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德昂族的武術傳統

德昂族的傳統節日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如: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節日,都要敬佛。 開門節時有寺廟的村寨要進行“格聽祭”,要從傣歷12月13日開始準備,有舂新米、煮新飯、做年糕等活動,並要選出兩塊年糕送入本寨的公房,次日全寨開祭,要由本寨裡的能工巧匠用竹篾做成小房,內裝年糕,由眾人抬著小竹房到寺廟朝拜。

  燒白柴這天,各家要殺雞備酒,全寨共聚一餐,各家還要製作各式糯米糕點,用芭蕉葉包好,蒸熟並隨身攜帶相互贈送,相互品嚐各家的風味,新婚夫妻要帶上加糖的年糕到本寨頭人和長輩家中告拜。

  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一般選在春季,屆時要殺豬、殺雞,由祭司畫紙龍,眾人叩拜,然後一起飲酒野餐,醉酒後相互打罵,發洩平時相互之間的不滿。此間不許別人勸阻,直到雙方鬥得精疲力盡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

德昂族的傳統節日 風俗活動是哪些

  在少數民族當中,跟漢族一樣都有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並且這些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民族的特色,那麼在德昂族當中有哪些傳統節日呢?又有哪些風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德昂族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

  潑水節是德昂族節日中最隆重的節日,在每年的陽曆4月14日至16日舉行,節期為3天。潑水節的頭天清晨,男女老少都換上盛裝,特別是姑娘們打扮得鮮豔奪目,老人把已準備的食品和各色紙剪小幡旗、香炷、蠟條等貢品攜往莊房貢於佛堂神龕。

  然後,信徒把準備好的水龍木槽支架於小佛房內,小佛房四周擺著十餘尊小佛像,並將轉水花筒插於龍頭穴孔中。

  晌午,佛爺誦經畢,便開始舉行潑水儀式。眾民以潑水用的小竹筒盛來清泉水,依次倒入龍槽,水即順龍槽流入轉水花筒推動旋噴水器,反覆旋轉灑水洗四周小佛身。

  浴佛畢,眾民們在象腳鼓、鋩鑼聲中盡情互相潑水,表示吉祥如意。

  入雨安居節(關門節)

  “入雨安居”節(佛教詞語),每年陰曆6月15日舉行,為期2天。全寨信徒都要攜帶貢品前往佛寺賧佛,參拜佛像,聽佛爺唸經,乞求佛祖保佑寨中人平安生活、五穀豐登。16日傍晚,佛爺便將寺院大門關閉三個月。在關門節三個月內,寺院所在僧侶都要遵守佛規,即不能串寨,不喝酒等。信徒也不能、談情說愛和結婚等。

  出雨安居節(開門節)

  “出雨安居”節(佛教詞語),每年從關門節始至陰曆9月15日止,期滿三個月後,即舉行開門節儀式。但兩個節日之間佛爺經常唸經,信徒都要前往寺院聽唸經。全寨父老都要到莊房參拜佛,青年人要敲鋩鑼、象腳鼓,以求神保佑。開門節過後,僧侶即將佛寺大門開啟,便可串寨。

  燒白柴

  “燒白柴”是布朗族人的賧佛節日間在每年陽曆12月14日。是晚,在寨外廣場上搭一座5米高的白柴寶塔,點火焚之。德昂族人認為,天氣寒冷季節已到了,怕佛祖受凍,需燒白柴,給佛烤火,以驅寒冷,增加溫暖之意。

  做擺

  “做擺”是德昂族人賧佛活動之一。“做擺”日期是根據村寨是否具有財物條件來決定舉行的。日期不定,數年舉行一次,每次3—5天。由村寨頭人、家族長共同推選出“做擺”的承頭人。承頭人選出之後,便著手籌積資金,併到寺院拜賧佛,敬獻貢品等。“做擺”之意是祈一村寨和家中人平安生活、消祛災難。由佛爺念《長拉尼亞》經,以求大家有吃有穿,年年富有。

