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梆子”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劇種,它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山東戲曲中的奇葩,山東萊蕪梆子具有濃重的山東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山東萊蕪梆子有著散發濃烈的戲劇氛圍,非常受山東省周邊人民的喜愛。本期的山東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萊蕪梆子的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萊蕪梆子的劇種起源有三種說法:一是由流行於魯西南一帶的梆子腔演變而來;二是由徽班傳授;三是由徽戲和梆子腔結合而成。這幾種說法雖都有一定的形成因素,但淵源關係與河北省贊皇絲絃卻很相近。
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安徽的“三慶”徽戲班奉調入京獻演,隨後,“四喜”、“春臺”、“和春”等徽班接踵進京,其它許多徽班也紛紛向此開拓。1850年(道光三十年)前後,徽班“老陽春”沿運河、順驛道流入泰安一帶,後來在泰安西南程子寨定居。在此前後,陝西、甘肅一帶的秦腔經河南流傳到汶上地區,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本地梆子腔。這種梆子腔粗獷高昂,比徽戲更加符合當地人民的性格和趣味,因而影響不斷擴大。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為了爭取觀眾,以利自身發展,“老陽春”便逐步全盤吸收梆子腔這個藝術形式,開始了新的探索。
在相當長的演出活動中,歷代班社都是徽戲和梆子戲同班並存,但不合二為一,演員既能演唱這一聲腔的戲,又能演唱那一聲腔的戲。隨著時間的推移,本地演員越來越多,受當地方言、習俗和群眾愛好的影響越來越深,便逐漸改為以演唱梆子戲為主,徽戲的成分日益減少,以致絕跡。而被徽班吸收的梆子腔也演變成為獨具特色的萊蕪梆子。清朝光緒末年到抗戰爆發,為萊蕪梆子的興盛階段,專業班社數量可觀,演出活動十分活躍,流行區域不斷擴大。
萊蕪梆子歷史上屬於民間藝術,以萊蕪、泰安、新泰為主要活動區域,後來流行於東至日照,西至平陰,南到臨沂,北抵濟南的廣大區域內,但以在萊蕪、泰安,新泰、沂源影響最深。在當地流傳著“跑斷腿,磨破腳,還不知趕上磨旦子(萊蕪梆子著名老藝人)出角不出角”的歌謠,可見其魅力之大,影響之廣。
1954年1月山東省萊蕪縣成立萊蕪縣民藝劇團,1956年更名為“萊蕪梆子劇團”,使該劇種得以進一步發展提高。1965年劇團晉京彙報演出《送豬記》,受到周**、朱*、彭真、葉**和楊尚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評價;1975年又為慶祝建國26週年晉京獻禮演出《三定樁》,1977年《三定樁》赴廣交會為130個國家和地區的友人演出。
1982年初又到懷仁堂和人民大會堂演出《紅柳綠柳》,再次受到彭真、康克清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其中《三定樁》和《紅柳綠柳》分別由上影廠、“八一”廠和山東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並先後有《借閨女》等幾個劇目被省、市電視臺錄製,其中《借閨女》被中央電視臺轉播。
現代戲《正月十五雪打燈》獲1995年度山東省精品工程獎,1996年參加文化部在西安舉辦的全國梆子戲優秀劇目交流演出,榮獲七項獎。1997年,現代戲《雪野風情》獲山東省第四屆精品工程獎。現代戲《好兒好女》、《大山魂》、《釣魚人》先後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獎。《推媳婦》2000年12月參加全國部分省市農村題材小戲調演在長安大戲院演出,2002年參加文化部在北京舉辦的“全國群星獎”優秀劇目展演,李**前往觀看,給予高度評價。
萊蕪梆子包含梆子與徽調兩種聲腔。據1954年調查,萊蕪梆子的傳統劇目有267個。其中梆子劇目164個,徽調劇目103個。基本劇目稱為江湖十八本,其中《兩狼山》為梆子腔,《燒戰船》等為徽調。早期名演員有陳富美、胡大采、孫玉才、胡慶松等。建國以後,萊蕪梆子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出現了三個高峰期。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整理了《兩狼山》、《趙連岱借閨女》等傳統劇目;編演了現代戲曲《送豬記》,晉京演出。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編演了《三定樁》、《紅柳綠柳》等,並晉京演出。其中《三定樁》、《紅柳綠柳》等戲已攝製成影片,《趙連岱借閨女》等錄製為電視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以後,編演了《雪落黃河》、《推媳婦》、《正月十五雪打燈》、《雪野風情》、《好兒好女》、《大山魂》、《釣魚人》等戲[2]。2009年創作演出的大型現代廉政劇目《兒行千里》獲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五項大獎,並在全省十七地市巡演。
在現實生活當中,熟悉山東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山東的大鼓文化,山東大鼓是在中國北方地區現存的最早的漢族曲藝鼓書。在生活中,人們也漸漸地把這種民間藝術忘記了,那麼,大家對於山東的大鼓文化了解多少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看看吧!
