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惟妙惟肖的侗族蘆笙舞文化

惟妙惟肖的侗族蘆笙舞文化

  侗族文化是一種很原生態的文化,無論是節慶日還是舞蹈活動,大多都來自侗族人民對生活與自然的啟發。看一看惟妙惟肖的侗族蘆笙舞,你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蘆笙舞是侗族文化的有聲表現。那麼,大家隨小編一起走進侗族看看吧。

  《蘆笙舞》是侗族的傳統民間舞蹈。源於古代播種前祈求豐收、收穫後感謝神靈賜予和祭祀祖先的儀式性舞蹈。舞蹈氣氛熱烈而歡快,現已成為侗族民眾在稻穀收穫後至來年春播前農閒期間和各喜慶佳節時,由青年男女參加被稱作《踩堂》或《踩蘆笙》的自娛性、求偶舞蹈。

  每逢節日,成年的侗族未婚男女青年,都不會放過“踩堂”機會。因為這些男女青年中的不少人,要透過集體共舞的機會來選擇自己的心上人。而且參加“踩堂”的少女不但要身著閃閃發亮的藍靛色禮服,還個個力所能及地在頭、耳、脖頸、手臂各處戴滿銀飾,因為這是向男青年展示自己家庭經濟狀況的無聲語言。

  在過去,由於經濟水平的低下,一家中若同時有一個以上的女兒都進入成年,但因沒有起碼的銀佩飾,只能由年長的女兒參加“踩堂”活動而使全家陷入窘境的事是經常發生的。

  進行“踩堂”的舞圈以村寨為單位,每個舞圈被人們稱作“一堂”,節日期間來自各個村寨、各懷絕技的若干堂“蘆笙舞”將會聚一堂,齊展風姿。屆時,每堂蘆笙在作舞前首先要在圓圈中心高高豎起一根蘆笙柱,柱頂懸掛蘆笙隊隊旗,並圍繞蘆笙柱特設由4—6人擔任為《踩堂》舞蹈進行低音伴奏的“芒筒”演奏。一切準備停當後,手持小蘆笙的男青年與持彩巾或花傘、佩戴銀飾的盛裝少女,分別站成內外兩層圓圈,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作舞。

  舞蹈動作與節奏,依照蘆笙頭所領奏的曲調更換舞姿。女子以原地旋轉和兩臂上下、前後的擺動為主要動作;男子在邊吹奏蘆笙,邊做幅度較大的蹲步、跳躍、點步踢腿等動作。整個舞蹈沉浸在抒情與細膩之中,但又不少蕭灑與活潑。

  您可能還會喜歡:

  歷史悠久的布依族喪葬文化

  達斡爾族的特色服飾文化

  十分具有特色的布依族茶文化

  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脈:壯族師公戲

惟妙惟肖的壯族撈蝦舞文化

  勤勞智慧的壯族人民,在生產勞動中,仍舊不忘尋找樂趣。惟妙惟肖的壯族撈蝦舞就是壯族人民在捕魚撈蝦的時候,創造出來的。撈蝦舞不僅是壯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壯族人民生活的寄託。那麼,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惟妙惟肖的壯族撈蝦舞文化吧。

  撈蝦舞流行於廣西德保縣一帶,它一般表現的是壯族女青年在明媚的春光下到小河去撈蝦時遇上幾個男青年在河邊釣魚的情景。男用山歌來向女子打招呼,女子亦用山歌來回答,在男女一問一答的嘹亮的歌聲中,男女雙方翩翩起舞,隊形變化三次,對唱三次,場面悠然熱烈。唱的歌,其詞多是談情說愛,喜獲魚蝦豐收。此舞至今仍在民間流傳。

  傳說

  傳說有個名叫珍姐的壯家姑娘,時常與姐妹們到淺水灘、小河旁去捕魚撈蝦,河邊也常有小夥子們結伴釣魚。他們常對唱山歌,互致問候,表達友誼和愛情。於是撈蝦舞便流傳了下來。

  內容與表演方式

  舞蹈內容是透過描述撈蝦釣魚的過程,表現古代青年男女的戀愛生活。表演時,首先兩個青年男子一手拿釣魚竿、魚簍到河邊釣魚,然後出來四個青年女子,手拿撈網,腰綁魚簍去撈蝦。它的舞蹈動作有釣魚、撈蝦、追蝦、圍蝦、潑水逗趣、擺動撒網等,同時配上僚亮歌聲,給人強烈的生活實感。

  壯族舞蹈主要源於對狩獵的模仿,撈蝦舞流行於廣西德保縣一帶,它形象地描繪了壯族女青年在明媚的春光下,到小河去撈蝦,遇上幾個男青年在河邊釣魚的情景。

  表演的動作是兩個男青年手拿釣魚竿,揹著魚簍,在河邊釣魚。不多時,來了四個女青年,她們手拿撈絞,腰繫魚籃,下河撈魚蝦。男的向女的打招呼,唱山歌,女的亦唱山歌回答。在男女一問一答的嘹亮的歌聲中,男女雙方翩翩起舞,其詞多是談情說愛,喜獲魚蝦豐收。

  特點

  在撈蝦舞中,男的釣魚,女的撈蝦,邊舞邊唱,歌詞寄寓含蓄,情深意長,耐人尋味。撈蝦舞具有生活氣息濃厚、舞態優美動人、以聲帶情的特點。

  您可能還會喜歡:

  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

  佤族的傳統民居建築:四壁落地房

  令人訝異的佤族婦女大耳環

  佤族有趣又獨特的“談戀愛”方式

苗族蘆笙和蘆笙舞

  在遙遠的古代,人們還不知道怎樣去安葬死人。人死後就把屍體放在山上。那時候,野獸很多,經常跑來吃屍體,人們看見野獸來吃屍體,就去趕野獸,但怎麼趕也趕不走。人們想了很多辦法,還是無法趕走野獸,後來,人們發現竹筒可以吹響,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砍下竹子,挖出音孔,做成立簫來吹,野獸聽到立簫的聲音,就嚇得逃走了。雖然趕走了野獸,但是,放在山上的屍體時間一長,就會發臭生蛆。於是,人們又吹著立簫踩蛆,踩呀踩呀,慢慢地形成了蘆笙舞最早的舞蹈。

  不知又過去多少年,到了蚩尤出嫁大女兒的時候,本來是要嫁到吐魯蕃去的,但由於風沙太大,送親的隊伍在途中迷失了方向,走到內蒙古去了。那時正是冬天,到處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蚩尤的大女兒轉來轉去,始終找不到吐魯蕃的方向,她又冷又餓,不久就被冷死了。蚩尤聽到這個訊息後,心裡非常難過,就召集大臣們來商議。大臣們覺得他大女兒死得太悲慘了,建議派一些法師帶著立簫去做道場,以超度他大女兒的亡靈。但蚩尤又擔心派去的人也會被冷死,於是心不忍,就說:“算了,嫁出去的女,潑出門的水。”就沒有派法師做道場。直到現在,苗族中還有少數人家保持著出嫁女兒時要潑水的習俗,就是由此而來的。過了幾天,蚩尤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幾名能工巧匠和法師,讓他們把立簫用葫蘆串起來,讓一名法師吹奏,反覆多次後,終於可以吹奏了,這就是苗族蘆笙的來歷,蘆笙吹出來的聲音又多又好聽,發音孔多,聲音有高有低,蚩尤聽後,感到很滿意,而且,一把蘆笙就能代替好幾個法師演奏立簫的效果,於是,蚩尤就指派一名法師去為她女兒做道場。

  最初,人們用斜口竹葉嵌在音孔內發音,後來有了銅,就改用銅片來代替竹葉發音。串立簫用的葫蘆也改用樹木來代替,現在的蘆笙就是這樣逐步形成的。在蘆笙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的蘆笙調和各種各樣的蘆笙舞,還有專門為祭祀死人而舉行的跳壇蘆笙舞,花山節的蘆笙舞歌舞等,苗族的蘆笙和蘆笙舞就是這樣慢慢形成的。


蘆笙

  蘆笙,是一種古老的竹木製簧管樂器,大的有一丈多,小的不及一尺,管的數目多的有10管,少則單管、雙管,最常用的是6管,其音調可雄渾低沉,亦可清脆高亢。在苗族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苗族人民不僅把蘆笙作為本民族的代表物,還把它融於舞蹈、音樂中、水、布依、瑤、彝等民族舞中,蘆笙舞也甚為流行。    蘆笙舞現有曲百 ...

蘆笙——滾山珠

     “滾山珠”蘆笙舞,在多次的蘆笙舞表演中,堪稱一顆璀璨的高原明珠,她集蘆笙吹奏,舞蹈表演,雜技藝術為一體。頭戴野雞翎帽,身著繡花白褂,腳著麻耳草鞋,或時以頭為足、或時以人攀肩,在盛滿水的碗與碗之間,邊吹蘆笙邊進行舞蹈技巧表演,被國家文化部領導贊為貴州高原明珠。   “滾山珠”原名為地龍滾荊,以叫滾地龍 ...

文化及分類

  1、黑怕,其精髓在於節奏和律動。   2、霹靂舞,一出場就給人驚豔的感覺。   3、機械舞,看起來的確很像機械的動作,它是一種藉由肌肉迅速收縮與放鬆使舞者身體產生震動的舞蹈風格。   4、鎖舞,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某一個動作時突然停住,它要求身體做一些很快的動作,給人一種乾淨利落的感覺。   5、爵士舞,不 ...

唯美的錫伯族貝倫文化

  少數民族的人民大多都能夠善舞,他們將自己的生活融入到歌舞中,而這些歌舞也更加的能夠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化。每個民族的歌舞都有著自己的民族特色,錫伯族的歌舞以自娛自樂著稱,而正是這種自娛自樂讓歌舞顯得更加的唯美。下面的錫伯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錫伯族貝倫舞的內容。   貝倫舞流行於新疆伊犁地區的察布查爾錫伯自 ...

惟妙惟肖的怒族舞蹈文化

  中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它們各具特色,精彩份呈,是中華民族藝術瑰寶中。怒族文化歷史悠久,他們個個能歌善舞,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會。   《怒族舞蹈》反映農業耕作的有“挖地舞”、“掰玉米舞”、“割小麥舞”、“搓小米舞”、“栽秧舞”等;反映其他勞 ...

妙不可言的傈僳族葫蘆笙樂和葫蘆笙

  千百年來葫蘆笙舞樂和葫蘆笙給傈傈族的人民帶來許多快樂,是傈傈族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對傈傈族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葫蘆笙舞樂和葫蘆笙是傈傈族的原生態音樂,而葫蘆笙的製作歷史悠久,生產年代目前已無法考證了,葫蘆笙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妙不可言的傈僳族葫蘆笙舞樂和葫蘆笙。   傈僳族葫蘆笙的 ...

惟妙惟肖的塔塔爾族刺繡文化

  雖然近年來十字繡快速地風靡了我國,幾乎我國廣大的婦女同胞們人人都能繡上一副掛到客廳上,說來也是一道神奇的風景,然而也有人提出十字繡只是一種偽刺繡,在此我們並不想討論這個問題,因為今天要分享的是塔塔爾族文化的刺繡文化,也許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借鑑、融合才是大勢所趨呢?   刺繡是塔塔爾族婦女最擅長的技藝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