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巴族:56民族之外的特殊族群

巴族:56民族之外的特殊族群

  無論是黃帝之後、太皞之後、丹山之巴還是廩君之巴,也不管學術界上對巴人的分歧如何,領略的是那段質樸的旅行。即使就連導遊也無法用語言溝通的巴人,我們學會的是那右手摸著左手手擘,再用左手摸右手手擘的原始情感。

  巴人,古代巴國人的簡稱, 主要分佈在今川東、鄂西一帶。公元前316年秦滅巴以後,部分巴人遷至今湘西,構成武陵蠻的一部分。留在川東鄂西境內的,部分叫南郡蠻、板楯蠻,南北朝時因大量遷移,大都先後與漢族同化。板楯蠻古時居住在嘉陵江及長江三峽,遍及整個川東鄂西地區。巴人,是泛指生長在巴國和巴地範圍內的所有人。

  巴是一個內涵複雜的概念,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說,作為地域名稱,包容面相當廣闊。由於古代以川東、鄂西為中心,北達陝南,南及黔中和湘西地區的一大片連續性地域通稱為巴,所以古代居息繁衍在這個地域內的各個古族也被通稱為巴,並由此派生出巴人、巴國、巴文化等概念。

  《後漢書. 巴郡南郡蠻傳》記載:“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鄭氏,皆出於武落鍾離山。夷水,今清江,古又稱鹽水。武落鍾離山,《水經.夷水注》謂即佷山,在今湖北長陽境。”經國家民委、中央民族大學的專家考證確認,約4000年前的古代巴國源於湖北宜昌市長陽縣境內的武落鍾離山。

  聚居在湘、鄂、川一帶的巴人在這塊土地上長期生息繁衍的過程中,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逐漸形成了一個民族實體——土家族。但仍有一支巴人逃過了被融合的命運,最終保留了血緣的純粹,在歷史的縫隙中遺留下來,成為巴文化的活化石,這就是“巴人部落”中的巴人。他們是56個少數民族之外的特殊族群,人們稱他“巴族”。

  自古以來, 巴人就以打魚和狩獵為生。為了保護環境,發掘民族文化,近年來,旅遊部門將他們從深山遷出,在西陵峽口風景區按他們的習俗建造了“巴人部落”。因他們習慣穿獸皮,所以還是按照獸皮服裝的特點和紋飾為他們仿製服裝。巴人不懂漢語,他們有自己的特殊語言,但僅限於巴人之間對話,就連景區的工作人員也無法聽懂,只能用簡單的手勢與他們交流。

  他們很友善。走進部落門口,他們給每個客人的臉上點上一點用野生植物熬製的黃色顏料,以表示吉祥和祝福。然後他們敲打著木鼓,歡迎遊人進入部落。巴人部落裡,沿長江邊的山崖建有一條用木頭鋪成的走廊,道旁林木蒼翠,參差披拂,舉目仰望,可見老樹之間古藤纏繞,一串串紫紅色的花朵掛滿藤間,顯得分外耀眼,這就是牛馬藤。

  牛馬藤三四月份開紫紅色花,秋天結串果,長50至60釐米,果核堅硬如鐵,可作裝飾品佩帶。牛馬藤本屬亞熱帶植物,主要生長在我國西雙版納地區,在三峽地區發現大片牛馬藤實屬罕見。這也許是上天賜給巴人的特殊禮物吧。

  走廊邊的樹上,到處掛著被巴人視為圖騰的牛頭和象徵吉祥的紅布條畫的吉祥符。一間間用木頭、樹皮和稻草搭建的小屋,有的立在岩石上,有的建在樹上,這些造型別致的小屋就是巴人的住房。在一塊大石頭上立有一座祭壇,只見一人盤坐其中,原來這就是部落的法師在作祭祀活動。

  巴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對自然界的神秘力量既依賴又敬畏,認為天地日月、風雨雷電、山石樹木、江河湖水皆有神靈,因此信仰自然崇拜。只見他們將一棵樹通體染成紅色,並在樹上系滿了吉祥符,這就是他們的“神樹”。他們認為有了這棵“神樹”,會保佑全部落的平安。

  巴人講究男女平等,在這裡,不分男女,誰有威信,誰就可以做王,目前就由一位女王坐陣巴人部落。巴人之間很講究和諧相處,他們中若誰遇到不高興的事,心中有氣,從不與同伴相互打鬧,而是對著木頭人揮拳踢腳,以發洩心中的怨氣。難怪沿途立著很多模樣怪異的木頭人。