山東大鼓被稱之為北方大鼓的鼻祖,是中國北方地區現存最早的漢族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相傳形成於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山東大鼓主要流傳於以山東省菏澤為中心的廣大魯、蘇、豫地區,原稱犁鏵大鼓,因其伴奏樂器為犁鏵碎片而得名。自《老殘遊記》之後,始諧音美其稱為“梨花大鼓”。20世紀後期以來,山東大鼓逐漸趨於衰落,現在僅有少數演員還能演出,亟待扶持保護。
山東大鼓的表演方式
山東大鼓的表演方式為一人演唱或二人對唱,演員左手敲犁鏵片,也叫月牙板,犁鏵片後改為兩枚鐵片或銅片。右手擊矮腳鼓,站立而唱。有兩三絃師操三絃或四弦胡伴奏。唱腔為板腔體。一般分慢板(又稱頭板)、二板(流水板)、三板、快板等板式。唱詞為七字句或十字句。其藝術流派主要有南口、北口兩大派。
山東大鼓中的名角
山東大鼓自出現以來,名角不斷。清末演唱山東大鼓的著名藝人有郭老佔、何老鳳、範其鳳等。其後,黑妞、白妞、上半截、下半截、蓋山東、郭大妮等都享有盛名。20世紀30年代以後,成名的是謝、李、趙、孫“四大玉”等。後來又有杜大桂、鹿巧玲等相繼而起。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後,謝大玉、李大玉、趙大玉、筱豔芳等在上海灌製了“山東大鼓”的唱片,發行大江南北,使其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全國影響的大麴種。
山東大鼓曲目
山東大鼓的曲目十分豐富,傳統曲目有《黑驢段》、《拴娃娃》、《王二姐思夫》等。中篇書有《三全鎮》、《金鎖鎮》、《大破孟州》、《大送嫁》等數十部;短篇的段兒書尤為豐富,其中以《三國》唱段最多,有《東嶺關》、《長坂坡》、《河北尋兄》等60餘段;其次是《紅樓夢》唱段,有《黛玉葬花》、《寶玉探病》等10餘段;《水滸》唱段有《李逵奪魚》、《燕青打擂》等。另外還有許多依據戲曲故事、民間傳說故事編寫的唱段,總共不下200多段。
山東大鼓歷史悠久,音樂唱腔獨特,節目蘊藏豐富,地方色彩濃郁,它直接促發了山東快書的形成,並對“喬派”河南墜子和西河大鼓等的形成與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具有很高的山東文化價值體現。近些年來,山東政府加強了對傳統曲藝形式的保護和開發。2002年8月,濟南市曲藝團應香港特區政府的邀請參加“中國戲曲曲藝節”演出活動。青年演員劉娟、趙倩演唱了山東大鼓《戰馬超》、《大西廂》和《草船借箭》三個段子。失傳30多年的山東大鼓又登上了舞臺,呈現在人們面前。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山東大鼓由此迎來了重放光芒的新機遇。
萬古鯉魚燈舞,是大足獨具特色的民間鄉土文化奇葩。 燈光雪亮,音樂緩緩,環境輕柔,天光水色之中,一群“鯉魚”追逐搶寶、跳龍門、覓食、啄草、遊弋、
產卵每個動作,每個情節,每個造型,無不清楚明白,既優美酣暢,又輕盈快捷;既充滿濃郁生活氣息,又映照出一個魚的世界。這便是萬古鎮已演了近半個世紀的鯉魚燈舞——一支地地道道的從編導到演員都是由農民民間文藝隊伍創演的傑作。 遠在解放前,萬古地區的群眾就用竹子、綿紙製作各種不同形態的動物,作為民族民間文化的載體,逢年過節在街上耍弄。此地人團年席上必得布魚,以示“年年有餘”;因年末歲尾玩魚,寄希望於“鯉魚跳龍門”,便構成了節日民間文化活動的一個主題。 1956年,正值壯年的民間藝術家周樹人師傅和其他幾個愛好者嚴密構思、精心市制出第一條能夠舞動的鯉魚,縣文化館發現後立即重點支援,進一步改善道具和製作,並根據魚的特性編排成“鯉魚搶寶”、“鯉魚啄草產卵”等故事情節和動作,做成兩條魚,由5個人演出,首次搬上舞臺,競一炮打響,由縣裡演到地區,從地區演到省裡。在省獲一等獎後,又選送參加全國第一屆民間舞蹈匯演,又獲一等獎,並進入懷仁堂向中央領導作彙報演出,受到周恩來、朱德等老一代革命領袖的親切接見。 由於歷史的原因,六、七十年代,鯉魚燈舞成為了一個被塵封的故事。80年代中期重獲新生,赴重慶劇場演出,受到文藝界專家高度評價。