德昂族的武術傳統

  藍天白雲下的德昂族山寨,經常會看到摔跤玩耍的孩子們,但是成人們所喜愛的卻是各種傳統民間武術運動,像《刀術》、《棍術》以及雙節棍等專案都是德昂人在勞動閒暇或傳統節日中時常表演的。這些專案與傳統武術有不同之處,它們是武術與舞蹈相結合的產物。據說,這些專案的套路大多為德昂族先人的祖傳。表演時動作優美流暢,既強健了體魄又帶來了身心的愉悅。 《雙節棍》就是德昂族民間武術中的一個專案,但是,德昂族人所進行的雙節棍運動很有特點,雖然運用了傳統武術的一些動作,但其經祖輩代代相傳下的套路,通常沒有傳統武術技擊性較強的勇猛激烈,更多的則是一種舒暢自然的矯健。它透過伏身飛躍,蹲跳閃轉,上下翻飛的動作,以及一系列大起大落樸實無華的套路,來完成雙節棍運動的演練。在三臺山鄉村寨的表演現場,即有鑼鼓喧天的即興伴奏,也有眾多站腳助威的鄉民們的熱烈喝彩。在三臺山,我們還看到了德昂族的民間武術之一的《刀術》運動。雖說稱其為《刀術》,但他們卻用自制的木質雙刀進行表演。這項運動同雙節棍一樣,也是單人的演練。其表演的套路雖然與雙節棍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也不乏有其技巧靈活與剛柔並濟的雄健特點。從雙刀術的表演,可以看出德昂人對民間武術發展的不斷追求和熱愛。  《棍術》也是德昂人經常進行的一項傳統體育專案之一,雖說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但是,具有一定功力的德昂老人卻讓青年人不敢小看。棍術表演時,表演者先是徒手上場打一套花拳熱身,繼而接過木棍耍將起來。動作瀟灑自如,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時而飛腿屈膝,時而閃轉騰挪,那矯健的身姿真可謂老當益壯不減當年。德昂族的民間體育活動開展的十分普遍,有的專案不僅器械簡單,而且活動起來也很易行簡便。比如《扭棍》這項活動就深受德昂人的喜愛。它的起源來自德昂族人民的生產實踐。德昂人大多習慣用圓圓的竹棍當做挑東西的扁擔。而這挑擔的竹子卻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民間體育活動的器械,從而創造了《扭棍》這項活動的開展。也許是盛產竹子的原因,在雲南像景頗、傈僳、怒族等眾多的少數民族中大都有《扭棍》的比賽。德昂族青年經常利用閒暇時間,進行二人扭棍對壘的打擂比賽。比賽時,二人分別攥住竹子的兩端,各自朝著相反的方向用力扭轉。誰能攥住竹子的一頭,並連續轉動,使對方攥不牢竹棍的另一端者即為勝利。這項運動不僅是對人腕力大小的挑戰,更是對人意志和韌性的考驗。在扭棍的競技中,兩個選手勢均力敵的相持場面經常是屢見不鮮。德昂族同其他的一些少數民族一樣也有《打彈弓》的傳統體育活動,它廣泛受到德昂人的喜愛。雖然,德昂族的“打彈弓”用的弓也是用竹板製成,彈丸卻是用黃泥揉成直徑1.5公分的泥彈,而且,他們還喜歡用竹婁裝彈丸。德昂族的打彈弓同其他民族不同,具有多種實用和娛樂功能。一是在夜晚,每當孩子哭鬧時,德昂人用打彈弓的方式,在家門口射向黑色的夜空中驅鬼除邪;二是把打彈弓作為狩獵的一種方式之一;三是進行娛樂競技比賽。而且,經常是幾個青年人在一起相互切磋打彈弓的技藝,比試誰打的準;誰射的遠。


各民族傳統節日——節慶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如: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節日,都要敬佛。開門節時有寺廟的村寨要進行"格聽祭"(慶祝豐收,喜嘗新米之意),要從傣歷12月13日開始準備,有舂新米、煮新飯、做年糕等活動,並要選出兩塊年糕送入本寨的公房(專供全寨祭祀用的房屋),次日全寨開祭,要由 ...

傳統美食,統統到碗裡來

  要是說到美食的話大家都會興致勃勃吧!因為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地方特色的沒事,而每個人去的地方也都是不同的,自然所品嚐到的美食不一樣。那麼,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來德昂族文化看看德昂族傳統美食,別垂涎三尺哦!   德昂族以大米為主食,均以蒸燜而食,擅長使用煮、燉、拌、舂等技法制作各種糧食製品,酸、甜、苦、辣、麻各 ...

古茶新香滿邊寨:

  離開熙熙攘攘的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朝西南方向行駛三十餘公里,就進入了德昂族最集中的聚居區——三臺山鄉。聞名中外的滇緬公路從它的心臟部位穿膛而過,黑亮的柏油馬路像根青藤把它緊緊地拴在中國西南邊疆的版圖上。這裡層巒疊嶂,雲蒸霧繞,充滿神秘。這裡的神秘不僅源於大山的深邃,更來自於德昂族文化的古老、豐富與 ...

中華民族:

  德昂族有自已的語言,無本民族的文字,通用傣語文、漢語文。篤信小乘佛教中的潤教派。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蕎子、薯類等,擅長種茶。   習俗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在絕大多數的村寨裡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爺,並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齋飯由全寨人輪流佈施。在部分德昂族中,過去一直有見殺不吃、聞 ...

--簡 介

   德昂族,原名“崩龍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縣和臨滄地區鎮康縣,其他分佈在盈江、瑞麗、隴川、保山、梁河、龍陵、耿馬等縣。與傣、景頗、傈僳、佤、漢等民族交錯而居。   德昂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昂語支。有三種方言,不少人通曉傣語、 ...

敬牛的習俗

  每逢秋收時節,梁河縣德昂山寨的寨民就會將第一碗香噴噴的新米飯先送給牛吃。尤其是翁嫗們來到自家的牛廄前一邊親熱地撫著牛頭,一邊把一碗新米飯端給牛,好像在說: 我的老夥計,你辛苦了,快吃新米飯吧。   傳說很久以前,德昂山上有兩兄弟,父母都先後去世了,只留下幾畝山地和一頭老牛。哥哥好吃懶做,弟弟阿南勤勞善良。 ...

崩龍族()喪葬習俗

  崩龍族中若一家有人病故老死,家屬即在門外對天鳴放三槍,寨裡的鄉親、鄰里聞訊,便揹著米、提著菜、拿著肉陸續來到死者的家裡。男人們找來一點銀器放進死者口裡,說是給他到陰間時做擺渡錢。接著用紅木樹葉蘸水洗屍體,換上新衣入棺。棺一般在家中停放三天,每天早晚對天鳴放三槍。   出殯前,男人們抬起棺木,由死者的侄兒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