  在巴人部落,不管大人和孩子,都是長年赤腳,他們在長期的自然環境中,練成了鐵腳板。為了顯示鐵腳功夫,一位男子拿出剛在爐火中燒得通紅的鐵板,他在腳上塗了一層油,然後將腳踏在鐵板上,只見託著鐵板的木頭被燒得直冒煙,而男子的腳板卻安然無恙。

穿青族是56民族之一嗎﹖

  穿青族不是56民族之一。

  穿青族是一個主要分佈在貴州黔西北地區,人員相對集中的少數民族。由於多次考察所遺留的疑問,穿青族暫不在我國56個民族中,其身份證上所注民族為穿青人。穿青人現分佈於貴州省西部的畢節地區、安順市、六盤水市、黔西南、黔南五個地、州、市所屬二十多個縣,人數約六十七萬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中央政府調查統計正式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其中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故稱其為 少數民族。 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壯族,人口超過1600萬,最少的是珞巴族。

摩梭族屬於56個民族嗎

  摩梭族不屬於56個民族,摩梭人是一個未識別民族,因為摩梭族群在國家的整個識別過程中,並未經中央政府以公告的方式宣告民族族別身份。

  1956年9月20日,寧蒗彝族自治縣成立大會上鄭重宣佈全縣有彝、摩梭等十二種民族。1959年,中共寧蒗工委辦公室編寫的《寧蒗概況》中,多處提到“摩梭族”。國家有關部門將居住在雲南寧蒗等地的摩梭歸為納西族,將居住在四川鹽源、木裡、鹽邊等地摩梭歸為蒙古族。


阿美屬於56民族

  阿美族不屬於56個民族。阿美族(bai南部的阿美族自稱Amis,而北部則自稱為duPangcah)臺灣zhi原住民的一個族群,也是目前臺灣原住民中人數最多的族群。   阿美族分佈於花蓮縣、臺東縣和屏東縣境內。人口大部份居住在平地,較少處於山谷或群山之中。因為社會生活需求,長年旅居都會區的原住民也在大臺北、 ...

漁村曾處深閨出門來

  從拉薩出發,在離貢嘎隧道不遠處的機場高速公路下道後,沿著一條蜿蜒的土路繼續前行,繞過一個小山包,便到了獨特而神秘的、藏地惟一一個曾世代以打魚為生的村落――俊巴漁村。   過去到俊巴漁村必須從拉薩河乘牛皮船,而如今在拉薩河上架起了橋樑,特別是“兩橋一隧”的建成,結束了俊巴漁村與世隔絕的生活。她就像一名美麗的 ...

鳳凰的傳人 婚禮伴郎是大花臉

  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但是我國東南部的畲族,卻以鳳凰為圖騰,他們自認為是鳳凰的傳人,婦女仍把鳳冠帶在頭上。畲族的婚禮也是別具一格,十分有趣,伴郎在婚禮中,一定會被折騰成個大花臉…   鳳凰為傳說中的百鳥之王,象徵幸福祥瑞,直至今日,仍舊把鳳型頭冠作為婦女標誌性裝束的民族只有一支,這就是生活在我國東南部的少數 ...

拉祜一生只愛一個人

  拉祜族   拉祜族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瀾滄江兩岸思茅、臨滄兩個地區。其中78%分佈在瀾滄江以西,北起臨滄、耿馬,南至瀾滄孟連。   他們的祖源來自青藏高原上的古羌族。公元10世紀之後,拉祜族先祖結束了遊牧生活,跋山涉水南遷來到今天雲南瀾滄江兩岸的普洱、臨滄等地區,定居繁衍至今。時至今 ...

仡佬九天天主後代的傳說

  仡佬族自稱“仡佬”,一個意思為“人”,另一個意思是“竹”。仡佬族是從西南古老的農耕民濮人的一支發展而來的,至今,貴州的彝族仍稱仡佬族為“濮”。史書記載他們“以竹為姓”,以竹為民族圖騰,其族稱就依此而來。大約2000多年前,仡佬族先民建立了“夜郎國”。從魏晉南北朝以至隋唐的漢文典籍中,都把“仡佬”記為“獠” ...

烏孜別克語言與民族信仰

  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其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與維吾爾語、塔塔爾語十分接近。烏孜別克文是一種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現新疆烏孜別克族基本通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   烏孜別克族口頭文學非常豐富。民間文學在烏孜別克族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烏孜別克族的民間文學包括諺語、格言、傳說、故事 ...

的服飾

  古語所說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表現於衣食住行方面特別顯著。服飾習俗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現,有其悠遠的歷史。珞巴族居住在廣袤的珞巴地區的數十條江河流域南北相距三百多公里,東西長約千公里,從熱帶到溫帶,從平原到山區,由於地域氣候因素的差異,加上接受外來   影響不同,這就出現了著裝形式上的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