆子劇院的《運河老店》,在繼承發展傳統的舞臺表演風格上走近了現代藝術的風格,表演形式具有更多的生活化特徵,人物造型也擺脫掉傳統戲曲舞臺的造型方式,採用寫實性的裝扮,拉近了藝術與現實的距離。該劇的唱腔雖然立足於傳統,但更側重於大膽地革新,體現作曲者在新時代形勢下的審美取向和藝術追求,因而該劇的音樂唱腔具有較多的時代氣息。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山東梆子的發展正日新月異,劇目內涵精深,演員表演精湛,舞臺設計美觀精良……,與此同時,山東梆子的創新改革也要細膩,不僅要尊重群眾觀感,還應保持傳統的唱腔。尤其是對山東梆子的經典劇目,更應保持傳統特色。事實上,戲曲傳承不僅僅為老一輩觀眾服務,更要吸引年輕觀眾的追捧和熱愛,要專門去探索新觀眾的需求,懂得新觀眾群體的喜好,吸引新觀眾進劇場,這正是山東梆子改革和創新的道路與方向。
山東石雕之鄉在哪
嘉祥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東鄰京杭大運河。因是麒麟發祥之地,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名,是中國古代"四大聖賢"之一宗聖曾子故里,隸屬"孔孟之鄉"濟寧市管轄,公元1147年置縣。總面積973平方千米。2011年總人口87萬人。轄8個鎮、7個鄉,縣政府駐嘉祥街道。
地處魯西南黃泛沖積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微傾。全縣最高點孟良山海拔243米。京杭運河流經縣境東北部,趙王河、洙水河、洙趙新河均自西向東,注入南陽湖。屬南溫帶半溼潤氣候,年均氣溫13.9℃,年降水量701.8毫米。礦藏資源有煤炭、石灰岩等。特產嘉祥紅皮大蒜、細毛山藥等。濟寧機場設在境內。主要旅遊景點有武氏墓群石刻、尖山崖墓、曾子廟、青山寺、唐柏等。嘉祥是中國孝文化的發源地、中國石雕之鄉、中國嗩吶之鄉、中國魯錦之鄉和中國手套名城。
山東石榴之鄉在哪裡
山東石榴之鄉在棗莊,棗莊石榴主要產于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東西40多華里長的連綿山脈上。那裡生長著530萬株46個品種的石榴樹,具有吉尼斯最高記錄的萬畝榴園坐落於棗莊,使棗莊石榴更聞名遐邇。作為山東的名特產品之一,棗莊嶧城的石榴早已聲名遠揚。
1986年進京參加全國林產品展覽被譽為“齊魯一絕”;1996年 ...
福州十大旅遊景點之鼓山風景區
一座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福州。臨海靠山,山清水秀,風景秀麗,自然少不了各種令人流連忘返的美麗旅遊景點,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那麼,本期的城市文化,帶你領略一下不得不去的福州十大旅遊景點之福州鼓山風景區。
福州鼓山風景區
鼓山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 ...
湖州民間曲藝之湖州三跳
追尋湖州文化的腳步,我們可以感受到它所蘊含的厚重和豐富多彩的內涵。湖州的湖筆早已被世人所悉知,但是同樣作為湖州一絕的湖州三跳卻鮮為人知,下面小編將帶大家去了解湖州的民間戲曲湖州三跳,感興趣的小夥伴就一起來看看吧。
湖州三跳,俗稱“纖板書”、“三敲板”,簡稱“三跳”,皆因它的伴奏樂器是“三敲板”而得名。 ...
曲藝之鄉之徐州柳琴戲
中國是戲曲之鄉,戲曲種類繁多,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而來的。戲曲發展至其傳統曲目就數以萬計了,比較常接觸到有黃梅戲、粵劇、崑曲、川劇等。那麼,你對戲曲瞭解多少呢?徐州的柳琴戲你知道嗎?下面就跟小編一起走進徐州文化看看吧。
柳琴戲,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民間小演唱“拉魂腔”和“肘鼓 ...
山東曲藝文化的奇葩“萊蕪梆子”
“萊蕪梆子”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劇種,它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山東戲曲中的奇葩,山東萊蕪梆子具有濃重的山東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山東萊蕪梆子有著散發濃烈的戲劇氛圍,非常受山東省周邊人民的喜愛。本期的山東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萊蕪梆子的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萊蕪梆子的劇種起源有三種說法:一是由流行於魯西南 ...
山東曲藝鼻祖“山東大鼓文化”
在現實生活當中,熟悉山東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山東的大鼓文化,山東大鼓是在中國北方地區現存的最早的漢族曲藝鼓書。在生活中,人們也漸漸地把這種民間藝術忘記了,那麼,大家對於山東的大鼓文化了解多少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看看吧!
山東大鼓被稱之為北方大鼓的鼻祖,是中國北方地區現存最早 ...
益陽民俗之圍鼓
圍鼓即“圍鼓子戲”,又稱“坐堂戲”。表演者少則四五人,多則上十人,既是演員又是樂手,一人一角或一人多角。演唱時不化妝,也無表演動作,全憑唱腔、道白表現戲曲故事;採用民間小調或地方戲曲的音樂。多受聘於民間紅白喜事,亦有逢節日臨時定點演唱者。新中國成立後,圍鼓演唱活動繼續流行,且注人新的內容。20世紀7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