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德昂族最重要的宗教節日是什麼?

德昂族最重要的宗教節日是什麼?

  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不同的宗教有著不同的宗教節日。德昂族也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而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當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面的德昂族文化為您帶來德昂族最重要的宗教節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們的日常生活與佛教有密切關係。一般男孩兒到10歲便要入寺為僧,學習佛經,除少數人升為佛爺外,大多數人幾年後便可還俗。德昂族人民的一生與佛教有密切的關係,小孩出生取名後,要請佛爺登記在卡片上,遇上生病需請佛爺重新取名。平時,人們生了病,要向佛爺祈求,請佛爺唸經。當佛爺的人,因掌握一些知識,被認為是受過戒的佛門弟子,是有教養,有學識的人,在群眾中有威望,社會地位高,節日唸經,受信徒頂禮膜拜。

  當過幾年和尚(佛爺)還俗的人,因有一定文化和宗教知識,在社會上也受人尊重,不去當和尚則地位低,甚至被認為是不開化的人,因此,男孩到十歲左右,父母便把他送進佛寺當預備和尚,讓他熟悉寺裡的戒律和儀禮,經過三個月左右的訓練,到開門節時,住持和尚要舉行接納佛門弟子的儀式,屆時,送孩子當和尚的人家,要給孩子穿盛裝,戴上桂冠,畫上眉須,並由家長背往佛寺,或騎馬送往佛寺,青年人擊鼓敲鋩相送。到佛寺後,首先要剃去頭髮和眉毛,然後舉行入寺儀式,佛爺授給袈裟,接納為佛門弟子。

  新接納的小和尚,在佛爺(和尚)率領下,每天向偶像膜拜,給他們傳授教規戒律和學習佛經等。小和尚大多經過幾年學習後即還俗,僅有少數能晉升為佛爺,長期為僧。除寺廟的和尚外,每村寨的信徒中都有專門從事祭獻的人物--祭司,鎮康、耿馬地區稱之為“達來”,德宏地區稱之為“先生”,是從篤信佛教的長輩老人中選出。

  祭司都是當過和尚還俗的人,他們有占卜,擇吉日,誦經的本領,因此在一些宗教節日或群眾家舉行祭祀時,都由他們出面組織和唸經。德昂人信仰小乘佛教,自稱“上座部”,屬佛教南傳派系,是現今住居我國雲南西南邊疆的德昂、傣、阿昌諸民族普遍信仰的一個教派。他們把釋迦牟尼(喬達摩·悉達多)視為唯一教主,佛龕上不管有多少尊雕塑偶像,也不論多大多小,全是一個模樣,即釋迦牟尼形象,其它佛像一概不供。

  德昂族都信奉小乘佛教,但不同支系也有區別。“汝買”信仰“潤”教派,信徒家裡可以餵豬,養雞,允許青年殺生;而“別列”、“梁”這兩個支系則信仰“左底”和“多列”教派,教規特別嚴格,嚴禁教徒殺生。

  做大貢(傣族稱趕擺):是德昂族最為隆重的宗教祭祀。“做大貢”的目的是祈求一個村寨或一個地區的居民清潔平安,消災禍及驅除邪惡。舉行這祭祀耗費較大,多為數年舉行一次,祭祀的日期也不固定,一般選在陰曆的二,三月份這段農閒時間。

  這種大型的宗教祭典,多由富裕之家承頭,由寨頭(達幹)、“安長”(宗教信徒中的長老)、佛爺和各家族長磋商,向群眾募集糧食和錢物,如募集的財物不敷支出時,承頭者可補足。解放前做一次大貢,往往要耗費千餘元半開(雲南銀幣),黃牛數頭,糧食萬餘斤,因此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做貢期間,周圍信徒不分民族都來參加,有的要走兩三天路程趕來,節日氣氛濃厚,十分熱鬧。對於來客,主辦村社要熱情接待,提供吃住等。做貢期間,佛爺舉行宗教儀式,宣講四十多卷經書,佛爺講經時,虔誠的老年信徒都要去聽。

  祭寨神:寨神一般是先擇村寨中間或附近的一棵大樹,在每年春節祭祀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停止生產,不出遠門,有的地區在祭祀前大人、小孩必須沐浴,祭祀時,各戶將準備祭獻用的糯米餅擺到神樹前,由村寨長老祈禱,然後各戶家長將上年的舊矛取出換上新的,順神樹幹周圍立起,並用繩捆住,防止倒掉,這是團結一致,保護寨神,保衛村寨不受侵犯的象徵。

