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惟妙惟肖的畲族舞蹈文化

惟妙惟肖的畲族舞蹈文化

  少數民族的舞蹈多以體現生活的喜怒哀樂為主,具有時代感,體現了民族凝聚力。畲族的舞蹈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濃郁的民族風格的新舞蹈,在祖國的民族藝壇中展現了畲族舞蹈的獨特風采。那麼,下面就來看看畲族文化中惟妙惟肖的畲族舞蹈。

  畲族民間傳統舞蹈主要有祭祀、喪禮和生產勞動等方面的舞蹈。畲族舞蹈多見於做功德、“拔傷”、“打癀”、祭祖等活動。主要是師公口吹龍角,手舞靈刀,在鑼鼓敲打聲中,邊唱(或念)邊舞,有獨人、雙人、四人或集體舞,舞姿舞步多為狩獵動作。

  祭祀舞

  盤瓠是畲族傳統的始祖,敬祀盤瓠為畲族全民的共同心態。從唐代開始畲民就有祭祀盤瓠的習俗。而每逢祭祀盤瓠都要跳《日月舞》、《龍頭舞》、《龍傘舞》和《迎祖舞》等。《日月舞》,表現盤古開天闢地、造日月照人間的神話,男女演員各4人,每人左右兩手分執道具日(紅)月(白)模型,同聲齊唱,“左手拿日太陽現,右手拿月照凡間;天上日月車車轉,十二時辰分得正。”伴著鑼鼓鈸節拍,兩手轉動日月模型,左右穿梭,翩翩起舞。

  《龍頭舞》,表現祖先龍麒因幫助高辛平息外族侵犯有功被招為駙馬的故事。跳舞隊伍中有的捧祖圖、有的舉龍杖、有的舉龍頭。龍杖由房長擎舉龍頭(四個)由男女各二人相對而立,用兩手合舉,舉上舉下反覆數次,以示崇敬。隊形有原地跳動、行進姿勢、左右穿插等。

  《龍傘舞》配合龍頭行進,有跳躍動作,左右穿梭比較自由,隨著有板有眼的鑼聲鼓點,邊舞蹈邊唱《盤瓠歌》。《迎祖舞》,表現對盤瓠王祖先的懷念。參與者手舉各色布綢制的三角旗和弩、刀、牛角號等道具,舞時有簫、笛、嗩吶等樂器伴奏,舞步比較自由,間以三步一回頭式的動作,表示對祖先的懷念和無限敬仰的心情。

  喪禮舞

  畲族喪禮常伴有舞蹈。據史書中的記載,畲族“人死刳木納屍其中,少長群相擊中,主喪者盤旋四舞”;“擊饒吹角,跳舞達旦”。閩東畲族喪禮舞多姿多彩,僅為死者超度變魂,法師就要跳《造水洗壇》、《造壇》和《造井》等十多種舞蹈。

  《造水洗壇舞》,法師身穿青袍,右手持搖鈴,左手掌朝上,手指呈三足鼎立狀,中間託一杯清水,法師繞大廳四周,口中唸唸有詞,以忽蹲忽站的動作,隨著緩急的鈴聲或慢或快地行進。同時將杯中的清水(俗稱“神水”)灑向大廳的每個角落,表示洗壇,驅除邪氣。

  生產勞動舞

  畲族人民在生產勞動中創作了許多反映生產勞動的傳統舞蹈,比較著名的有《獵步舞》和《栽竹舞》。《獵步舞》(也叫《踏步舞》。此舞由4個男子扮演獵手,他們身穿畲族傳統,整個舞蹈自始至終隨著鑼鼓點不斷變換節奏,表現了畲族祖先狩獵時與野獸勇敢搏鬥的情景,富有生活氣息。