之後,在縣裡組織的“獅燈”、“龍燈”、“魚燈”的三燈比賽中獲一等獎;赴重慶市街頭表演,令山城人民大飽眼福。進入90年代,邊疆兩所兩次被邀赴京參加“龍潭盃賽”的廟會表演。慶重慶直轄晚會,作為開幕節目;此後又參加慶香港迴歸文藝匯演,並被作為重慶市的代表節目在中央電視臺多次播出。四川電視臺、香港衛視臺、重慶電視臺等,皆作過映播或報道。它還被編入《重慶民族民間舞蹈整合》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整合》(四川卷)。1998年,萬古鎮被重慶市命名為“鯉魚燈舞之鄉”。 “盛世興文化,辛勞育奇葩”。鯉魚燈舞作為民族民間文化之一枝,萬古鎮和大足縣是沒負盛世的。
山東大鼓(網路)
山東曲藝歷史悠久,遺產豐富,享有書山曲海之美譽,為全國民間說唱藝術較為興盛發達的省份之一。在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曲藝中的鼓就有山東大鼓、膠東大鼓、山東八角鼓、山東漁鼓、東路大鼓、西河大鼓(含陽信木板大鼓)等。
山東大鼓是北方大鼓之鼻祖, 相傳形成於明代末期,已有350多年 ...
1、晏嬰,山東高密人,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
2、孔子,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3、扁鵲,山東長清人,戰國時醫學家。
4、孟子,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5、諸葛亮,山東沂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
6、墨子,山東滕州市 ...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而吃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中國也是世界知名的烹飪王國。在中國的八大菜系中魯菜也是其中之一,其做工精細、口味純正也是它的一大特色。那麼,對於山東的飲食文化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山東文化為你帶來更多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山東飲食文化的特色
山東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其飲食 ...
山東是中國的文明發祥地之一,它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山東是歷史名城,除了自然風光和人文文化、還有飲食文化,在山東眾多的歷史文化中,飲食文化也佔有一席之地,下面的山東文化為您帶來山東當地的有名小吃,想要去山東旅行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
清油盤絲餅
清油盤絲餅之所以叫“清油”,是相對葷油而言,用花生油來煎 ...
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揚地,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都出生於魯國,山東是一個非常有有文化特色的地方。同時,山東的飲食文化傳統民俗也是相當的出名。那麼,大家知不知道山東飲食文化的傳統民俗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炊具與食具
一、炊具
鐵鍋,又稱大飯鍋、大 ...
說起中國的曲藝文化啊那可是說與說不完,先不說中國我的戲劇裡的核心京劇、越劇、豫劇、黃梅戲、評劇,為什麼呢既然是中國的五大戲劇那肯定是被大家所瞭解了,今天小編要說點不一樣的,什麼呢,就是是河南墜子文化,希望大家喜歡。
河南墜子使用河南方音說唱表演,以唱為主,唱中夾說,所用唱腔主要包括“平腔”、“快扎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