  在祭祀過程中,青年們敲鋩鑼,擊象腳鼓,使祭祀增添歡樂的氣氛。儀式結束,安長(長老)把各家獻出的糯米餅分給參加祭祀的人享用。祭祀時還要派出一些人守寨門,防止外村或外民族的人在當天闖入寨子。他們認為,在祭禮這天有外人闖入會給村子帶來不幸。

  祭谷娘:大米是德昂人的主要食物,因此他們對如何得到充足的稻穀是十分關心的,但由於糧食生產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基本上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就增產,遇災害就歉收。因為人力難以與天時抗衡,所以德昂族人民把獲得豐盛稻穀的願望寄託在一個女性保護神--谷娘身上,有關於谷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德昂族人祭祀谷娘就是認為她能主宰穀物豐收,表達了他們對糧食生產的重視。

鄂溫克族最重要的節日

  瑟賓節

  瑟賓節:“瑟賓”是鄂溫克語,意為“歡樂祥和”,每年的6月18日舉行。瑟賓節是鄂溫克族傳統節目。節日活動中,通常表演舞蹈,還有賽馬、摔跤、勁力、拉棍、拔河、跳棋等競賽。

  春節:鄂溫克語叫“阿涅”,這是鄂溫克族最重要的節日。在除夕夜晚,家家供諸神,老人們祝福晚輩生活幸福,像自己一樣長壽。正月初一,家家停止生產勞動,講究吃肉食、餃子,穿戴新豔的服飾,向長輩或親友拜年;對前來拜年的晚輩,長者給予祝福。晚上,一般要在寬敞明亮的房裡舉行歡樂的歌舞晚會。

  正月十五:供“託博如坎”(即火神)和“吉雅奇”(畜神),主要以奶粥和乳製品為供物。人們串門相聚,舉行娛樂活動。正月十六這天,人們清早起來,爭相為別人臉上抹鍋灰,認為是吉祥的表現。

  農曆二月初二:認為是龍抬頭的日子,停止生產勞動,尤其是打獵。這一天不動刀斧等有刃的工具。

  清明節:鄂溫克語叫“漢西”,這天主要是祭奠死去的先人,備菜、酒和乳肉食物,向墳地扔酒,並用金銀箔紙製成元寶和日、月燒掉。傳說死人的靈魂在這天要還鄉探親,行祭是讓死去的老人有吃、有穿、有錢花。

  “米闊魯”節:是錫尼河流域、陳巴爾虎旗莫日格勒河鄂溫克人的節日,每年5月下旬吉日舉行,主要為給羊羔剪耳記、給三歲馬剪鬃、尾,給牛馬打烙印等。然後集會歡聚一堂,慶賀畜牧業生產豐收而載歌載舞。

春節是鄂溫克族最重要的節日

  中國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節日就是春節,而春節在鄂溫克族文化中一樣非常的重要。春節在鄂溫克族人民的心裡代表著幸福與美好,因此在春節的時候,鄂溫克族會舉行很隆重的盛會,而且複雜的禮儀程式這是必不可少的。

  鄂溫克族人民最重要的節目是春節,人們圍著一堆篝火跳集體舞。獵手們和婦女們手拉手圍成一圓圈自左向右轉動,步伐簡單又生動活潑。野豬搏鬥舞,是反映狩獵生活的舞蹈,由兩個獵手穿上毛朝外的狍皮服,臉上擦著白粉,化裝演出,二人身略向前傾斜,兩手放在背後,用肩互相頂撞,同時嘴裡發出“吼!吼!”的聲音,非常活潑有趣。節日裡人們品嚐鹿、野豬等獸肉,大碗喝酒。又唱又跳,慶祝他們美好的生活。

  鄂溫克語叫“阿涅”,這是鄂溫克族最重要的節日。在除夕夜晚,家家供諸神,老人們祝福晚輩生活幸福,像自己一樣長壽。正月初一,家家停止生產勞動,講究吃肉食、餃子,穿戴新豔的服飾,向長輩或親友拜年;對前來拜年的晚輩,長者給予祝福。晚上,一般要在寬敞明亮的房裡舉行歡樂的歌舞晚會。

  春節,鄂溫克語稱之為“阿涅別”,是鄂溫克族傳統而隆重的節日之一,其中“阿涅”是“狂歡”、“喜悅”、“聲勢浩大”之意;“別”是指“月”,“阿涅別”合在一起表示“狂歡月”或“喜悅月”等概念。鄂溫克族過“阿涅別”的日期與我國傳統節日春節的時間完全相符。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鄂溫克族提前一個月開始做各種準備工作。其中最有意義的,是從臘月二十到三十,這十天中他們每天都有傳統而特定的安排。