  《栽竹舞》是反映畲族種竹和用竹造紙過程的舞蹈。表演者按鑼、鼓、鈸的打擊節奏,邊舞邊唱。舞步以“小跳步”和“踏步蹲”為基本步伐,手腳同時順著左右進退的韻律不斷轉圈。動作輕快明朗。歌詞敘述栽竹、砍竹、浸竹、烈漿,直至製成紙的全過程,每個環節都反映著畲民勞動的艱辛和洋溢著喜悅的心情。

惟妙惟肖的烏孜別克族舞蹈文化

  烏孜別克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也創造出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烏孜別克族和其他許多少數民族一樣都能歌善舞,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及重大節日時都會以舞蹈來活躍氣氛。下面的烏孜別克族文化為您帶來烏孜別克族的舞蹈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烏孜別克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烏孜別克族屬綠洲民族,其生活習俗與維吾爾族十分相近,其文化與生活習俗均有沿襲承繼的成分。烏孜別克族舞蹈種類多種多樣,主要有烏帕爾、加扎依爾、夏米來爾、迪爾哈拉奇、塔娜娃爾、木那捷特等。

  烏孜別克族舞蹈,舞步輕盈、身腰柔軟、雙臂優美、節奏明快。表演形式很多,有男、女單人舞,單人獨舞,也有雙人舞和集體舞。與維吾爾族舞蹈相比,烏孜別克族舞蹈的手臂動作主要在腰部以上,多為兩步、三步舞,而維吾爾族舞蹈上下都有,且大多為四步舞。

  “抖手”、“轉手”、“晃手”、“彈指”的運用在烏孜別克舞蹈中最具特色。舞蹈中常用挺胸等方式和眼神的不斷變化,強烈地表現舞蹈所演示的內容,以及舞蹈者的心情。木那佳提是傳統民間舞蹈,舞者手腕、腳腕及肩部皆系銅鈴。舞時銅鈴叮噹作響,氣氛熱烈。常用步法有單腳移步、單腳跺步和單腳蹲步等。手部動作尤為豐富。多為一人表演。

  小帽舞

  小帽舞也是傳統民間舞蹈。女子獨舞,屬習俗舞蹈。因時有繡花帽動作,故有其名。舞蹈動作源於勞動生活,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舞時,舞者身著袷袢,動作多用抖肩。常用步法有碎步,點步,富有彈性和稜角。

  哈拉繒

  屬勞動舞蹈,亦由婦女表演,多模擬婦女家務勞動動作,如切菜、洗菜等。一般用進退步,情緒歡快、熱烈。

  塔那瓦爾

  是在烏孜別克族民間舞蹈基礎上創作的,由女子群舞。其突出特點是每一樂句結尾時均突然停頓。作品表現了烏孜別克姑娘含蓄而熱情的風采。作品選用民間的點步走、錯步、拍手、跺腳、顫抖前肩、彎腰等富有特色的動作,更不乏面部表情,其眼睛、眉毛的表演尤為動人。舞姿舒展,韻律突出,富有雕塑美。

  此外,烏孜別克族的手鼓舞以手鼓伴奏,節奏明快,如空谷蕩音,具有十分別致的風格。《阿衣江》、《烏帕爾》、《他納瓦爾》、《迪裡哈拉奇》、《木那佳提》、《哈拉增》等都是烏孜別族流傳甚廣的民間舞蹈。

畲族服飾文化

  畲族服飾特色主要體現在婦女裝扮上,叫鳳凰裝。

  

