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布依族銅鼓與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

布依族銅鼓與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

  據史書上面記載的,布依族在幾千年前就開始鑄造銅鼓了,布依族文化從古越時期至今,源遠流長,是一種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因此銅鼓被視為傳家之寶和宗族團結一致的象徵,它被賦予神力。所以每年布依族人民都要對神鼓進行祭拜。銅鼓在布依族人民的心裡不僅是一種賦有象徵的神器,更是凝聚著民族文化。那麼你們是否瞭解呢?一起看看吧。

  歷史文化

  銅鼓是布依族文化中不可獲缺的一部分,布依人稱銅鼓為安您(音譯)。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銅鼓的社會功能在不斷轉變著。早期出現的銅鼓主要作為樂器,也兼作炊具,隨著時間的推移,銅鼓又成為祭祀活動中的神器,兼作禮具,象徵著社會財富和社會權威的重器,甚至用作葬具。銅鼓通體用銅鑄成,呈圓墩形。鼓面園而平,下接鼓身,連線部份略向外凸,曲腰、中空、圓形敞口底,兩側有耳。鼓面的主體多為太陽紋,從中心呈放射狀光芒,周圍為多層同心環帶,由寬窄不等的圖案組成,被稱為暈圈。花紋的裝飾繁縟多彩,這些紋飾無不表現布依族依山傍水的環境風貌,具有十分濃郁的民族色彩和時代特徵。

  這些圖紋與布依族的原始崇拜有關,描繪了人們信仰、崇拜、欣賞的事物。布依族地區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一面銅鼓到數面銅鼓,有的是家族共用一面,有的是幾個姓共用,通常都是族中的長者或有一定威望的人家儲存。陳忠恆老人是這個寨子中為數不多的鼓師之一。"銅鼓是我們布依族的寶貝寶物,很珍貴的。銅鼓是我們民族的象徵,象徵著整個民族的團結。我們陳氏家族中這個鼓是老輩人傳下來。據老人說,這是那個時候的戰鼓,戰爭用的。在調北征南的時候我們是先頭部隊。

  銅鼓的來歷

  對於銅鼓的來歷說法不一,老人所說的戰鼓一說是流傳較廣的一個說法。在明朝洪武年間調北征南時,銅鼓被作為戰鼓而制。布依人認為勝利是因為有了這戰鼓,故把這鼓叫做安您,漢語就是勝鼓的意思。民間還有一個說法,古時候布依族沒有銅鼓,老人死後無法超度,有一個叫布傑的布依族祖先,憑藉著自己的勇敢、機智和一片孝心,感動了玉帝,並得到了一面銅鼓,地上有了銅鼓,老人過世,只要敲著銅鼓超度,仙神就會把老人接到天上為仙,逢年過節祭祀祖先時擊銅鼓,祖先就會下凡一起歡度節日,保佑子孫平安,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無論說它是戰鼓還是天神所賜,都可見其在布依族中的神聖地位,因此在使用的時候也有著嚴格的規定。銅鼓對於當地布依族人民來說是神聖的,到過年的時候把它擺出來一個月,拿出來的時候要有貢品,比如殺雞,還要拿一些刀頭啦粑粑啦等等。過年的時候大年三十開始,一敲就要把正月全部敲完,每天都要把鼓掛起來,一家一家的掛。正月二十八那天就把鼓請回去封存起來。到秋收或特別熱鬧的場合才能再請出來。

  布依族視銅鼓為有靈性之物,兩耳上繫著紅綢以示鎮壓邪惡,平時他們也不讓銅鼓見天。會放進谷堆中存放或是以一丈二的紅布遮蓋。

  銅鼓只在過年或"砍嘎"、送喪等隆重場合時使用。動用銅鼓時,都要舉行莊嚴而神秘的祭鼓儀式。寨中的長者率領寨中所有已成家立業的男人一起進行莊嚴的祭鼓儀式。長者帶頭喊出他們祖輩相傳的祭鼓詞,晚輩們附和著長者,潑出碗中敬神的米酒。銅鼓是布依族的神鼓,布依族人民很尊重它,所以每年祭銅鼓都是大家同時來祭鼓,能來的都來,把貢品都準備好,先由寨中的老人打三錘。第一錘敬天神,第二錘敬地神,第三錘敬神鼓。這樣神鼓就會保佑風調雨順。

  您可能還會喜歡:

  回族人民身上的漢文化烙印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成吉思汗紀念節

  蒙古族的傳統的體育專案:賽馬

  色彩紛呈獨特的蒙古婚俗文化

鼓分公母 柳州銅鼓藏品館展示多民族文化

  http://www.chinesefolklore.com 民間文物2007年1月2日鼓分公母柳州銅鼓藏品館展示多民族文化圖案精巧、顏色各異、平面曲腰、外形如座墩、一百多面雄渾厚重的銅鼓靜靜的坐臥在陳列架上,彷彿在向每一個來者訴說著遠古的故事,置身其中彷彿走進了遠古鑼鼓喧天、金戈鐵馬的戰場,彷彿伴著各種鼓聲走進了一個個身著絢麗民族服裝的壯族、苗家、瑤寨。這是小編在廣西柳州市民間銅鼓藏品館看到感受到的情景。走進藏品館,宛如穿過時光隧道,彷彿一忽兒放歌在北國美麗的大草原、一忽兒又在青山綠水中與美麗的苗家阿妹起舞。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這些銅鼓兩側都刻著炫耀的太陽,彷彿是在向人們張揚其如太陽般強大的生命力。小編看到這些被精心收藏起來的銅鼓最古老的出自戰國、秦漢時期、最近的也出自明清時期。一百多面銅鼓來自壯漢苗瑤等多個民族。有的因年代久遠均泛著青綠、墨綠、青黃等不同光澤,這些銅鼓最重的達幾百公斤,最輕的也有十幾公斤。館長張電學先生告訴小編,中國現有館藏銅鼓一千四百多面,廣西為銅鼓之鄉,廣西的博物館共收藏有五百多面銅鼓,為全國之最。銅鼓是集冶煉、鑄造、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於一身,融政治、經濟、文化於一體,既是各族人們的樂器,也是禮器,又是法器。主要用於祭祀、樂舞、伴奏等,也用於傳信報時、婚喪等活動。壯族更是把銅鼓當重器、寶器、神器崇拜,世代傳承。廣西柳州市民間銅鼓藏品館收藏的一百多面銅鼓大多都有雕刻精美的圖畫和塑像,一幅幅雕刻在銅鼓鼓面上的、兩側的活靈活現的花草蟲魚、千姿百態的神話人物無一不生動活潑,給人以呼之欲出的感覺,不難看出製作銅鼓匠人的高超技藝。一隻形態十分逼真,大青蛙背上馱著一隻小青蛙的銅鼓塑像吸引了小編的眼球。據張先生介紹,每一面銅鼓都記載了不同王朝、歲月的變遷,都凝聚著厚重的民族文化和歷史。識別銅鼓的年代,主要從紋飾入手。這面鼓上的塑像叫“累蹲蛙”,產自漢朝,其蛙紋已不是早期的圖騰物,而是權威、神靈的象徵。銅鼓還有公母之分。在敲打銅鼓時必須配對,一般由一男一女來敲打。不同的節日,敲打的節奏也不同。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和慶豐收,其節奏是輕鬆、愉快、熱烈的;婚戀時敲打銅鼓,其節奏比較緩慢,敲打的時間較長;避鬼驅邪時,其節奏要求快,而且敲打的力度要大;致哀時,其節奏比較持中,保持前後的基本一致。

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有什麼區別

  1、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

  2、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另外,民族文化反映該民族歷史發展的水平。


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的區別

  1、傳統文化基本上是單一民族具有血緣關係上的文化延續,民族文化則是文化集合體下的人群認同的價值觀體系。   2、傳統文化可以追蹤血緣關係,民族文化可以是不同文化的融合,不可以追溯血緣關係。   3、傳統文化是相同血緣關係的人的共同創造,民族文化不一定是相同血緣關係的的共同創造。 ...

淺談:民族文化長河中的畲族歷史文化

  畲族,我國南方遊耕民族,是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的少數民族。在畲族的瞭解中,其歷史和文化是最受人關注的,也是這樣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得畲族變得更加獨特。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畲族文化中看看畲族的歷史與文化吧。   畲族歷史:   來源傳說:   關於畲族來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

民族文化:傣族潑水節的來歷傳說

  潑水節是我國傣族的新年節日,是傣族、泰國、緬甸等地的傳統節日,跟過年一樣隆重。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比邁”。潑水節的傳說有很多個版本,不知道哪個是真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傣族文化中的傣族潑水節。   起源   潑水節源於印度,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 ...

民族文化:塔吉克族音樂特點體系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在音樂方面的造詣也很深遠,音樂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使人放鬆心情,在日常工作中,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聽一聽舒緩的音樂,都能消除不少累的感覺,聽音樂還有促進身體健康的功效。音樂好處說不完,那不如讓我們看看塔吉克族文化,看看他們的音樂有什麼特點和吸引人的地方呢?   塔吉克族的民族音樂 ...

馬六甲娘惹文化

  為尋訪鄭和下西洋的足跡,我曾來到馬六甲。這裡是鄭和船隊當年登島的地點,如今生活著當年船員們的後代——巴巴娘惹。   在馬六甲的老城區,有一條馬六甲河,是鄭和船隊靠岸的地方。沿河街道上至今還矗立著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隍廟,廟內供奉著關公、觀音和媽祖。據史料記載,15世紀初,一些原籍福建或廣東的明朝商人來到馬六 ...

要注重保護傳承三江源民族文化

  要注重保護傳承三江源民族文化 □ 楊盛龍<FOUNDER-CONTENT> 玉樹“4·14”地震受災面積達3萬平方公里,佔三江源地區總面積的10%。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自然景觀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生態系統最脆弱最原始的地區之一。三江源地區素有“江河 ...

頤和園文昌帝君文化

  位於頤和園昆明湖東堤北端文昌閣是園中最大的一座城關式的建築。這裡說的“文昌”,就是文昌帝君,我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是道教神明,掌管文章科舉。文昌閣始建於乾隆十九年(1754),城基上原為三層樓閣,光緒十七年(1891)改建二層。實際上文昌帝君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文曲星,文曲星就是主管文運的星宿,代表有文藝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