  如,臘月二十宰殺過年的羊,臘月二十一做各種野果醬餑餑,臘月二十二炸制用牛奶、奶油、野雞蛋、白糖、麵粉和在一起做成的各種子,臘月二十三全家人圍在爐火旁祭火神,臘月二十四打掃房屋,臘月二十五包羊肉凍餃子和牛肉凍包子,臘月二十六祭北斗星,臘月二十七打掃牛羊圈,臘月二十八女的修飾髮型,男的理髮、剃鬍須,臘月二十九全家人洗浴,臘月三十祭祖先神。

  在這些準備工作中炸子的工序比較複雜,講究也比較多。鄂溫克人的傳統信仰觀念中?子味道的好壞,花樣的豐富與否,直接關係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甜美。所以,臘月二十二炸?子備受鄂溫克婦女的重視,也是她們展示勤勞和手藝的好機會。

  按照鄂溫克人的傳統生活習俗,臘月三十晚上,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手扒羊肉,喝用酸奶、肉湯、白米煮成的肉粥。鄂溫克人認為,除夕之夜吃手扒羊肉會在一年內一切順心、萬事如意。吃完年夜飯全家人走出屋,用酒、肉等食品共同祭祀祖先神,祈禱祖先神給他們帶來幸福、美好的一年,並永遠造福於後代。

  初一,天還沒全亮之前,年輕人和孩子們穿戴新年服裝到長者家裡拜年、磕頭,祝老人健康長壽。長輩們給孩子一些吉祥物,主要包括潔白的毛巾和自制的保護孩童的神偶;初二,青年們騎馬或乘坐雪橇到遠方的長者家拜年;初三,中年人相互拜年;初四,老年人相互拜年;初五,家族全體成員共同度過;初六,基本上開始正常的生產生活活動。初十五,每家都煮凍餃子吃,這意味著春節圓滿而快樂的結束。

  您可能還會喜歡:

  茶香四溢的雲南壯族茶文化

  漢族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多少?

  壯族民俗文化中的年俗文化

  別具一格的彝族織布文化


各民族傳統節日——節慶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如: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節日,都要敬佛。開門節時有寺廟的村寨要進行"格聽祭"(慶祝豐收,喜嘗新米之意),要從傣歷12月13日開始準備,有舂新米、煮新飯、做年糕等活動,並要選出兩塊年糕送入本寨的公房(專供全寨祭祀用的房屋),次日全寨開祭,要由 ...

的傳統節日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如: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節日,都要敬佛。 開門節時有寺廟的村寨要進行“格聽祭”,要從傣歷12月13日開始準備,有舂新米、煮新飯、做年糕等活動,並要選出兩塊年糕送入本寨的公房,次日全寨開祭,要由本寨裡的能工巧匠用竹篾做成小房,內裝年糕,由眾人抬著小竹房到寺廟 ...

的傳統節日 風俗活動是哪些

  在少數民族當中,跟漢族一樣都有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並且這些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民族的特色,那麼在德昂族當中有哪些傳統節日呢?又有哪些風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德昂族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   潑水節是德昂族節日中最隆重的節日,在每年的陽曆4月14日至16日舉行,節期為3 ...

服飾中具特色的頭飾

  本期德昂族文化帶來的是服飾中最具特色德昂族的頭飾,德昂族的頭飾和五色絨球飾是其服飾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各地區各支系的德昂族男子頭飾大同小異,均留短髮,通常纏兩端飾以各色絨線球的黑色或白色布包頭。   德昂族的頭飾   德昂族的頭飾和五色絨球飾是其服飾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各地區各支系的德昂族男子頭飾大同小異,均 ...

古茶新香滿邊寨:

  離開熙熙攘攘的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朝西南方向行駛三十餘公里,就進入了德昂族最集中的聚居區——三臺山鄉。聞名中外的滇緬公路從它的心臟部位穿膛而過,黑亮的柏油馬路像根青藤把它緊緊地拴在中國西南邊疆的版圖上。這裡層巒疊嶂,雲蒸霧繞,充滿神秘。這裡的神秘不僅源於大山的深邃,更來自於德昂族文化的古老、豐富與 ...

中華民族:

  德昂族有自已的語言,無本民族的文字,通用傣語文、漢語文。篤信小乘佛教中的潤教派。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蕎子、薯類等,擅長種茶。   習俗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在絕大多數的村寨裡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爺,並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齋飯由全寨人輪流佈施。在部分德昂族中,過去一直有見殺不吃、聞 ...

--簡 介

   德昂族,原名“崩龍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縣和臨滄地區鎮康縣,其他分佈在盈江、瑞麗、隴川、保山、梁河、龍陵、耿馬等縣。與傣、景頗、傈僳、佤、漢等民族交錯而居。   德昂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昂語支。有三種方言,不少人通曉傣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