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拉祜族葫蘆節,最隆重的日子

拉祜族葫蘆節,最隆重的日子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少不了的就是文化。中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的文化都不相同。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最隆重的節日,像漢族的春節一樣,拉祜族最隆重的日子是葫蘆節。下面一起來拉祜族文化裡看看。

  據拉祜族創世史詩《牡帕密帕》、《說典嚕典》中的傳說描述,拉祜族的祖先是天神“厄莎”在農曆十月十五那天用葫蘆培育出來的。因此拉祜族認為他們是葫蘆的後代,把葫蘆看成是祖先的化身和全民族的吉祥物。對葫蘆的信仰體現了山區拉祜族長期同大自然的密切關係和生存奮鬥歷程。

  葫蘆節民族特色濃郁,活動豐富多彩,是全民歌舞狂歡的喜慶場合,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瀾滄縣政府每年都組織各種文體活動、科技及商業物資交流活動,使傳統的民族節日和發展經濟相結合,進一步提升葫蘆節的社會影響和知名度。

  每年農曆的十月十五,是拉祜族人民的“葫蘆節”,拉祜語稱為“阿朋阿龍尼”。每年這天拉祜族人民,穿著燦爛的民族服飾,載歌載舞,帶著自釀的美酒與糯米做的粑粑,殺豬宰雞,集中在每個村子的廣場上,開始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

  後生、老人們吹著蘆笙,姑娘們跳著歡快的集體舞,舞蹈盡情的表現著在四季之中,人們從最開始的犁地,撒種開始,一直跳到最後豐收的喜悅,感謝上天賜予的陽光和雨水,感謝風調雨順,無病無災的美好年景。

  入夜,燃起篝火,伴隨著悠揚的音樂,低沉的木鼓,老人們把自己一生的遭遇,從母親辛苦的生育,艱難的成長曆程,直至成親,離開父母,養育自己的子女,到青春不再,滿目滄桑,一個個哀怨,悽美的故事隨著老人的歌聲,在月色中緩緩道出,在這如水的月色之下聆聽著這嘶啞的聲音,火光跳躍,木鼓聲聲,彷彿生命之河正在身邊慢慢流走,而那一去不回青春年華,也好像又開始在這月色下流淌,環繞。

  就這樣,在以後的三天三夜中,拉祜族人民不停的跳著,唱著。渴了,停下來喝口米酒,餓了,吃一口粑粑,再接著跳,接著唱,累了,困了就休息一下,別的人再繼續,用他們或優揚,或嘶啞的聲音歌唱著生命的歡樂與哀愁,用他們或年輕,或衰老的身體表達著對“葫蘆”這種帶給他們生命的聖靈的。

拉祜族的情歌,情歌中最有民族特點的是?

  “有人在撒謊,卻不能拆穿,有人很厭煩,卻不能翻臉,明明是自己走的路,卻偏有一些無關的挑撥,人生有很多這樣的無可奈何,但遇到糟糕的情緒就表達出來,只能說明你很在乎,讓見不得你好的這些人看了笑話。”

  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拉祜族文化看看拉祜族的情歌,情歌中最有民族特點的是?

  拉祜族民歌:

  拉祜族民歌拉祜族善於歌詠,嫻於舞蹈,其音樂舞蹈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拉祜族民歌有頌歌、敘事歌、兒歌、情歌、喪歌等五類,各具特色。歌曲、樂曲和舞曲形式多樣,節奏多為復拍。

  樂器有蘆笙、口弦、三絃、鑼、簫、笛子等。蘆笙舞是拉祜族的傳統舞蹈,舞蹈動作多與生產緊密結合,有薅秧舞、割穀子舞、打穀舞、豐收舞、孔雀舞等。從傣族傳人的擺手舞,已帶上了一些本民族的特點,與傣族擺手舞略有差異。拉祜族文學的主要形式是民間口頭文學,形式多樣,內容多與勞動、頌揚反抗壓迫精神有關,形象生動具體。

  簡介:

  拉祜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拉祜族有自己的語言,拉祜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由於同漢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漢語和傣語,過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過西方傳教士創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的基礎上創制了拼音文字。

  長篇史詩《牡扒密扒》為研究古代的經濟生活、原始採礦業、婚姻制度和民族遷徙史的重要作品。詩歌有一種稱為“陀普科”的隱晦語,具有為群眾喜見樂聞的隱晦規律。

  拉祜族民歌有情歌、習俗歌、家曲、山曲和排曲等,其中情歌、習俗歌尤具特色。情歌中最有民族特點的是《換花調》、《問路歌》、《搭橋歌》和《追蜂子》。《換花調》用鮮花比喻愛情,用贊花、換花、護花來象徵對愛情的忠貞。

  習俗歌中有大量的《祭祀歌》,祭歌中最有特點的是《叫魂歌》。《叫魂歌》常常按時序述說一年的生產過程,召喚魂魄去播種收穫;也有以節日的歡樂召喚魂魄歸家團圓的;還有敘述拉祜祖先起源和遷徙歷史,召喚魂魄不忘祖先回到人間的,其歌詞多用比喻,形象生動。

拉祜族“擴”節 節日也分公母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拉祜族的節慶文化豐富而獨特。如拉祜族獨有的“擴”節,就體現了他們鮮明的民族特徵。