  畲族婦女首飾畲語稱“gie”,舊時是結婚始戴, 以後凡出門或節日時戴,死了也戴好入棺。裝扮為:後腦盤髮髻,髮腳四周繞上黑色縐紗,頭頂置銀箔包的竹筒,包以紅帕,豎兩支銀釵,形成鈍角三角形,釘上八串瓷珠,瓷珠繞過縐紗以固定“gie”身,瓷珠垂過肩,每支末端栓小銀牌,右耳上插一支銀簪,兩耳戴銀耳垂。形如鳳凰鳥頭冠。上衣是大襟衫,長度過膝,領、袖、襟處都繡有花邊,花邊色彩鮮豔,花色繁多。布質,舊社會為自織麻布,現在絲綢、滌倫都有。腰扎圍裙,畲語稱“攔腰”,為長一尺、寬一尺五的麻布塊,染青色或藍色,鑲紅布攔腰頭,釘上彩帶。過去,男女子都一樣,為褲腳鑲花邊的寬褲腳直統便褲。男子舊社會出門穿大襟長衫,勞動時穿大襟短衫,現在都為直襟短衫。過去,畲民上山勞動都打綁腿穿草鞋,在家穿木屐。冬天穿布襪,下雪天用棕包腳行走。花鞋,藍布裡青布面,四周繡花紋,前頭做硬鼻,系紅纓,女的比男的花紋多些細些,平時不穿,作壽鞋用。

  


惟妙惟肖的怒族舞蹈文化

  中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它們各具特色,精彩份呈,是中華民族藝術瑰寶中。怒族文化歷史悠久,他們個個能歌善舞,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會。   《怒族舞蹈》反映農業耕作的有“挖地舞”、“掰玉米舞”、“割小麥舞”、“搓小米舞”、“栽秧舞”等;反映其他勞 ...

你所不知的婚俗文化

  古老的畲族文化,源遠流長。畲族婚禮是畲族文化最大的特色,不僅富於情趣,而且奇特新穎。比如新娘晚上過門,新娘的嫁妝要有很多勞動工具等等。畲族婚俗傳統而又極具特色。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畲族婚俗文化吧。   畲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畲族婚禮別具情趣,屆期新郎由岳家親迎,岳家款以飯就餐時,餐桌上不陳 ...

充滿地域特色的裕固舞蹈文化

  在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中,裕固族是其中一員。而少數民族人民都能夠善舞,他們的舞蹈與歌曲都來源於生活中,裕固族由於只有語言卻沒有文字,在民族發展的過程中,舞蹈就成為了一種能夠表達他們感情的一種方式。對於裕固族的舞蹈文化您瞭解多少呢?下面的裕固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   1、歡慶舞:群舞形式。流行肅南縣明花、 ...

四大姓,姓氏文化

  畲族文化是一種遊耕文化,具有上千年曆史的畲族,是經過歷史的不斷變遷,遷徙到南方的,不畏艱難的畲族人民在奔波中,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文化。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畲族姓氏文化,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畲族四大姓吧。   畲族自稱“山哈”,是與他們的居住環境、遷徙歷史有關。“山哈”是指山裡客人的意思。先來為主,後 ...

美妙的音樂文化

  畲族是中國南方的遊耕民族,歌對於畲族人來說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不管是節日、嫁娶還是喝酒的時候,畲族人民都會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為畲族人民喜歡唱歌,從而發展成現在的音樂文化。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畲族文化吧!   畲族居住在中國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安徽5省的部分山區,人口 ...

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烏米飯

  大家都吃過糯米飯,但知不知道,畲族文化中最著名的烏米飯。畲族烏米飯,不用質疑,肯定是烏黑色的。看似普通的烏米飯。卻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淳樸的鄉情文化與細膩的民族風情都凝聚在烏米飯中。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嚐嚐烏米飯吧。   畲族烏米飯唐朝以來是畲族同胞“三月三”過節的傳統食品,它來自大自然烏稔樹(也叫烏飯 ...

豐富多彩的基諾舞蹈文化

  基諾族是一個“尊重舅舅的民族”,基諾族聚居的山寨,風景秀麗,物產豐富,而這裡的基諾族人崇拜太陽,熱愛生活,他們能歌善舞。基諾族的舞蹈主要有兒童舞、新房舞、大鼓舞等,作為基諾族文化的一部分傳承至今,現在,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基諾族的“兒童舞”(基諾語稱“佐交交麥”)流傳甚廣,幾乎每個基諾族村社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