  “擴”是拉祜語的譯音,有“輪迴”之意,它是拉祜族規模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其中除夕叫“擴必”,即舊年,大年初一叫“擴式”,即新年。最為獨特的是“擴”還要分公母,母年叫“擴媽”,即大年或女人年,公年則叫“擴八”,即小年或男人年。過“擴”的時間大概在每年的秋收之後,而節日的時間不固定,短則幾天,長可達20天之久,節日期間的活動專案可謂數不勝數——“擴式”(初一)早晨的雞鳴破曉時分,各家各戶的年輕人就點起火把,背起竹筒、葫蘆等到水源去搶“新水”,拉祜族相信“新水”是吉祥的象徵,誰先搶到誰家就會獲得豐收和幸福。

  搶來的新水除了用來替換供奉在家的神水之外,還要加熱後送給村中的老人,讓他們洗去舊年的塵垢。當“擴式”的太陽昇起後,全村人就在頭人帶領下迎年神,意在將年神請到村中的佛寺裡,與人共同歡度“擴”。迎神儀式順利結束後,在神靈慈愛的陪伴下,拉祜族人的歡慶正式開始了。各家各戶都帶上豐盛的飯菜,在寨樁(象徵男女生殖神崇拜的木樁)的南、北、西三個方向吃團圓飯。

  “擴”期間,拉祜族各村寨都要跳傳統的蘆笙舞、擺舞以及舉行盛大的陀螺比賽。陀螺比賽雙方的人數少則幾人,多則幾十人,比賽者每人持1個陀螺、1根長棍,棍上系麻線,用以抽動陀螺。

  陀螺比賽分為“支方”和“打方”。比賽時,先由支方丟擲一個陀螺挑戰,打方則用力將自己手中纏繞著線的陀螺,擊向對方正在旋轉的陀螺,如未擊中,則打方敗,如果擊中,則看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長者為勝,勝者將贏得雷鳴般的歡呼聲。

  除了這些歡慶的慶典,“擴”期間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出獵儀式。到了大年初五,全寨男子要帶上獵具到寨外集合,他們會選一棵大樹,把樹皮剝開,在上面畫上各種飛禽走獸,然後把各自的手鐲放在樹下,點起香臘,接著便紛紛向樹上的畫像射擊,據說射擊結果帶有神奇的預示性,你射到什麼畫像,新年圍獵就會獵到什麼……


月亮

  月亮節是拉祜族農事節日。拉祜語音“哈巴”,意為月亮,在農曆八月十五舉行,原為祭獻月亮,歡慶豐收。   祭禮在晚上月出時舉行,各家挑選最好瓜果作為祭品,用篾桌擺設,抬到祭山神的地方祭獻月亮。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圍著篾桌跳蘆笙舞,歡度節日。   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地方,祭月亮加入了賧佛內容,地點改在寨內奘房。 ...

隆重的節日:庫扎

  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度,節日文化是非常深厚的額,有非常多的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文化,而在我國甘肅地區的拉祜族,有一個庫扎節,你對庫扎節對於拉祜族的重要性有多少了解,本期拉祜族文化為你解析。   拉祜族的年節,分為過大年、過小年兩次。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是過大年,正月十五是過小年。大年一般要過5 ...

的月亮充滿歡樂氣息

  拉祜族有一個節日叫做月亮節。是拉祜族的農事節日。拉祜語音“哈巴”,意為月亮,在農曆八月十五舉行,原為祭獻月亮,歡慶豐收。這天年輕人云集歌場跳蘆笙擺舞、賽唱傳統歌謠。本期拉祜族文化為你介紹拉祜族的月亮節。   祭禮在晚上月出時舉行,各家挑選最好瓜果作為祭品,用篾桌擺設,抬到祭山神的地方祭獻月亮。在月光下,全 ...

“從葫蘆裡走出的”

  我們說到古人的定情之物就會想到玉佩,說到結婚就會想到紅色的喜服,說到北京就會想到長城……許多普通的事物在特定的文化面前都有著獨特的象徵意義。而葫蘆就是拉祜族具有傳奇色彩和象徵性的吉樣物。拉祜族自古就有“人從葫蘆出來”的神話,拉祜族把葫蘆視為聖物,象徵拉祜族從葫蘆中走出,向太陽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 ...

的烤茶你聽說過嗎

  在拉祜族的字典裡,“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拉祜族是一個勤勞、勇敢、奮進不息的民族。本期拉祜族文化為你介紹拉祜族的烤茶,介紹這種古老而普遍的飲茶方法。   據2000年雲南省人口普查統計,雲南省境內的拉祜族人口已達到44.76萬人,主要分佈在思茅、臨滄、 ...

軍賽佤族德昂鄉的經濟狀況

  我們一起來拉祜族文化看看軍賽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鄉的經濟狀況,軍賽佤族拉祜族僳僳族德昂族鄉的特色產業佈局是:海拔1100米以下有橡膠20000畝、1100米至1400米內有蔗園6000畝、1400米至1800米內有核桃20000畝……   經濟   人口收入   全鄉2007年末農村經濟總收入3480萬 ...

米酒的歷史由來米酒的製作步驟

  酒的品種很多,有白酒、紅酒、啤酒等等。相信大家喝過的酒也不少,但是你對各種酒的歷史瞭解多少呢?有去了解過它們的製造過程嗎?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拉祜族文化看看拉祜族米酒的歷史由來,米酒的製作步驟。   拉祜族米酒:   拉祜族喜飲米酒。糯米為其首選原料,大米、玉米亦可用於釀製。製作方法與佤族“布來隆”等水 ...